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对联上下联的左右顺序【文案整理67句】
admin 2023-03-31 08:37:56 个性说说 ℃对联上下联的左右顺序
1、根据春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分。一般来说,春联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即声调为第三声或第四声),那么就是上联,如果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即声调为第一声或第二声),那么就是下联,比如: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到"是仄声,这一联便是上联,"归"平声,这一联便是下联。但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也有少数对联不遵循这种规则。
2、根据内容的因果关系区分。因为先有因后有果,所以,如果内容是属于"因"的对联,那就是上联,如果内容是属于"果"的对联则是下联。比如:"福星高照四季来财全家福","喜气盈门八方进宝满堂喜"。这副对联中,前一句为"因"是上联,后一句是"果"为下联。
3、特别提醒朋友们,还有下面几种情况下需要将福字倒贴:
4、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对联上下联的左右顺序)。
5、应该如何贴春联?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 (对联上下联的左右顺序)。
6、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7、对联的左右顺序是怎样的?首先要看看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8、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9、例上联:小院栽花香四季(“季”是仄声);下联:大门结彩乐全家(“家”是平声)。
10、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11、遇到尾字是同样平声或仄声或其他的特殊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等上来判断上下联。
12、“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13、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
14、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15、横批贴门楣,上联和下联分别贴在大门两侧,传统春联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
16、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17、按照古法,应该是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横着的横批应该是从右往左的顺序。但是今天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那么横批的几个字如果是从左往右,上下联应该跟随横批方向进行改变。
18、例上联:一城花雨山河壮;下联:满院春风日月辉。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19、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20、对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仄声:一般指三四声,平声:一般为一二声。
21、对联不会平白无故的乱写,每个字都是经过慎重决定的,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22、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23、例上联:婚姻和美情万载;下联:吉祥幸福合百年。从时间看,万载比百年长。
24、 了解了对联的以后,我们看看对联应当怎么贴呢?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便和孩子一起贴春联,孩子问我怎么贴?我说,先分出上下联,然后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孩子又问,上下联怎么分?我说,两个直联中,最后一个字读音为三四声(即仄声)的那联为上联,读一二声(即平声)的那联为下联,就在我这样对孩子说的时候,对门和楼下的两户邻居也在贴对联,我们贴好后,因为还要给单元楼的楼门再贴对联,我下楼路过楼下这一层时,他们还没有贴完,楼下的两户中,东家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和我说的刚好相反,西家正好和我家贴切的是一样的,不过我们三家的横联(也叫横批)都是从左向右书写的。
25、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26、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27、根据春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分。一般来说,春联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即声调为第三声或第四声),那么就是上联,如果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即声调为第一声或第二声),那么就是下联,比如: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到"是仄声,这一联便是上联,"归"平声,这一联便是下联。但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也有少数对联不遵循这种规则。
28、对联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充分体现了汉字语言的魅力。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在门上贴对联以表示庆贺,那么问题来了,对联分上下联,要怎么分左右呢?请看下面区分对联左右的方法。
29、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30、提问中所说的春联左右,应该指的是春联的上下联。至于上下联怎么分,本人搜肠刮肚大致想到了以下几种方法:
31、这种尴尬与无奈的挽联悬挂顺序,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时的矛盾现象。大家都明白这个理儿,却都不想对此加以改动,于是许多名人的灵堂布置也依然是悼念文字的横幅从左到右书写,而挽联的悬挂顺序却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32、要区分对联的上下联其实很容易,看这幅对联两句的最后一个字就好了。如果是仄声字,那么就是出句,自然就是上联,如果是平声字,就必然是对句,即下联。
33、在古代的不同时期,对左、右哪个为尊的定位不同。在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是文官尊左,武将尊右;秦、唐、宋、明是尊左;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是尊右。
34、在古代,最初的书为竹简,人们把文字竖向一个个刻在一条条的竹片上,然后从右朝左排列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这样,人们读书和写字的习惯,就是遵循从右朝左、由上到下的顺序。
35、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也称楹联或对子。它有上下联之分,面对大门时,张贴在右边的为上联,张贴在左边的为下联,居中张贴的叫横批。
36、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
37、对联使用最多的时间和场所,是在春节、结婚、祝寿、丧葬和开业等重大节日,主要是用来营造气氛,传递快乐,表示纪念。
38、可以新,也可以古,也可以亦新亦古(既符合平水韵,又符合新韵),唯独就是不能半新半古,不伦不类。
39、另外,对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对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对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对联的话,其对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40、根据内容的因果关系区分。因为先有因后有果,所以,如果内容是属于"因"的对联,那就是上联,如果内容是属于"果"的对联则是下联。比如:"福星高照四季来财全家福","喜气盈门八方进宝满堂喜"。这副对联中,前一句为"因"是上联,后一句是"果"为下联。
4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联上方的横幅、横批或者匾额名称上的汉字,古今的书写顺序却是不同的。因此,也就影响到了对联悬挂、张贴或者篆刻的顺序。
42、万事皆有因果,对联也是如此。而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则是事情发生为上联,产生因果为下联。只需要认真地详读对联内容,分辨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便可区别出来。
43、再从平仄看,从对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对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
44、而对联左右的区分,主要从音调平仄、内容因果、时间先后、空间大小和语言习惯等五大方面去分辨。
45、 其实,过去人写东西,先右后左,也是这个意思。从书自己的方向来看,是从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46、例上联:结良缘百年好合;下联:成伉俪天长地久。结良缘是因,成伉俪是果。
47、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48、古代的对联楹联,如果上方有文字的横批、匾额名称等等,一定是自右向左书写的。与之相对应的,自然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而到了现代,对联上方的横幅、横批或者匾额名称经常按照现代的书写习惯,是从左到右写成的。这样,就对两边的对联悬挂、篆刻或者张贴顺序提出了问题,到底是上联在右,还是上联在左呢?一般来说,如果横幅、横批或者匾额的汉字是从左到右写的,那么对联的顺序就要更改一下,把上联改在了左侧,而把下联改在了右侧,以与横幅、横批或者匾额的书写顺序相对应。如果反过来,明明横幅、横批或者匾额的汉字是从左到右写成的,非要坚持对联的上联在右而下联在左,就让人觉得有些别扭了。谓予不信,请看事实。看看新闻媒体里报道的名人追悼会的灵堂布置照片,一般在灵堂的中间位置都会挂上“沉痛悼念”一类文字的大幅横幅,而且这个横幅上的文字内容是从左到右书写的。而在横幅的两侧,有的悬挂有挽联。挽联的悬挂顺序,有着较大的不同。多数灵堂的挽联悬挂顺序,还是按照传统的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的挂法。如果不看挽联中间的横幅文字书写顺序,这本来是无错的。但是,偏偏挽联中间的大幅横幅上醒目的悼念文字是从左到右书写的。而把大幅横幅上的文字书写顺序和挽联的悬挂顺序放到一起来看,就知道这里的尴尬与无奈了。很多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自古的挽联都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因此谁都不愿轻易改动,以免被人质疑嘲笑。但是,自古对联上方的横幅文字书写顺序是自右而左,却被很多人忘记了。至今大概只有港台地区和一些坚守传统文化习惯的家庭,还把灵堂挽联上方的横幅文字自右向左排列,一般的灵堂布置却多是把大幅横幅上的悼念文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
49、看横批的写法:现代人的书写和阅读顺序,大都是从左到右(与古人相反),但是,对联的书写习惯仍然是右起竖写,只是横批常常是从左向右写了。因此,现在贴春联,要根据横批的写法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横批如果是从右向左写的(如:横批是“辞旧迎新”,写成“新迎旧辞”),那就还按照传统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二是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如:横批写成“辞旧迎新”),那就按照现在的阅读习惯,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
50、现在的春节对联或者结婚对联的横批,他们的写法可能是从左到右的顺序,那么根据对联横批的左右顺序来贴对联的话,左手边帖上联,右手边贴下联。而传统的对联的横批的写法通常是从右到左顺序,那么贴对联的左右顺序则是右手边帖上联,左手边贴下联。
51、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大管家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52、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求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53、春联借鉴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的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语言鲜明简练。
54、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下面我们再介绍几种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
55、总的来说,对联分上下联比较简单,就相当于一句话以前,前半句和后半句要衔接。
56、 补充:首先说一说什么是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由两个互相对偶的句子组成: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其要求是既“对”又“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一致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互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57、 贴春联,要注意上下联顺序,不能贴反了。判断上下联是根据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
58、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裁,类似于格律诗,它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这是分辨对联上下联的一大特点。'仄声'指三四声,“平声”指一二声。
59、 你看。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里有一副毛泽东生前手书的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可能是别人从毛泽东通篇手书中摘出作联的,也可能是毛泽东自己从王勃名篇中摘来作联的。另当别论。但是,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60、在新时代,是以右为尊。如开会主席台座次,领导为双数6人时,从左至右顺序为这时1号领导是靠右第三位;领导为单数7人时,从左至右顺序为这时1号领导是居中,二号领导是在1的左边。
61、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一般都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国字注音第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二声)。
62、 至此我们不难明白,一个门口的三个联,即一个横联和两个直联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要么都从左向右读(现代常用贴法),要么都从右向左读(传统贴法),这都行,可是若是一个门口的三个联中,横批从左向右读,两个直联又从右向左读(传统与现代的贴法混在一起的贴法),是不是不协调呢?应当是不妥当的。
63、从意境上区分,下联的意境一般比上联的意境深刻远大一些,如雄鸡辞旧岁,灵犬迎新春,迎新春就比辞旧岁的意境深刻些。
64、提问中所说的春联左右,应该指的是春联的上下联。至于上下联怎么分,本人搜肠刮肚大致想到了以下几种方法:
65、网站|http://www.wnfybj.com
66、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上一篇: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仄起平收【文案整理16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