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论语28则译文【文案整理54句】

admin 2023-04-14 09:21:56 个性说说

论语28则译文

1、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2、译文: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错过了人才),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既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

3、(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师傅之于己,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5、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

7、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8、(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10、(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2、(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3、(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15、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16、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

17、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8、德不孤,必有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19、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0、译文: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能以自己的行为去譬喻别人,这可以称为是实行人道的办法了。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2、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23、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4、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25、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7、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28、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29、(原文)知(通“智”,读“zhì”)者乐,仁者寿。(《雍也》)(直译)机智的人动而不括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意译)一个机智的人乐于自由运动,一个仁厚的人长于保持操守。

30、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31、(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2、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之灵枢·天年》1-13全集

33、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要仁,那个仁就来了。”

34、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35、   有一天,这只鸡竟然生下了一枚金光闪闪的金蛋。这从天而降的金蛋,让农夫高兴得合不拢嘴,赶快就拿到市场上去卖了一笔钱。

36、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了。非道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37、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38、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9、三思而后行(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40、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41、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

4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3、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44、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45、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46、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没法用来雕刻,被粪土染污的墙面没法粉刷;对于宰予这种人还责备什么呢?”孔子说:“原来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我就相信他能做到;现在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因为宰予的教训改变了我的态度。”

47、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4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宪问篇第1-44章

49、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作相怨不封侯。权豪自甘为乞丐;知足者,黎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貉。编氓何让于王公。

50、(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5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3、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