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关羽失荊州的歇后语【文案整理43句】

admin 2023-04-09 11:20:00 个性说说

关羽失荊州的歇后语

1、有条歇后语是这样说的:关云长踩高跷——只知道自己高。这条歇后语讲到了关羽性格上的主要弱点——骄傲自负。

2、何谓大义?大义精神的本质是来自于对人民的仁爱,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甘愿牺牲自身的安乐甚至生死。关羽熟读左传,左传的主题指导思想就是大义精神。大义精神是一种置生死与度外的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精神境界。古往今来,有多少带兵之将会在战局最不利的时候遣散自己的军队?人人皆有私心,但在紧要关头,才能看到义利之分。仁义之道,不在嘴上,而在行为上。

3、编者按: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被老百姓们奉为神明的例子不在少数,但是这其中,要说哪一位武将在民间的接受度最广,或者说最为大众所熟知的,那相比下来一定就是大名鼎鼎的武财神——关羽。不过虽说历史上的关羽有着“威震华夏”的赫赫战功,但同时最后却也有“大意失荆州”的黯淡收场。本期要讲的就是,这位盖世名将,最后为何会丢掉荆州的呢?

4、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

5、廖化,襄阳人;习珍,襄阳人。糜芳,东海朐县人,傅士仁,广阳人。

6、且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也有零星片段记载关羽与荆州军士的融洽情形:关羽得知马超入川时,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谓马超可与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7、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则是出于顾念曹操的旧情。《三国演义》描写曹操赤壁兵败,经华容道时狼狈不堪,恳求关羽顾念昔日之情放他一马。关羽于是不惜冒杀头之罪把曹操放走了。经这一描写,使关羽的义上升到舍生取义的高度。这件事在有关曹操的歇后语中也有反映: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幸中之幸。曹操来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8、这其实一切看起来都是非常正常的战术,唯一的差距就是刘备对这场战局过于乐观,从关羽的角度来讲,刘备拿下汉中称王,关羽出兵宛城自然不能失手,当曹操增兵陷入僵局之时,刘备却没有任何动作,按说此时刘备要么劝关羽退兵,要么应该增加援兵,真是刘备的不作为使得关羽不得不从后方调兵,从而丢失荆州。

9、    关羽自云长,河东解良人。从刘备起兵之初就投靠刘备,深得刘备器重。在官职上,刘备刚当上平原相,就提拔关羽和张飞分别担任别部司马,以"分统部曲";在私人感情上,刘备跟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且在大庭广众下,还让关羽张飞跟在自己身边--"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所以即使历史上刘关张保持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没有像小说《三国演义》提到的桃园结义,但是他们的感情已经超越兄弟了,关羽因此也一直死心塌地地追随刘备,尽管后来关羽曾经被曹操俘虏,但他在官渡之战帮曹操其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后,就转身投奔刘备而去了,罗贯中也根据这段历史改编成著名的"千里走单骑"。

10、   其实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说很明白,取荆州、益州,而当刘备刚刚取下成都后,曹操就拿下了汉中,此时的刘备不得不与孙权签订协议划分荆州,从而挥师北上争夺汉中,按照隆中对的策略,此时关羽就应该出荆州北上宛、洛,关羽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在此次战役中关于创下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水淹七军,这是关羽战术指挥的顶峰,连曹操都在考虑迁都的事情,以避其锋芒。

11、民间还创造了一些通俗明晓又颇为形象的关羽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往往与群众的生活实践紧紧相关。如: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关公卖石料——人货两硬。关公卖肉——没人敢来。关云长卖马——周仓不肯画押。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12、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

13、关羽讨徐晃不克,返回江陵,得知江陵已被占据,关羽所做的并非攻打江陵,而是多次派遣使者与吕蒙交涉,且使者回军中之后,关羽也并没有封锁消息,使得军士与家人得以通讯息。关羽带兵多年,且不知如此会怠慢军心,士心不稳?关羽坦诚大度,仁义待人,由此可见。而且在这期间,并未有史书记载在如此情形之下,有兵士大批量逃离的情形发生,说明关羽与军士之间还是很融洽的。兵士解散是发生在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之时。这是战局最紧要之时,也是最需据军自保之时。关羽不忍军士与家人分离,就地解散,这才是关羽的大义精神所在。

14、所以我们用枭雄的眼光来看,刘备这个安排一点问题都没有,问题就出在刘备高估了糜芳的忠诚,也低估了刘封的恨意,而关羽搞不好内部团结,似乎也是荆州全线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15、糜芳投降东吴,既是报旧恨新仇,也是为保全性命,这就是糜家的悲哀,同时也是关羽的悲哀:刘备诸葛亮明知糜芳刘封都跟关羽有刻骨之仇,为什么偏偏让这两个人掌管荆州粮草和上庸三郡?

16、随军司马王甫曾问关公:“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关羽回答:“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关羽的严密布署得到了远在益州的刘备肯定:“忽又探马到来,报说关公于江边多设墩台,提防甚密,万无一失。因此玄德放心”。

17、▲吕蒙的白衣渡江给荆州的关羽守军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18、关羽就地解散军队,是出于对荆州军民的怜爱之情,是仁义情怀使然。《吴书吕蒙传》:“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

19、学习上同样也是“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20、我们都懂得“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的道理,所以尽管取得了胜利,也不可骄傲。

21、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

22、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多取材于东晋时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在史记、汉书的经验基础上完成,号为良史,裴松之的注,起了很大作用。但历代研究者,仍以志为主据,注为参考。

23、大意失荆州是作为“战神”关羽的败笔。主席说过“关羽是愚蠢的,可悲的”。小平同志也说“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故后来铸成大错”。“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虽讲的是纪律,但对于藐视别人的人却起效。略看透了关羽的性格,关羽却只看透了他的表面。故事也让我们看到,在错综复杂的三国之争,更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呀!

24、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25、后来甘夫人母以子贵,这才有了名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刘禅既非刘备嫡子,也非刘备长子,他只是妾侍生的孩子中存活下来的最大的一个。

26、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27、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对关公的敬重乃至崇拜,并未在海内外华人中大幅度降温。尤其在港、澳、台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华人那里,对于关公的祭祀、崇拜,依然热潮未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28、 周瑜打黄盖一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29、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30、(该巨型关公雕像造价7亿元,后又花55亿元拆除转移)

31、大意失荆州,出自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32、我们把《三国志》卷卷卷卷一综合起来看,就会画出糜夫人的颠沛路线图:“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建安五年,曹公东击备,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甘夫人常摄内事,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

33、我们都懂得“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的道理,所以尽管取得了胜利,也不可骄傲。

34、刘封为啥恨关羽,就不用多说了,糜芳为什么恨关羽,《三国演义》中是没有答案的——不但没有答案,而且还进行了误导。

35、关羽镇荆州时,年龄大致在48岁左右,失荆州时,已经是白发苍苍60年轮了。《三国演义》说其英雄不减当年,明显带有艺术夸张性质。关羽已经从当初的年富力强逐渐变为力不从心了。事实上,古人那时的整体寿命相比今天要短一些,关羽的位置放在今天恐怕60也是退了吧。即便说关羽独当一面,那么,他也未能从下属中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接班人”。更为重要的是,刘备和诸葛没意识到这关键问题,也没有选派恰当的官员来协助或者说等候接替关羽。相反,长期和关羽对峙的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整整经历了几代人!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年龄的不平衡客观上加速了关羽的悲剧发生。

36、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37、后汉三国,群雄争霸,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像一个桶里的螃蟹,孙权是不会允许关羽做得太大、刘备变得太强的。

38、上述歇后语都突出说明关羽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人们对关羽的景仰。

39、荆州是魏蜀吴三个政权的交集地:地处长江中游地区,北过江可攻宛洛,东顺江可取江东,西逆流可进益州,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当时,曹、刘、孙三分荆州,相互接壤,摩擦不断,防守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关羽在长达七年的时间内守住了荆州,巩固了蜀汉这个至关重要的根据地,刘备才有可能西取益州、攻占汉中,成为三分天下的一方。没有关羽守荆州,就不会有刘备向西发展的成功,也不会有以后蜀汉政权的建立。

40、由史实、《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构成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是三国文化在群众语言领域的反映,说明三国人物和故事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很深的影响。而关羽作为三国时代著名人物之不少三国人物故事跟他紧相关联,当然也少不了与他有关的歇后语。

41、且关羽遇害之后,刘备准备讨伐东吴,除诸葛亮、赵云、及少数益州官吏劝阻外,无荆襄人士进行劝阻。即使到蜀汉灭亡,荆襄之士宁愿投降晋国,也再无一人投降吴国。可想而知关羽在荆襄军士的威望之高,口碑之好。

42、大意失荆州,悲哉关公,这仅是表层意思。其实在这个重大的历史变故面前,关羽无疑是个失败者,也是一个悲剧人物。话说回来,未必都是他的错。他的上一级领导刘备,包括诸葛亮在内,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