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论文【文案整理74句】

admin 2023-05-14 01:52:33 个性说说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论文

1、秋雨:除此之外,劳月老师还进行了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具体分析。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莎士比亚给我们创造出一群光彩夺目的悲剧人物。我说的不是一个或者是几个,而是一群。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悲剧人物,这些人物所具有的才是真正的悲剧性格。所谓的悲剧性格,根据劳月老师的解释和理解,也就是指人物所具有的性格,在特定的戏剧环境里是必定要遭到悲剧结局的。这种悲剧性格的出现,使戏剧主人公的毁灭趋势成为一种必然。尽管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在加速或者是延缓主人公的毁灭,但这都不是主要的。决定一切的就是悲剧性格。而莎士比亚所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些伟大又杰出的悲剧性格。(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论文)。

2、被挖去双目,在野外流浪时遇到沦为乞丐的儿子爱德加,由他搀扶前行,却不知搀扶他的就是被自己赶出门的儿子。庶子爱德蒙继承爵位后,同时与李尔的长女、次女勾搭。

3、《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

4、我们刚才说,今天的分享主题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因为我们本期的分享嘉宾文澜读书岛的创始人劳月老师,在1981年撰写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这个题目。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就是莎士比亚诞辰456周年、逝世404周年的纪念日。

5、 爱情没有先来后到.只有不被爱的那个才是第三者。

6、但是在生和死的边缘,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存在。

7、看到这个故事,我自然就想到明末清初的将军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葬送了明朝。

8、《哈姆雷特》告诉我们有一种悲剧叫做,最后大家全死了.....

9、即便我们不能说《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剧作中最伟大、最震撼人心的一部,但可以明确地说,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造的最伟大、最永恒的一个戏剧人物。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他就像莎士比亚一样,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只要人类存在,他的灵魂便永远不朽。莎士比亚在他身上挖掘出了人性深处最丰富、最复杂的隐秘世界,在我看来,莎士比亚是要把他塑造成一个永恒的生命孤独者。显然,这样的塑造又是与他天才的艺术构思和想象密不可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论文)。

10、王静静:莎剧的生命力,可谓是经久不衰。它历经了400多年,现在的人还在经常传说伟大的莎士比亚。他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他跟《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并列为西方文化的三大母本。

1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朱生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年。

12、《奥赛罗》中的悲剧元素十分鲜明,作为一名黑人将领,奥赛罗自卑多疑的性格造成了他与玳丝摩娜的爱情悲剧。玳丝摩娜是个富有英雄情节的女人,因此尽管她并不了解奥赛罗,却义无反顾的简单明了的喜欢上了他,其实对她来说,喜欢奥赛罗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听奥赛罗讲述那些颇为传奇的经历,当亚果的妻子告诫玳丝摩娜小心奥赛罗的嫉妒时,玳丝摩娜却毫不在意的说“我想他在出生地让阳光把这种(嫉妒)都吸走了”而奥赛罗知道妻子喜欢自己的原因,或者说他对妻子的爱本来就不放心,这种心态使得他对妻子又爱又恨,最终阴谋家亚果的言语只起到了在干柴上放一点火星的作用,便使得这不牢靠的爱情被炸得粉碎。(呵,这看似是多么的咎由自取啊,可人的性格是能改变的东西吗……也许可以,但那做起来是多么的难啊)

13、因为是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悲剧。而悲剧又能够警醒世人,推动社会进步,正如谭嗣同说的话一样,自来革命没有不流血的,就从我开始吧!

14、《奥瑟罗》是莎翁四大悲剧中最容易进入、艺术思维痕迹也相对比较明显的一部剧作。在该剧中,精通人性的伊阿古仿佛一位导演,得心应手地差遣各色人等,恰如其分地拿捏人物心理,老练娴熟地推动情节朝着他期待的方向发展。较之奥瑟罗,伊阿古在剧中更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他有的是“过人的计谋”,几乎主导着全剧情节的发展。如果说苔丝狄蒙娜是奥瑟罗心中美的理想,那么伊阿古则是奥瑟罗心底的魔鬼;但伊阿古不只是一个嫉妒的魔鬼,还是一个跟莎翁艺术灵魂密切相关、分有莎翁艺术思维的魔鬼。质言之,他是剧中的魔鬼艺术家。

15、与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提出的“隐含作者”概念不同,“隐性艺术家”不是作家的“理想的化身”,也不是作家“所选择的东西的总和”(Booth75),而是作家塑造出来的一种独特形象,其主要使命是实现作家的创作意图,或者充分体现艺术的本质与价值。在韦恩·布斯那里,“‘隐含作者’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我们会读到的东西;我们把他作为那个真人理想化的、文学的、创造出来的形象推导出来;他是自己所选择的东西的总和”(74-75)。简言之,“隐含作者”是作家让读者去感知的自我形象,是区别于他的现实自我的、理想化的自我(作家的“第二自我”);这个“第二自我”可能去掉了其现实自我中某些低级的、丑陋的因素,而渗入了某些理想化的、可敬可爱的因素。作家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含作者”与读者交流的,而读者也会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心目中塑造出自心喜爱的作家形象。因此,正如著名学者申丹所说:“隐含作者这一概念既涉及作者的编码又涉及读者的解码。……就编码而言,‘隐含作者’就是处于某种创作状态、以某种方式写作的作者(即作者的‘第二自我’);就解码而言,‘隐含作者’则是文本隐含的供读者推导的写作者的形象。”(申丹137)但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看,“隐含作者”都是一个跟作家的“理想化自我”或“写作者形象”相关的概念,尤其指向作家(或读者期待于作家)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而且,“隐含作者”的实质内涵更多地与某些行为、思想、品质有关,是价值选择和评价的产物,而“隐性艺术家”跟作家的“理想化自我”相关度不大,它属于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作为作品中的一类特殊人物,其行为或善或恶,本质上超越于道德评价之外。伊阿古永远不可能是莎士比亚的理想化自我,他只是配合莎士比亚完成其创作意图、实现其艺术理念的某个虚构人物而已。哈姆雷特也不可能是莎士比亚的理想化自我,他虽有崇高的理想,但他的行为(消灭一个个有罪的肉身来追求灵魂的完美)只在艺术世界里可以被理解和接受,在现实世界里则无异于残暴的罪行。

16、歌德在谈到哈姆莱特时有一个比喻:这是一棵榭树栽种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个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生长花盆就破碎了。在这儿,悲剧主人公就像是一个花盆,他面临的任务和责任就像是一棵榭树。花盆的性格,就是只能种花,倘若要种树的话,那么就不能胜任,只能是树死盆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哈姆莱特如此,其余的悲剧也是如此。

17、老李一听,心想:你说的什么玩意,有的没的,你肯定不爱我!!把小女儿远嫁到了法兰西,然后就把钱全部给了大女儿和二女儿

18、尽管莎士比亚最早是为了舞台演出而写戏,(也许仅仅为了多挣钱),尽管莎剧演出史已超过四个世纪,但仔细揣摩查尔斯·兰姆200年前说过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兰姆始终认为,高山景行的莎剧,那一点一滴的原汁原味,都只在他剧作文本的字里行间,舞台上的莎剧无滋无味、无韵无致。换言之,莎士比亚的文本诗剧与舞台演出本是云泥之别,莎剧只能伏案阅读,根本不能上演!

19、   “他自己知道使命告终,地位永恒。可惜谁也没有对他说过:威廉,你是仅次于上帝的人。正因为仅次于上帝,比上帝可爱。”

20、回到奥赛罗的故事中来,本来就只有他的妻子一个人是真心爱他的,而偏偏这次让他怀疑正是他的妻子,所以他才容不得这唯一的心灵依靠轰然倒塌。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们又当如何避免重蹈奥赛罗的覆辙呢?唯一的办法是让别人发自内心地爱我们,而不是爱帅气美貌的我们,不是爱功成名就的我们。这一类人,一开始是父母,家人,后来是至交,最后是自己的爱人,儿女。

21、从这个角度说,丰富的注释、翔实的导读,不失为解读、诠释莎剧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启他心灵世界精致、灵动的一扇小窗。

22、①参见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24页。哈罗德·布鲁姆也认为“哈姆雷特比莎剧中其他任何人物都更是一位自由的自我艺术家”(seeHaroldBloom,TheWesternCanon:TheBooksandSchooloftheAges,NewYork:HarcourtBrace&Company,1994,P.73)。

23、《哈姆莱特》这部戏剧写的虽然是中世纪丹麦的事件,但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矛盾。这个动乱不安的局面,阴谋篡位,荒淫无度,诱奸王后,借刀杀人,汹酒无度的克劳狄斯统治下的黑暗王国里,一个个利欲薰心,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这正是没落时期封建王朝的特征!哈姆莱特在很多台词中,对当时的现实有过清醒的认识,他对时局总的看法是:“这是一个万恶的世界,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对善良的人们来说,“丹麦是一所牢狱",还进一步说“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就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囚室“。这种认识和揭露,对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偷天换日,勾心斗角,玩弄刀笔,颠倒黑白,欺诈贫民等不义勾当的控诉,反映了剧作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24、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25、· 其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同时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雷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

26、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内容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世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史上著名的篇章。

27、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莎士比亚的每一部悲剧乃至他的喜剧、历史剧以及传奇剧,都不外乎以塑造主人公的性格为最主要的任务。个性成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中心点,当然也就是悲剧因素中的决定因素了。这一切都是由时代决定的。时代影响了莎士比亚,给莎士比亚灌输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使他写出了一部部杰出的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和伟大的性格悲剧,成为近代戏剧的前驱。

28、黑脸的摩尔人奥赛罗是威尼斯城邦雇佣的一个将军,受种族限制而显得地位卑微的他爱上了贵族元老院元老勃罗班修聪明、美丽、大方的女儿苔丝狄蒙娜,明知婚事将不被允许。

29、《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4部作品中的故事内容均来源于当时欧洲的历史传说。

30、他跑去跟奥将军说:“将军将军!你夫人和你的‘右臂’凯西奥私通啦!”

31、放在今天来看,我们有言论自由,有人身自由,有选举自由。但是曾经的封建时代,这些只是奢望。

32、第二点是莎士比亚悲剧个性的背景。大家知道,从14世纪初但丁的《神曲》之后,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欧洲近代文化的开端时期延续了将近300年。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300年的最高峰,结束了这一时期。文艺复兴是以发现、崇仰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开始和标志的,其中最主要之点又是以发现人为标志的人文主义。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当中寻找依据,以人的发现来抵抗中世纪的神的万能,以异教的神(更多的是人的象征)来对抗教会的神——基督,这就是人文主义者的最主要的使命。

33、到了十九世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人民公敌》以及深刻的社会意义,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和整个社会。和索福克勒斯相反,易卜生把社会描写造成主人公失败和毁灭的主要原因。从欧里庇得斯以来,易卜生首创让戏剧成为争论的场所。这种带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所应当被称为社会悲剧。

34、最后妒恨令他几近发疯。在新婚的床上,亲手掐死了忠贞而单纯的妻子苔丝狄蒙娜。但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这一谎言与骗局的时候,奥赛罗如梦初醒,拔剑自刎。

35、我想到《琅琊榜》里面梁帝指着龙椅,声音嘶哑地对梅长苏说:你知道吗?这个位置会让人变的!

36、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上人奥菲莉亚的父亲,奥菲莉亚悲痛之下投河自杀,哈姆雷特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

37、考狄利亚被俘,不久被爱德蒙密令缘死,李尔抱着她的尸体在悲愤中疯狂而死。另一条次线索是葛罗斯特伯爵听信庶子爱德蒙的谗言,放逐了长子爱德加。后来由于他同情李尔。

38、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

39、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汉书》中,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40、通过阅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你觉得作者莎士比亚是个怎么样的人,谈谈你对他的理解(从他的情感判断,价值取向方面,结合你对他的背景了解来谈,500字以上)

41、《雷雨》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没办法逃离现实,不管是繁漪的想要逃离,还是鲁大海的被压迫,还是四凤的被动,都透露出现实的桎梏。哪怕是主人周朴园,也得面对众叛亲离,也没法躲开过去。

42、我们下一次的读书分享会将会在5月2日,五一假期期间,也就是本周六下午的两点钟进行。这是文澜读书岛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策划活动,邀请到的是来自镇海的工人作家邹元辉,分享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大家对《平凡的世界》肯定不陌生,看过小说,也看过改编的影视作品。很多作品当你重读的时候,一定会有和你当时当年第一次阅读时不一样的心境。我们会通过读书岛的钉钉群视频直播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有更多的书友加入到我们的线上读书分享会当中。 

43、为什么说哈姆雷特是《哈姆雷特》中隐性的自由艺术家?笔者在《作为艺术家的哈姆雷特与莎翁悲剧之魂》(载法国学刊Confluent2014年第9期)一文中做过初步探讨,这里仅补充几点看法。

44、提到命运悲剧,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不自觉地在耳边响起。命运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王一生都在跟命运交战,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摆脱杀父娶母的命运。

45、在艺术构思上,《麦克白》与《奥瑟罗》颇有类似之处:都是从主角身上外化出具有魔鬼特性的隐性艺术家,然后由隐性艺术家推动情节发展,充分展现主角灵魂的黑暗深渊,最后让主角的灵魂得到淬炼与净化。当麦克白战胜敌军赢得国王邓肯的巨额封赏时,他内在的野心便开始急剧膨胀起来,于是女巫出现,夫人献计。其实无论是女巫也好,还是夫人也好,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麦克白野心的外化,并发挥着隐性艺术家“煽风点火、引蛇出洞”的功能。当他采取实际行动杀死了邓肯王之后,几乎分分秒秒都是在高温熔炉中熬煎。当麦克白一面深感罪孽深重,一面又将犯罪进行到底时,他变成了一个充分发挥自由本性的魔鬼。在这个阶段,麦克生命的火焰虽一度绽放出耀眼的光华,但在恐惧与颤栗中行将熄灭——灵魂的复仇终将使魔鬼偃然退下,而让真正的“自由”主角登台上演。

46、通过对奥瑟罗进行诋毁、造谣,伊阿古成功离间了奥瑟罗与其岳父勃拉班修(威尼斯元老)之间的关系。他的离间使奥瑟罗失去了元老的信任与支持,这为后面陷害奥瑟罗做好了铺垫。这一步得逞后,伊阿古对受他利用的傻瓜罗德利哥说:“凭着我的计谋和魔鬼般的奸诈,破坏这一个鲁莽的蛮子和这一个狡猾的威尼斯女人之间的脆弱的盟誓,不算是一件难事。……我可以把他像一头驴子般牵着鼻子跑。”(莎士比亚425-426)这个魔鬼的形象于此几乎跃然纸上。其行为之邪恶虽令人发指,但其智力上的超群性与人际关系上的主导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47、命运的悲剧跟现实,跟性格都是密不可分的,当他不小心刺死了自己心上人的父亲的时候,其实已经注定了这是一个悲剧。只不过,伤痛本身会带给人力量,复仇帮助他走了下去。

48、莎士比亚是位伟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悲剧也有喜剧,他的戏剧往往包含有深刻的含义。这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杰出的作家、艺术家一样,莎士比亚的创作充满了人文情怀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如诗人般经典的对白、如哲人般深邃的透析,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正是其中的代表。

49、《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鸷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 

50、按道理来说,悲剧应该不会受人欢迎才对,然而事实上却是——深入人心的大部分是悲剧。

51、这时候旧国王的儿子过来报仇了,老麦战死沙场,旧国王的儿子夺回王位

52、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悲剧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例如,在《哈姆莱特》一剧里,主人公哈姆莱特死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带领大军来到,宣布丹麦恢复正常秩序;总之,使人看到尽管悲剧中的主人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自己生命,却是前途光明,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53、1590-161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莎剧以生动曲折的情节著称于世,构思壮阔,内容丰富,多采用多线索结构,将各种戏剧因素自然结合。其人物都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总以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显示自己的特色。语言丰富多彩、清新隽永,既富有哲理,又带有浓郁的诗意。他的创作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54、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剖析》,金雯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年。

55、奥赛罗是一位战士,一位勇敢的战士。由于在和土耳其的残酷战争中指挥有方,被擢升为威尼斯军队的将军,从而受到国家的尊重与信赖。可以说,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卓越的。而且,他做人正直、光明磊落。米切尔•凯西奥是一位年轻的军官,快乐多情,能说能道,很讨女人喜欢。却在某些方面受到了奥赛罗的嫉妒。奥赛罗提拔凯西奥为副官,这使一位年龄较大的军官伊阿古大为不满。阴险的伊阿古想出了一个可怕的阴谋来进行报复,以使凯西奥、摩尔人及苔丝狄蒙娜全部毁灭。伊阿古把凯西奥灌醉,使他丢了职务。又促使凯西奥去求苔丝狄蒙娜为他向她的丈夫求情。但这时奥赛罗正在气头上便不肯答应妻子的请求,而且对于凯西奥更加反感。同时,奥赛罗更加坚信伊阿古是个正直的人,富于爱心和诚实。这就是奥赛罗的一个弱点。他在愤怒的时候不能理性的看问题,不能在事后检讨自己的过失,甚至他对于自己的手下都不很了解。这使得他完全被人利用了。还有一次,苔丝狄蒙娜再次为凯西奥求情的时候。苔丝狄蒙娜把奥赛罗送给他的手巾掉在了地上,而奥赛罗却没有看见。

56、英国著名莎学家弗雷德里克·博厄斯说:“《圣经》是莎士比亚取之不尽的源泉,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就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即便有谁能禁止《圣经》发行,把它完全焚毁,永绝人世,然而《圣经》的精神结晶,它对于正义、宽容、仁爱、救赎等伟大的教训,及其罕贵无比的金玉良言,仍将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永世留存。”换言之,莎翁作品凝结着《圣经》的“精神结晶”。英国文学教授彼得·米尔沃德牧师甚至断言:“几乎《圣经》每一卷都至少有一个字或一句话被莎士比亚用在他的戏里。”

57、▣ 悲剧人物理想人格的毁灭(莎士比亚强调人性,因此当一个人的理想人格彻底毁灭时,悲剧便也走向了高潮,人物死亡悲剧收场,引出读者无限的遗憾)。

58、莎士比亚及其同行们,十分重视这些丢弃一旁、并可随拿随用的老剧本。如此众多现成的东西,自然有助于精力充沛的年轻戏剧诗人们,在此之上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

59、而这种不信任又转变为对苔丝狄梦娜白人身份的嫉妒,对仰慕者白人身份的嫉妒。

60、《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麦克白》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61、可以看到,悲剧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死亡,人们着迷于悲剧,正是着迷于在欣赏的过程中人物的遭遇与自身遭遇类似而产生的共鸣。然而,悲剧并非悲观,在不了避免的结局之外,在更多的情节上,悲剧往往透析着剧作家对人性和人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这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灵魂的积极性~明知遥不可及却至死不渝的追求,这种看似无力的抗争体现着的是人类不甘摆布无所畏惧的精神,因此,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但决不是生命的终结。

62、有一个叫做爱德蒙的伯爵,脚踏两只船的渣男,同时勾搭了老李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使两人争风吃醋,二女儿被大女儿下毒毒死,大女儿准备谋杀亲夫,而后和渣男私奔,却不料阴谋败露,大女儿自杀

63、《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

64、在最后一幕,当伊阿古煽动奥瑟罗扼死了苔丝狄蒙娜之后,他所导演的“嫉妒杀人戏”就基本结束了。最后奥瑟罗的自杀,是要完成其精神的转变与净化,同时深化人类的自我意识,这是莎翁艺术灵魂里另一股力量在起作用。毒瘤不除,人就无法达到健康状态;而假若没有伊阿古的活跃作用,奥瑟罗心灵的毒瘤是很难发现和除掉的。莎翁创作意图的实现,端赖伊阿古的活跃作用。可以说,正是伊阿古,出于对人心(尤其是人性弱点)的深邃洞察,熟练地操控着剧中各色人等,使得奥瑟罗内心的毒瘤及其危害性充分暴露出来。著名作家残雪说:“伊阿古有点像艺术中启动原始之力的先知。他深通一种技巧,那就是如何样将人性中潜伏的能量调动起来,掀起山呼海啸的灾祸;将一点火星助燃,烧成熊熊大火,将一切毁灭。……伊阿古所做的就是到处点火,把世界搅乱,以获取快感。伊阿古的行为很像艺术的创造,假如他具有自觉的意识,他就是一名艺术工作者了。”(残雪225-226)残雪敏锐地看到了伊阿古的行为与艺术创造的类似性,可谓独具慧眼;但在笔者看来,莎翁笔下的伊阿古具有一定的自觉意识(他从不讳言自己具有魔鬼般的奸诈),而且是跟剧作家紧密结盟、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的另一类艺术家。他最接近莎翁艺术灵魂中那个深隐的黑洞,他的行为不是为了“把世界搅乱”,而是要把人心深处的毒瘤、鬼魅引诱出来,让其在光天化日之下受到冲击和审判,表面看是煽风点火,实际上是引蛇出洞。他不是站在前台的第一主角,却在很大程度上是操控剧情发展进程的“导演”;要是没有他的导演,人心的毒蛇不会探出头来,也不会被发现和灭掉。换言之,如果没有他,我们对于奥瑟罗的轻信、粗莽、嫉妒、偏狭、残忍不会有很深的感受与认识,也不会深化对自我的意识,发现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某些沉渣或苗头,进而净化自我。

65、《哈姆雷特》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它情节丰富生动。在结构上,作品以哈姆雷特为主,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副三条复仇线索展开故事的。

66、、莎士比亚的悲剧,其最终结果,多以主人公的死亡而结束,并且多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朱丽叶与罗密欧,李尔王与考迪利娅,麦克白,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泰门,哈姆莱特,无一例外。

67、这个说字,即是盟约。盟约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应该时时刻刻都能够像当初那样,互相吐露心声。

68、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

69、在《麦克白》里面,欲望的魔鬼化身为女巫,怂恿和撺掇他谋反篡位。

70、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71、正是这些共性把读者的视野框定在一定的框架当中,少了一些多元性与阅读欣赏的多样化。在我的理解当中,不是所有人死亡的剧情才是悲剧,反倒是那些孤独地存活,带着罪恶的生存更让人痛心,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更具讽刺意味。

72、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主线索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昏聩,要根据爱他的程度把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长女高纳李尔和次女里根都用甜言蜜语哄骗老人。

73、《奥赛罗(Othello)》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