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程颐程颢【文案整理37句】
admin 2023-04-01 01:56:25 文案短句 ℃程颐程颢
1、程颢是程颐的兄长,两人相差一岁,都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2、对于这种认定,后世有着广泛的争论,当年汪应辰在给朱熹的信中就不承认这种传承:“濂溪先生高明纯正,然谓二程受学,恐未能尽。范文正公一见横渠奇之,授以《中庸》,谓横渠学文正则不可也。”
3、 原来他们是慕名来拜访河洛大儒程颐先生。然而,不巧的是,他们发现先生正在冥坐。管家发现他们站立门外后,连忙外出相迎,并邀请二人进屋。二人顿感进退两难:进,不忍惊动先生;退,又不忍放弃请教的机会。虔诚、迫切的求学心情让二人决定在门外静候先生。
4、较之周敦颐、张载和邵雍,二程进一步摆脱了道教的影响而回归到儒学正宗,胡安国曾说:“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而后其道可学而至也。”
5、但二人性情大异其趣。仍据《宋名臣言行录》,二程小时候,随赴外做官的父亲到汉州,借住在寺庙里,“明道(程颢)入门而右,从者皆随之;伊川(程颐)入门而左,独行……盖明道和易,人皆亲近;伊川严重,人不敢近也。”
6、尽管如此,二程兄弟对于“理”的体认也同中有异。(程颐程颢)。
7、周敦颐具体教授过二程什么,史料大多语焉不详。后人推测,周敦颐所传授的,应是其代表作《太极图》。这是周敦颐流传至今的极少数作品之历来被认为是周敦颐著述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开篇的“无极而太极”更是周敦颐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思考心得的核心阐释。
8、父母对子女的爱最高最大,因而子女应当孝顺父母,否则伤了父母之心,父母之爱便会松懈、减少。
9、《二程全书》六十五卷,明弘治十一年陈宣刻本,程颢像
10、程颐跟司马光算是老乡,司马光也是个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按说两人都有点古板,应该脾气上合得来。
11、其实从历史资料看,王安石和程颢虽然学术观不同,但王对程也没有那么反感,《宋元学案》附录中有这样一段话:“王荆公尝与明道论事不合,因谓先生曰:‘公之学,如上壁。’言难行也。明道曰:‘参政之学,如捉风。’后来逐不附己者,而独不怒明道,且曰:‘此人虽未知道,亦忠信人也。’”
12、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13、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
14、二程兄弟的基本哲学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把“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或称之为“天理”“道”。
15、苏轼最初极佩服周敦颐和二程学说,曾经写诗颂扬周敦颐,“夫子岂我辈,造物乃其徒”。受其影响,黄庭坚也写过“西风壮士泪,多为程颢滴”这样的诗。
16、有人看不下去,问他:“文潞公九十岁的人了,站在皇帝面前,还毕恭毕敬。对比之下,您在皇帝面前是不是有点倨傲啊?”
17、东汉时有个典故,某学者曾讥笑神童孔融,“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这个典故也被侯氏用于教育孩子了。小时候的程颢和程颐,兄弟俩一个比一个聪明,也常因别人叫他们神童而骄傲,母亲侯氏就经常告诫他们,神童是最终难成大事的,要想将来有大出息,就得养成好读书、勤读书的习惯。
18、二程的心理学思想较为丰富,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因此后世称为“身心之学”或“心性之学”。
19、程颐(1033-1107年),程颢胞弟,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曾与其兄同学于周敦颐门下,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
20、吕公著做丞相时,送给程颐一百匹绸缎,被程颐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你身为宰相,可以网络天下英才,处置天下财物。你送我绸缎,是因为我贫穷。但天下像我一样贫穷的士人很多,你能送得过来吗?”
21、《春日》年代:宋作者: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2、专想为自己利益考虑,其害处就很大。欲望过甚,则会使人昏庸而忘记追求义理;追求欲望过急,就会造成争夺、伤害,进而引发仇怨。
23、在此以前,虽然也有人提出过“理”,但只是被作为事物的规律提出的,而把它当成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则从程颢开始。
24、 产生于北宋时期的理学,以其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直被视为继先秦之后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而被称为“二程”的程颢、程颐兄弟,就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25、可惜的是,在宋神宗元丰八年,程颢病逝了,时年54岁。对理学观念的传播,就落在了他弟弟程颐的头上。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感慨到:“大程子早卒,向微小程子,则洛学之统且中衰矣!蕺山先生尝曰:‘小程子大而未化,然发明有过于其兄者。’信哉!”全祖望认为,大程去世后,如果没有小程的话,洛学就会中断。而后全祖望又引用了刘宗周对小程的评语,刘认为在某些方面,小程超过了大程,而全祖望认为刘宗周的这句评语很到位。
26、传说有一天,西京洛阳的一个名士请二程赴家宴,这位名士不像二程那样是道学先生,他按照款待其他文人学士那样,请歌妓到场为二位程先生陪酒,席间不免有打情骂俏之举。老二程颐心中很不高兴,很快就起身离席,告辞而去。老大程颢却一直安坐于席,与主人把酒临风,尽欢而回。
27、啧啧,两次拒绝别人送到手上的黄金!那些把国库黄金偷偷往家搬的,读到这里不脸红吗?
28、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利己,勿嫉贤妒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义合之事则从。
29、与眼下那些来者不拒,行贿索贿的官僚相比,程颐主动拒绝来自各个渠道的礼物与恩惠,只能说难能可贵。
30、由此可见,兄弟二人的坎坷仕途都与北宋d争脱不开关系。而不同政见和立场,让这三人的师生关系也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
31、 这一年又是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穷人们被官府的税赋、地主的租债逼得走投无路,靠野菜、树皮度日。有的卖儿卖女沿门乞讨,有的背井离乡,流浪漂泊,抛尸异地。整天关在绣楼读经诵古的金凤、银凤,趁家人不妨,偷偷下了绣楼,来到大街上,从成群结队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穷人口中,听说了爹爹鱼肉百姓所带来的悲惨情景,不由恨起爹爹的所作所为。
32、但简单的暴力破坏往往在泼污水的同时,也泼掉了孩子。
33、程颐和韩维关系好,他们相约,等韩维81岁时,程颐要从洛阳去颖昌看望韩维。
34、说是进士杨时为丰富自己的学问,放弃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先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得病早死,他又跑到洛阳拜程颐为师。
35、甚至学者们发现,二程在称呼周敦颐时,直接称呼其字“茂叔”,而对司马光、张载、邵雍、胡瑗等都使用敬称。甚至挖苦讽刺周敦颐为“穷禅客”。由此可见,庆历六年至庆历七年间,青年时代的二程兄弟与刚满“而立之年”的周敦颐之间建立的关系,与其说是严肃的师生,不如说亦师亦友。其实在学术交流上,周敦颐与二程的关系完全比不上以血缘(张载)或地缘(邵雍)为纽带而相互交流。
36、程珦娶了侯氏,八九年间,侯氏连生五子一女,但活下来的只有最小的程颢和程颐兄弟两个。为何说程颢和程颐最小呢?按照年谱来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程颢13岁、程颐12岁,那么,这一年,侯氏应该是40岁,程颐之后,侯氏再无所出。
- 上一篇:泰坦尼克号的真实历史【文案整理9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