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敏而好学的全诗是什么【文案整理26句】
admin 2023-03-29 08:53:39 qq说说 ℃敏而好学的全诗是什么
1、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3、“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4、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能自我责备的人。”
5、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敏而好学的全诗是什么)。
7、 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9、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10、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子由,你到底知道不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是一句经典名言,这句话对地位高,有权势的人尤其重要,人往往身处高位,便会飘飘然,不在意别人的见解,认为自己比他们强多了,这就断绝了自己的学习之路。
15、子张问孔子说:“子文几次几次担任令尹的职务,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人。你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算得上是对国家尽忠了。”子张问:“算得上又仁德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仁呢?”
16、子贡说:“我不愿别人把事情强加在我的身上,我也不愿把事情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
17、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于《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孔子一句谦虚的话,说这种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默默记住学习的内容,学习知识不厌烦,教导他人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19、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21、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过刚强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孔子说:“申枨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刚毅不屈?”
22、孔子说:“臧文仲为产自蔡地的大乌龟盖了一间房子,中有雕刻成山形的斗拱和画着藻草的梁柱,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23、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4、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25、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 上一篇: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文案整理36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