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名言【文案整理63句】
admin 2023-05-11 01:58:42 个性说说 ℃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名言
1、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培根(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名言)。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3、在我国古代是包括法律、道德伦理在内的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礼通理《礼记·促尼燕居》云:“子曰:‘礼也者,理也。(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名言)。
4、在《论语·颜渊篇》中,子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智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智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安居在安乐、舒适的环境之中,倘若于道义上须要的话,也要毫不犹豫的马上离开。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6、(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7、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8、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9、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0、儒家将人的社会关系分为五种:父子、夫妇、兄弟、君臣和朋友,简称之为五伦。
1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1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3、至诚无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5、四书五经入庭训,儒行月令记燕居;所谓礼仪者,学之端也。——楚君仪《霹雳布袋戏》
16、译文:做官的事情做好了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17、出自《论语·颜渊》。国君应该像国君,臣子应该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这是孔子在回答齐景公有关治国问题时所发表的见解,其主旨是强调要以周公礼法与宗法制度为依据,摆正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要人们各就本位、各依本分,尊卑有序、长幼有序,从而维护封建礼法与统治秩序。
18、——岳飞《满江红》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刘安《淮南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9、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0、孔子在这里提出了用人的标准,他提出人的高低之分与你的阶级、财富与地位无关,而与你是否懂礼、讲礼有关。
21、《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
22、译文: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韶》乐达到了“尽善”与“尽美”的统但《武》乐却没有,虽然“尽美”却未“尽善”。也就是说,思想性不够高,艺术性高于思想性。
23、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24、引文中的“礼”,说的都是礼物。前者说民间往来相见,都要送礼物,“无礼不相见”。
25、在礼帽的用料上,孔子选择了不“从周”,而是“从众”,这充分地表达了他的礼之根本不能变,而小礼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思想。
26、’《疏》云:“理,谓道理,言礼者使万事合于道理也。”《礼记·乐记》又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27、白话释义: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28、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赵汝愚《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29、《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
31、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32、出自《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样才能断定他之后不如现在的人呢?
33、在《论语·八佾篇》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4、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思: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35、译文: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3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3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38、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3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出自《论语·泰伯》。不知礼仪,而只知一味态度恭敬,就会很累;不知礼仪,只知处处谨慎,就会让人做事说话缩手缩脚;不知礼仪。
42、我们知道,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家,弟子三千,高足有七十二人,但其中唯一被他称为“好学”和“贤哉”的弟子只有颜回一个人。那么,孔子如何教导颜回的呢?在《论语·子罕篇》中,颜回叹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3、译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4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45、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46、《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47、人在智慧上、精神上的发达程度越高,人就越自由,人生就越能获得莫大的满足。——契诃夫
48、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4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50、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1、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5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53、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54、白话释义: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无原则的调和,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就行不通了。
5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5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7、言非礼仪,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属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58、著名品牌的品牌代言活动:华老师对金牌厨柜的古礼与家庭厨房主题代言活动(按照出场费)
5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0、白话释义:不具备‘仁’的修养的人不能长久地保持朴素的本质,不能安然于俭朴的生活,也不能体验生命本具而长久的快乐。具备“仁”的修养的人是坚持、安守‘仁’的品格,有智慧的人会运用‘仁’的原则以求得利益.
61、师冕走后,子张不解地问:“老师您与盲人有必要这样地接待吗?”孔子说:“对的,这正是敬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孔子再次用他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怎样地与人交往的礼仪,而不管他是否是一个盲人。
62、总之,礼仪并非形式和小节,而是做人之根本。
- 上一篇:祝福语四个字的成语【文案整理36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