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诸葛亮人物分析论文【文案整理54句】
admin 2023-02-25 14:09:07 qq说说 ℃诸葛亮人物分析论文
1、(20)刘聪.《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分析(J).青春岁月,2015(17):14+
2、“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实践——探讨周瑜形象的悲剧性(J).教育观察,2019,8(41):25-
3、第孔明的核心价值,不是忠诚和智慧,而是信义。
4、刘备兵败新野,请孔明去江东联吴破曹。舌战群儒后孔明来见周瑜。周瑜假意保全江东和鲁肃争吵,孔明借曹操辞赋欲得周瑜之妻以激公瑾,周瑜大怒表明心迹联刘抗曹。
5、 陆绩以出身论攻讦诸葛亮:曹操是相国曹参的后代,而刘备买草鞋的小贩子,怎么能和曹操相提并论呢?
6、(2)陈梓恩,名著进入初中教材的优势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
7、其中,邱少成的《和中周瑜形象比较研究》与韩放的《周瑜形象生成史》这两篇最为全面细致。前者侧重于横向对比,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单列出来,对其中周瑜形象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和缘由探析。难能可贵的是邱少成在梳理时并不仅仅关注于其负面的部分,而是认为周瑜在《三国演义》中为“二重形象”。文中列“正面形象”部分,着重分析其形象的积极一面,案例详实,有理有据,视角可谓客观。同时又指出周瑜的负面形象主要来源于与诸葛亮的斗争中,在此论断的基础上对其负面形象进行梳理,使前后不至于矛盾。而后者则注重纵向发展,分不同时期论述周瑜形象的生成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韩放对每一时期正史和民间文学中的周瑜形象都进行了描述和一定的对比,突出了两个不同文学目的的文学阶层对周瑜形象塑造的不同。
8、选题是小论文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初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较为有限,一味地放手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指导非常重要,具有重要作用。我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开列了200多个小论文题目并整合成人物类、情节类、批判类、主题类、创意类5个方向供学生参考。学生可参考借鉴,也可自我挖掘论题。第一个课时5—8名学生形成小组自主选题。同时学生也在小组内部讨论出3个感兴趣的题目或方向,回去查找相关资料。第二个课时小组和老师共同讨论确定论文题目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一个小组在读完《水浒传》后,发现梁山英雄好汉并非全都如人们所说的被官府“逼上梁山”,还有很多是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自愿上梁山等等。因此他们打算写一篇《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主要对梁山英雄上梁山的原因和方式进行梳理、统计、归类、分析,对人们认为的“官逼民反”的观念进行质疑。有一个小组对《水浒传》里的人物绰号很感兴趣,发现这些绰号都能高度概括的人物,于是他们打算研究《水浒传》里的绰号。而一些没有研究价值或者研究难度太大、不适合初中生研究的题目则需要进行修改,比如《假如梁山好汉没受招安是否能统一天下》《的作者真的是施耐庵吗?》,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历史资料很难进行研究,因此建议学生更换选题。
9、千百年来,人们对《隆中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正确地预见了政局的基本走向,堪称刘备集团的最佳发展战略。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能提出如此英明的战略规划,实在令人惊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便情不自禁地赞颂道:“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万古之人不及也!”(嘉靖壬午本、周曰校本、李卓吾评本;毛本第38回末句作“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10、学生完成论文终稿后,我们还可开展成果汇报活动。这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也有利于之后继续开展撰写读书小论文的活动。汇报的内容为小组论文的研究成果、收获及不足。汇报的形式有多种,可以结合ppt讲述研究成果,也可以用多种直观形式呈现,如:辩论会、片段展演、图文展示等等。《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论文小组在ppt中展示他们小组的统计图表(如下图),直观地展现了论文成果。《试论宋江形象的复杂性》论文小组汇报的形式为辩论会形式,通过正反双方分别阐述宋江的正义性及负面性来论证宋江形象的复杂性,既能展现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也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为什么”。《闻其声则知其人――论〈水浒传〉性格化描写语言特色》论文小组选择的汇报形式为口头讲述与片段表演相结合,生动再现了李逵、林冲、陆虞候等人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和性格。
11、建兴六年春,汉军准备北伐,诸葛亮放弃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计,选择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由于蜀军的突然进攻,毫无防备的魏军手忙脚乱,姜维、梁绪等纷纷投降,顷刻间陇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亲自坐镇,派大将军曹真防御赵云,张郃抵抗诸葛亮,徐邈率军反攻南安郡。诸葛亮料到张郃此番率军前来,必定来取汉军咽喉之地街亭,马谡请命应战,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并要求马谡到街亭后立刻描绘街亭的山川地理图本以及安营扎寨的位置。又派大将王平作为副将,同时让高翔在列柳城接应马谡,又命魏延在山谷之中接应马谡。可是马谡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诸葛亮安排的部署,执意将大军屯兵于一座孤山上,张郃派人,切断汉军水源。汉军因为缺水而陷入内乱,马谡弃军逃亡。张郃乘势进攻,汉军大败,街亭失守,蜀军丧失了全部有利形势。对曹魏产生极大震动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回到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己也上疏愿意自贬三等。
12、话说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
13、在诸葛亮的诸多优秀品格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智慧,二是忠贞。
14、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陈寿《三国志》
15、首先,诸葛亮出师北伐其实并非是为了光复中原。刘备在蜀地称帝之后,国家的主要领导力量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而大多数“本地人”,实权很少。这自然会引起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荆州丢掉以后,这伙荆州人马,更是成了无源之水,难以持久。孔明也深知这个道理,可怎么才能巩固住荆州集团的地位呢?诸葛亮便以数次北伐为其揽权的手段。其实,孔明伐魏的动机,就是为了掌控权力。
16、(1)束强.《三国演义》成书过程与形象塑造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
17、中外热门、经典书籍精华解读平台:把一本书的重点、难点、核心内容原汁原味提炼出来,形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原创漫图文,分享给平台粉丝。
18、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诸葛是将略并不是非常擅长。诸葛亮是国士无双,人品完美。治理国家也是非常可以,内部也比较稳定。至于军事,多次北伐无功而返,虽然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是失败这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他的人品无可挑剔,但扯军事的话,诸葛亮可能就没像《三国演义》中那么神。
19、后来刘备向孙权承诺,一旦夺取益州,就会立刻归还荆州。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保护益州安全。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刘备亲自率军在谋士庞统的陪同下进入了益州。后来刘璋发觉张松私通刘备,下令守关诸将不准刘备兵马通过,刘备直接向成都挺进。建安十九年,诸葛亮为了支援刘备,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成都,刘璋只能被迫投降交出益州。
20、 我历来十分敬重历史人物诸葛亮,也深深地喜爱艺术形象诸葛亮。二十余年来,我曾多次撰文,谈及诸葛亮的方方面面。2001年,又郑重撰写《忠贞智慧,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一文,比较深入地论述了诸葛亮形象的成功之处。此后几年来,有关诸葛亮的评议仍层出不穷。其中,严谨的探讨、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固然不少,而无根之谈、轻率之议、轻薄之言却也颇多。要区别这两类看法,得出有根有据、有说服力的见解,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事实出发,从真实可信的材料出发,以公允的态度,作出有分寸的评析;还要坚持“同情之理解”的精神,尊重历史背景和特定语境,设身处地地理解前人,“既要体现当代意识,又要注意尊重历史;既不盲目地对古人顶礼膜拜,又不以‘后来居上’的优越感而藐视前贤”。为此,特再撰本文,就人们议论较多的三个问题,略加辨析,以就教于学界师友。
21、读书活动如何深化,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读书的本质是指个人从书籍中获得信息的过程。读书不仅仅在于体验作品的情感主题与内容,更多的是可以引发思考、引起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书。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活动的深化要求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尝试进行指导学生读书小论文写作的探索,收到了明显效果。现以指导《水浒传》读书小论文为例,汇报具体的操作,请方家指正。
22、诸葛亮对将士们说:“这次出兵失败,固然是因为马谡违反军令。可是我用人不当,也应该负责。”他就上了一份奏章给刘禅,请求把他的官职降低三级。
23、(18)孙绍振.《三国演义》真、善和美的错位——曹操、周瑜和刘备性格的内在矛盾(下)(J).名作欣赏,2018(04):118-1
24、创业,开出一番事业是刘备织席贩履做小生意时就立下的志向,称霸一方是他的“中国梦”,不能轻易放弃。但面对曹操率兵南下,实在没有能力抵抗。孙权已经有地方割据的历史,体验到当老大的感觉了,让他轻易做出将企业归属国家的决策心也不甘。
25、纪录片《苏东坡》4-6集,看完感慨万千(附与苏东坡有关的20个成语)
26、孔明兵至祁山,军中缺粮,便与姜维、关兴、魏延装神弄鬼,分三路伏兵,迷惑魏军,魏兵无不骇然。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有多少蜀兵,十分惊惧,急急引兵奔入上邽,三日不敢出城。孔明乘机令三万精兵,割尽了陇上的小麦。
27、██ 尽管抗争是彰显人性的精神之但对不同个体而言,驱动抗争的精神力量的产生机制是不一样的,再加上不同的人所经历的人生不一样,环境给他提供的机会不一样,因此最终不同个体的命运可能千差万别。
28、 孔明:具有文史研究背景的苏秦张仪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社会巨变时期更有发挥空间。二人合纵连横,将战略理论应用于实践,绝不会像你们这些怕死鬼一样只知道投降,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嘲笑苏秦张仪,妄称教授?!
29、再看一下唐丞相房玄龄在《陈寿传》中评“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
30、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时候,蜀兵在卤城与魏兵相拒日久。魏兵人多势众,又欺蜀军缺粮,一面与蜀军相持等其无粮自乱,一面分兵袭击蜀军后方剑阁以断其粮道。诸葛亮则调遣英勇善战的大将姜维、马岱各率一万军马守卫险要,迫使进攻剑阁的魏兵知难而退。此时诸葛亮只剩下八万兵马了,而出兵之初与士兵有约,以一百天为期,轮流上前方打仗,而此时恰好一百天期满。诸葛亮吩咐按约定将四万兵马先行退回,同时准备迎接接班的四万兵马。此时长史杨仪突然来报告说,魏兵来了二十万增援人马去进攻剑阁,而魏军主帅司马懿则亲率大军奔袭卤城,形势十分紧急,建议诸葛亮将已下令即将回蜀休整的四万兵马留下来对付司马懿,等轮班的蜀兵到达后再回蜀休整不迟。
31、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爱憎情感主观意志的体现。《三国演义》人物众多且各具特色,交流中学生吐露出对人物的喜好,可以大致了解孩子们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讲述引起同学们对原著阅读的渴望。
32、等到曹阿瞒、刘备都死了,诸葛亮在后三国时代更是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人物。
33、—————————————————————
34、观其行:一生尽瘁国事,家无余财,仅有薄田15顷,桑800株。后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殉国。孔明去世时儿子才8岁,如不是家风忠孝传承,其子孙如何能殉国?
35、刘备临终,慨然托孤于诸葛亮,并遗诏训诫太子刘禅:“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即位后,谨遵父亲遗命,对诸葛亮极为敬重,充分信任,“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第85回)此后的十二年间,尽管他早已成年,完全可以自作主张,却一直把军政大权都交给诸葛亮,十分放心。诸葛亮治理蜀中,发展经济,与吴国恢复同盟关系,他总是乐观其成,从不干预;诸葛亮亲自南征,几度北伐,他总是予以支持,从不掣肘(《三国演义》第100回写诸葛亮气死曹真,打败司马懿,后主却听信宦官传奏的流言,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纯属虚构)。如此放手让辅政大臣行使职权,不疑心,不捣乱,不横加干涉,在整个封建时代实不多见。当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时,他派尚书仆射李福前去探望,并咨询国家大计;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为接班人,他又虚心采纳,先后任命蒋琬、费祎为执政大臣。当诸葛亮逝世的噩耗传来,“后主闻言,大哭曰:‘天丧我也!’哭倒于龙床之上。”(第105回)诸葛亮的灵柩回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同上)不仅如此,刘禅对诸葛亮始终追思不已。诸葛亮逝世九年之后,他又招其子诸葛瞻为驸马,后来还下诏为诸葛亮立庙于沔阳(今陕西勉县定军山前)。这证明他确实是真心诚意地崇敬诸葛亮。比之许多薄情寡义,功臣一死(甚至还没死)便翻脸不认人的最高统治者,这也是非常难得的。诸葛亮呢?也一直恪守“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诺言,既是支撑蜀汉政局的擎天栋梁,又是拥有“相父”之尊的刘禅的精神靠山。首次北伐前,他上《出师表》,谆谆叮嘱刘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第91回)而在《演义》虚构的那个刘禅听信流言,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的情节里,诸葛亮面见刘禅后,先是戳穿“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的托词,指出:“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接着不无愤慨地质问:“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对此,刘禅始则“默然无语”,继而赶快认错:“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最后,“孔明将妄奏的宦官诛戮,余皆废出宫外……拜辞后主,复到汉中……再议出师。”刘禅则恭恭敬敬地完全听其处置(第101回)。在这里,刘禅没有君主的威风和霸道,诸葛亮则有辅臣的自尊和“恨铁不成钢”的遗憾,这哪里像“愚忠”者在君主面前的乞哀告怜呢?
36、 刘备与诸葛亮初次在隆中会面,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占领荆益,“东和孙吴,北拒曹操”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决策。实施的办法是: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继而图取中原,恢复汉室,表现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隆中决策”之后,刘备集团联合东吴,打败曹操;取得荆益二州,称帝西蜀。
37、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
38、刘禅接到奏章,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有个大臣说:“既然丞相有这个意见,就依着他吧。”刘禅就下诏把诸葛亮降级为右将军,仍旧办丞相的事。
39、读书小论文写作综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浏览、跳读、扫读、速读等阅读方式,锻炼了阅读能力。学会了思考和发现问题,锻炼了创新能力。学会了分类别分析,锻炼了逻辑能力。学会了从大量的资料中筛选出有用资料,锻炼了整理材料的能力。学会了引用各种材料来论证观点,锻炼了说理能力。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了思维能力。学会了用质疑的眼光看待问题,锻炼了思辨能力……一篇小论文是各种知识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一个学生在周记里谈此次活动的收获:“我以前看书只是从头到尾读完故事情节,从来不会去思考,很快就忘记了主人公的名字。这次通过写《水浒传》小论文,我常常在想着哪些地方可以提出疑问大做文章,好多好多想法蹦出来,不知不觉就写了几千字了!”
40、除了参考文献资料外,最重要的资料当然是来自于《水浒传》原著。学生通过文本细读、跳读、批注等方式,筛选出所需资料,再进行分类、整合。如《闻其声则知其人――论〈水浒传〉性格化描写语言特色》,先把人物分为文将和武将两类,再通过细读找到代表性人物的语言,再筛选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语言,如分别找出李逵、吴用、林冲初见宋江时的对话描写,再分析其性格的异同。《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论文小组通过跳读,将各个好汉上梁山的方式查找出来进行统计,如《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上梁山,第十五回、十九回阮氏三兄弟、吴用、公孙胜、刘唐上梁山,第四十回宋江、李逵、张顺上梁山,第六十二回卢俊义、燕青上梁山等。再进行分类整合:自愿上梁山、被官府逼上梁山、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等几类。进而分析其上梁山原因:因为钱财、义气等上梁山。
41、(16)杨晓.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悲剧性(J).学理论,2014(05):166-1
42、诸葛亮是被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来塑造的,作为封建社会理想的贤相,小说突出描写了他对刘备的忠贞,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43、读书活动如何深化,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读书的本质是指个人从书籍中获得信息的过程。读书不仅仅在于体验作品的情感主题与内容,更多的可以引发思考、引起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书。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活动的深化要求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尝试进行指导学生读书小论文写作的探索,收到了明显效果。现以指导《水浒传》读书小论文为例,汇报具体的操作,请方家指正。
44、刘备的智囊只有诸葛亮,符合曾国藩对策划人员数量的要求。而孙权属下谋士成群则很难做到这一点了。有言降曹的,有言战的。这就需要刘备集团主动出击,派遣诸葛亮开展外交斡旋,力排孙权谋士众议。
45、结果,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却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46、学生完成论文终稿后,我们还开展成果汇报活动。这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也有利于之后继续开展撰写读书小论文的活动。汇报的内容为小组论文的研究成果、收获及不足。汇报的形式有多种,可以结合ppt讲述研究成果,也可以用多种直观形式呈现,如:辩论会、片段展演、图文展示等等。《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论文小组在ppt中展示他们小组的统计图表(如下图),直观地展现了论文成果。
47、(官方)2017中考各校统招分数线公布,含单科分数及跨区分数线
48、诸葛亮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就连身份特殊的头号大将关羽,由于违背军令私放曹操,诸葛亮也要下令将他斩首;只是由于刘备出面说情,希望容许关羽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第50回~51回)。这些描写,大大超越了历史记载,使诸葛亮始终处于刘蜀集团的核心。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前屡遭挫折,而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则节节胜利,两相对照,读者不由得深深感到:刘蜀集团的成败安危,不是系于刘备,而是系于诸葛亮。
49、██ 心理传记是以通过科学、系统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非凡人物的个人成败为目的,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个体早年的生活环境与环境的互动模式是如何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的,个人的性格又是如何在具体人生抉择中发挥作用并最终影响传主命运的。
50、赤壁大战点将截营、巧占荆州、七擒孟获,可谓呼风唤雨,用兵如神。可是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垒,棋逢对手。司马懿拒不出战,令诸葛亮大伤脑筋。尽管空城计、妆神割麦、火烧上方谷、五丈原撤兵,他都比司马懿棋高一着,然连年动众伐魏,出师未捷身先死,原因主要是,每当取得重大胜利时,总有各种原因破坏他的战略计划,功败垂成,在这中间也暴露出诸葛亮性格弱点——近人情与不近人情的矛盾。
51、多年的北伐,没有占领曹魏的一寸土地,也似乎和诸葛亮没有关系,谁叫什么李严写一封假信骗诸葛亮撤军,或总是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原因来打扰诸葛亮北伐,要不是这些原因,诸葛亮或许早就打到了长安。
52、读书小论文写作纵向深化了读书活动。读书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从课外自由阅读到课堂上集体分享,从全班共读一本书到读几本书,从诗歌散文到小说戏剧等等,这些都横向拓宽了读书活动的面。读书小论文写作从研究的角度,纵向深化了读书活动,将读书活动从“我感受到什么”深入到“我能分析为什么”。从浅层地谈读后心得、感悟、体会,到深层地分析、思考、质疑书本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无一不是从感性的体会深入到理性的思考。这对读书活动来说,是一个质的进步。
53、我们再分析以下这次战争,这一从战争确实是失败了,虽不严重但却彻底。所以,诸葛亮要自贬三级,来表明自己要为失败负责任。
- 上一篇:并排造句【文案整理35句】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说说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