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杜甫的代表作【文案整理36句】

admin 2023-04-04 02:03:29 个性说说

杜甫的代表作

1、《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2、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3、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4、唐代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5、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6、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回到故乡,安史之乱还没有彻底结束,到处兵荒马乱。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路线,有家不能回,最终死在了一条小船上。

7、思想内容: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明媚,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似箭。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9、公元747年,唐玄宗下令,天下人才入京赴试,35岁的杜甫找来历年考题,好好做了一番准备,结果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只是因为当时的宰相李林甫,要营造一种“明君治下,野无遗贤”的假象。

10、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4、开元二十四年(735年),23岁的杜甫参加全国统一科举考试,那是他的第一次,结果很残酷:落榜!

15、诗歌的千古佳句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6、杜甫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饮中八仙歌》,《登高》,《春夜喜雨》。

17、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中比较出名的有:

18、最后是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开始就连用四字“艰难苦恨”,可见诗人的艰辛、困难、痛苦、遗恨有多么深重,将本就萧瑟悲凉的诗篇渲染得更加沉郁落寞。

19、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杜甫气的路都走不稳,他受不了,要离开长安。临行前,他想起经常提携自己的尚书省左丞韦济,给他写了一首长达220字的告别诗——《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21、诗以写景为开端,十四个字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天高”、“沙白”、“猿啸”、“鸟飞”,都是夔州三峡秋天的典型景色,写进诗中,生动形象,让人觉得仿佛身临其境,代入感很强。

2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3、杜甫跟其他读书人一样,将做官当成了人生唯一追求,他完全没有意识到,那是一条坎坷路,不归路。这也为他晚年郁郁而终而埋下了伏笔。

24、因为关照杜甫的严武暴病离世,杜甫失去了蜀中的靠山,携家眷离开草堂,一路东下到达夔州。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其间所创作诗篇数量450余首,是流传下来杜诗的三分之一。

25、诗人登岳阳楼,触景生情,写下此诗。将雄浑开阔的洞庭湖与内心的孤寂相比,更凸显出自身的飘零无依,痛苦。诗歌的千古佳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6、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代由盛转衰,而对于杜甫自己,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即将开始。

27、这个瘦弱的中年男人,呆坐在门口,深埋着脑袋,无声地啜泣。然而,奈何!悲愤中,他写出了杜甫史诗中最长篇之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8、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绝句》。这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29、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30、唐代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31、整整等了四年,杜甫才被安了一个职位“河西县尉”,杜甫觉得官位太低,无法施展,没有接受,后来他才知道,官职这种事,没有最小,只有更小,组织部又安排他去做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八品不到的岗位,主要负责看守兵器,还不如县尉,这次他接受了。

32、但他和李白不同的是,李白崇尚道家学说,杜甫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儒家主义者。

33、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34、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35、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