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水浒传作者简介施耐庵【文案整理71句】
admin 2023-04-02 10:15:29 个性说说 ℃水浒传作者简介施耐庵
1、那么,水浒传应该是谁写的呢?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2、《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3、《水浒传》在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又成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把后来出现的地名全都夹进其中,这也侧面说明《水浒》一书实际是大明建国后的文人所写,或因惧怕当朝特务机构网罗罪名,故托名元末明初一代大儒施耐庵所著,这种说法也很有可能。
5、小说的教化意义颇为明显,这也是施耐庵的偏见。
6、施耐庵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先在兴化顾逖家中暂住,而后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在这里隐居著《水浒》。
7、另外,有些人还提出一种说法,看着也没毛病。他说《水浒传》作者既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而是一位明朝中后期无名氏所著。首先,大明建国初期,朱元璋原本性格猜疑,后来就连莫须有的功臣都要斩尽杀绝,《水浒》一部反映农民起义杀官造反的禁书,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有鼓惑成分,朱元璋手下的锦衣卫又不是傻子,如何能让该书大行其道而不禁止呢?所以说,《水浒》真正作者若敢署真名出版,那除非是活够了。
8、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
9、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水浒传作者简介施耐庵)。
10、我知道里面的著名故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山神庙雪恨、景阳冈武松打虎、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
11、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12、明代文学家胡应麟考证认为:“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也。”
13、那么,不是施耐庵会是谁呢?有学者就认为应该是罗贯中,鲁迅、俞平伯也是这种看法。但是,又有人提出疑问。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完全不同。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笔下,实在很难叫人认同。此外,两本书的写作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惠康野叟在《识馀》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14、关于罗贯中的史料记载一直没有太多的争议,只是对他是哪里人存在多种说法。罗贯中本身是个生意人,他的居住地点不可能局限在一个地方。
15、《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是施耐庵。
16、是英雄好汉就要喝酒吃肉,就是没有酒肉也要寻出些酒肉来。武松为了一口好酒,出手打了素不相识的孔亮,被捉到孔家庄;时迁为了吃肉,偷了祝家庄酒馆报晓的公鸡,煮了一锅鸡肉,引起一场战争;李逵回家接老娘,没吃到肉,就把李鬼大腿上的肉撕下来烤着吃……
17、还有一种说法,罗贯中与施耐庵是师生关系,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弟子,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时候,“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
18、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19、《水浒传》在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又成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施耐庵彰扬孝道,符合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但写宋江的孝道又有些太过,让人觉出宋江之恶。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孝顺母亲,算是以孝开头,宋江被称为“孝义黑三郎”,孝顺老爹是出了名的,只是有些表演意味,演给别人看,借以收拢人心,让人感到老大的不实在;李逵孝顺,却在给老母亲寻水的空档,没看住,老母亲被老虎吃了,李逵因此杀了一窝虎。孝是评价一条英雄好汉是否合格的标准,哪怕是表演孝道也是被认为合情合理的。孝道有很多局限性,没被施耐庵认出来,一味彰扬孝道,有投机取巧之嫌。
21、男人见了他色变,女人见了他‘变色’,无论是战场还是繁华都市,他都是最强大的男人,最碉堡的战兵
22、“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1996年,一曲《好汉歌》传唱大江南北,与此同时,《水浒传》这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佳作也再次风靡起来。在史学家眼中,《水浒传》无论在思想性上,还是在艺术性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且不说它所反映的社会背景有多么深刻,单就那形色各异、性格迥然的一百单八将,其形象之丰富,已经牢牢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中。
23、《阅读悦读》2020年3月热文榜(附奖励办法和标准)
24、《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明朝初年属于禁书,不可能实名公开出版发行。早期版本均为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出现罗贯中、施耐庵联合署名的版本。
25、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26、从出土文物上看,兴化施彦端确实存在。那么有没有能证明施彦端就是施耐庵的文物呢?有,也没有。本来最有力的证据是一份民国时期出现的,题为咸丰四年的施氏族谱,这份族谱中不仅说施彦端就是施耐庵,还附有抄录的施彦端和他儿子施让的墓志铭。墓志铭中明确说施彦端字耐庵,写过小说《水浒》。特别是号称淮安王道生所写的《施耐庵墓志》中,说施耐庵不仅写过《水浒》(又名《江湖豪客传》),还写过《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等。这份墓志铭要是真的,那么不仅《水浒传》,连《三国演义》的作者问题都解决了。可惜,许多专家都指出,这份墓志铭错漏百出,应该是伪作或者戏作。所以,相应的所谓咸丰四年的施氏族谱也颇为值得怀疑。
27、元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年),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其属下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于是在卞元亨的邀请下,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的军师。在施耐庵地帮助下,张士诚从兴化一路打到苏州。此时,由于意见不合,施耐庵辞别张士诚,带着门人罗贯中四处游学。
28、由于实在捋不清施耐庵的身世,有人怀疑施耐庵这个人根本不存在,可能只是某个文人的化名。还有人开脑洞,认为施耐庵谐音“是乃俺”,是罗贯中的化名。施耐庵、罗贯中的隐藏含义为“俺乃是罗贯中”。有人根据《水浒全传》中出现的神秘人物许贯中分析,许贯中就是“虚贯中”,代表作者罗贯中自己。还有人认为施耐庵与《靖康稗史》的编者之一耐庵是同一个人,可是那个耐庵是宋朝末年的人,距离《水浒传》的成书时间有点远。总之,为了找这个施耐庵大家是想破了头,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头绪。
29、登瀛观察,致力打造盐城最具影响力的时政公号!
30、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曾入仕钱塘。
31、作者在塑造李逵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其塑造成一个是非不分,愚忠型的人物,他也有他的可爱和可悲之处,他爱憎分明,宋江入狱时他悉心照顾,宋江强抢民女时他扬言要杀了他。
32、目前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主要的观点也就是施耐庵、罗贯中、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无名氏所箸或累世成书说等几种。在找到更加明确的资料以前,《水浒传》的作者之谜也很难真正解开。
33、根据记载,施耐庵,名耳,字子安,耐庵是他的号,祖籍苏州,元末明初人,后避战乱隐居江苏兴化。他从小聪慧过人,又博览群书,故学得才华横溢,声名远播。当时社会杂乱,街上随处可见一帮人围着个评书艺人,热热闹闹地听着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小施耐庵就是其中一位常客,他尤其爱听英雄揭竿起义,杀官造反的故事,每次听完,总是飞快跑回家中,认真做好记录,并暗暗发誓,等将来长大考取功名,定要做一个为百姓造福的好官。
34、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35、首先说明,最早提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的人,是明朝万历年间著名评论家胡应麟,自此以后,所出《水浒》版本大多署名施耐庵,有的出版书籍却空出作者名字,而有些出版署名还标明是施耐庵与罗贯中俩个人。
36、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
37、英雄好汉要不近女色,近女色的都不是英雄好汉。宋江、卢俊义有老婆,但不近女色还差点被老婆害了;晁盖、阮氏兄弟、刘唐、吴用、李逵等人更不近女色;方外之人公孙胜、鲁智深、武松、朱武、樊瑞、乔道清等人也不近女色,谈都不谈。就是有家眷的头领们也不谈自己的娘子,娘子是上不了台面的。矮脚虎王英喜欢女人,被很多人所不齿,也因此给宋江带来灾难。宋江给他介绍扈三娘,成就一段并不般配的婚姻。就是这不般配的婚姻,也随着他们夫妻双双战死而解体。
38、开始施耐庵在常熟河阳山隐居,为当地一家姓徐的人家当教书先生。三年后,刘伯温向朱元璋推举施耐庵,但是他坚辞不就,只好离开河阳山,回到苏州施家桥。《水浒传》大体也是在此时写成。
39、无论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同一人也好,为师生关系也罢,《水浒传》的创作,罗贯中是参与其中的。
40、关于武松打虎的由来,有这么一种说法。某天,施耐庵闲来无事,就前往祝塘镇的后阳岗悠然散步。只见一条黄狗在一棵大树下呼呼大睡,却被一个叫武阿二的人打跑了。施耐庵回去后即以此见闻为素材,写出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41、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42、作者施耐庵十分擅长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来安排语言,比如说李逵说话的时候跟宋江宋太公说话都不一样,李逵那直来直去的话,就正好体现了他的风格。
43、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44、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后,但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宋人的《宣和遗事》描绘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施耐庵根据从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水浒的故事加以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45、施耐庵对女人有着天然的偏见。他笔下的女人不是坏女人就是女汉子,要是有好一点的,也是被人欺负,自寻短见,没有好结果的。宋江买的外宅阎婆惜,给宋江戴绿帽子,勒索宋江一百两金子,招来横祸,被宋江所杀;潘金莲勾搭西门庆,和王婆合伙害死武大郎,被武松杀死,坏婆子王婆也被迫伏法;杨雄的妻子潘巧云勾搭报恩寺的裴如海,被石秀发现,报告给杨雄,最终导致杨雄杀了潘巧云的结果;扈三娘是上马杀敌的战将,杀人不眨眼;顾大嫂更是杀人不眨眼的母大虫;孙二娘把客人麻翻了,做人肉馒头,仍然杀人如麻,比汉子还汉子。就是林冲的娘子是个好女人,却被高衙内调戏,因此林冲遭到陷害,被发配沧州牢城营,林冲娘子最终自尽身亡。
46、《大宋宣和遗事》中,已出现了宋江等36人聚义梁山泊的故事,初具《水浒传》的雏形。元代,水浒戏曲大量涌现,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等故事家喻户晓。这些话本、杂剧及民间传说故事为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7、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施耐庵在兴化时,结识了许多当地的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施耐庵就以当地人生活中的故事为素材,将水浒中的108条汉子填充的有血有肉,惟妙惟肖。这是生活带给施耐庵的创作灵感。
48、据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二人亦师亦友。在罗贯中另外一部书中曾有二十一篇赞词,而《水浒》一书竟引用其中十五篇,因为师父不可能大量采用学生作品,于是有人推测,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施耐庵这个人,《水浒传》很可能是罗贯中一人所写,理由是书中后来突兀的出现一位世外隐士许贯中,并带着浪子燕青游览了他的隐居之地,这会不会是作者给读者一个极大的提示呢?另外,当施耐庵和罗贯中名字相连时,如果把施耐庵三字倒着念去,便是“俺乃是罗贯中!”呵呵,您看看是否也有些道理呢?
49、虽然施耐庵志向远大,学问也高,却因元末乱世,朝廷腐败,致使他屡考不中,一直拖到29岁时,他才考上个举人,接着又继续努力到36岁,这才总算进士及第,被元廷选派到钱塘县做了个小官,等他干完三年后,目睹当时官场黑暗,人人贪墨盘剥,而自己又不会逢迎上司,于是辞官回乡隐居,在这期间,他翻出从小搜集的一箱故事资料,加以检索,开始埋头书写构思已久的《江湖豪客传》(《水浒传》原名)
50、《水浒传》对小说之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也有显著影响。明清传奇剧中,李开先的《宝剑记》、陈与郊的《灵宝刀》、沈璩的《义侠记》、许自昌的《水浒记》等等,这类取材于《水浒传》的作品约有三十余种。而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曲艺、绘画等作品也数不胜数。
51、王道生声称施耐庵的家人不告诉他施耐庵的籍贯、志向、家世情况,这样的墓志铭的可信度有几分呢?
52、但也有人认为《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据考证,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中二十一篇赞词,有十三篇重复出现在《水浒传》里,这证明两书的作者大有可能为同一个人。但对此有人进行了反驳,因为《水浒传》的写作风格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风格不符,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53、然而元末乱世,中原大地星火燎原,到处都是攻城反元的农民起义军,占据江苏一带的义军首领张士诚听人说起施耐庵的才学,不禁起了仰慕之心,他于是效仿刘备三顾茅庐故事,亲自登门邀请施耐庵出山共创大业!而此时的施耐庵,一面醉心于自己的创作,一面还要照顾年迈的老母,因此婉拒了张士诚。
54、而对施耐庵的记载就很模糊,有学者考证认为,施耐庵其实就是罗贯中的笔名,用山东方言说施耐庵,其实就是“实乃俺”的意思,倒过来读,就成了“俺乃是”,潜台词就是——俺乃是罗贯中。
55、《水浒传》中的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写出来的。可见,《水浒传》不是元末人施耐庵的所品。
56、可施耐庵却无意间听闻消息,便预先出门躲了起来,刘伯温白跑了几趟,也就放弃了念想。自此,施耐庵闭门谢客,深居简出,最终心无旁骛地完成《水浒》这部经典名著。
57、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能够知道施耐庵是真实存在的,和罗贯中不是一个人。
58、“问其家世,讳不肯道,问其志,则又唏嘘叹惋;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
59、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施耐庵出生于平江路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由于家贫,无法上学。7岁开始,他只好通过自学学习。13岁后在浒墅关的一家私塾念书。
60、与《西游记》、《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一个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南宋时期已经开始流传,出现了很多以水浒人物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深受人们的喜爱。南宋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不仅记述了宋江等36人的绰号,还提到了招安宋江讨伐方腊的设想。
61、朱元璋后来消灭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割据势力,建立明朝,曾经是朱元璋敌人的罗贯中,不可能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只能隐姓埋名,醉心于文学创作,期间化名施耐庵,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作品。
62、《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63、所以,元末明初的施彦端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还是没有他就是施耐庵的直接证据。至于他写过水浒传,中过进士,与刘伯温是好朋友等等,传说的成分就更大了。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坚持施彦端就是施耐庵,江苏盐城的大丰区白驹镇(原属兴化县)也建有宏伟的施耐庵纪念馆。只是,《水浒传》作者之谜还远没有解开。
64、《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和《三国演义》一起,奠定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
65、然而,好景不长,在他担任钱塘县尹的时候,由于替穷人辩冤纠枉而遭到了县官的训斥。他不满官场的黑暗,就辞官回家了。
66、结果消息被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刘伯温探知,他与施耐庵是同榜进士,素知他才华过人,于是匆忙入宫向朱元璋举荐,并谦虚说施耐庵的学问远胜自己。朱元璋听罢大吃一惊,因为在他眼里,刘伯温俨然就是一位能掐会算的活神仙,神仙都敬佩的人,那该有多么厉害呢?于是乎,老朱连忙亲笔写了一封信,交给刘伯温,命他化妆混入苏州,邀请施耐庵出山相助。
67、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
68、《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69、不管怎样,纵览大多数史料上的记载,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之一的可能性最大。他与罗贯中合作的可能性也有,但二人具体的合作方式没有人清楚,也没有具体的史据可查。
70、至正十六年(1356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率十八名农民起义反元,张士诚敬施耐庵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掠池的计策。
- 上一篇:奥运会祝福话语简洁的经典【文案整理56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