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脍炙人口的炙是什么意思啊【文案整理56句】
admin 2023-04-27 08:34:41 个性说说 ℃脍炙人口的炙是什么意思啊
1、卅年梦断,一篙波清。平戎志、付与鸥盟。剑归尘匣,身老烟汀。任马儿肥,花儿秀,鸟儿鸣。
2、开兴元年(1232)正月,金军被托雷围在钧州,大雪三日,日融夜冻,金兵在没腿的泥地里不吃不喝硬挺,枪杆铠甲上全是冰,托雷围而不攻,在圈外开烧烤趴替,边吃边喝还跳舞,把泥地里的女真人馋得直哭。
3、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4、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很细腻,并且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5、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6、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7、成语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9、例如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其实古人还有一种对仗的用法,例如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看起来寻常跟七十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古代长度单位里“一寻是八尺,两寻为一常”,所以用寻常对也是数字对数字,并不失当,只是在诗中不是数字的意思,这种用语典的作诗法也值得注意。
10、读音注意:脍,不能读作“huì”;炙,不能读作“jiǔ”。
11、 (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12、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李白《草书歌行》
13、唐中宗的死让唐朝开始修订食品安全法,《唐律疏议》关于御膳的惩罚令让宫里做饭的悲催死了。“拣择不净,徒一年;进御不时,徒一年;秽恶之物在食饮中,徒二年;不品尝者,杖一百;误犯食禁,绞。”菜择得不干净,上菜慢,劳动教养一年!菜里发现头发,劳教两年!不替皇上试菜,揍一百板子。皇上吃坏肚子,直接绞死。
14、此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陈同甫当时探访辛弃疾,两人多有互寄词。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15、昨夕已天涯,复旦生华,老潮无语看浮槎。栖鹜应知春尚早,寒水寒沙。
16、爱不释手,亦作“爱不忍释”。谓喜欢得舍不得放手。
1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了军队前行和武器装备的齐全、威力,的卢表示快马,这个典故见《三国演义》,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将军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似乎结局非常完美。
18、旧井膻腥,黍稷空庭。曾祈望、戈指神京。温柔总负,虎旅豪英。看楚山壮,吴山媚,越山青。
19、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杜甫《可叹》
20、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21、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寄托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最后一句是一段,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既是报国无门的苦闷,也是抨击政府黑暗的用意。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3、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佚名《客从远方来》
2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5、人rén,声母是r,韵母是én,声调是二声。
26、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过《四字令》
27、喜闻乐见,拼音:xǐwénlèjiàn,释义:喜闻:喜欢听。乐见:乐意看。喜欢听,喜欢看。形容很受大众欢迎。含褒义。
28、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29、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正应独有江山分,素自都无廊庙心。——吕本中《庵居》
30、(同义词):赞不绝口、欲罢不能、交口称誉
31、脍炙人口表示人人都赞誉和传颂美好的诗文或者事物。
32、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3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4、明朝皇帝苦,朱元璋的胃早年就是饭店泔水桶,灌满了剩菜和地沟油。中国皇帝只有他和刘邦是白手起家的,他比刘的手还白,舔白的—这位是要饭起家的。发达后告诫子孙:不要辜负自己的姓氏,吃!
35、出 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6、释义 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指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37、出处: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邹容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38、炙zhì,声母是zh,韵母是ì,声调是四声。
3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0、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4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2、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样东西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可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
43、选自《历史就这七八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44、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物质匮乏啥玩意都没有,所以天子装13用品是吃饭的家伙。煮肉的工具“鼎”,成为衡量身份等级的标志物,数量越多身份越高: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另一种衡量物是“豆”:“天子之豆三十有诸公十有诸侯十有上大夫下大夫六。”豆是高脚菜盘不是黄豆。
45、脍炙人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kuàizhìrénkǒu,解释是指生鱼片和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46、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元好问《摸鱼儿》
47、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踏莎行》
48、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
49、清朝吃得最奢华的当然是慈禧,菜盘一个挨一个摆得满满当当,下围棋似的。但慈禧阿姨有怪癖,只吃河鲜,海鲜不碰,一辈子不知道带鱼长什么样。河鲜还必须是松花江出产的。另外疯狂喜欢吃鸭子,满世界杀鸭子,迪斯尼动画片被迫改名《米老鼠和米老鼠》。
50、宋朝食品安全法一字不差山寨唐朝。最重视食品安全的是宋徽宗,不注意不行,他的肠子跟滑梯似的,吃啥东西都出溜。《本草求真》说他吃完雪条后一泻千里,治病费老劲了,“且云宋徽宗因食冰过甚致病,医士杨介仍以冰煎诸药以治其源,深得用冰义耳;因知病因冰起,还以冰解之也”。没事就拉稀的他,甚至想给下面的门上加把锁。
5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2、这个对仗的用法挺有意思的,以数字对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八百里有典故,并不就指八百里长度,而是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bó)”。“八百里”是状其善于奔驰。“驳”骏马之称。
53、脍炙人口出自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54、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李咸用《山中》
55、李白《静夜思》一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会背。
- 上一篇:抑强扶弱【文案整理45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