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阿飞正传表达的意义【文案整理70句】
admin 2023-04-11 02:25:09 qq说说 ℃阿飞正传表达的意义
1、养母的话有些是违心的,旭仔的话很多是真心的。他倔强的时候就像个叛逆期的孩子。对于孩子而言,很多大道理是无法理解的。将一封有关旭仔身世的信交给他时,本以为是打开了一扇天堂之门,实则是一条通往地狱的绝路。
2、类似的结局也出现在张国荣饰演的《春光乍泄》之中,这部电影里,身份成了赤裸裸的符号,这个符号是一本被藏起来的护照,因为没有这本护照,张国荣饰演的浪荡子只能游荡于地球的另外一端,等待他的结局不会比《阿飞正传》的人物更好。而他的反面,曾经的恋人,梁朝伟饰演的黎耀辉在出走了整个半球的距离之后意识到人最终还是要回家,电影结束于他回香港的前夜。因为无法面对过去,两个人选择出走到异国,然而在异国感受到的可能是排山倒海般的寂寞。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出现香港的片段,但是始终没有离开香港的命题。
3、对于每一部戏,哥哥都认真对待,入戏极深,他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哪怕电影镜头不是对着他,他的眼睛里依然都是戏!无论是对人对事对戏,他都用一个“真”字来形容!哥哥张国荣告诉我们“幸运不会轻易招手,我们要艰苦奋斗;努力不会有极限,若失败再从头;现实欺弄不用担忧,我们要跟它决斗。张国荣从一个时代的传奇,变成了一个传说……(阿飞正传表达的意义)。
4、《阿飞正传》中孤傲、颓废的阿飞,一面是幽静、冲动、悲凉,另一面又是迷人、任性、倔强的性格形成了他与其他男子不一样的气质。张国荣却能把这种杂糅的性格通过眼神,言行举止诠释出来,让人不得不相信,他就是阿飞,阿飞身上或许也有他的影子,这也许就是演员的功力吧。
5、没有目标,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对着镜子跳舞,有一种连他自己都不熟悉的妩媚神情,扭动着身姿,半闭着眼睛,他欣赏着自己,恋着自己。
6、更不用说各大品牌争相推出的老爹鞋款与复刻鞋款,以及条纹、串标、格纹等复古元素的满街泛滥了。这波怀旧风暴,小编心里有个大胆的想法,想要小心的求证。现象背后到底是年轻群体内心情怀的抒发,还是个性的需求,该做出什么反应?
7、相比咪咪,苏丽珍是一个更有骨气和底线的女人。虽然也被爱而不得的痛苦折磨得辗转反侧、几近崩溃,但是有人陪伴到底熬过来了。熬过来了,就是重生,也让人欣喜。其实两个女人都很有勇气,咪咪的勇气是不怕孤注一掷,苏丽珍的勇气是敢于壮士断腕。这两个女人,谁都比阿飞更坚强更勇敢,她们都在勇敢的力图掌控自己的人生。阿飞真的只是一朵顾影自怜的水仙花,美而弱。
8、如果用文字来描述这种寻找是什么,可能是在寻找自我存在意义,寻找心灵可以安放的归宿。在寻找的过程中来处与归宿似乎已经糅杂成同一个地方。寻找生母,质问生母抛弃自己的真相,或者不问。思考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质疑养母养大自己的动机。对旭仔而言,对无条件的爱的追逐就是对于自我认同的答案。
9、随意性充斥其中,这种随意源于骨子里的懒惰、任性和不入俗套。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可有可无的环境之中,就容易变得随意。
10、多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当时的感慨就是,这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张国荣饰演的旭仔就是一个玩弄感情的浪荡公子啊,一名有车有房的小富二代。刘嘉玲第一次来他家就感慨他真有钱,一个人花这么多钱租房子住。他也从不掩饰自己的风流本性,靠着自己的颜值和个人魅力,张曼玉和刘嘉玲这样的白玫瑰和红玫瑰甚至还会哭着求着他来虐自己,刘嘉玲甚至还主动提出自己去做舞女来包养他。
11、《阿飞正传》以1960年代初期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真实再现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
12、就像影片中那段独舞传达的信息一样,阿飞这个角色确实是非常自恋的,他自视甚高。他的举手投足、风度气质都透露出一种颓废、慵懒、厌弃、无所事事的贵族气息。可是他的物质生活其实是并不富裕的。他的贵族气息源于他内心对完美自我的定位和想象,他是高高在上的飞鸟,不同于地上匍匐的芸芸众生。这种迷之自恋是从哪儿来的呢?
13、(本文为北京大学本科全校思政选修课《光影中的百年中国》2022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2年优秀影视评论”)
14、尽管电影的英文名字是复数的“宗师”,电影着重塑造的叶问与电影里其他武林宗师最大的区别是只有他完成了“传灯”的使命,其他人则在时代的大浪里被淹没。电影强调习武之人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最终,可以传灯下去,达到“见众生”境界的叶问成为了导演最肯定的一种方向。笔者甚至可以穿凿附会地臆断,这三个境界也是导演本人在创作上追求的,从个体命运的关照到对国族命运的思考,梳理王家卫的电影创作,我们也不难发现一条成就“宗师”的路径。
15、 《阿飞正传》中的每一个人都渴望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在社会大环境下又踱步徘徊,孤独二字始终萦绕在他们周围,也是对他们情绪的最好注释。
16、 然而浪子就是浪子,抛弃了苏丽珍之后的旭仔又和刘嘉玲饰演的舞女咪咪度过了一段湿漉漉的时光。
17、每个人都是一个深渊,当人们往下看的时候,会觉得头晕目眩。旭仔不过是人群之中,最深的那个深渊,在生命破碎中呢喃,与个人生命的悖论深渊厮守在一起,无法攀爬出来。旭仔活得太任性,他从不粉饰,从不深思熟虑后再确定。他从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没有控制的迹象,既蛮横又率真。他就是那只无脚鸟,盲目地飞啊飞啊,徘徊着想找到那个歇脚点,却只能一次又一次沉睡在风里。无论是单纯沉静的女友,还是悍勇热烈的女友,都不能令这个浪子靠岸。于是,一个又一个前赴后继的女子,“有情”落在“无情”中了,惆怅、悲凉、柔肠百转,百转而寸断——但假如没有遇到旭仔,也许她们不过是平淡结婚生子、青春芳华虚度吧?无脚鸟,他携带这唯一的生命横冲直撞,绝对忠实之,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精疲力竭方才彻底停下。
18、 旭仔得知自己是西班牙和菲律宾混血的贵族血统之后,不顾一切的远走菲律宾寻亲,却未能得偿所愿,生母并不想见他。
19、说到底,这部电影其实是讲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都有自己的得而不求。旭仔的原生家庭导致他的性格如此,想寻找亲生母亲,却得不到接纳。他的两个女朋友想和他长长久久,却不能如愿。
20、抖音爆红怀旧拍照法,iphone设置反差色配合闪光灯立马将照片打造出胶片质感。《号外》杂志封面前段时间在微博火了好几回。
21、舞蹈,张国荣扭捏的身体结合音乐升华成了一种生活的状态。舞姿,梁凤英摇摆的舞姿结合音乐升华成了一种生存的状态。这种看上去有些荒唐、荒诞的状态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它是时代另一面的产物。
22、1991年,影片在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奖项,张国荣凭借《阿飞正传》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选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电影”,《阿飞正传》名列第三位。2008年,《阿飞正传》在韩国重新上映。
23、《阿飞正传》被香港影评界视为经典之作。在香港电影史上,《阿飞正传》有着很高的地位,它是王家卫的成名之作,同时也是张国荣第一次真正发现自己,并自觉地以一位艺术家的标准来参照自己的一座里程碑。然而对于整个香港人而言,
24、从小学开始追动漫,内心的苦又有谁知道,永远填不完的坑,一星期一集一集20分钟,那些泡面番不提也罢,好不容易等到作者复出,心心念念着更新,结果作者意外逝世,原定更新计划成了永远的遗憾。所以小编愿意为情怀埋单,毕竟内心特别珍惜这些启发我的作品。
25、只是到这个阶段,王家卫对身份思考问题有了很多变化,这种变化当然从《春光乍泄》的“回家”主题就开始看得出来。在《花样年华》中,首先,男女主人公不再是无根的边缘人,他们是生活更稳定的中产阶级,拥有各自的家庭,甚至到结尾处女主人公还有了孩子。他们也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过去,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最为相似的城市——上海。在应对个人情感的危机时,这部电影展现出的人物关系与王家卫之前的电影也不尽相同,过去的作品中人和人的身体可以很容易接近,但是灵魂却遥远,好像永远只能是寻找下一个。而这部作品里,人物被置于某种道德观念中,王家卫拿掉了本来拍好的情欲戏,将两个人的感情始终置于“发乎情,止乎礼”的状态,两个人灵魂的接近被身体的距离分隔,这种情感和电影里无处不在的旗袍等中国元素的使用,让这部电影具有一种浓重的“东方”情调。至此,王家卫电影中对身份的探索似乎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向。
26、那些美好的,终将逝去。世人唯有做到的,就是珍惜当下,永远记得1960年4月16日下午三点前的一分钟。也许一般人会选择忘记,但他们却选择记得。
27、当得知咪咪真名叫梁凤英时,旭仔内心似乎被什么触动了,随即一切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当咪咪窈窕的身材扭动,妩媚动人之时,旭仔的内心深处得到了片刻的满足。如果过苏丽珍遇到的是无脚鸟在空中午睡的片刻,那咪咪遇到的旭仔无疑正遭受着内心世界的电闪雷鸣,因为之前的很多记忆不可能被他遗忘。
28、《重庆森林》《堕落天使》可以看做是一部电影的上下集,尽管是相对轻松的拼接式爱情小品,骨子里还是在讨论边缘人物自我迷失的身份困境。这两部的电影主题有相似之处,都市中没有交集的人和人之间的相遇和错失。所有的人物都处在一个或边缘或自我放逐的处境之中,可以说是王家卫的电影中香港城市元素运用最多的作品。这两部电影没有挪用历史时空,直接探讨当下香港人的处境。这群人或在焦虑“什么东西都有一个期限”,或用“一边戴墨镜一边穿雨衣”的办法对抗不安全感,或无法开口谈爱,只能用收藏垃圾或者潜入对方房间的方式获得安慰。
29、也可以看看知乎里的这个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47156/answer/19504977
30、二人同居后,旭仔因苏丽珍提出结婚而与她分手。靓丽的舞女梁凤英遇见了他,并用耳环引诱她回家。从那以后,梁凤英一直无法摆脱这种关系。整部《阿飞正传》都沉浸在一种潮湿而黑暗的色调中。颜色不明亮、不饱满,整体对比度低。在电影中,旭仔将自己比作一只“无足的鸟”,渴望自由和温暖,但他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世界的冷漠和苍白。
31、阿飞属于寻而无果的那种人。阿飞所面临的是自己生存意义的诱惑,即“我是谁,从何而来,又该向何方而去”。这也是王家卫早期电影要表达的一种寻找的态度。
32、“我听人家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的飞呀飞,飞得累了便在风中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他死的时候。”
33、今天我们再一次回过头去看《阿飞正传》这部作品,它的重要性依然是不言而喻的。不论是电影中独特的文学性,还是对时间的迷恋;无论是破碎的叙事,还是特立独行的人物,让喜欢它的人们感受到自己身上另类性(alternative)的文化指征。不单如此,当这部电影通过盗版光碟和网络传播到中国大陆之后,在不同代际的影迷那里同样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力,即使是今天走进影院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也同样可以获得一种认同感。这或许因为,本质上我们对身份的焦虑和对时间的不确定感是一致的。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在我们与这个世界一同进入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之中的,在国家和民族越来越成为虚妄的概念的今天,何去何从依然是新世界里我们面对的难题。
34、我看这部电影起初特别纠结,不管是男女情、母子情、兄弟情,能不能给个原因给个结果?都没有。其实我们每个关于自己人生命运的探寻,哪件事又给了你原因,哪件事你又能明确的知道结果?
35、《阿飞正传》描绘了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无所信靠,无所依托,永远在飞,从来不会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地上的人,无论男女都仰望他们,追逐他们,争着把爱情奉献给他们,然而没有人追得上,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得到的,都是不要的,甚至别人给予的爱也太重了,没办法载着,只能丢掉。也许他们飞得很潇洒,很自在,也许他们还记得4月16日下午三点钟前的1分钟,也许他们一开始就死去了,因为他们过着没有根基的生活。
36、苏丽珍的内心依旧无法忘记那一分钟,因为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时间可以流逝,感情却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抹去。
37、生母与养母的设置是《阿飞正传》里关于彼时香港处境的一个隐喻。养母抚养男主角长大,但是两个人无法沟通(根本不使用一种语言),费心费力失望后,她终于放手让这个棘手的儿子离去,自己也离开香港——这显然是港英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另外一边,1990年代初,香港人普遍对中国大陆有一种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电影里表现的就是生母的拒不相认,她不认可这个私生子的什么?电影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一个想象空间。
38、张国荣出生于香港,家里兄弟姐妹共有十人,张国荣是最小的一个。张国荣的父亲是香港洋服店的裁缝兼老板张活海,马龙·白兰度、希区柯克、加里·格兰特等好莱坞明星都是这家裁缝店的顾客。1969年,张国荣独自赴英国留学;中学毕业后,爱好时装设计的他考入英国里兹大学就读纺织专业。
39、《(阿飞正传)(199》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40、其实关系到了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电影中出现的“无脚鸟”的隐喻并不是只在主角身上出现,无论是旭仔、养母和咪咪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无脚鸟”的身影,而且是一段又一段关系的复制,亲密关系的不断复制不禁会让人陷入是否这就是宿命的沉思。
41、养母的上海话或许还萦绕在耳边,苏丽珍内心深处或许还在想着那个人。说起咪咪,无法用言语表达爱恨;但无脚鸟启程了。
42、再聊聊戏中几个人物,或许能从中看到我们自己。
43、从“无脚小鸟”的存在主义,到“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的东方式玄虚,王家卫在电影里塑造的人物完成了自己的身份探索,前者是落地而亡,没有根基;后者虽远离故土,但是开枝散叶。
44、《一代宗师》是王家卫第一次将电影展现的主体空间搬回到中国大陆。以叶问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做出了对“故国”的回应。
45、伪装,影片中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的伪装自己。苏丽珍为了保护自己而伪装,超仔为了掩饰内心的爱意而伪装,歪仔为了内心的性欲而伪装,咪咪为了不失去爱人而伪装,养母为依旧难以理解情感而伪装。而阿飞这个另类,选择了不伪装。伤害了苏丽珍,抛弃了咪咪,忘却了歪仔,误解了养母,用刀子捅伤办照人,看淡了与超仔的偶然相遇,被人枪杀在贯穿森林的列车上。
46、 (此Buff需要配合高颜值方可取胜,像笔者这样的颜值用此招必被破功然后扭送公安局。)
47、电影以1960年代初期为背景,英俊不凡的旭仔(阿飞)是上海移民,他从未见过生母,自小由养母养大,因此长大后他对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女人都冷酷无情。放荡不羁的他先后与南华体育会售票员苏丽珍和舞女咪咪同居,但后来又相继抛弃了她们。
48、王家卫1991年表示这个戏是先有一个原始构想,然后他一边拍一边写剧本。
49、电影旭仔以一分钟理论对售票员苏丽珍展开别样追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微妙的,就是这短短的一分钟,除了奠定整部影片的基调,也成了打开一段无脚恋的钥匙。
50、事实上,这句王家卫广为传播的台词来自戈达尔的《法外之徒》,作为香港第二波新浪潮最重要的作者导演,王家卫和他曾经合作过的前辈谭家明一样,都在自己的早期电影里注入了法国新浪潮的精神,不论是形式还是精神上,颇具有反叛精神。实际上,王家卫这时候的创作远的可以追溯到《筋疲力尽》《法外之徒》——电影里的主人公都具有很强的反社会反主流的气质;近的也和谭家明的《烈火青春》有类似的气质。
51、 杜琪峰导演曾说过:王家卫实际上只拍了《阿飞正传》这一部电影,后来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这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题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疏离与亲近,拒绝与接纳,追求与失落,忘却与铭记,逃离故土与寻找自由。
52、我想主导母子关系,把这种关系变成相爱相杀模式的主要责任在于养母。孩子天然都是爱父母的,即使不是亲生的。可是这个养母,她不相信只要她爱孩子,即使不是亲生的,孩子也会爱她也会不离开她。当然她收养这个孩子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获得生活的保障。但是她是一个长年寂寞的女人,即使没有发自真心的母爱,在长年的养育过程中还是对阿飞产生了亲情。她不想离开阿飞,也不想阿飞离开他。可是,她又不相信她能用自己的爱和亲情留住阿飞的心,她只相信一旦阿飞知道他不是亲生的就一定会离开她。所以,她不相信爱,但是相信手段。她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亲口告诉阿飞他不是亲生的,可是又攥着亲生母亲的信息不告诉他,只用这一点来要挟他。其实,她想要的无非是阿飞对她好一点,所谓对她好一点,其实不过就是爱她留在她身边。但是爱只能用爱来换啊,用这种威逼利诱的手段是得不到爱的。阿飞自然是想见到亲生母亲的,可是也未必就会离开她。但是这么一要挟,阿飞原本对她的爱和亲情,都慢慢变成了恨。爱恨交织,所以相爱相杀。
5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GuyRpY4yDLFdBj6o2Tiuw
54、换句能听懂的话说是,活到二十几岁被妈妈告知并非他生母的旭仔(张国荣饰),仿佛内心被掏空,他睡完良家妇女苏丽珍(张曼玉饰)又睡舞女露露(刘嘉玲饰),然而对谁都不想负责,浑浑噩噩良久他终于决心奔赴菲律宾找生母。 不停寻根的旭仔事实上找到母亲,可是高贵的生母拒绝与他见面,走出豪宅他知道生母透过窗户希望看看他的样子,可他死也不回头,你不让我光明正大的看到你,我又为什么要让你看我?
55、无根的阿飞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背负着莫名的失落,开始他追寻爱与意义的飞翔。
56、阿飞的顾虑正是出于对苏丽珍的怜惜,对她而言,与其纠缠注定悲剧的结果,倒不如相忘于江湖。过去那些短暂的美好终会在时间的长河里灰飞烟灭,没有什么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永恒,记得人生的每一次过往,也许才是我们去对抗虚无人生的最好方式。
57、阿飞从养母处得知,自己原是混着西班牙和菲律宾贵族血统的私生子阿飞决要找到生母,为此他只身前往菲律宾,可是生母拒见,带着怨恨离开。旭仔在离开香港前,将车子给予歪仔。咪咪发现阿飞走了,问歪仔知不知道他在那里,歪仔告诉她阿飞去了菲律宾,并将阿飞的车子卖掉,将钱给她去菲律宾找阿飞。
58、当咪咪找到旭仔老妈之时,情感上的共鸣跨越了时间、年龄、地域。女人是及其敏感的,也是极其脆弱的,更是极其感性的。
59、一直暗恋苏丽珍的警察超仔目睹了苏丽珍与阿飞的决裂,并在母亲死后,决定改行去跑船。超仔在菲律宾唐人街又遇上了阿飞,不过他假装自己不认识他。
60、《阿飞正传》被香港影评界视为经典之作 。在香港电影史上,《阿飞正传》有着很高的地位,它是王家卫的成名之作,同时也是张国荣第一次真正发现自己,并自觉地以一位艺术家的标准来参照自己的一座里程碑。然而对于整个香港人而言,
61、一直暗恋苏丽珍的警察超仔(刘德华饰)目睹了苏丽珍与旭仔的决裂,并在母亲死后,决定改行去跑船。超仔在菲律宾唐人街又遇上了旭仔,不过他假装自己不认识他。不久,旭仔因为买卖假护照而在一场殴斗中身负重伤,超仔问他记不记得某年4月16日下午3时他在做什么,旭仔说要记得的他永远记得,但是他叫超仔告诉苏丽珍他已经不记得了。最后他守着死在一列异国火车上的旭仔。在这同时,另一个阿飞(梁朝伟饰)精心打理自己准备出门,继续上演着无脚鸟的故事 。
62、相爱的人都被人拒绝和害怕被人拒绝,他们最终都无法相爱下去。因为爱而不得,拒绝了他人之爱,往往是这些人物摆脱不掉的宿命。而这些角色之所以得不到真正所谓的爱情,并非是因为外部现实因素(金钱、阶层或是疾病),而是因为长久关系缺乏安全感,因为害怕得不到爱又或是选择游戏爱情、或是偏执于记忆中的爱恋,最后永远错失了所爱。在王家卫六十年代三部曲《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就可以看得出来。
63、影片里还有一个张学友饰演的歪仔,卑微的爱着咪咪而不得,最后选择放手成全。另一个刘德华饰演的超仔,一直旁观了苏丽珍和阿飞的感情。他心里也喜欢苏丽珍,但是选择做一个旁观者,陪伴苏丽珍走过最痛苦的时间。在阿飞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大概是心里替苏丽珍不甘和不值,他替苏丽珍问了一个问题。
64、这部1990年上映的电影仿佛也给28年后我们提出了问题,在这个所有人都想要所谓的做自己,都想要追求成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里,我们如何找到那个让我们一生追逐的“意义”所在呢?
65、无脚鸟的故事源于其内心的孤寂、落寞、不安和没有归属感。这种没有归属感让他与老妈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对彼此来说,形成了不让对方离开,同时也要彼此饱受煎熬的恶性循环。
66、他活的看似潇洒,却总免不了茫然。他有自己一心追求的目标那就是寻找亲生母亲,但当她拒绝了与他见面的机会之后,他真的失去方向了。总是感觉他是一个活不长的人,早晚有一天他的存在会成为一种过去,这是一种病态美,他很享受,他很颓废,他没有思想,
67、杜可风大师的摄影初具风格,无论是对张国荣的跟拍,还是对张曼玉、刘德华的带桥关系,张学友的左手局部推进,甚至是列车上电线杆的延绵不断,都是极富创意的。要说神来之笔,当属梁朝伟最后在低矮的房子里惊鸿一现。
68、《阿飞正传》的续集是《花样年华》,看了你就知道为什么梁朝伟在,张曼玉的角色也是延续了《阿飞正传》的角色。
69、 影片最后,一个阿飞死去了,另一个阿飞才刚醒来。
- 上一篇:励志座右铭句子【文案整理54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