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徐志摩诗歌鉴赏【文案整理30句】
admin 2023-04-05 10:52:53 个性说说 ℃徐志摩诗歌鉴赏
1、有人认为《海韵》的主题是优雅的恫吓。如果-定要说恫吓或警告,那也仅仅是对轻信者的警告,对彷徨者的警告,对本身还没有足够力量而又试图作弄潮儿的理想主义者的警告。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里引申出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海韵》在客观上提醒人们,不要太浪漫,太不切实际,不要轻信,不要只看到生活中浪漫的、理想主义的一面,不能不看到生活中无情的和危险的一面,不能不看到现实力量的对比,而只凭热情与任性去行动。
2、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荔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蕴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自然里。
4、徐志摩善采口语入诗,他的诗流畅铿锵,一气呵成。《雪花的快乐》不但富有这些风格特色,而且它的旋律给人强烈的美感。从全诗看:诗节与诗节十分均齐;从每个诗节看:都有五个诗行,排列方式也相同;从每个诗行看:基本都是三顿。在诗节、诗行的均齐排列中又有灵活的变化。每个诗节的四行都退后一格,从视觉上赋予诗节错落有致的动感,再加上灵活自然的韵脚,从听觉上赋予诗篇往复回环的美感。均齐中含变化,变化中含均齐,造成了同雪花飘飞回旋相和谐的旋律。是诗?是雪?谁也说不准,总之是纷纷扬扬,潇潇洒洒。
5、这首诗是徐志摩在伦敦偶遇林徽因时所写。一身诗意的林徽因是美的,她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美在气质,美在超凡脱俗。恰恰是这种超凡脱俗的美,吸引了徐志摩。诗人是感性的,看着林徽因,徐志摩心中有一种叫作“爱情”的火苗被点燃,他想倾诉,他想表达,可因为命运的错,此时的徐志摩,又不能直白地表达——此时的他,已是为人夫。
6、所谓“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通俗点说,可看作是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各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力。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歌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7、徐志摩的散文集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最具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尽在徐志摩散文!
8、诗人采取“隐”的手法将杜鹃花与一个家庭的命运熔于一炉,如心雕龙·隐秀》中指出:“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文隐以复义为工。”杜鹃花的,形象,是言中之意,是一条明线。而“文外之重旨”是一家人对革命理想的追求,是一条暗线。诗人以明线来带动暗线发展,以暗线来表达思想感情。杜鹃花的出现,揭示了诗人一家在困窘的生活环境下,追求、向往着革命理想。杜鹃花的凋零,揭示了政治形势的变化,革命者受到迫害。杜鹃花的重新开放,揭示了真理之花犹存,只是我们失去了追求它的自由。最后一节诗,杜鹃花在狱中出现,揭示了监牢只能禁锢革命者的身躯,却禁锢不住革命者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写一枝杜鹃花,写出了一个志同道合、前仆后继、坚信真理的革命家庭。
9、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d派色彩的诗人”。
10、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11、作者完全是以朋友的口气说话,接下去笔锋轻转,开始自我剖析,把无用的落叶比做自己的思想,任凭大家“取舍”,又给人以亲切之感。
12、《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生的重要和作用。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自然里。
13、有人说,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它包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但,我更愿意把它仅仅当成一首爱情诗。浪漫的徐志摩,写诗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沉重的人生呢?
14、他自己在《落叶》中坦诚地招供:“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评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所以他为情所困,为情所累,更为情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15、洪迈《随笔》云:明皇为辅国劫迁西内,肃宗不复定省,子美作《杜鹃行》以伤之。
16、今年似乎与往年不同,春天的落叶特别多,几乎在每一棵树旁,都会有一片片落叶静静地躺在那儿等着清洁工人来打扫。
17、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18、这首诗着意于抒写感情的波澜。诗人这种受影响于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歌的主情艺术,可能更迫近诗歌的本质,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某种进展。值得注意,诗人在这首诗里没有径情直露地抒发感情,而是将感情精心加以提炼,采用了富于诗意的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它以“我是在梦中”作为中心意象,用这种非现实的意象来暗示自己同现实的游离,因此不论是前三节迷醉于甜美的梦境,还是后三节沉溯于黯淡的梦境,都同祥回旋着“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的主旋律。这种艺术方式,有利于诗人感情迷惘的深层表现。为了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强烈、深沉且富于美感,这首诗注意追求一种纯净而有变化的音乐效果。诗的章法很严谨,前三节和后三节在感情色调上构成强烈的反差而又彼此呼应。诗的旋律也是回荡起伏的,全诗六节,每节四行,各节前二行字句完全相同,后二行的第一句相同,第二句略有变化,这样全诗在反复回旋中又逐层深化,音律的齐整和谐也增强了此诗的乐感。全诗单行为五字句,双行为八字句,音节是单行三顿,双行四顿,韵式为双行押韵,一韵到底,但各节第二句以单音词收尾,第四句则以双音词收尾。这些统一而又多样的艺术因子的错综组合使诗篇获得迷人的音乐效果。徐志摩曾说:“从一点意思的晃动到一篇诗的完成,这中间几乎没有一次不经过唐僧取经似的苦难的。”(《猛虎集·序文》)仔细寻味这首诗的艺术构成,自可体会诗人创作的甘苦。(吴欢章)
19、有些地方的叶子更多。我家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成堆的落叶铺散在石路上,没有什么人来打扫这里。一次,我放学来到这里,踩着已经没有水分的落叶,发出簌簌的响声,好像叶子碎了。但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里的落叶竟一片也没有碎裂。
20、谁都知道,落叶是秋的使者,在秋天,会有许许多多的落叶像仙女一样飘落下来,但在春天,也会有许多落叶的。其实,每一个季节都会有落叶的包括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四季常青的樟树也会有落叶。
21、徐志摩的诗歌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沙扬那拉》、《偶然》、《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破庙》、《自然与人生》、《残诗》、《地中海》、《灰色的人生》、《太平景象》、《卡尔佛里》等。
22、但,情感郁积于心中,他又不得不倾诉,不得不表达,幸好,他有诗,灵感被激发出来后,《偶然》诞生了。
23、再次,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则更多。“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则我以为把它推崇为“新批评”所称许的最适合于“张力”分析的经典诗句也不为过。“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统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方向”上。
24、徐志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但自己感情及其丰富,而且深信感情的力晕可以改造人生,改造世界。所以他的文字热烈、真诚、富于感人的魔力,被论者认为是感情的散文。
25、(4分)徐志摩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有韧性;一生追求爱、美、自由,;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他是“新月派”的灵魂。(每点1 分,共4分)
26、《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
27、且这首《偶然》,出自于一个才子之手,海宁才子徐志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
28、赠送《读睡诗选之春暖花/草长莺飞》电子版诗集
29、杜鹃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之每于春季盛开,其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瓣富于变化,开花整齐而且花期较长。在自然界,杜鹃可形成壮丽的景观。“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钡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就是人们对杜鹃赞美的诗句。
- 上一篇:用无可奈何和形影不离造句【文案整理4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