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余秀华的经典名句解读【文案整理52句】
admin 2023-04-10 02:24:27 qq说说 ℃余秀华的经典名句解读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政策|丁纯:以项目看发展以实绩论英雄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四大名著所涉题材各异,但上述诗词可以见到“天下”在作家心灵的投影,这是叙事人对于世界的高度抽象,为整个叙事定下情调。《红楼梦》和《西游记》文章伊始即确立了开天辟地的宇宙意识。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更多地叙述人世的循环往复。也正是古人对于世界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使得四大名著不大符合西方现代小说的观念。从大处说,正是这些诗词背后的时空意识确定了四大名著在隐喻链的基本位置。
4、叙事学理论家热奈特曾经分析文学的成义过程,发现文本间性是“文学阅读的特有机制”,因为文学离不开互文性,批评家克里斯蒂娃曾说:“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拼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诗人艾略特也指出个人才能与传统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我们今天使用的任何一个文学意象甚至词语都与漫长的文学沉淀息息相关,语言是一条延绵不息的意义河流,“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生成和变化无时不在发生。如写到窗外的一株梅树,我们心中会涌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千年前的诗句。当我们说到玫瑰,则会念及爱情。玫瑰成了浪漫的代名词。爱情文学和爱情互相模仿互相缔造。贾宝玉说的这个妹妹我在哪里见过,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文学尤其是经典佳句就这样悄悄地修改了我们对事物的想象。文化传统的基因存在于这些能量强大的经典名著当中,随这些经典流布四方,超越时代,永垂不朽。
5、但诸如“升起”、“就是”、“暴君”等词语获取的抽象性,和词语的再度形式化甚少关系,它更多地源自词语的直线原则。是直线原则在直不楞登中,快速抽干或透支了词语的肉体性:“升起”只可用于陈述、冥思,既不可观,也不可感;“暴君”是谁,所指难明;“就是”本来就很抽象,用于连接不明身份的“谁”和“暴君”,就显得更为晦涩。直线原则导致的抽象性,有可能是社会语言学领域值得玩味的现象,却绝不是欧阳江河的新发明——他顶多是个下意识的继承者。作为屡屡从后门溜进诗歌文本的语言胎教和语言胎记,如此这般的语言抽象性乃是欧阳江河在诗歌领域出将入相、破虏平蛮的神器,因为它能较为轻易地轰开事物,痛抵和痛殴事物之核心;但也很可能是欧阳江河在诗歌疆场败走麦城的不祥之物,因为任何教义性的句型与词语,都必须依仗直线原则(也包括眼前这句话),从而类型化、单一性地被使用教义性的话语之所以必须高度仰赖词语的直线原则是因为词语的直线原则更有能力支持不加修饰的独断,更愿意强调词与词之间必须发生一种瞬间位移,以确保独断能在某种特定的高音量中瞬时出现
6、(71) 欧阳江河、李德武:《嵌入我们额头的广场——关于旁晚穿过广场>的交谈》,《诗林》2007年第4期。
7、很佩服这女子泼辣辣的质问,真可谓掷地有声。尽管对方对她的指责很可能都是事实,她在这场不知能不能称之为爱情的纠葛里一定确实处于极其主动的地位,但她还是理直气壮:“你说:我就是那个女匪么?你说我绑架过你么,在你口渴的时候,我不曾想|用我的血供奉你么?”
8、食指作为曾经的反叛者,其创作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为此付出过巨大代价。从逻辑上说,他应该明白个人叙述风格与“大众性”与“民族性”并无矛盾,他应该珍重余秀华的个人叙述风格,为何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9、 然而一场雨,让这么一首贴切乡野读书会的诗毫无用武之地了。这也是今日之雨的妙趣之一了。
10、〈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防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11、 滑了下去他骂骂咧咧,说去年都能举到肩上
12、(12) 参阅敬文东:《指引与注视》,第222-229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
13、真正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14、〈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15、 早在1985年,欧阳江河就应和着1930年代的闻一多,明确提出了新诗的词语一次性原则。其大意是:“对新诗而言,词语及其分析性只可能是一次性的,亦即一个诗人不能两次在同一个含义上使用同一个词。而词语在分析性层面上的一次性,才是新诗现代性应当具备的主要内涵。”并且“唯一之词自身具有唯一性”(①)。
16、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17、“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声、人民的期盼。共产d人只有以坚定的信仰永葆入d初心、以不懈的奋斗推进发展、以忘我的奉献造福人民、以出彩的作为书写历史,才能答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幸福答卷。
18、 这首诗的名字应该题为《荒原》,但是作者莫名其妙的标为《富翁》,翻了一翻,后面还有一首题为《荒原》的诗。这个颇有争议的农民诗妇,还真是让我忍俊不禁。如果我是编辑,绝对会改换诗名,让荒原归于荒原。
19、至于邹合全先生的那些古典格律诗写作,我以为可以与其曾几何时写作一篇论文对照起来分析。在其《古典诗词的生命力》一文中,作者从古代诗体的演进、古典诗词的魅力、古典诗词的写作要求、古典诗词的发展方向等四个方面分别有过较为翔实的论述。从其诗歌文本来看,邹合全不仅致力于写新诗、自由诗,古典格律诗写作也有一定气象。他的古典格律诗,或颂时咏史,或思乡怀旧,或托物喻志。我赞成有的评论者的看法,他的诗写的一个最大亮点在于探索意识,尤其是对技巧的重视,诸如仿体、回文、藏头、集句等多种体裁的尝试,于兹可以读出作者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更可看出诗作所表现的时代精神的折光。试读这首:“少年多梦羡城人,百仞楼高揽月轮。今日面墙思往事,始知鸡犬最相亲。”(七绝·赏画《农家乐》)读之,不禁让我想起沈从文的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回望小说来。中国原本就是一个农村人居多的农业大国,进城的人们往往会思乡,思念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但为了谋求更理想的生存环境而离开的农村。“居权不弄权,立储进忠言。世替知陲府,家殃入宦门。咏荠昭己节,劝缢保皇尊。靴事经虚染,佞名千古冤。”(《五律·高力士》)则以权字为破题,以古论今,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力保廉洁操守,不无现实意义和警示价值。“夜静风凉抚锦弦,清音叩切欲知天。沉浮见惯无侥幸,冷暖尝浑有挂牵。点铁成金诚可喜,种瓜得豆亦陶然。平和应对红尘事,秉本修齐乐永年。”(《七律·五十虚度》)这就有点道家的超然和清静了,人在红尘,常思家园,不能为了各种浮华而失掉生存本意,劝谕人们要“平和应对红尘事,秉本修齐乐永年。”诗作读来有一个酷暑中得清凉、严冬里进暖房的舒适质感。“明月一如旧,人世换新天。古时众令佳节,今已历千年。细数唐消宋去,居衍茅庐殿宇,不变是炎寒。勘破此中理,安澹处尘间。感诸事,叹无奈,夜难眠。人间月半,天上偏见月儿圆。法有无能残缺,情却多缘巧合,惟理可周全。欲望长圆满,心系玉婵娟。”(《水调歌头·中秋(用东坡韵)》)此诗中蕴藏着古诗人的名篇佳句无疑,但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经典,为我所用,诗作本身颇具穿越感、兴叹感,流露出一种人生多有无奈,但需努力加餐饭的慰藉之意。“深秋遍野绿镶金,飒飒凉风透薄衾。衾薄透风凉飒飒,金镶绿野遍秋深。”(《秋兴》)寥寥14个字,回环往复,情景交融,荡气回肠,凸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一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的诗歌意境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尤其将秋色、秋风、秋感等关键点讲得透彻。“日出东南隅(汉乐府),凉风绕曲房(陆机)。悠悠分旷野(阮籍),山树郁苍苍(曹植)。近种篱边菊(僧皎然),远随流水香(刘慎虚)。深衷自此见(颜延之),欲罢不能忘(杜甫)。”(《家乡速写》)则将家乡的美好淳朴,以多位古代诗人名句串联起来,所谓“集句”是也。仅此一点,就彰显了诗人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与熟稔。事实上,中国古典诗人中,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辛弃疾、晁补之、杨冠卿等都有大量集句经典诗作。邹合全仿古而不泥古,将自我、当下、时代的内容有机地糅入其中,崇尚自然,率性而为,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不但具有一种时代意识,也不乏一种历史的感应。从中,笔者不难体会到作者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加之独特的艺术追求,使得他的诗作无论新诗也好,仿古诗也罢,都不无文本的载道、扬美等多元价值。
20、5我本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21、(杂志动态)2020年《枞阳杂志》第01期(总112期)目录
22、有一句熟语尽人皆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48)稍加玩味,便能看清如下事实 :这句话中的每一个词都在迫不及待中,直愣愣地奔向下一个词,它的绝对性和权威性因其疾速不被质疑、不需质疑,但也来不及质疑——这就是词语的瞬间位移以及它导致的特殊效果瞬间位移给词语捎去的抽象性也显而易见:上帝以灵而非实体的形式存在,上帝没有具体形象;“要有光”中的那个“光”,也不是现实中的太阳光:它和上帝之灵相关涉,是超验之物。性质完全相同的情形,既可以发生在“谁升起,谁就是暴君”之中,也能寄存于“有眼睛它流,/没眼睛,造一只眼睛也流”。这些诗句中的每一个词,都因直线原则和瞬间位移而带有程度不一的抽象性:“升起”自不必说;看起来肉感多汁的“流”,也令人感慨地具有形而上的特性——欧阳江河很是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些词语都在故作镇静的急促中,直接、执拗而线性地催生下一个词;每一个词都被句号暗藏起来的绝对性所感染,像迈着凌波微步的段公子,在一个个猝不及防的瞬刻间,直线式地、不问对象地闪向下一个词,迅疾到了需要“交警给词的加速度开罚单”的地步(欧阳江河:《黄山谷的豹》第7节,2012年)
23、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
24、这首诗能够体现出思念之情,体现出相恋的两个人相爱至深。
25、物如多间一切值得悲悯的便生们物,风第过在广阔的蓝便生们年种就下,十却会人始心你的四将光抚摸过。----《蔚蓝》。
26、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27、 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风吹》
28、3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29、 我们都喜欢这光,虽然转瞬即逝。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风吹》
30、这孩子也不做错事,让我发脾气都找不到地方。余华《活着》
31、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坟里的烂骨头,也不会向你要饭。
32、03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33、在各种光环包围中,食指仍是犀利的批评者,这让人敬佩,但他的批评并未超越圈内俗见,仍存巨大漏洞。人们有理由反问:“大众性”与“民族性”真的是解决方案吗?这种比较模糊的外部标准真能为白话诗续命?
34、(83) 王德威几乎是用了一整部近三十万字的篇幅论述这个问题(参阅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35、(117) 古典诗词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古典诗词严格遵循直观原则,有严格的禁忌,许多词语是不能入诗的,因而词语是有限的(参阅敬文东:《指引与注视》,第58-60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36、(67) 钱钟书为此提醒自己:“我们在创作中,想象力常常贫薄可怜,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致可怕。我自知意志软弱,经受不起这种创造性记忆的诱惑,干脆不来什么缅怀和回想了。”(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重印本序》,第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
37、在发布会公开的“众声创作者计划”2021盛夏书单,则更是属于“众声创作者计划”将近30位作家的“拼多多会客厅”,涵盖了他们的代表作,及推介的经典书目。《一个人的文学史》《人生海海》《繁花》《失落的卫星》《少年巴比伦》《变量3》《夜航船》《平凡的世界》《记忆记忆》《朗读者》等经典作品皆出现在书单里。
38、鸡长大了就变成鹅,鹅长大了就变成羊,羊长大就变成牛,乌托邦长大了就变成共产主义。
39、(139) 艾兰(SarahAllan)女士将“万物”译作Myriadlivingthings((美)艾兰:《水之道与德之端》,张海晏译,第108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不但强调了‘物’(things)之繁多(Myriad),更突出了‘物’之繁盛,尤其是‘物’之生意、生机和生气(living),既跟古汉语中‘万物’的原意恰相吻合。”(敬文东:《从心说起》,《天涯》2014年第5期)如此这般的“万物”在古典诗学原则中需要的是“心”、或“心眼”进行整体关照,而不是用脑进行拆分,这是“万物”之于主心之古典诗学原则的关键之处。
40、麦家提到,文学的内在逻辑,需要创作者在时代里拥有写作的冲动与特质。众声喧哗,众声阅读,他希望,在众声当中寻找作家的读者,读者是完成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我要来参加这个活动,既是希望我写得更好,也是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可以读到我的作品。”麦家说。作家走走则直接将“众声创作者计划”形容为“拼多多为作家开设的会客厅”,可以在属于作家自己的页面上,推介其他优质作品。同为首批入驻的作家刘子超补充说,他在自己的页面上,选择了北大历史系教授罗新的《从大都到上都》、许知远的《青年变革者》及他自己翻译的《漫长的告别》,作为“拼多多会客厅”的部分推介书目。
41、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42、 一棵树会在何时怀上花朵,一条蛇会在哪里劫取彩虹。《月光落在左手上》
43、(56) 这一类的例证比比皆是,尤其是2006年再次恢复写作后,情况愈加严重,非常典型的作品有《痒的平均律》(2009年)、《老虎作为成人礼》(2012年)、《四环笔记》(2014年)、《老男孩之歌》(2014年)、《古今相接》(2016年)等。
44、不管怎样,爱情不是罪,更重要的是在当时情境下,对方一定有过喜欢她爱她的举动,说不准还曾许过什么愿,她觉得自己于对方那般真挚那么慷慨,对方绝对不应该在她还爱他的时候打退堂鼓。
45、(140) 钟鸣对卞之琳的看法可以为此作证(参阅钟鸣:《畜界,人界:新版弁言》,第3-5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6、(69) 当然,欧阳江河偶尔也会写一点抒情诗,比如《放学的女孩》(1986年)、《春天》(1990年)、《春之声》(1995年)以及组诗《最后的幻象》(1988年)等,但确实数量很少,而且抒情性已经少到了不能再少的地步。欧阳江河也承认它们是抒情诗(参阅欧阳江河、张学昕:《“诗,站在虚构这边”——欧阳江河访谈录》,《诗人空间》2005年第4期)。
47、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人,使我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诗,好像新生活钟声在我生活鸣响了。——高尔基
48、近日读陆建德先生的《自我的风景》中谈到屈原及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自我”意识问题,发现“伟大的爱国诗人”形象并不是从《离骚》内部建构的,而是仰赖司马迁所作的列传以及后世诸多文人的赞叹建构起来的;而《水浒传》成为“四大名著”与二十世纪的革命主题和阶级话语的兴起分不开,1975年批《水浒》批宋江同样是意识形态使然。回顾二十世纪文学史,五十年代批评《红楼梦》研究、七十年代批林批孔等运动都是政治对文学的直接干预。从来不存在文学传播的真空状态,文学市场亦然,也从来没有所谓纯审美阅读,因为美的观念是教育的产物。
49、(11) 关于这个问题此处暂时绕过,后文将有详细分析。但仅仅从欧阳江河最近几年出版的具有编年性质的诗集、诗选,就不难直观到这个结论。这些有代表性的诗集、诗选是《如此博学的饥饿:欧阳江河集(1983-2012)》(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大是大非》(以编年为方式收入了2009年至2014年的作品,并且在编排上突出了编年性,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长诗集》(以编年为方式,收入了自1984年至2016年的全部长诗作品,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50、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51、她的诗歌充溢着爱的躁动与呼唤、爱的幻灭与实现等复杂的意蕴,爱情与其说是其诗歌的主题,不如说是引发诗人对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问题进行本体追问的核心命题。
- 上一篇:端午节寄语祝福短语粽叶【文案整理8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