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见贤思齐的历史典故【文案整理82句】
admin 2023-04-30 02:16:05 个性说说 ℃见贤思齐的历史典故
1、话说在他欲拜管仲为相时,管仲便提出:“建成大厦,决不能单凭一根木材;汇成大海也决不能仅靠几条涓涓细流。君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五杰——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帅三军;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王之业,还要有我管仲在这里。”
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谋求解决难题的办法,要从容易之处开始,成就大事的行动,要从细微之处起步。天下所有的难事,必须从易事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必须从小处着手。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无为”,但并不是让人们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规律去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终不为大”,就是为了“能成其大”,以“无为”求得“无不为”。
3、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优点是努力学习、开朗活泼和乐于助人,缺点则缺乏自觉性、毅力与恒心,于是,我认为我应该向我姐姐好好的学习。姐姐读小学的时候,舅舅和舅妈每天上班的地方很远,早出晚归,根本无暇顾及到我的姐姐,但是姐姐每天都很自觉、努力的完成所有学习任务,从不让她的爸爸妈妈操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带来丰硕的成果就是各科成绩第一名,但是姐姐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依然勤奋的学习,初中毕业,学校直接保送她进入了重点高中,现在我的姐姐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见贤思齐,我应当学习姐姐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一 孔子(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5、(用法)用于指追求进步。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6、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做到和他一样;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这段话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
7、夏朝的时候,一个反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朴素,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8、齐国之旅,故乡之旅,回归之旅,见贤思齐之旅,齐桓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齐桓公,你还可以为齐文化、为齐国、为后人贡献点什么呢?”想到这,齐桓公情绪失控,开始伤心地嚎哭。此时,突然大风起兮云飞扬,乌云密布,天空下起了骤雨,在齐都外面拍照纪念的游人们纷纷躲进了齐国历史博物馆的大厅里。
9、太华之山,悬崖之颠,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见贤思齐的历史典故)。
10、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平原祖籍山东,可是我们西安人。书法史上差可比肩王羲之的就只有他了,他的力透紙背、折钗屋漏对后世书法有重要影响。
11、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2、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3、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情随事迁、丝竹管弦、游目骋怀、天朗气清、修短随化、一觞一咏
14、周日,桓公随团来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故乡潍坊高密参观莫言故居。
15、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16、五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
17、无须赞美逆境,无须企盼逆境,但一旦身处逆境,一定要有信心,有勇气,有奋斗理想,有实干精神,这样看似山穷水尽,定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18、泰山,“五岳”之首,又称东岳,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A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其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烛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19、刚踏社会不久,接触了好多的人,每当和他们交谈都让我有一种见贤思齐的感觉。
20、历史是人民的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和书写的历史,中国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出过多少帝王将相,可是能让普通老百姓知道能记住的又有几个?
21、泰山的雄伟博大和悠久灿烂的文化,足以奠定了它是中华民族象征的崇高地位。
2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完成今日民族复兴之伟业,领导干部的责任尤为重大。在实现d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进程中,别忘了前人泣血的警示,别忘了前朝覆亡的教训,别忘了为国家治乱、为生民求利的责任。
23、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
2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25、(《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7、 朱云墓在今咸阳平陵(汉昭帝之墓)的大王村,现在几乎没人提起了。
28、韦编三绝:孔子五十以后开始学习《周易》,他非常勤奋,把穿书简的熟牛皮带子磨断了好多次。
29、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30、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
31、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就源于此,此泰山非彼泰山。
32、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圆了老舍先生的遗憾,为国人长了志气,为文人和作家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33、三省吾身、慎终追远,啮指痛心都是与曾参有关的重要成语。
34、自古以来,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伟大文学家,大都对泰山有深刻理解,中国的文学家几乎都写过关于泰山的论文,几千年来就是这个样子。泰山的地位,在历史上、政治上、宗教史上和文学艺术史上……任何山是比不上的,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名声、有作为的皇帝,几乎都到泰山进行封禅或祭祀活动。
35、翰墨遄飞,渊薮文明,尚周礼而惟信;见贤思齐,握瑜怀瑾,齐修身而躬行;正气风清,传递爱心,襄长福而太平;国学孝经,流芳润德,筑和谐而长兴!
36、我们应该相比我们优秀的人去学习,正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周齐桓公随团飞奔济宁圣地,去曲阜孔庙游玩。
38、 这次事件,成就了朱云,也成了典故,为祖国汉语言文学以及人文历史学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深远意义,绝不是汉语词典上多出两三个成语那么浅薄。
39、孔子对子贡的教导,意思并不是说把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说要充分吸取他们的优点,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现在我们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往往是说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0、景公重新任命田书率领军队去攻打纪鄣,田书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通过侦察,利用内应,半夜偷袭登城,占领了纪鄣城。齐景公为表彰他的赫赫战绩,把乐安(今山东广饶县城北)作为食采之邑封给田书,并且“赐姓孙氏”,赐姓是当时最高的宗法礼。从此,田书家族改姓孙,田书改为孙书,孙子的父亲田凭改为孙凭。在春秋时代,姓是全氏族的共同称号,而氏只是某一族的称号。田书这一支即是以田为姓,而又以孙为氏的。后来姓氏不分,人们也就把孙子的氏作为他的姓了。
41、 ——齐盛历史故事之“英雄淄博,淄博英雄”
42、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二十四孝》)
43、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44、从本周起,(微经典)专栏正式上线!锁定每周官微君将陆续为大家解读中华优秀经典文化。本期的微经典是解读成语见贤思齐,一起来看看吧!
45、王羲之能写出天下第一行书,那是必然的,他的洒脱出自骨子,没有任何刻意的做作。《兰亭集序》的文章也是千古奇文,出自其中的成语不少:
46、见贤思齐、劳而不怨、礼让为国、观过知仁、恶衣恶食
47、孔子,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48、1930年7月,老舍受齐鲁大学之邀来到济南,开始了他与济南四载有余的不解之缘。
49、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简称太公。姜太公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兴周灭商过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姜子牙的一生经历堪称传奇,但这位声名赫赫的大人物早年的境遇却不是闪闪发光。
50、“中华第一山,碧霞元君驻。泰山雄天下,桓公到此游。”
51、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可是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此次诺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52、务实,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要求大家思考问题“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他认为,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
53、他看着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墙上的《出师表》,念念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4、解释:形容孝子精心侍奉父母。也指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
55、禹在舜的时期受命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完成了治水的任务,帮助百姓解决了水患带来的困扰。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戴,便把部落领袖的位置以禅让的方式传给了他。
56、孔子一生行游天下,注重听乐观礼,开创了中国文化旅游的先河。据史书记载:“孔子曾西入周室,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观帝王之治。”醉翁之意不在酒,孔子入周之意在于向老聃学习乐礼。另外,孔子访齐,曾与齐太师交流关于“乐”的见解并达到忘我的境界。《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行游四方中学习、欣赏古代的礼乐文明,这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文化旅游。
57、后来,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大夫们说:“护贡比他的老师仲尼还要强些。”
58、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59、除了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旅,孔子还注重体悟山水的自然之游。对于山水自然景观,孔子更注重“美”的感受,比如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孔子看来,智者的聪明锐利和流动的水具有形而上的共通性;仁者的宽厚品格与庄重沉稳的大山相通。这就是“山水比德”的审美观、体验观。“比”指象征或比拟,“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质,意指在欣赏山水自然景观时,根据其特征类比联想到人的道德品格,即把自然山水人格化。
60、戚继光——山东蓬莱(铁骨铮铮、忠肝义胆、)
61、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这个故事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
62、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63、(语出)《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4、据《孟子•离娄上》记载,姜子牙为逃避纣王的迫害,来到齐地的东海之滨居住。姜氏家族曾经显赫,不过衍至子牙时已沦落为平民,生活日益窘迫。迫于生计,子牙做了“赘婿”,就是倒插门“养老女婿”。那时的“赘婿”多为穷苦且无力娶妻的男子,或迫于财势不得不入赘,在家庭中没有地位,还要改姓妻子的姓氏,很受歧视。即便是如此境况,子牙也没有“善始善终”,而是被赶出家门,因为他的表现太“不靠谱”了:种田,收不回种子;捕鱼,连渔网也丢了。他编过笊篱,卖过面,开过酒店,贩过牛羊,桩桩买卖赔个精光。不乐于俗务,不安心劳动,非但不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相反成了干啥啥不中的家庭负担,被逐出门亦在情理之中。
6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事,必作于细。
66、王羲之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家去选女婿。消息传来,王家其他年轻才俊,连忙收拾打扮。只有王羲之躺在东厢房的竹榻上,解开衣扣,摇着蒲扇读书纳凉。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太尉郗鉴一拍手说:就是他了。东床坦腹、东床快婿就出自于此。
67、其次要做到有教养。教养体现了人的素质,表现在日常的礼仪上,礼仪就是行为规范、语言标准,这样就才能做到有教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素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最主要要有责任心、诚信、同情心、爱心、公德心、和珍爱生命。
68、回到自己的王城故地临淄,看见有管仲纪念馆,却没有齐桓公纪念馆或者齐桓公宫殿,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都有。当参观了东周殉马坑后,他感叹自己堂堂春秋齐国第一霸主,甚至连那些战马都不如,至少他们死后给人们留下了一笔历史遗产,为当地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可开发利用的景区,给当地旅游增色,为老百姓带来了旅游创收。
69、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0、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
71、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汉成帝的老师张禹,受封安昌侯,也是当朝丞相,身居要职,权势显赫,但治国庸碌,不仅不作为,还暗地里损公肥私。时为槐里令的小小县令朱云恳求面圣,竟然于朝堂之上愤然直谏,请成帝赐他宝剑,要亲手杀了张禹,以警示百官。汉成帝当场气个半死,怒斥朱云居下讪上,廷辱帝师,要结果了他。小小县令,公然弹劾皇帝恩师兼国家丞相,还请剑亲刃。
72、禹身边的人见了,都十分不解。其中一个问道:“这人偷别人的东西,就应该送去受罚,大王为什么要痛哭流涕呢?”
73、小火车经过的淄川涌泉村,因为是第一书记《马向阳下乡记》的拍摄地,现在成了著名的乡村游景点。
74、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75、其实,“贤”与“不贤”这两种人,为我们朝不同的方向打开了两道门,而“思齐”和“自省”,则是我们自身不断进步的动力。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知人善任,举用贤良,能够从贤者身上汲取优点。他有著名的“三镜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以铜镜自照,可以整理好衣帽;以历史为镜子,可以从中看清楚朝代兴衰的缘由;把别人当成镜子,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优劣得失。
76、虑无不周:虑:思虑,考虑;周:周全。思考没有不周全之处。形容考虑问题十分全面
77、姜子牙生活落魄,但精神绝不沉沦,而是目光远大,心计国邦。此时,西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已在周原兴起,强烈的使命感召唤太公整装重新西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子牙一路坎坷走来,在商纣都城朝歌宰过牛,在军事要塞孟津渡口卖过大碗茶,积累起丰富翔实的政治、军事情报,构建起灭商兴周的大志鸿图。接下来缺少的仅仅是一个接近周文王的机会了,于是一出估计经过精心设计的“直钩垂钓”小品隆重上演,以期与与文王“巧遇、攀谈、知己,出山”。后人有诗为凭:“短杆长线钓磻溪,这个机关哪个知?独钓当朝君与相,又岂在意水中鱼。”
78、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79、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王勃《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警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用在齐文化始祖姜子牙身上恐怕再恰当不过了。
80、孔子看见子夏高兴的样子,问道:“你可以谈谈读书的感想吗?”
81、二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今山东邹县)
- 上一篇:袖手旁观歌曲【文案整理12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