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陶行知爱的教育理念【文案整理62句】
admin 2023-02-27 10:29:11 qq说说 ℃陶行知爱的教育理念
1、李慕丹: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浸润教师之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从真心、平等、尊重三个方面来浸润教师之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爱、收获美。
2、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是无处不在的,对于孩子,我们始终相信一句话“你爱孩子,孩子才会爱你”,幼儿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处处都充满爱的教育,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小小的拥抱……都充满了爱的气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长大,孩子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或许他在某方面上并不突出,但我们可以透过日常相处中的细节,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管多微小都是可以让他闪耀的,当我们发现并放大后,孩子也一定会感受到老师是在关注他、关心他、爱护他的。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的前提下,以陶行知生活教育和爱满天下理念为指导,给每一个孩子特别的爱,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期相约好书推荐《爱的教育》,让我们一起感受在教育中爱的力量吧!(陶行知爱的教育理念)。
3、“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概括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合格的教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一是只会读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二是不是在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我认为这两种教学方式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而老师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是有限的。回想自已十年从教的过程中,不禁不吃一惊,原来这就是典型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喂饱鸭子就可以了。真的很惭愧。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对待每个学生以宽容,坦诚相待,不能搞“一言堂”。
4、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吉林教育广播推出教师读书感悟集锦,
5、 陶行知(1818--19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6、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意大利因佩里亚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少年时于都灵就学,十五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有《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情感丰富且文笔优美。
7、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8、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9、金晓燕: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智慧告诉我:爱,就要爱全部;爱,需要引领;爱,要大胆放手;爱,不仅爱在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在语文的知识大海的每个地方都能有一定的收获。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又何来提高学业质量之说。所以,教育路漫漫,唯有捧着一颗心,让爱化为智慧。少一点大道理,多一点情理,少一点功利,多一点赤诚,那么提高学业质量水道渠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1、虽然这件事情看似无意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却触动了我的心灵。在后来课下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才得知,原来这名同学学习基础差,性格孤僻、自卑,平时在班里朋友很少,以至于其他同学都慢慢地疏远他、孤立他,并使他逐渐成为老师和同学心中的“怪”学生。但是在那次课堂的表扬之后,我发现那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听课更加认真,还会频频点头,表示共鸣。其实,像王友和我的那名学生一样,这些所谓差的孩子更加渴望表扬。各位老师们,让我们用爱唤醒去他们沉睡的自尊和自信吧,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12、汤荷兰: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13、汪岑: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暖心的小礼物……都可以让学生慢慢地树立信心,乐于学习。爱,能够让人拥有幸福,享受快乐,充满活力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多一分关怀,让爱传递和延续吧。
14、原文一:“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15、在创设环境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在家也能拥有行动上的自由,选择上的独立,来逐步实现自我的独立、自信。在家里父母要做到以下3点,助力孩子健全人格的建构。
16、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发扬孩子的优势,弥补孩子的不足。帮助孩子把优势最大化。依据孩子的个性差异施教,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
17、"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18、生活即教育的意思是说生活其实就是教育。一个人他拥有什么样的的生活,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和教育其实是分不开的。当你想拥有一个好的生活,你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要受到好的教育。同时,生活中也蕴含这各种各样的教育,教育和生活是贯穿的。个人认为,这些教育可以是学校老师的教育、家里人的教育或者是某个人、某件事的教育。除此之外,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把教育带到生活中去,让教育影响生活。
19、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20、教育孩子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光爱孩子并不等于教育,要掌握有关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教育技巧,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1、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社会改造的生活。
22、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23、人的最初道德观念是非标准的,其为人处世的标准是从家庭中得到的。孩子没有与社会接触交往的经验,首先教他们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的是父母。父母如何为人处世都会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也影响了孩子的认识和行为。
24、没到3点,男孩就到校长室门口等候,眼神迷离无光,情绪起伏不定,内心有能量在暗暗涌动。
25、眼前的这颗糖像一颗炮弹把男孩打晕了,完全没明白啥回事。接着校长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让你住手,你就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校长,尊重别人是最重要的品质啊。”
26、陈琳:教育是一门策略,更是一门艺术。我不能说,爱心教育是万能的,但是我敢肯定,任何一种教育的成功都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我们只有真正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能在教育的殿堂里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27、濮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够助力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并使学生在乐学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为创造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贯彻“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无限赏识、关爱、尊重与信任,用大爱的情怀去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提升能力。
28、不管是“爱满天下”, 还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都是源于先生始终认为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继承人,都是源于先生认为“在所有的教师中有两位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伟大的人们教育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不管是《一只鸽子》还是《百花生日前一夜的梅香》,不管是《乌鸦歌》还是《水底点火》,无一不是浸透了先生满天下的大爱。虽然说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去创造,但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儿童创造自己的世界助力,做一个不愧于心、不忘初心、不负民心的教师。
29、关于应该如何对待儿童,除了相信他们,给它们好的生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成小孩子”,要“认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引导幼儿每日四问: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有没有进步? 要“向儿童瞄准”: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生活,关心儿童世界的儿童观。这就让我想到了艺友制,凡是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艺友制之根本方法为教学做合一。事如何做便如何学,如何学便如何教。教法根据学法,学法根据做法。先行先知者在做上教,后行后知者在做上学。共教、共学、共做方为真正之艺友制。只有把自己变成孩子,才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只有与孩子成为朋友,才可能在相信儿童的同时让儿童相信你,儿童相信你,你的教育才可能是真教育,才可能发生。我突然想起孩子在钻轮胎的时候,当我全身趴在地上为他们拍照,他们就钻得更起劲了,我又想起当我和孩子一起一屁股坐在地上的时候,孩子们就把身子向我移过来的情景。陶行知先生还讲到,要造就科学的小孩子,每个教师都变成小孩子,加入小孩子队里玩把戏。当我给我的侄女儿忻妮读完“水底点火”时,忻妮想玩这个把 戏,我就和她一起玩起来,我们经过了好几次失败才获得成功,当成功的时候,侄女兴奋得跳起来,她建议再来一次,要为我拍一个视频。我想,这个把戏我一定要跟我班里的宝宝们玩。
30、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3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将来,我们(这里)造就的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当年(百年前)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也是非常契合时代的需求。从作为家长的角度,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习中获得这些能力,拥有这些品质。从教师的角度,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学习知识,同时也希望通过教育的力量,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优秀的人才,为每一个家庭培养聪明能干、上进又温暖的孩子。
32、 寒假的这段日子,我再一次温读了《爱的教育》这本名著,曾经我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身临其境般感受了书中点点滴滴的故事,如今我站在教师的视角体会着“爱”带给孩子们的力量。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886年,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写的是一个名为安利柯的四年级小学生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们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爱的教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着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
33、 这本书虽然被归类于儿童文学作品,但我觉得这本书更应该作为大众读物,它合适每一位有童心的人阅读,也适合每一位有爱心的人阅读,更应该推荐给每一位与儿童工作相关的人阅读。书中包含了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社会之爱、家国之爱。安利柯的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并非强制,从来不会手把手的教,也不会直白的告诉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逐渐引导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让孩子学会珍惜爱、感恩爱、回报爱,让孩子成为一名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敢于实践、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34、陈维亚: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
35、这段时间在读陶行知名篇,我把这本书时时放在桌面,放在床头,放在随手可即的地方。我不是一定要去读,只是随时,随手翻翻看看。这些名篇就像一杯名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细细品尝,方可领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华。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论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阐述着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浓缩的精华。他讲的“生活即教育”,令我观为叹止。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阐述了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数学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36、张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做温柔、智慧的教师,富有温度且内心柔软。
37、“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在校师生学陶师陶之风盛行。“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38、闫莹莹:爱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感化,用爱书写着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39、生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内容。对此,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所以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出发,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
40、《陶行知教育文集》说,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达,态度真诚,要有炽热的情感。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不同来要求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创造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41、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的成功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处处是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的孩子中有许多已经成了让我自己都崇拜的人,每个孩子每一天在每一个地方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学习,没有忘记自己的“创造”,不要以为照着书读不是一种“创造”,每一句诗从不同的孩子口中出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再创造,每一段故事在每一个孩子脑海中的画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的“黄金时代,书声琅琅”读书群也是一个创造的群。
42、 历时一个月,我慢慢读完了《陶行知与儿童教育》,心里不禁涌起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一种理想叫‘陶行知’的感慨。
43、 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格精神、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实践历久弥新。先生的勤奋、博学、大爱、无私、童心又给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新启示。
44、 观看电影《陶行知》后,感觉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在全国实行“平民教育”,免费的“平民教育”!虽然他在临终前说担心他的“努力不够”而中断,可我看到的是因他的穷其一生的努力,他的理念已如“星星之火”,早已“燎原”!
45、陶先生践行的五种教育,希望达成的五种生活:
4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在教育中,他教育学生“做事要用心,要全力以赴。做火炬去燃烧,做种子去播种”。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
47、、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
4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办公室、工会联合组织全体教师观看电影《陶行知》,让老师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感知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把“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
49、不但要爱儿童的优点和成功,也要爱他的缺点和失败。(孩子的“淘气”=成长。孩子的缺点、错误=成人的缺点、错误,因为孩子是无意识、无经验造成的。正如“淘气”;不是真正的错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挑战自己的过程)教师应该理解儿童,帮助儿童。
50、 花有果的责任,云有雨的责任,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书中的那个年代,但是这种爱的教育方式却永远不会离开我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全心全意去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次点滴进步而感到欣慰,用爱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自由快乐的茁壮成长,担当起“时代重任”的人民教师,一定能为新时代培养出大量能够挑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52、徐欣:爱每个孩子,不是要用相同的目标去要求他们,而是对他们抱以同样的耐心,用同样的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
53、沈晏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关怀、理解和包容,学会从教育细节入手,允许学生“慢慢来”,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54、爱不需要去强调,也不需要去演说,爱只要近些、再近些,悄悄地走近学生的生活。一次次师生之间真诚的谈话,一个个自然的鼓励的眼神,一行行作业本上红色的笔迹,这就是最成功的--爱的教育。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爱教育、爱学生的老师们,让我们把爱的温暖传递到需要它的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我们把爱放近些、再放近些吧!
55、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56、、针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书呆子的问题,教会我们全面发展的人要手脑并用、手脑皆强。只有手脑结合的人,才能不与生活、实践脱节。其次,学生应对自己学识能力深切了解,要多留心生活,关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
57、 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引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58、没有偏见和歧视,对“家中”的每一个儿童都要爱。
59、 “爱”是冬日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命的希望;“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作为海南自贸港的一名青年幼儿教师,我们更要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真才实干,捧出一颗炽热的心去热爱孩子、教育孩子,并用发展的眼光去了解孩子、关心孩子,为培养一群阳光自信,勇于担当新时代的小主人而奋斗不止,这样的教育才是充满爱与智慧的教育。
60、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未来,甚至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6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 上一篇:情人节玫瑰花图片真实【文案整理5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