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诗经名句理解与赏析【文案整理37句】
admin 2023-02-26 02:49:00 文案短句 ℃诗经名句理解与赏析
1、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2、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4、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5、第《诗经》涉及很多的花草虫鱼,通过学习,可以开扩眼界,增长见识,多识物种。
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这首诗中的名句。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不仅要“艳如桃花”,还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与善之结合。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说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娶亲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诗经名句理解与赏析)。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诗经名句理解与赏析)。
8、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这(了解我的)人是谁?
9、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10、千百年来读书人都将《诗经》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它深深的积淀到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与中华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1、第《诗经》虽是2500多年前的作品集,但它有着很多的艺术价值,其“赋”“比”“兴”的手法,一直到现在,即便是现代诗的写作中,都在使用。中华诗歌讲求的含蓄朦胧之美,也始于《诗经》。若想对中华古典诗歌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诗经》是永远都绕不开的高峰。当然要学写诗歌,更高细细品味,认真揣摩。
12、全诗从结构形式上来看共有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三章的起兴之句围绕“木”“薪”“楚”“蒌”各意象展开,暗示出本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青年樵夫,“刈”字更是直接点明了采樵的劳动过程。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樵夫苦恋追求“游女”而不得的怅惘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中的遥不可及,转而化为幻想中的称心如意,因此作者在三章中构建出“游女”出嫁、割草喂马的美好幻境,使主人公的夙愿终于得以满足。然而梦幻泡影终会破灭,当睁开现实的眼睛时,那烟波浩渺的汉水和波浪滔天的长江依然无法渡过,那梦中“游女”的彼岸依然无法企及。
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4、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15、第三节,更为惶急——风雨依旧,连天色都灰沉沉的像夜晚,鸡鸣已是不停,见到心上人,心中却已再难保持平静,而是毫不掩饰的欣喜。如果说“夷”“瘳”仍是淡淡的喜悦,温婉宁静,“喜”却是几乎要大喊出来的欣喜若狂了,全诗在最后一个字达到高潮。
16、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17、相:视也。仪:威仪,指人的举止作风大方正派而言,具有尊严的行为外表。一说为“礼仪”。何为:为何,为什么。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俟:等。“不死何俟”为“俟何”宾语前置。体:肢体。礼:礼仪,指知礼仪,或指有教养。胡:何,为何,为什么,怎么。遄(chuán):快,速速,赶快。
18、《关雎》一诗是《国风》的第一篇,也是《诗经》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诗经》,但仅对《关雎》一篇作了具体评价,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9、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0、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21、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2、《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23、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24、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25、第将《诗经》进行新的艺术再创造,往往就是品质上佳的作品,像邓丽君唱《在水一方》,就是从《诗经》中的《蒹葭》演化而来的,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通过学习《诗经》,或许能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使悠远的中华文化,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26、读过一定篇目再看赏析,姜亮夫 夏传才 等撰写的《先秦诗鉴赏辞典》 有较好的资料性;高享的《诗经今注》常有独到见解 ;闻一多先生的《诗经讲义》最值得一看,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诗经》,把民歌当民歌来读,还民歌本来面目,大异古代经学家的见解,强烈推荐。
27、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时间内,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28、译: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29、乔木:高大的树木。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息:此处《韩诗》所载版本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刈(yì):割。楚:灌木名,即牡荆。归:嫁也。秣(mò):喂马。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驹(jū):小马。
30、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31、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3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33、第二节,仍是与第一节相似的四句,只不过风雨更急,更烈,鸡鸣声变得更响了,见到你,心中何止平静?却是痊愈了,更寒的雨,更寂的天,更喧的鸡鸣,罗衾未温,心中更大的恐慌,仿佛被孤独惶然凿开一个洞,不停地灌进寒风来,然而,他终是来了,一下子,痊愈了,没有伤痛,只有安逸。“瘳”,是痊愈的意思,在这里,用得极妙。有首歌唱道:“If I lost you if I ever heal?”如果失去你,我还会痊愈吗?爱情,是深入骨髓的,是深入心扉的,失去,害怕失去,等待不至的慌,都是心病,仍需心药医,将人赋为药,微妙恰当。
34、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35、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36、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 上一篇:讲文明懂礼貌的教案【文案整理8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