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巴金的生平【文案整理35句】

admin 2023-04-08 02:04:16 个性说说

巴金的生平

1、一天,萧珊高兴地来到巴金在霞飞路霞飞坊的住处,不一会儿,却泪流满面的从楼上下来。同院的朋友好心问萧珊:“李先生欺负你了?”萧珊不好意思地回答:“我爸爸要我嫁给一个有钱人。我来请他决定。他却说,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决定。”随后下楼的巴金赶紧解释:“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将来她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一番感人的话语,道出了巴金内心深处的顾虑,同时也坚定了萧珊追求爱情的决心。

2、28年的婚姻生活,他们始终相亲相爱,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始终相濡以沫,相互关怀。

3、梦,还是梦魇?巴金从闷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梦中挣扎醒来,“鼓浪屿”这个地名突然冲破梦的网出现了,它搅动了窒闷的空气。他记起了那个日光岩下的岛屿,记起一些那里的景象和住在那里的朋友,也记起了自己常常说到的“南国的梦”。

4、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于一九二八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巜蚀》之后,旋即不几年又推出了巜幻灭》巜动摇》三部曲。好戏连台继而出版了反映新生资产阶级的《子夜》还有农村三部曲,残冬,林家铺子等。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还有司马长风先生都认为子夜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但是文学性反不如之前的处女作蚀之类的,同时他们也公允的认为茅盾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5、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6、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7、茅盾生于一八九六年,卒于一九八一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很有趣的是巴金虽然生在四川而他的祖籍也是浙江嘉兴并且晚生十几年的文坛大家兼美术家木心先生也是浙江嘉兴人且与茅盾是亲戚叫茅盾为舅),沈雁冰先生不止是有茅盾的笔名至少他还有三四个以上的笔名,诸如玄珠等。

8、有一天,巴金像往常一样拆信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张照片滑落了下来,拾起一看,玉照中白衣黑裙的女孩梳着短发,头上戴着花边草帽,嘴角俏皮地上翘,目光凝神地睇望着远处。

9、这场聚会就成了整个小说的结构上的纲,这是外国小说尤其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给作者的启示。同时,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作家,他在《子夜》中有意识地学习托尔斯泰,运用所谓的“心灵辩证法”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

10、在考研结束后,我还阅读了巴老的小说《寒夜》。小说描写细腻,将生活叙事与宏大叙事凝合在一起。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题目也极具象征意义。不仅是环境的寒夜,还有人物处境的寒夜,以及命运起伏的寒夜。从这部小说的描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以汪文宣和曾树生为代表的喘息与难捱及巴金先生摹写大时代里小人物命运的雄健笔力。

11、一年后,日本投降,巴金带着萧珊回到了上海。

12、巴金在萧珊离开后,也要打扫人生的战场,清理那些陈年的“积债”。

13、巴金与萧珊的爱情,其实有足够的传奇色彩。1944年5月1日,萧珊和巴金决定结婚。此时巴金已经40岁了,而萧珊只有27岁。

14、看着萧珊稚气的样子,巴金觉得很有趣,便追问她:“哦,还有人和我看法相同?”巴金这么一问,萧珊一股脑儿和盘托出这次找巴金的真正缘由来。“我恨我爸爸,他老说我小,一直不允许我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其实,我在爱国女生中是有名的干将。我不但经常演进步话剧,如《雷雨》中的四凤,还因此结识了上海许多从事话剧运动的进步人士,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巴金说:“我相信。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15、幼年多病的巴金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16、长期艰苦的创作极大地磨损了他的健康。婚后,萧珊对他照顾有加——她爱他,视他为她的整个天与地,甚至当命一样珍惜:“能够作为你的妻子,在我永远是一件值得庆耀的事。”所以萧珊在人们面前,在通信中,一直都称巴金为“李先生”。

17、第二年,根据巴金的遗愿,他和妻子萧珊的骨灰被撒入上海长兴岛附近的东海。

18、“从今天起,我是您的妻子了,再不许叫我小女孩了。”“可是我这一生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女孩……”

19、巴金也爱萧珊,哪怕只有几天的分离,他都会给萧珊写信。纸短情长,归心似箭。

20、7月中旬,家人托人想了不少办法,给萧珊拍了两次X光片,才查出她患的是肠癌。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萧珊住进了中山医院,这时,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部。在这种情况下,巴金才获准留家照顾妻子,他每天去医院陪伴妻子大半天。8月8日,萧珊进手术室开刀。手术前,萧珊生平唯一一次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21、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1936年8月摄于上海

22、三个月后,巴金去了重庆,在重庆一住就是一年。这年暑假,巴金按约定去昆明看望萧珊后回到桂林。萧珊非常想念巴金,怕他在桂林只顾忘我地工作,不顾吃饭和休息,她一封接一封地给巴金写信,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巴金每次收到萧珊的信,都是一读再读,在感动之后也及时回信互相鼓励,增进情感。

23、船到下午五点多钟才离开厦门。船掉转身的时候,巴金留恋地投了一瞥最后的眼光在那形状奇特的岩石上,还有岩石中间的小桥——先前他们明明走过的,现在它显得这么高,但是船再一转动,鼓浪屿便即刻消失了。他的眼前只有花和树、海水和阳光。 

24、“窗下展开一片黑暗的海水。水上闪动着灯光,飘荡着小船。头上是一天灿烂的明星。天没有边际,海也是。在这样伟大的背景里,我们的心因为这热烈的谈论而无法安静下来。”   

25、那一刻, 她最顾惜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在她离去后,他何以独活?

26、萧珊去世后, 巴金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白掉了头发。但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他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从萧珊离开的那一天起,无数个夜里,与妻子在梦里相逢成了巴金望眼欲穿的期待。

27、影响了几代人的是激流三部曲,这样的大家族的大府大院,在江南各地很多,各种故事也如红楼梦般纷杂。但是,巴金写的激流三部曲中,从这种大家族出走的年轻革命者的典型,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巴金写了他们,他们中也有读了巴金的书,依然出走,走向革命道路。

28、稿纸上的笔没有停,但巴金的心境在绚丽的回忆和惨痛的现实中交互悸动。

29、“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巴金在《怀念萧珊》中这样形容妻子萧珊。作为巴金一生的伴侣,一个颇有灵气的翻译家,一个思想进步敢做敢为的现代女性,萧珊的灵魂有着多面的色彩。在衡山里整洁的砖墙上,参观者可以阅读萧珊青年时于避战途中所写的散文,欣赏她由青春步入中年多幅旧照上的风采,领略她翻译文稿时的勤恳和优美的文笔,同时在两人的家信手稿中体味巴金和萧珊一生矢志不渝的爱情。

30、终于,他们抑制不住热情的奔放,竟然匆匆地跑下码头,雇了划子到厦门去拜访朋友。

31、由于有着13岁的差距,每次给萧珊回信,巴金总是称她为“我的小友”。在巴金的眼里,萧珊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这个小女生不过是千万个给他写信的读者中的一员。

32、巴金的文章《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是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发表的。发表该文时使用的作者名字是巴金的笔名“萧甘”。本文使用了当时最激烈的词语批判孔子。这篇文章对于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巴金在1974年对孔子的认识都有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本文用最激烈的词语叙述了孔丘的一生。作者认为,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孔丘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作者指出,古今中外的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孔丘吹捧为“圣人”;其实,孔丘是个十足的反革命老顽固。

33、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作为文化名人的巴金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覆巢之下无完卵”,无辜的萧珊也被一同裹挟进去。

34、巴金在桂林漓江东岸,借了朋友的一间木板房当新房,他们没有添置任何家当。居无定所,寒衣素食,但对彼此的爱意消减了动荡与贫穷带来的乱世蹇难。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