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言必信行必果【文案整理30句】

admin 2023-05-07 02:40:32 个性说说

言必信行必果

1、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言必信,行必果,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也。(言必信行必果)。

3、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士”呢?在子贡的刨根问底之下,孔子给出了三个层次的士。

4、发生了这种事,最应该做的就是知错就改、悬崖勒马,即使有那么一些不开眼的人责怪你是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也好过傻乎乎地做着不该做的事。(言必信行必果)。

5、那么,「中国人」真的「一向」讲求「言必行,行必果」吗?在我开始学习中国哲学之前,我确实也是这样想的。毕竟,这句话听起来就像儿时印刷粗糙的启蒙读物或者街头画风惊人的传统文化宣传画上会讲的话。比如:

6、我们可以从儒家的思想实质为这种抑信崇义寻找原因。

7、信念:配合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

8、白话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9、·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0、言必信”讲的是诚信待人。这是一种做人的准则和美德。向别人说出的话或许下的诺言,必须字字千金、掷地有声、一一兑现、句句负责,绝不可言而无信。这是一份责任、一份真诚。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行必果”讲的是行动必须有成效。这是检验人的恒心和决心的试金石。一个人如果确定要做成一件事,不论会遇有何种困难和阻力,不论需要付出何种努力和代价,都必须要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确保要做的事高效成功,决不可半途而废,草率收场。这样说话办事的人,必然是一个成功者。

11、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12、在孔子看来,“行己有耻”“不辱君命”方可算得上“士”;差一点的像怀有孝悌之心的、有着良好口碑的人也还可以算得上士;再退而求其次,那些做人诚信、行动果断的人也还凑合,不过统治者却算不上。

13、这是一个涉及到孔子思想体系结构与层次的系统化和逻辑化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14、不过,即使是已经答应他人的事情,如果事后发现这样做不符合我更重视的伦理价值,也完全可能以不履行承诺的代价来避免更大的恶,例如柏拉图很爱用的,「如果朋友精神不正常,你还把他的武器还给他吗?」的例子。

15、古人讲言教不如身教,孔子不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6、显然,把「言必信行必果」写进各种新《三字经》是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伟大的人从来都从一件事是否符合「义」来思考(在别的文段中,孔子、孟子也强调从「仁」去思考),而不要去关注是不是符合自己以前说过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没有说错话过?虽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可以督促我们说话更加谨慎,只说我们能做到的话(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人们放弃对于想象、对于可能性的讨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不可能避免说错话,因此孔子孟子都更重视改正的可能性,而不是强求从一开始就完全没有错误。

17、后世的人,往往只引用前面两句,而最重要的话,还在后面。

18、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这虽是耿直固执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那些执政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唉!一班器量狭小的家伙,算得了什么呢!”

19、这段话从总体上看,不存在什么疑难难解之处。弄清硁硁(硁音kēng。敲击石头的声音。硁硁然,浅薄固执貌)和斗筲(筲音shāo,盛饭竹器。一斗为十升,一筲为五升)的含义后,可大概翻译如下:

20、这里所说的“孟子为什么走上了歧途”中的“孟子”,实际上包含了像孟子一样没能真正理解孔子思想体系和精髓的“所有人”。这个“所有人”,包括大众和所谓的“学者(古代称为大儒)”在内。

21、由上引可见,除了我们正在讨论的“言必信,行必果”和有子的“信近於义,言可复也”外,孔子及其弟子所有的这些言论,都是从正面(即正向意义上)肯定“信”的。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人,都要以信来“立身”和“处世”!这是毫无异议的结论。

22、注意,这里孟子是不管齐国的民悦不悦的,只看燕民悦不悦。如果你问,怎样能让别人「悦」呢?每当君王问孟子自己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总是告诉他:先发挥「仁」的精神,把自己已经统治的人照顾好。若你已经统治的地方本身就矛盾重重,还想着要统治更多人,犹如缘木而求鱼。当自己已经统治的人有很高的幸福感时,别人自然也想被你统治。这就是所谓的「仁者无敌」。「统一」,说到底不是国家有多强大的问题,而是内部政治是否清明的问题。

23、相对应社会地位较高之人,小人就是指地位不高的普通人,后世,小人才演化成多种含义。

24、可见,“小人信”与“君子信”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小人士”的“言必信行必果”也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

25、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承担一定民族使命的人。其次是孝顺父母,服从哥哥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当权者,孔子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孔子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26、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士了。”

27、总之,赤子之心是一种充满德性的纯粹善良之心,所以,大人“不失却他的(不失其)”赤子之心,则必然是受人尊敬(尊崇和敬仰)的人。

28、孔子并非鼓励鼓励言行不一。他看到了问题所在:有些坏人在某些时候说的话,也是真诚的,也有可取之处,不可能都坏;有些好人,某些时候说的也不一定对。再进一步,即使是君子之道,完全真理,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它需要特定环境,特定时空,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和纠偏。为避免名人名言被别有用心者拿来当作攻击他人的武器。因此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个有权力的人,不能专因一个人说过什么话就去举荐他,也不能因为一个人行事有缺陷就连他说的话也不理。

29、如果大人的概念中不包含惟义所在,那么,这样的大人还应不应该再称为“大人”?如果不应该,那么,这样的大人是怎么拥有赤子之心(品德纯粹善良)的?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