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掩耳盗铃是寓言故事吗【文案整理14句】

admin 2023-05-17 03:42:06 个性说说

掩耳盗铃是寓言故事吗

1、掩耳盗铃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也听不到声响,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掩耳盗铃的成语源自于掩耳盗钟的故事,谁也不能改变钟响的事实,如果闭目塞听只会自食恶果。

2、范氏之亡①也,百姓有得钟⑤者,欲负而走,则③钟大不可负④;以锤⑤毁之,钟况然⑥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恶⑧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⑨!

3、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也就是古代的乐器〕,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小偷吓死了,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4、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5、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6、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7、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8、掩耳盗铃是非常错误的一种做法,只有真正认清楚事实,了解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断,这才是智者的做法。这个故事不是让我们学会如何避免被发现,而是单纯教会我们要客观认识世界万事万物,避免犯主观臆断的错误。

9、掩耳盗铃是由掩耳盗钟演变而来的,寓意没有发生变化,告诉我们只捂住自己的耳朵是没有用的,因为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转移而改变。

10、“那个盗铃的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又怎么偷铃呢?”

11、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掩耳盗铃的现象。有些人不喜欢、不愿意接受某事就采取排斥的态度,主观上不认可、不承认,闭目塞听。

12、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范氏院里有个精美的大钟,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13、这则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