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在古代有关于读书的故事【文案整理21句】
admin 2023-05-10 08:45:25 个性说说 ℃在古代有关于读书的故事
1、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有名的政治家。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在古代有关于读书的故事)。
2、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3、他多次上疏,陈时政得失,劝当政者行节俭,去侈糜,崇圣德,罢淫祀,戒妃匹,以其所论恰当,所以他的上疏,当政者无不用,政令的施行,对国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他也因之被皇帝重用,步步升迁。这些不是贤明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呢?不知者,又怎么能诬陷他没有政治作为呢?
4、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闻言,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原文是:“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相对应的一个词,原文用了“引”字。我想,这里该用个什么字?作者大概也推敲过,用“偷”字,用“借”字,或许还有别的字,最后还是用了“引”字。我觉得,这个“引”字用得好,它只表示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引其光”,而没有去评价这个行为的性质是“偷”还是“抢”,当然不会是“借”。
6、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7、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这么宽,要是把它们编成席子,这样不就可以在上面写字、抄书了吗?于是,路温舒趁着放羊的时候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
8、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孔子韦编三绝)
9、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10、 过了不久,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已经读得烂熟,又没有钱买新书,怎么办呢?他的一个同乡有很多书,他便托人介绍,要给那家当长工。条件是:不要工钱,只请求借书给他读。
11、为了深入研读晦涩难懂的《易经》,也为给弟子们讲解清楚,孔子花了不少功夫,不知把《易经》翻阅了多少遍。长此以往,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多次被磨断,这就是“韦编三绝”的由来。
12、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东升,中间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就无法打瞌睡,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凭着这股劲,孙敬终于成为当世大学者。而战国时苏秦出身寒微,常常被人瞧不起,但他读书非常勤奋,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踝。尖锐的疼痛又提醒他继续用力。就这样,苏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主持合纵抗秦的大计。
13、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14、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
15、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同县人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被他家雇去劳作,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惊讶,资助给匡衡书,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16、常艾薪樵,卖以给食: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艾:同“刈”,砍,割。
17、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18、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19、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20、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 上一篇:关于读书的谚语8字【文案整理37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