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韩愈的主要代表作品【文案整理56句】
admin 2023-04-04 01:44:53 qq说说 ℃韩愈的主要代表作品
1、(2)暨南大学-《807阅读与写作》真题及答案(2010-2017)
2、裴敬:以文称者,若陈拾遗(陈子昂)、苏司业(苏源明)、元容州(元结)、萧苏曹、韩吏部之类。
3、一生服膺儒学的韩愈,竟这样与富贵纠缠不清。
4、《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
5、④苏洵(1009~1066) 字明允。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6、这首诗表明了韩愈蔑视淮西之寇、扫平割据战乱的豪情壮志。而虚词“暂”与“便”连用,表时间上前后相承,使得小诗如脱口而出,形成一气流走的流水格,自然顺畅之美,更不失气势沉雄、境界壮阔之美。历来被视为韩愈七绝代表作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也多处运用虚词:
7、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案:唐三品以上官可配金鱼袋)……
8、韩愈在年少之时曾有一梦,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韩愈的主要代表作品)。
9、但是,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10、下面呈现的就是其草书代表作《草书韩愈进学解》,喜欢就收了吧。
11、苏轼:①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②子美(杜甫)之诗,退之之文,鲁公(颜真卿)之书,皆集大成者也。③唐之古文,自韩愈始。④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
12、诗写暮雨晚景……前两句写闲情,突出虽雨犹游,情不欲归也。后两句写天晚速归。正因为有“不欲归”才引出“速归”之情;反之才托出滞留城南不欲归之情。
13、诗写惜春,想象奇特,用拟人手法写,花草树木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是因为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而欲将春天留住,表达了诗人只争朝夕、乘时而进的思想感情。清代朱宝莹在《诗式》中评《晚春》诗:“四句分两层写,而‘晚春’二字,跃然纸上。”
14、(4)282道《外国文学史》考研必记(简答、论述题)大汇总
15、“富贵之徒”聚在一起讲“诘屈聱牙”的《尚书》,考评儒学之道,若再被斥之为“富贵之徒”,显然太过分了。因为,韩愈诗中炫富,重在强调富贵与儒学之道的关系:富贵自儒学而得,目的是实践儒学。
16、带着消遣心态读韩愈诗文,不会有什么美好体验,其作品给人以经院老儒般深沉而又倔强之感,与诗人本该有的空灵气相反,韩愈身上更多的是世俗气,尤其是他晚年写的《示儿》,其中盈溢着对富贵的炫耀之情实在是俗不可耐,作者也因此被人骂作“利禄之徒”。
17、关于此梦是韩愈在受人瞩目之后对人所讲述的,所以也不排除有附加成分。而梦中孟郊在旁拊掌而笑,也当属鼓励,而非嘲笑。大概是韩愈潜意识中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以至于后来见到孟郊,并与其关系密切后,就很自然地把梦中“拊掌而笑”者同密友孟郊联系起来了。
18、《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19、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连州知州石炳璋从阳山拓韩愈真迹,将“鸢飞鱼跃”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后侧的卧龙石上,后有何健的楷书题跋:“韩公大字世罕见之,乾隆壬寅,健秉铎阳山,得四字于土人家,为之勒石。”韩愈“鸢飞鱼跃”石刻见于山东潍坊十笏园、广东潮州韩文公祠、广西贺州小西湖、肇庆七星岩等地,影响颇广。
20、韩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八大散文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试、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21、“天禄琳琅”藏书中的《昌黎先生集》(辽宁图书馆藏)
22、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早春。韩愈时年56岁,任吏部侍郎,心情大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大义凛然而奉命独往宣抚,平息了一场叛乱。此诗写给挚友张籍,约张籍游春,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诗中极言早春景色之美,首二句以远看似有而近看却无的独特感受,表现出初春小草沾雨后滋润甘甜而若有若无的特点,既符合初春的实景,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遥看一片蒙蒙春意,近看却不见踪迹,流露出诗人追寻赞赏春心又大出意外的心绪。特别是第二句中的虚字“却”,来了一个大转折,开出了一片新奇的境界。第四句以议论来表达了自己的审美判断,“最”“绝”两个虚词的运用也非常成功,表现出诗人对初春美的极度欣赏,使得这首绝句既有文的曲折顿挫,有富有哲理意蕴。这其实写的也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存,忽见草色,又惊又喜,让人读出了一种象征的意味。
23、就连韩愈古文代表作之一的《进学解》,也在哭穷:
24、唐代,这一风气没什么变化,风流倜傥的李白,早年“遍干诸侯……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后来得授翰林学士,便得意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为了讨要官职可谓费尽心力。
25、在韩愈的七绝中,很少有充斥于其古体诗中的那些奥晦冷僻、狠重奇怪的字句,更多的是明快爽利、刚劲有力、质朴平淡的语言。更引人注意的是,他的七绝语言通俗浅近,甚至多用俗语和口语,符合七绝入乐易歌的特点,而绝无僻字怪字。如《盆池五首》诗云:
26、业精于勤荒于嬉, 。
27、韩愈的《师说》一文。也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相当大胆的。
28、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29、 ——《祭鳄鱼文》
30、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31、陈师道:①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②黄诗、韩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则无工矣。③退之以文为诗,子瞻(苏轼)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雷中庆)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32、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33、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4、在韩愈看来,崔群是他平生交往之中一个没有缺点的朋友。但是,对于这样的朋友也有人怀疑。于是韩愈十分感叹,他说:“自古贤者少而不肖者多,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邪?未可知也。”由崔群之贤,说到贤者不遇,而不贤者反而得势。这样的文章很像司马迁的《伯夷列传》。刘大魁说:“公与崔最相知,故有此家常本色之言,中间感贤士之不遇,尤为郁勃淋漓。”“感士不遇”本是历代文章的一个传统题目,韩愈这段文章是比“感士不遇”之文涉及者更为深广的。
35、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还不仅敢于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便不得举进士。对于这样的世俗之见,韩愈是不以为然的。于是他便“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写成了极有说服力的一篇《讳辩》。
36、其创作思想,主张实用,反对骈体,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韩愈、柳宗元所领导的唐代古文运动,不仅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7、苏辙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38、诗歌:唐朝诗歌空前绝后,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39、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它的题目叫《早春》早到什么程度,诗里面会有交代,送给谁呢,水部,什么叫水部,我们知道唐朝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水部是工部下面的,古代的各部,一个部设四个司,其中有一个部门,有一个司是管水利。管水利,管漕运等等,管修池修塘是个司。所以这个张水部,就是在这做司,在这个水部司做官,张十八是什么?是唐朝的一个习惯,说人呢,给人大排行,比如说他在家里面排老几,老一个母亲养十八个儿子吗?不是,这大概是一个爷爷下面几个儿子,这就是,然后生的这些孩子大排行。这个张是指谁?张籍。张籍是谁,他是和韩愈同时的一个诗人。这个人跟韩愈遭遇很像,早年也是仕途不顺,另外眼睛还失明了。这个水部,他做的是员外郎,古代四司里面设郎中一名,设员外一名。相当于副司。
40、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详尽,却又颇为烦琐。再如那首著名的《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极写一场山火的强猛酷烈。这是一种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41、批评韩愈时义正言辞的朱熹,貌似无意仕宦,却在六十五岁高龄时带病受诏入京,渴望进入权力核心,其一生念兹在兹的是“得君行道”,将“内圣外王”之道推广天下。这些政治理想,在当时若不做官将无从谈起。
42、⑦(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版,第785页。
43、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44、蔡启:退之诗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
45、苏辙:①昔者汉之贾谊,谈论俊美,止于诸侯相,而陈平之属,实为三公;唐之韩愈,词气磊落,终于京兆尹,而裴度之伦,实在相府。夫陈平、裴度未免谓之不文,而韩愈、贾生亦常悲于不遇。②唐人诗当推韩、杜,韩诗豪,杜诗雄,然杜之雄亦可以兼韩之豪也。
46、韩愈还有一篇著名的《师说》,咱们也来读一下其中的片段:
47、你觉得鳄鱼听得懂人话吗?会按照韩愈的意思办吗?哎,你还别不信,这些鳄鱼们还真的害怕了。据说,当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等第二天人们去看的时候,鳄鱼们就都搬走了。
4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ī)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9、(7)247个《现代汉语》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50、③(南宋)胡仔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版,卷十六。
51、(3)346道《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必记(简答、论述题)大汇总
52、诗首句用“居然”,突发其来,表示情绪的急转猛折,出乎意料之外,强调了石眼之小。诗的末句则用“只疑”,颇有深意,将诗人非同寻常的壮志雄心,小人物也能干出大事业的气魄融入那朦胧迷离的奇特想象之中。此七绝也因这些虚词的使用,而情感与意念千回百转,情绪豪迈,韵味十足,呈现出劲健阔大的壮美品格,显示出韩愈七绝特有的气势和格调,也显示出迥异于传统绝句摇曳咏叹的俊美品格。再如《赠刑部马侍郎》:
53、韩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观念极强,性格木讷刚直,昂然不肯少屈,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场后的一次次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审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他在这一时期写的《宿龙宫滩》、《郴口又赠二首》、《龙移》、《岳阳楼别窦司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等诗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词语,诸如“激电”、“惊雷”、“怒涛”、“大波”、出没的“蛟龙”、悲号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鬼物”,都辐凑笔端,构成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意象。
54、古时候,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55、议论文:《原毁》、《师说》、《杂说》、《答李翊书》。
- 上一篇:励志小故事200字名人【文案整理63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