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证明人性本恶的论点【文案整理50句】
admin 2023-03-31 08:42:27 文案短句 ℃证明人性本恶的论点
1、第确认讨论的范围。那些范围该讨论?那些该排除?正反双方的范围有多大?讨论的背景是什么?比方说,辩题中涉及的人、事、时、地、物,有些表面上跟辩题有关,但实际上既不属于正方立场,也不属于反方立场,那就可以考虑排除。又或者刚好相反,同时隶属于双方立场,是双方重迭的「交集」,那可能也不用讨论。再来,我们要不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讨论?选手应该先厘清战场的疆界,才能进一步兵戎相见。
2、我的观点则不然。我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假双题制。所有的辩题,其实都隐藏了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我不知道」。所谓「金钱是万恶之源」其实是指「我确信『金钱是万恶之源』」,反之,是指「我确信『金钱不是万恶之源』」。而在两者之间,还有「我不知道『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所以所有的双题制,在我眼中都是真双题制,双方都要积极论证命题。当双方都不能让我满意时,我的立场就是都不相信。
3、心证就是裁判毕生经历所累积的认知,包含了经验法则、价值观,以及各种「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的偏见。裁判评比赛时,是否用心证积极介入,往往会左右判决,所以裁判准则一向很重视心证的定位。依照对心证的态度,大致可分成三类。略述如下。(证明人性本恶的论点)。
4、复旦大学是反方,主张“人性本恶”;台湾大学是正方,主张“人性本善”。
5、本节内容只是最基本的原理框架,就像数理化的基本定理和公式,想要正确应用拿高分还远远不够,后续逐步讲解。
6、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世界带来什么呢?
7、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制,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的是:
8、宋乔安从被害者、承受者变成了家庭上的冷血母亲和职场上的霸凌者;而被印上「加害者」、「杀人犯家人」标签的李家父母和妹妹,生活彷如堕入地狱,要遭受一世的折磨。
9、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方式还有很多,掌握了机理,就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解释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人性更基础的底层逻辑。
10、在剧中时间线上两年前的一次无差别杀人事件给受害家庭造成了近乎毁灭的冲击,剧中贾静雯的儿子同样罹难其中,由此,她的人生与家庭,都发生了难以逆转的改变。
11、客观地认识任何生物的所谓“自私自利”,其实是争夺生存资源的原始本能。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创造和发明了现代文明,不断地教化自身,也衍生了哲学、艺术、科学等文明成果,当然还少不了法律司法体系。
12、因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王庙村,而你是公司与王庙村之间的唯一纽带,虽然你曾经背叛公司,但公司依然欢迎你这位好同志归队。……冯世杰
13、德国的托马斯洛博士在《我们为何协作》书中写道,如果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看到陌生人手里拿了很多东西,需要人帮忙开门,他们会立刻帮忙。帮助行为是天生的,因为它出现在父母开始教导孩子的礼貌行为之前。
14、受害者家属、李晓明的家人等几方群体不断地变化着角色。
15、Piggy,爱吃鱼,爱跳舞,爱睡回笼觉的小能猫,NUS食品系
16、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照荀子所说,人不仅生来毫无善端,相反的倒是具有实际的恶端。在《性恶》篇中,荀子企图证明,人生来就有求利求乐的欲望。人性也必须加以教养,因为照荀子所说,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刚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能够成为圣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性恶》)
17、在主体的道德修养中,孟子又强调了“为仁由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挺立起道德实践的主体性,鼓励主体好善恶恶、积极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道德理想和人的本性。
18、王羲之的作品历来是帝王们必争的瑰宝,到了一种癫狂的地步。书圣究竟是怎么养成的呢?除了我们小时听得那些鸡汤故事:王羲之练书法,能写完一整缸子的水,还有更重要的点是
19、如果说人之初,性本恶,可能是指人的生存都要离不开基本生存需要,要有基本的食物维持机体生命,要有基本的穿维持温度和人类羞耻感,要有基本的空间和工具维持生命安全。如果生存需要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比如粮食极度匮乏时期人就表现出对食物不择手段的争夺等。实际上是后天的社会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生存需要造成的“人性恶”,而不是人之初始的原因。
20、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而社会属性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
21、第确立讨论的目标。证明到哪些事情算赢?证明不到那些事情算输?我们要求自己和对方证明到何种程度,或证明何种层次?是必须彻底全称命题,证明出颠朴不破的客观规律,绝不能被任何反证推翻?或只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排除些许特例?或者,谁更普遍不得而知,但可以从发展的趋势,来作长远的判断?又或者,客观的现象难以概括,所以应该探讨的其实是价值观?那价值观的取舍,是涉及到指导行动,还是只是单纯的评价?我们是否需要强调当下的社会背景,作为选择价值观的基础?我们来讨论这个辩题,究竟希望得到什么结论?判准应该帮我们设定清楚。
22、嘲笑,当孩子跟你分享一个让他感觉羞耻的事情的时候,你反应是:呵呵···
23、二者的相互补充恰好克服了对方理论上的片面性和不足。所以,孟子和苟子对于人性的揭示都是不完整的,他们虽互相对立,实为相辅相成。
24、看似一个悲剧结束了,但另一个悲剧却正在拉开序幕。
25、疯狂的记者和社会活动者们不再“汹涌”地聚集在法院门口,几乎要插进杀人者跪在地上的父母家人嘴里的麦克风则回到原位继续受某位政客或社会人物口水的洗礼。
26、1971年,社会心理学家金巴多教授主导一项「监狱实验」;他将一群普通的老百姓找来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要当类似警察的人来管理监狱,而另一组则被归为犯人。没想到这个实验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完全失控了。犯人组的人开始抱怨为什么他们要当犯人?而另一组的人则因为自己有权管理犯人就开始欺负他们。从这个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本只是普通百姓的一群人却在这个实验中将人性喜爱争斗、相残、弱肉强食的一面表露无疑,也改变了心理学界对人性的看法。
27、阿道夫•艾希曼(AdolfEichmann,1906-1962),纳粹德国高官,犹太人屠杀“最终方案”主要负责人。曾流亡阿根廷,1960年被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抓获,并于1962年6月1日被处以绞刑。绰号为“死刑执行者”。
28、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29、看完这部片子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和某位朋友就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一直坚持人性本恶,并且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还举出了不少例子。
30、儒家经典《大学》被认为是重要的学习入门书,其中提出的进德修身的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依次是指:
31、当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与客观实际大致相当,思想和言行的一致性较高时,称为人格统一。反之,自我认知存在分歧,或与客观实际偏差较大时,则称为人格不统一。
32、朱熹说:“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泠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朱子语类》卷四)由材料判断,选项中错误的是:
33、弗洛伊德(S.Freud)是奥地利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其中,人格结构理论与性恶论相关,所以以下介绍人格结构理论。
34、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对人性各种形态的血腥拷问,最后芮小丹选择洒脱地离世,却也成了丁元英心中永远的痛楚。文化属性的研究也从此成了一个不可解的话题,而此片则带给我们值得永远回味的沉思。其中一个非常值得回味的沉思就是什么是人性?
35、性本善则是支持用道德,理念来感化,因为人生来就是善良的,所以只要我们后天采取各种温和的措施,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和谐的生活,而不是去战争,去争夺土地财富,用道德让每个人心甘情愿的维系自己的生活。
36、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这个现象,儿童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那么亲密,儿童在见到动物时是那么的开心!刚刚进入儿童艺术教育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就经常在想:为什么那么多儿童绘本,动画都是以动物为主题的,我们设计的尤其在幼儿园阶段的艺术课程常常都是以动物为主题的,而且动物主题往往儿童是永远都不会感到厌烦。
37、虽然人性本恶,但是人性当中还有最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不以人性本恶为耻!先哲们深知人性本恶,于是在法律上惩恶,在道德上扬善,指引着我们社会的前进方向。知道他,了解他,才能改造他。因为人性本恶,才会有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才会有我们今天一批又一批的道德楷模的树立,才会有公正的法律制裁,试问如果真的人性本善的话,那么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惩恶扬善呢?
38、(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4分)
39、这里我突然想到了顾长卫电影《孔雀》里张静初扮演的姐姐-她就是家庭局外人终极形态的代表,电影中对“恶之花”是如何一步步缠绕“姐姐”这个角色有非常细腻的描写。强烈推介《孔雀》-如果大家对家庭是如何建构,和结构感兴趣。
40、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荷花淀派”以描写冀中人民的生活变迁、民情风俗、纯美心灵,描绘白洋淀、北运河等地区的美妙自然风光,该派的创始人是:
41、那不分男女老幼、无论种族地域、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只要生而为人,毕其一生都在无尽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优越感、成功、人格统一。
42、关于赎罪的问题。在我们汉语的文学中,在我们汉语的文化中是缺席的,因为赎罪问题是西方基督教的概念,基督教首先认为人有原罪,不要认为谁高大,谁完美,就是正确的。
43、因此也就有了自我的观点,自我的坚持,于是就有了对抗,有了排斥,有了厌恶。
44、这令我想起了去年重庆的公交车坠江事件,三天之内事情三次反转,从女司机到公交车司机,再到最后真相大白的罪魁祸首公交车乘客。其中女司机和公交车司机作为无辜受害者,却分别用一天时间被人们批判到体无完肤再反转。
45、在《人类》这本书中他试图反驳“性本恶”的观点
46、你这时候可能觉得很奇怪,因为如果刻意要「让辩证观主导心证」,那就是在抑制心证,又跟「真实」相冲突。其实不然。
47、评判内容的标准,有两个症结:第辩题的形式,是单题制或双题制;第辩题的内容,是价值性辩论或政策性辩论。而2016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采用的都是双题制的价值性辩论,所以评判内容的标准,端看对双题制和价值性辩论的要求。
48、首先,我同意辩论比赛要追求「真实」、挑战偏见,但如果只是想找些有偏见的人来评比赛,那根本没有必要请社会裁,辩论裁的偏见又少不了。何况麻瓜不懂辩论,没有办法细腻判断辩论的强弱。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外行领导内行,那选手为了赢得比赛,很可能只求热闹,不求门道,不利于辩论的专业发展。所以我支持辩论裁,而非社会裁。我吃饱撑着,鼓吹找些外人来抢我饭碗干嘛。
49、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可谓有目共睹,大家谁也不信任谁,谁都觉得可能被陷害、被欺骗、被玩弄、被欺负......如果不是我骗你就是你骗我,那还不如我骗你。最后搞得本愿善良的也冷了心性。
- 上一篇: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文案整理52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