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论语在线阅读翻译【文案整理65句】
admin 2023-04-12 08:35:06 个性说说 ℃论语在线阅读翻译
1、(译文)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2、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论语在线阅读翻译)。
3、5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4、29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论语在线阅读翻译)。
8、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6-10章
10、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1、(注释)(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3)摄:兼任。(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2、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13、15子曰:“吾自卫反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4、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15、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16、(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17、21樊迟问知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9、(译文)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20、试译:孔子说:“伯夷、叔齐不怀恨不记仇,别人怨恨他们就少。”
2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2、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3、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24、(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违背礼’。”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5、(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6、(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7、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欤?君子人也!”
2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9、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30、(注释)①敬:严肃认真,如“敬业”,指对工作严肃认真。
31、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2、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3、27子曰:“衣(yì)敝缊(yùn)袍,与衣(yì)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3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6、试译:太宰问子贡说:“夫子是圣人吗?为何那么多本领啊?”子贡说:“本来嘛老天要让他做圣人,又让他会那么多本事。”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啊!我小时候贫贱,因此能做好多小活计。真正的君子能耐多吗?不多!”
37、试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担心了:“九夷蛮荒无礼,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蛮荒无礼?”
38、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9、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4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1、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42、(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4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4、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45、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6、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47、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48、(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完全尽到做臣子的礼节,别人却以为是在谄媚哩!”
49、(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50、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1、(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52、试译:孔子说:“直到天寒地冻,才知道松柏是坚持到最后,风采依然啊!”
53、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54、试译:孔子说:“谁能出家不经过房门的?那为什么不走人生正道呢?”
55、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56、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57、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58、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9、(译文)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60、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61、(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62、(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63、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4、31“唐棣之华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 上一篇:高冷情侣id二字【文案整理24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