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曾国藩家训8字原文【文案整理51句】
admin 2023-03-28 08:39:13 qq说说 ℃曾国藩家训8字原文
1、 蒋勋系列 ‖ 《细说红楼梦》第1-80回高质音频汇总(推荐收藏)
2、天下事总是在局外呐喊无益,必须躬身入局。译:(对天下的事而言,总是在局外空喊口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必须自己亲身在局内践行参与才行。)
3、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6、 一天夜里,晚年的曾国藩睡不着,秉烛夜读后写下了此联。老子曾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地间的事,没有绝对的福与祸,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同理,难境与易境,乐处与忧处,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
7、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8、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9、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0、2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1、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12、《蒋勋细说红楼梦》第81-120回合集(推荐收藏)
13、10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14、1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5、写诗作文,一定要学习好声调韵律,方能让诗文读来上口。杜甫说 “晚节渐于诗律细”,就是说他自认为到晚年,才做到了诗词韵律,相得益彰。曾国藩认为声调是诗文的根本,可见声调在诗文中的作用。如今的诗歌,却已经几乎放弃了韵律美学,不考虑声调,能讲究声调的,寥寥无几。
16、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17、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不要当众点明别人的缺点而隐藏自己的不足,夸奖自己的优点却去嫉妒别人的长处。此所谓浅陋之人,众人皆不愿与之共伍!如汉高祖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士兵而已。”刘邦又问:“那么对于你来说呢?”韩信回答道:“越多越好。”后来韩信被杀,并不是不无道理。
18、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裁恭然自馁也。
19、《百家讲坛》 ‖ 多名专家解析王阳明汇总合集,千万别错过收藏(共54期)
20、 ...............................................................
21、1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2、(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23、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24、曾国藩年幼时修身自立,成年后封侯拜相,终成一代封疆大吏。当我们仰视这位一代豪杰的时候,却从他那一字一句质朴而真切告诫子孙自勉的家书中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儒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豪迈和智慧。拜网友所赐,将曾先生的家书中的部分语录整理出30条,以供来驿站小憩的朋友品读、回味、思考。
25、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26、2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27、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28、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天下古今大多数的人,为什么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呢?都是因为一个字,惰。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理解,我们曾经多少次想克服懒惰的毛病去健身,但是最终因为惰性难改,最终半途而废。再比如我们多少次说要努力学习一项技术,或一门语言,但是三天之后,热情消失,又浑浑噩噩起来。那么几乎所有一生无所作为的人基本上都是先因懒惰而造成的。
29、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所以一直能获得长久利益的事情不要做,因为那可能是骗局,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别人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前去,因为那里有可能有危险,《论语》中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0、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31、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32、白话文意思:和疑心重的人共事,事情一定不能成功;和贪财的人共事,自己一定会受到连累。
33、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34、百家讲坛‖《d史故事100讲》合集(共54集)
35、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36、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译:(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之我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37、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38、◎ 《曾国藩家训(上)》09-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39、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40、《百家讲坛》 ‖ 传奇王阳明合集(共14期)
41、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42、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43、百家讲坛 ‖《孙子兵法》第一部合集(共15期)
44、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45、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46、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译:(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我的便宜,绝对不能让自己占他人的便宜。)
47、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48、2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49、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即有晚清名将的美誉,又有汗奸卖国贼之骂名,褒贬参半,毁誉不一。无论对其人品如何评价,而对其家书家训都是推崇备至,极言其妙争相阅之,存之。可以想见,这是一部蕴含着人生智慧的一本好书。
50、20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上一篇:世界上第一个死亡的人【文案整理6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