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滥竽充数小古文拼音版【文案整理57句】
admin 2023-04-30 02:17:33 个性说说 ℃滥竽充数小古文拼音版
1、滥竽充数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2、滥竽充数主要用作谓语、宾语或定语。它的意思是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者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滥竽充数小古文拼音版)。
3、《农夫和蛇》出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故事的中心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4、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反义词)名副其实、鹤立鸡群、鹤在鸡群、宁缺毋滥、出类拔萃、居安资深、货真价实、宁缺勿滥、优胜劣汰、宁缺勿滥
6、(解释)滥:失实,与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竽:古代一种簧管乐器。滥竽:冒充会吹竽的人。充数:凑数。比喻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也比喻以次充好。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7、(注释)(1)宣王——齐国国君(2)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3)必——一定,必须(4)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8、(16)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9、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0、(拼音): tōu liáng huàn zhù
11、(近义词): 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12、(解释):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13、释义:舟:船。求:寻找。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14、他们根本就没有演技或者唱功,只能算作是流量明星,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华丽包装强推的小鲜肉和花瓶而已,根本就不能算作娱乐圈里的演员或者歌星。
15、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6、(13)小明为了获得市三好的加分,在合唱比赛中滥竽充数,最后还是被老师发现了,真是玩火自焚。
17、滥竽充数(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18、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演奏,宣王很喜欢他,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
19、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20、《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1、 齐 qí 宣 xuān 王 wáng 使 shǐ 人 rén 吹 chuī 竽 yú, 必 bì 三 sān 百 bǎi 人 rén。
22、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23、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4、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25、例句:本来一场成功的演讲,就败在结尾那画蛇添足的笑话。
26、( 先 xiān 秦 qín) 韩 hán 非 fēi
27、近义词:名不副实、碌碌无为、凑数其间、鱼龙混杂
28、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9、(歇后语): 南郭先生吹竽;红薯粉掺在藕粉里
30、(解释)又作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候捞一把。
31、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32、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33、释义: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34、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35、示例: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只有拥有真才实学,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36、(成语用法)主谓式结构;动词性;含贬义,或用作自谦之词;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37、(解释):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38、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39、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i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40、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
41、充:满、足:充足。充实。充分。充沛。充裕。填满,装满:填充。充满。充耳不闻。充电。汗牛充栋。当,担任:充当。充军。假装:冒充。充数。姓。
42、(9)这些绘作水准根本不够,也敢滥竽充数来参展!
43、意思: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宁:宁愿;毋:不;滥:过度。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示例:对于这次选拔人才,我们宁缺毋滥。
44、(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45、(5)这个乐团高手如云,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46、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47、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48、(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49、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50、滥竽充数的寓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人只有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51、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52、(解释): 以:用;乱:混乱。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53、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54、(7)每当别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会低调的说他是在滥竽充数。
55、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56、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 上一篇:个人工作表现突出评语【文案整理68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