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叔本华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中【文案整理73句】

admin 2023-04-02 10:16:25 个性说说

叔本华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中

1、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中)。

2、人类所能犯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3、“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4、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身边上了40岁的人就明白了,他们整天都在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可整天还是活在无奈当中,一无所得。仅此而已。(叔本华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中)。

5、叔本华有言:“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6、  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而痛苦的根源是:欲望。欲望是无限的,满足欲望只是有限的和短暂的,所以,人总是处于痛苦和无聊之中。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本小书《人生的智慧》给了我们一个入口,来了解叔本华的人生观或者是幸福观。

7、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千万不要等到明天。——佚名

8、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

9、当你真正想去遗忘一团体的时分,那团体曾经刻在心里。

10、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11、当我真正想要维护一团体的时分,我才会发现原来本人不断被那团体默默守护着。我总是不懂你的表情,就连你在浅笑,我都会感到很忧伤。

12、不要抄近道,否则会白跑。不要绕远道,否则会迟到。

13、不要说我这头像太流氓。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清新秀气的我。

14、多年前我一亲戚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在一家大型国企,从事多年的d群工作,担任职领导职务。让我们家族都引以为荣,原来在部队他就擅长写作,进入国企后担任宣传部门领导,每天审核d办秘书们所写的公文、总结材料、讲话稿等等,开开会、喝喝茶。逢年过节在开展一些群众性娱乐活动,比如职工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游泳比赛等等。就这样工作轻轻松松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5、年老的女孩一定要记住:有理想的女孩,成功就不会把她丢弃;酷爱生活的女孩,生活也会充溢阳光和清爽的空气。在茫茫人海中,身为一个二十几岁的妙龄女孩,你必需找到可以使你用双脚坚实地站在大地上的东西,这个东西便是你的远大前程和人生目的。

16、·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17、也许,人生本来毫无意义。可正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所以我们赋予了人生别样的意义。只不过,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是存在差别的。

18、·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19、我又不是王子,为什莫女孩遇见我总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公主!

20、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朋友却是真正的财富。

21、叔本华在其艺术分类中,十分推崇悲剧,因为在他看来,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否定生命意志。

22、人之所以痛苦,之所以感受到不幸,完全因为我们偏离了正常的追求,忘却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真实人生。

23、你今天要上班,明天也要上班,日复一日过着这种上班的日子,生活没有任何的改变,你也就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24、人的一切欲望的根源在于需要和缺乏,也即在于痛苦。因而,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其本性逃不出痛苦之股掌。相反,假若人可以轻易地获得满足,即消除他的可欲之物,那么,随着他欲求的对象的消失,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乘机而入。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成为他难以忍受的煎熬。由此看来,人生,像钟摆一样逡巡于痛苦和无聊之间。而实际上,痛苦和无聊,乃人生终究至极的要素。当人们把痛苦和磨难都归之于地狱后,那么,天堂所剩之物就只有无聊了。人由于是意志客体化的最完善形态,也就相应地是一切造物中所需最多的东西了。人在根本上看,不过是活脱脱的一团欲望和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一身欲望和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孑然前行。万物由天而定,而唯有人自身的欲望和匮乏,是他唾手可取的东西。因此,人活一世,日益操持于欲望需求之中,终日奔走于优虑烦恼之途,诚惶诚恐地为其生存殚精竭虑。

25、11本史上最深邃文学名著,随便读懂1本都可以吹牛。

26、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27、叔本华认为,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不应该是他得到了多少快乐,而应该是他减少了多少痛苦。他指出,人生智慧首要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因为人的痛苦哪怕很细微,也可以感受到,快乐却是虚无缥缈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生没有遭受太多的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就是幸福的人生了。所以叔本华非常强调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压倒一切外在的好处,一个健康的乞丐也比染病的君王幸运。他说:“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金钱、晋升、声望,甚至为了肉欲而献出自己的健康。”不得不佩服叔本华对幸福的深刻认识,普通人往往本末倒置,以为追求所谓的快乐就是幸福,却不知道减少痛苦就是幸福。

28、  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非常的绝望,人生的本质难度就真的只是痛苦吗?为什么叔本华会说出这么悲观的思想呢?这其实和叔本华本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叔本华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其实他本来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他出生在一个银行家的家庭,父亲是成功的商人,母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小说家,但是不幸的是,早年的时候,叔本华的父亲就自杀去世了,这给了叔本华沉重的打击,造就了叔本华孤僻的性格,总是缺乏安全感,郁郁寡欢。当然叔本华出生的年代,社会环境也是非常糟糕,他出生的第二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战争的阴霾笼罩整个欧洲。不幸的童年和恶劣的社会环境,给叔本华的人生抹杀了阴影,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也充满了悲观色彩。

29、人生有三层需求:生存、健康、幸福,当前两层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之时,才谈得上真正的幸福。

30、“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31、这种内在的空虚导致他们沉迷于花样百出的娱乐社交和奢侈消费,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是这样的,上午逛商场,下午逛超市,晚上看电影,看起来闲适、充足、美好。但每当入睡之前,他就无法选择地直面自己,此刻他的内心、他的心态、他的混乱就一览无余。因为当一个人独处时,他只能求诸自身,他自身所具有的东西会完完全全地暴露出来。

32、当我们感到快乐时,就会远离第一个敌人——痛苦,同时离第二个敌人——无聊越来越近。

33、 他还有另一句名言: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

34、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35、  所以,叔本华认为,外在的物质满足无法给我们持久而稳定的幸福感,只有从我们的内心出发,所获得的精神思想上的乐趣才是最高级、最丰富、最持久的乐趣,虽然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其实在心理学里面也讲到,一个人很容易适应自己的满足感,比如你可能认为你中了几千万的彩票大奖之后,你会开心好一阵子,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只会开心几天而已,之后就会回归平静和正常的生活。同样的,很多人会高估困难和挫折对我们的打击,比如有调查就显示,当人们遭遇重大打击之后,比如摔断了腿或者失去了心爱的伴侣之后,我们认为自己会痛苦一生,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很快就能从伤痛中走出来,回归正常的生活。

36、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是《人生的智慧》,这本书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叔本华,说到叔本华,我想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他有很多名言,其实有一句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大概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37、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38、首先,它可能来自“一个特别坏的人”,或者说造成巨大不幸的原因可能是某一剧中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这时,这角色就是肇祸人。例如理查三世、《奥赛罗》中的雅葛、《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安提戈涅》中的克瑞瓮等。

39、对过去的悔恨和对将来的担忧,让我们将现在美好时光拒之门外,或者糟蹋了它,是非常愚蠢的。

40、相反,一个精神迟钝的人,他的感受能力就比较弱,不太容易感受到痛苦,但是他更容易感受到内在的空虚。

41、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42、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43、人们可以在理论上,把人生看作是由三个基本因素作为其端点的。第一是强有力的意志和激情。这主要表现于史诗和戏剧所描绘的那些伟大历史人物身上。第二是纯粹的认知,即对理念的领悟。这一点的前提条件在于让认知摆脱对意志的依附。这就是天才的生活。第三种是由极度的意志麻木和与意志相联系的“认知”的麻木而产生的那种空泛的遐想或使生命僵滞的空虚无聊。作为个体,多半时候只是偶尔企及这些端点,或说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实质上,是弹精竭虑、永不复返地死死追逐着一些芝麻大小的琐事。

44、叔本华曾有言:“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45、在叔本华晚年的时候,他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无价值的事物总是不断增加:由于频繁的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物逐渐变得毫无价值。”

46、所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

47、假如我们把人生比作一个圆圆的跑道,上边布满了烧得红红的热炭,也有几块纳凉的休息处,而我们又不得不在这跑道上奔跑的话,那么,那些充满幻想的人,便是那种不断以自己站在纳凉之处或即将达到纳凉之处安慰自己、并想在跑道上继续奔跑的人。但是,那看破个体化原理(即看破时空),认识到事物本性和人性的人,就不会被这种安慰所迷惑。他认为自己应当在这个跑道上的任何一点上果断地跳出跑道。他此时改变了其意志的方向,不再对其自身的、沉醉于现象中的本性表示肯定的态度,而是否定这种本性。这种情形的表现,就是由美德过渡到禁欲。这时,他不再把爱人如己、替他人做事等同于替自己做事当作满足。他此时从内心对这些东西厌恶之极;厌恶求生的意志,厌恶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本质和内蕴。他时时提防自己的意志与任何事物发生纠葛;对万事万物,他内心深处都抱着一种极度的漠视和逍遥心境。

48、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49、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在个人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了他的唯一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只有浅薄、空虚和充满烦恼的生存才会被视为生活的目标,精神卓越的人首要关注的是精神上的生活。随着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和认识持续地加深和增长,他们的生活获得了一种整体的统一;精神生活的境界稳步提升而变得完整、美满,就像一件逐步变得完美的艺术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0、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1、私企从来不养闲人,工作都是满负荷,一个萝卜一个坑。此时我这位亲戚就尴尬了,除了一把岁数,要技术没技术、要体力没体力。除了尴尬就是郁闷。

52、“使一切有生之物忙忙碌碌运动不停的本是对于生存的挣扎,可是如果他们的生存已经巩固,他们却又不知道要拿这生存怎么办了。因此推动他们的第二种动力就是摆脱生存这负担的挣扎,使生存不被感觉,也就是消灭时间,逃避空虚无聊的挣扎。这样,我们就看到几乎所有无虞困乏和无忧无虑的人们在他们最后丢了一切其他包袱之后,却以他们自己为包袱了。”

53、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常叫我们激动、焦虑、烦恼、热情,就是因为它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着它觉得是多么的硕大,又是多么的重要而严峻。可是,一旦它们全部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时,就失去了自身的任何价值,只要我们不再想它,它就在我们的记忆中逐步消失。它们之所以如此硕大,就是因为离我们很近的缘故。

54、这时,他不再把爱人如己、替他人做事等同于替自己做事当作满足。他此时从内心对这些东西厌恶之极;厌恶求生的意志,厌恶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本质和内蕴。他时时提防自己的意志与任何事物发生纠葛;对万事万物,他内心深处都抱着一种极度的漠视和逍遥心境。

55、“所有悲剧能够那样奇特地引人振奋,是因为逐渐认识到人世、生命不能彻底满足我们,因而不值得我们苦苦依恋。正是这一点构成悲剧的精神,也因此引向淡薄宁静……”

56、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57、我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者悲伤,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何为有利,何为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因此,几乎每个人都曾经一度为某件事情悲伤不已,但最后却被证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又或者,我们曾经为之兴高采烈的事情,却变成了我们极度痛苦的根源。

58、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比比皆是。

59、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60、你给的爱情,使我气味颠簸,带着仅有的氧气才干过活,而如今,怀念牵绊着别离的季末,缺氧的我苦楚不堪,已经我们一同说好的幸福,曾经被遗弃在远走的怀抱里,闻着爱情残留的余香,躺在爱情走过的草地上,泪水湮灭我的怀念,遗忘了那些忘不了的所谓往事

61、某天,某个时辰,假如还会忆起,只不过是一道模糊的景色,是不能追想的苦楚向前看,向后看,在一望无边的宇宙之中,又怎样可以有一个参照物,找到前后的方向蓦然一回首,无惊无嗔,方向成了没有定格的文字,在键盘上胡乱敲击,假如岁月还在的话,就持续在这岁月里沉沉浮浮,闭上不愿看见的那只眼睛,脱离

62、譬如释迦摩尼悟佛,他过了多年苦行僧的生活,空乏其身,得道不成,于是终日坐禅于菩提树下,心无外物,终于悟得佛法。在如此喧嚣和琳琅满目的花花世界里,我们其中很少有人像王守仁、爱因斯坦(在一处简陋的木屋里完成了狭义相对论)、释迦摩尼这样独处过。

63、 “人,彻底是具体的欲求和需要,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这些需要而活在世上,并无依傍,完全要靠自己;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唯独自己的需要和困乏是肯定的。据此,整个的人生在这样沉重的、每天开门相见的需求之下,一般都充满着为了维护那生存的忧虑。直接和这忧虑连在一起的又有第二需求,种族绵延的需求。

64、问题是,并非每个人都拥有闲暇,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得为了获取生存资源而奋斗。前边已经说过,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会令人感到痛苦。

65、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叔本华

66、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修炼,也是对身心的培育。

67、不要走邪道,否则会坐牢。不要走黑道,否则会挨刀。

68、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69、欧文的《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先了解斯多葛学派的哲学,里面有非常实用的智慧,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70、  关于如何摆脱痛苦,叔本华给出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艺术的审美活动,一种是实践彻底的禁欲主义。叔本华说“无欲,是人生最后的目的”。在叔本华看来,欲望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所以,要想摆脱痛苦,就要摒弃欲望,只有真正禁止一切欲望,断绝对世界的任何迷恋,才能进入超然状态,让自己和世界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人生永恒的宁静和解脱。

71、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追求大概分为三种:外在之物、人的灵魂以及人的身体。首先,身外之物是外在的,叔本华认为,它只能间接地影响我们的幸福。比如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当我们有了很多钱之后,我们就会幸福,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让我们真正幸福的,可能是有钱之后的炫耀、虚荣心和满足感,而有钱或者外在的名誉和地位,都只是我们获得某些内心追求的手段而已。就像叔本华说,财富就好像海水那样,你喝的越多就越觉得渴。

72、叔本华对人类生活画面的描绘似乎有些过于凄惨。人到中年通常伴随着所珍惜的目标项目的成功或失败:拼搏多年后你终于拥有了心仪的工作,拥有渴望已久的伙伴,已经成家立业---或者你什么都没有。不管怎样,你是在寻找新的方向。但是,实现目标或者放弃目标的答案让人感觉是显而易见的:你不过是简单地制定新的目标。而追求你渴望的东西也不是纯粹的痛苦不堪。重新确立新的野心可能也很有趣。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