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雅俗共赏【文案整理17句】
admin 2023-04-15 06:22:46 个性说说 ℃雅俗共赏
1、 古代,江南有一个才子,生性散淡,风流倜傥,平时专好舞文弄墨,吟诗作对。有一天,他游山玩水,来到一个风景名胜之地,闲庭信步地走到绿荫掩映的池塘旁,一边欣赏着岸边的垂柳,一边眺望那轻雾飘拂的水面。忽然,灵感一动,随口念出了一句好诗,他满心欢喜,回到房中,铺纸研墨,大笔一挥,写下“烟锁池塘柳”五个大字,兴致正浓,意犹未尽,又欣然命笔,写上附言,广告天下,以文会友,将此诗作为上联,征求天下有识之士前来应对。
2、奇石是受价值观影响的,不同层次的人看到的也不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着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一方原石被发现时,它可能什么都没有,没有景名、尺寸、底座,人们会结合自己的一些生活常识、社会价值思考石头像什么、说的是什么,研究者就更不同了,不但知道石头像什么,还要知道它怎么形成的?石头内容是什么?
3、(反义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雅俗之分、杨春白雪
4、好作品的共同特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具备精深的艺术功力,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应力求用自然的笔墨语言,表达丰厚深远的意蕴,使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潜能,让不同层次的观赏者都能欣赏。
5、但在市场流通过程中,这种辨识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分真假!如果书法家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变化,那么其流通性将大大降低,也就直接影响到书法家的收入。为了迎合市场,很多书法家不得不坚持模式化,强化辨识度,而这与艺术创作又背道而驰,尤其是在为书法而书法的今天。
6、 下里巴人的“对联”就不一样了,它兼容民俗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通俗易懂,言简意深,逢年过节,新婚嫁娶,乔迁新居,店铺开业……都少不了贴上红红的对联,一来喜庆,二来吉祥。(雅俗共赏)。
7、 对联不仅可以在大庭广众下张贴,让大家一起欣赏,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两人或众人互动的文化形式来消遣,娱乐,成为一种雅俗共赏、深受大众欢迎的民俗文化,这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
8、 原来,这幅五个字的上联,看似平常,实则高雅而奇巧,不仅“烟锁池塘柳”描绘出的意境好,一个幽静的池塘,周围绿柳环绕,一层层烟雾将其深深的笼罩,柳枝在雾霭中摇晃,若隐若现……这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而且诗中暗藏玄机,巧就巧在五个字的偏旁之中,居然将“金、木、水、火、土”五行,全都一一都包含了。因此,要对好此对,下联中自然也少不了“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来与之对应。就是这样一道小小的机关,没想到居然难倒了众多饱学之士,虽然对出不少下联,但均为泛泛之作,最后,经过千挑万选,好歹总算找出一条差强人意的下联:“炮堆镇海楼”,对是对上了,平仄声韵合辙,对仗也算工整,但是,此联的含义与意境与上联相比,则逊色多了。
9、(示例):他的京剧表演得维妙维肖,精彩极了,可以说雅俗共赏。
10、今天的“大家小书”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自古文学便有雅俗之分,即“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雅”以高雅见称,“俗”以贴近大众而受青睐。雅俗之争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诸如雅俗的界限在哪以及雅俗是否平等等问题。其实俗只是更贴近生活,而并非与雅不平等,俗文化更能反映时代的气质。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朱自清先生对“雅俗共赏”的见解。
11、在她一剪一刀下,都能刻画出一个个可亲、可爱、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了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新境界,因此她剪出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
12、其二是评价者艺术修养和价值观的差异。大众的艺术修养和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全民化的艺术修养不多赘述。
13、 对联,不仅具有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时还可以成为政治上的锐利武器,痛击时弊,鞭挞邪恶。
14、 然而,如此雅致的小众文化,若非满腹经纶的博学之士是不可能登堂入室,去创作,去赏析的。
15、精品的奇石一定是好看的,“雅俗共赏”的。赏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一方美石首先要好看。如寿桃,一眼就看见的桃子的形状,就如同一首歌曲,首先要有好的旋律,要好听,只有好看有可能被欣赏。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第一眼为何这么重要。
16、人们在评价书法作品时,总是按照自己心里已经存在了的书法形式和艺术价值观去评价,那这种在自己心里已经存在的书法形式的多寡和深浅、艺术修养和价值观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对某件书法作品甚至某位书法家的评价。
-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简短妈妈【文案整理107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