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佛教经典书籍【文案整理79句】

admin 2023-03-26 02:07:48 文案短句

佛教经典书籍

1、有些人会坚定地认为,坚持阅读佛经原典最终就能知见纯正,无师自通...

2、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系列丛书之一——《般若》对此开出了心灵处方,数十篇极富感染力的短文,帮助开启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清净佛性,希望让每一位阅读者都能转迷为悟、转若为乐、转凡为圣。

3、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4、  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在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品菩萨宣说无尽法界(宇宙)的状况,所以华严经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此经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为天台宗等据以立说的主要典籍。

5、显然,在迷悟之间,没有能够做到一个“转”字,即缺乏运用佛教智慧的能力。《六祖坛经》云: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6、■佛教讲有漏皆苦,这是什么意思?星云大师通俗地解释道:

7、佛学(Buddhology),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

8、抄经完毕,双手合掌,念诵一遍“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可为自己某个愿望作特别之祈愿。

9、此书虽是为戒淫而作,其所阐释的义理与准则,无论是国家治理、自我修养、家庭完善,还是探寻宇宙人生的奥妙、悟明自性、了脱生死,全都圆满地包括无遗。读者若能细心领会,身体力行,融会贯通,一定会达到圆融自在、触目是道的全新境界。安士先生的忧世救民之心,真可谓至深至切!

10、《正信的佛教》和《学佛群疑》二书,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书中搜集、整汇了许多人心中对于佛教的各式各样的疑惑,再由我来试着提出解答。

11、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二取执着,无而谓由,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依他起性(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圆成实性(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

12、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揭转男身。

13、虽然文学经典聚讼纷纭,但只要按照文学共同体的标准衡估,文学经典依然光彩夺目,它们有如灿烂星空的巨大星座,让人们在个体生命关怀和生存体验与经验中仰望星空,并跟随它们走向远方。

14、《禅林宝训》问世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书中载录宋代数十位高僧大德的嘉言懿行以训导后学,不仅立意正大,而且独树一格。故自付梓以来,一直受到佛门丛林的高度重视,流传不绝。明清以降,更是广泛传布,被称为“释门之龟鉴”、“入道之宝筏”。

15、事实上,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既不能脱离社会,也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6、我们看经本,第一尊药师佛所发的八大愿,善名称吉祥王如来,从初发心,行菩萨道时,发八大愿。云何为八?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逼切其身,热病诸疟,蛊道魇魅,起尸鬼等之所恼害。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病苦,悉皆消灭,乃至证得无上菩提。这个是第一大愿,称名消除病苦。

17、佛家有点不同,因为是翻译过来的,译者将佛教经典直接加上了“经”字,如《四十二章经》《金刚经》《心经》等。而《坛经》则是中国人原创的唯一被冠以《经》字的佛教典籍。

18、《佛教常识答问》系赵朴初先生“小题大做”的佛学专著。赵老自问自答,从佛教的创立到佛法的基本内容,到佛教的典籍,再到佛教的发展、传播和演变,向我们展示了佛教丰富的大千世界。

19、本人学佛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思考“究竟哪部经典是最重要的”,以便重点研究,学习,奉持。最终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比对,终于逐渐明白。大藏经所有经典中无论从教史还是从教理来看,最重要的经典莫过于《般若经》。如果单举一部经典来代表或说明佛教,则首推《般若经》。所以,历代《大藏经》把《般若经》排在天字第一号。

20、百度网盘链接地址:https://pan.baidu.com/s/1m47fzpxIqrSAtudYwNSjtg

21、1《空谷幽兰》:一个外国人写探访佛教隐居者的故事。该书没有枯燥艰深的佛理,又能满足外国人对神秘东方佛教修行者的好奇心,因此在国外出版后,风行一时,很值得一读。

22、本书对太虚大师僧制思想之源流脉络、主旨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阐发、评析;在较为宏大的时代因缘中,探析了僧制思想之来源,展现了其与当时佛教界、政界的交互影响,提出了这一思想的当代意义与现实价值,为我们全面了解太虚大师的僧制思想,进而从僧制思想入手把握太虚大师的全部思想,开辟了更为畅达、宽广的道路,也为后人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佛教制度建设,尤其是僧制建设,必将越来越成为佛教自身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成为新时代佛教健康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

23、抄写经文,不管经文的长或短,对我们精神的集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抄写的当下,或许无法即刻感受精神集中的功效,但只要耐心的一次又一次恒心的训练自己,抄写下去,日子久了,便可逐渐感受到抄经对我们的好处。

2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的诵本。

25、6)净土宗:《无量寿经》,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分难行道和易行道。只需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就可往生净土。在中国和禅宗一起最为流行。

26、《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27、熊通过了自己多年的思考及观察,最终比较肯定的发现,在当今时代,我们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候其实是很难通过单一的渠道及方法去了解“如来的真实意”的。

28、灭谛上进一步说“无住涅槃”。十二因缘灭,灭的只是不合缘生缘灭真理的无明烦恼,而不是缘生缘灭的法。

29、从释尊大觉而流传的佛法,是适应众生根性的,方便诱导而使学者达成身心自在解脱。人类的根性多样,佛法也就各殊。佛法历经长期的流传,传到各区域又呈现不同特色。无论是印度,中国及各地区的佛法,由于学者的好乐不同,有重信赖的,有重戒行,重义解的,重智证的,重自利或利他的。有不同的义解、持行,也就有不同的宗派产生。总之,佛法是智理的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笃行为主,而达到深奥与究竟。佛法的本质,决非抽象的概念而已,也决不以说明为目的。佛法的正解,决非离开信与戒而可成就。法是佛学的根本问题,信解行证,不外于此。所以《佛学基础》亦可是《佛学概论》,同学们能通泛概略地了解,然后取适应于自己个性的,或适应现代人心的,去深入、持行与发扬,做一个完美的佛弟子。

30、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同一事物中。

31、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先后顺序)这四部巨著。

3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新历史时期,毛主席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领导我d和我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粉碎了以“王、张、江、姚”等一系列修正主义错误路线。并且和一切帝国主义反动派作斗争。毛泽东主席用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运用唯物辦证和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分析了社会主义矛盾,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用他的新哲学理念,对我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翻译,此书版本较多,胡适没有要求。

34、但在文学共同体中,一些文学作品之能成就经典,主要原因在于它们超越了时代局限,冲破特定语境中的非文学规范,“用一种文化系统的共时性文本”替换“一种独立存在的历时性文本”,从而拥有了特殊的叙事诗学与美学属性,而愈加接近文学本体。

35、1)布施:财施、无畏施(保护大众安全)、法施(以真理告知大众)

36、4《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现实生活里,有一些青年男女在爱情里过于执著,要么非你不嫁,要么分手了,就恨得咬牙切齿,要死要活。这本书从佛法角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方便圆融的面对男女相处,颇有新意。此外不用担心,这本佛学书里并没有劝你禁欲,或者不要你谈恋爱。

37、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38、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39、最后,就以此序,作为我的书在中国大陆发行的一项纪念吧。

40、智慧是人人希求之宝。星云大师说:“拥有智慧的人,能看清世间真相,长养善法,而得清净、富贵。”而抄经,让我们透过书写而逐字逐字增长智慧,因为佛经里的法义原本就含藏在吾人的自性中,只要勤于亲近经典、抄经闻法。解行并重,定能开显人人本具的光明、智慧。

41、如儒家的“五经”、“六经”,原书名并不带“经”字。举例来说,比如《诗经》本名《诗》,《书经》原为《尚书》,《礼经》更是分为《周礼》《仪礼》《礼记》,《易经》也有《连山》《归藏》《周易》。

42、四摄:“摄”指大众团结的条件。包括布施、爱语(慈爱的言语和态度)、利行(为大众利益服务)、同事(使自己在生活和活动方面同于大众)

43、近代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44、"若生垢恶不善心者。若有毁犯佛禁戒者。见像纯黑犹如炭人。释子众中五百释子。见佛色身犹如炭人。比丘众中有一千人。见佛色身如赤土人。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见佛色身如黑象脚。优婆夷众中二十四人。见佛身色犹如聚墨。如是四众各各异见。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见佛色身如白银色。优婆夷众中有优婆夷。见佛色身如蓝染青色。如是四众观佛色身所见不同。”

45、在此,推荐一本入门书籍,适合对佛教感兴趣但尚未有机会结缘者,闲时一读。

46、《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47、一切法空的理论建立在一切法互相依存的因果律基础之上。

48、免费结缘精美抄经本、念佛计数器、大悲咒水杯、楞严咒吊坠等,数量有限!

49、  金刚经这本是哪怕对佛教没有太多了解的人可能也略有耳闻的十大经典佛经,是得到广泛传播,曾被禅宗所重视,先后出现过北魏、唐玄奘、南朝陈真谛等五种译本的佛教影响最大的佛经,人类的智慧经典。

50、6)受缘:感觉,对客观境物所起的快感(乐受),不快感(苦受)或不苦不乐感(舍受)

51、《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

52、佛学:是对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又名释迦牟尼)所创的佛教经典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释上。

53、一个人,不可能完全触及这个浩大的书系,但你有足够时间读懂读透毛主席的书籍,并用于三大革命实践。

54、我是一个出家的僧侣,本来写作出书不该是我份内的事,但是这几十年来,我在修行与讲经弘法之余,虽也经常受邀演讲及到世界各国指导禅修,而我的庶务工作也相当繁忙;在如此紧迫忙碌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完成一本一本的书,付梓出版,至今达一百余册,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事。

55、《般若经》共有九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按学者黄家树(2000)的说法,《般若心经》及诸部般若,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法轮时所宣说,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传的经论中经常提到:「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

56、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57、当今时代性观念开放,邪淫盛行,这些与邪淫相关的恶行感召而来的,则是我等诸多众生的情感纠纷、婚姻不顺、合适的伴侣无处可觅、已有的伴侣绿帽纷飞等惨烈果报。再如此放纵地发展下去,人类和一般畜生禽兽又有何异?

58、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59、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五个不同的时期。

60、八识:眼、耳、鼻、舌、身、意、那、阿赖耶识。

61、我们用心抄经,就是在培养一颗耐烦的心,所以不要小看抄经的功德,它能净化心灵、增长福慧、美化人生。

62、  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後成就。鸠摩罗什维摩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凡3卷14品,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14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旨在于宣传大乘般若空观,批评小乘的片面性,弹偏斥小叹大褒圆。

63、有人喜欢听电子书音频,那熊把白话版有声书的全书音频下载地址放在下面,欢迎下载听书:

64、《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等经典对禅宗有较大影响。《六祖坛经》是禅宗代表性经典。

65、6)般若: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66、熊愿与有缘小伙伴共勉精进、行善避恶,究竟成佛!南無阿弥陀佛~

67、这也许也能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譬如像季羡林等这类大师,即使饱览佛门经书,可能最终连个因果业报和生死轮回都不太信...

68、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69、附带的讲一下,学习这些论典时,需要注重学习的一些章节。前行的部分重在把握皈依,四圣谛,业果不虚等让自己的心趋向法。《菩提道次第广论》以毗破舍那章为主,《摄类学》以心类学与因类学为主,《释量论释-显明解脱道》以第二品为主,让自己对佛法当中的基础教法,通过理路进行安立,不只是单纯的信,生起不会退转的智信。《现观总义-龙王游戏海》以第一品和第四品为主,《中观总义》以第六品为主。《俱舍论》以第一品与第四品为主。

70、2)瑜伽宗(法相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玄奘法师翻译),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71、有人喜欢看视频,那么熊把电影链接放在下方,点一下即可欣赏改编电影:

72、内容简介:本书讲的《药师佛观诵简轨》,是大愿法师传承于天堂寺的寺主活佛多识仁波切,属于格鲁派的修法。此法传承清晰、简单精粹,是非常难得难遇的殊胜之法。此法以菩提心为摄受,以药师佛的本愿功德为无上善巧方便,能使修法者快速地与药师佛相应,渐渐成就与药师佛一样的琉璃光身,从而开发出本具的无量功德智慧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华严经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众生六道轮回是此心,成佛作祖也是此心,要知佛忆众生如母忆子从无间断,而众生却往往心念六道流连忘返。我们修法的种种观想、持咒正如其子忆母,子母光明的不断和合,就能迅速让我们得到大能量、大加持,而遜渐心开意解,直至回归真如自性之家

73、2)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

74、10)识缘:识是名色中一部分,如果把名色当认识体,则识是中心的东西。名色全体的成立,依存于识。名色和识,相互依存。

75、有人喜欢看电子书,点一下即可阅读白话文全文:了凡四训-白话译文版

76、2)生无性:凡夫认为自然而有的事物,只是因缘所生而已

77、阅读这本书并不是一定要去追求修禅,毕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信仰,读此书则是看一位禅宗大师如何通过禅修,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去面对不确定及繁杂的世界,如何与自我相处。正如出版续中谈到的:这本书是说明了何谓禅的生活,以及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它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自己的禅心。

78、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中宣称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如梦幻泡影,实相者则是非相。主张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间的执著或眷恋,以般若慧契证空性。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