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医学名言名句经典【文案整理41句】
admin 2023-04-16 02:19:19 个性说说 ℃医学名言名句经典
1、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2、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3、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五脏别论》)(医学名言名句经典)。
4、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清·吴瑭《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6、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7、2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8、28)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9、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10、 温者清之,清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11、注释:本句是“阳非有余”学术思想的集中概括,对于防止生活起居失常而损害人体正常功能,治疗上过用寒凉药物伤害气机是有积极意义的。阳,是指正常的生理机能。阴,是指形体津液。阳惟畏其衰,是强调保护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性;阴惟畏其盛,是说明阴不能过盛,阴盛就可以导致阳衰。(医学名言名句经典)。
12、 ——〔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13、8)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14、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5、圣人不是等待病症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开始治疗;就如同不要等到国家昏乱了再去治理,要在混乱之前就 治理好。如果等疾病发生了之后再去用药物治疗,等国家开始动荡混乱了再去治理,就好比口渴了才想起打井,上了战场才想起制造武器,那一切不都显得晚了吗、
16、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17、1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18、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19、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
20、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
21、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奥斯特洛夫斯基
22、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
23、 体中多湿之人,最易中暑。(清·喻昌《医门法律·热湿暑三气门》)
24、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25、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明.王琦石
26、“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孙思邈
27、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太阴阳明论》)
28、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29、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素问·至真要大论》)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31、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宣明五气篇》)
3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33、 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34、 ——〔清〕王孟英《王氏医案译注》
35、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6、 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37、孤阴不长,独阳不成。(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38、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灵枢·口问》)
39、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40、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灵枢·口问》)
- 上一篇:读书名言摘抄大全小学【文案整理43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