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春游湖蘸字写出了哪里的桃花【文案整理28句】
admin 2023-02-26 02:48:58 个性说说 ℃春游湖蘸字写出了哪里的桃花
1、夹岸:两岸。蘸水:碰到了湖水。断桥:把桥面淹没了。度:与渡同意通用。
2、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春游湖蘸字写出了哪里的桃花)。
3、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春游湖蘸字写出了哪里的桃花)。
4、发端作一问句,起得突兀,仿佛诗人忽然发现了双飞的燕子,这才意识到春天已悄悄回来了。“几时”二字是对燕子如见老朋友一般的亲切问候,春天不知不觉的来临在诗人心里所引起的惊喜之情也自然溢于言外。再看湖上,果然桃花开遍枝头,已是一片春意盎然了。“夹岸”二字写桃花成林,极为繁盛,为“蘸”字作意:花既夹岸,枝条斜伸到水面,方有蘸水而开的妙想。而蘸水又可使人意会桃花的鲜艳水灵仿佛是由于蘸饱了水分的缘故,甚至可以进而联想到水中桃花的倒影,故下一“蘸”字,桃花之神态、意趣俱出。
5、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6、 《春游湖》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了春日湖光美景。
7、“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2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8、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9、“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10、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1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渡一作:度)
12、(导语)大家好,我向大家推荐我喜欢的一首诗作,它就是——《春游湖》。《春游湖》是一首写景诗,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全诗写出了春意昂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春天的思想感情。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我和妈妈朗读的作品吧。
13、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14、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着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15、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渡,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16、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来加以表现,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
17、 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著名。由桥断而见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特点:一是写景在秀丽之外须有幽淡之致。桃花开、燕双飞,固然明媚,但无断桥,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已全然托出。
18、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19、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20、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21、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1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
22、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湖中水满,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是蘸着水开放。
23、这首诗突出体现了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来加以表现的写作手法。他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
24、湖:指杭州西湖。夹岸:两岸。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度:与“渡”通用,走过。撑:撑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进。
25、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26、“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雨后水涨,没过桥面,游人不能过去。怎么办呢?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游”,更富有情趣了。
27、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蘸水开放。
- 上一篇:昆虫记好词好句加赏析【文案整理7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