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名人关于诚信的经典论述【文案整理30句】
admin 2023-04-04 02:03:40 个性说说 ℃名人关于诚信的经典论述
1、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采
2、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名人关于诚信的经典论述)。
3、形成践行诚信道德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人们不能不诚信。加大诚信文化的宣传力度,使诚信道德深入人心,成为整个社会的集体认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加强诚信道德模范的宣传,建立鼓励诚信、弘扬诚信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制度,举办诚信文化仪式,把诚信道德具象化、仪式化;加大诚信道德的正面引导和公益宣传,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氛围,使诚信道德成为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的内在因子。
4、学生活动:小组内并交流分享意见,集体修改润色演讲稿,参加班级演讲比赛选拔。
5、历下区教体局在活动中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强实效,使青少年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充分认识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素质,牢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积极争做新时代诚信少年!
6、公元1069年,北宋全面展开了以王安石主导的变法。其中一项“青苗法”,旨在打击高利贷资本、阻止土地兼并。北宋时一到春天,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未收割,地里只有青苗,农民往往向富户借高利贷,等青苗成熟收割后再还本付息。假如自然灾害发生,收成不好,农民只能拿土地还债,宋朝严重的土地兼并多由此产生。为帮助农民,“青苗法”要求官吏在春天向农民发放低息贷款,既帮助农户免除高利借贷之苦,抑制土地兼并蔓延,同时也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一举两得。“青苗法”刚开始执行时,为鼓励“青苗法”推广,各级官吏层层设定贷款额度目标。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少数官吏为了多发放贷款给农民,以显示“政绩”获得绩效奖励,不管农民是否有需求,背着中央强迫农户一律接受官府贷款。而中央政府又无法掌握地方官吏如何执行“青苗法”的信息。逐渐,其他官吏担心吃亏,越来越多的官员效仿,于是大量不需要资金的农户被迫向官府贷款,当遇到自然灾害后就只能再向民间借高利贷来还官府贷款。“青苗法”的举措出发点很好,但在实践中忽视了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导致执行者对上歪曲改革政策而失信于中央政府,对下强行向农户贷款坑害老百姓,最后“流民无数,天怒人怨”,改革被迫终止。
7、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8、 「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
9、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10、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是道义,是准则,是责任,是声誉,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以诚信规范日常行为,诚信做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践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活动的通知》,展现新时代中学生诚实守信、阳光向上的良好社会形象,把自己塑造成诚信中学生,努力打造诚信校园。为此,我做出如下承诺:
11、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作答要求”在给定的答题卡上作答。
12、 ·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文」(即《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并重,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文)、敦品励行(行)、尽忠职守(忠)、诚实不欺(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13、请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14、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是个人立身的根本。社会诚信体系是一种以社会诚信制度为核心的维护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和促进诚信的社会机制,是一项政府推动下全社会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
15、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16、举行一次诚信承诺仪式,班级为单位,从学习、考试、生活小事、为人处世等方面集体庄严承诺;
17、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18、本试卷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满分为100分, 考试总时限为150分钟。
19、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乃立人之本》。
20、 ·所谓「信」,就是无「伪」的意思。既不说假话,亦不做假事;既不自欺,亦不欺人。一切言行皆以诚实为本,排除一切虚伪、虚假。
21、 曹端:「一诚足以消万伪。」(《明儒学案》卷四十四《语录》)
22、 在学校读书是人生重要的求知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犯上不少错。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全无过失。不过,我们应持诚实态度对待过错,知错即改,不文过饰非,弄虚作假。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超越自己,从中吸取教训和知识,走向成功之路。
23、提高践行诚信道德的个人自主自觉,使人们不愿不诚信。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利益多元、诱惑繁多的情况下,加强道德自律,真正把诚信道德作为个人的自觉追求,自觉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完善个人的人格状况,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慎独精神来约束和检视自我,把诚信道德追求转化为提升个人道德境界的内在动力,贯穿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当中。
24、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2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26、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
27、什么是诚信?诚是真诚、诚实,信是守承诺、讲信用,诚信就是守诺、践约、无欺,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的“人无信不立”,墨子的“言不信者,行不果”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是在说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在社会中,要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就必须遵从一定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
28、 徽州商人吴南坡宣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所以,他出售的「南坡布」货真价实,深受顾客信任。久而久之,四方顾客都十分相信「南坡布」。只要去买布,看见是吴南坡的铺面,不管精恶长短,买了就走。
29、个人信用、社会信用已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西方的个人信用制度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得十分完善。个人信用状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证据和事实来说明的,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在美国,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号,在欧洲国家,公民则有社会信用号,每个公民的个人信用状况都可以通过资信机构做出的信用报告而得到评估。这种报告为金融机构和国家管理部门的资金借贷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个人信用依据。同时也将终生地制约一个人的行为。在德国,如乘车逃票被查到,就会被写入个人信用记录,成为终生的污点,有过失约记载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将会遭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 上一篇:关于道德的图片【文案整理67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