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佛经的经典语录【文案整理68句】

admin 2023-05-20 02:53:44 个性说说

佛经的经典语录

1、从调有想,从想有令令欲,从欲有爱憎,从爱憎有贪嫉,从贪嫉合一切众生共相伤害。

2、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3、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4、开口不说他人非,闭目心中生莲花。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和。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四十二章经》

6、离别在即,世子徐凤年站在弟弟面前,轻声道:"傻黄蛮,以后哥可就没办法帮你擦口水了。但哥答应你,还会接着帮你找天下第一美女做婆娘,她不愿意,绑也要绑进洞房。(佛经的经典语录)。

7、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佛经的经典语录)。

8、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300.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

10、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1、9)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12、佛境便现前。(圆觉菩萨章)--《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13、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4、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若无因缘,何以相遇,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向来缘浅,奈何情深,若不相见,因缘已尽,因缘已尽,再无相欠。

1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16、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7、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8、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9、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

20、1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大方广佛华严经》

21、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22、  三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3、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随手拿起一朵金婆罗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24、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而他们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25、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

26、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27、3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优婆塞戒经》

28、5)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9、10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30、随恶作恶积恶业,随善行善结善果,都是个人的境遇所致。

31、2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生,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八大人觉经》

32、3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

33、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34、——“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南怀瑾

35、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

36、20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具足毗梨耶波罗密。--《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37、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38、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39、10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40、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41、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42、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佛说四十二章经》

43、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44、2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无量寿佛经》

45、虚云老和尚 ▏弘一法师 ▏宣化上人 ▏南怀瑾 ▏梦参老和尚 ▏索达吉堪布 ▏星云大师 ▏学诚法师 ▏

46、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47、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48、14)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4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50、2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盘,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大般涅盘经》

51、凭栏而立,问鼎阁依崖而建,望江台则突兀横出,山风猎猎,高处不胜寒

52、2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53、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5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5、其实是“陌上”——汉乐府诗有一首《陌上桑》的“陌上”。

56、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的人生,只有建立在道德原则的基石上,才能焕发它的光彩;而不变的原则,又必然要在多变的生活中随缘磨砺,才能成就它的稳固。随缘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能够从不经过逆缘的苦痛,而圆满完成随缘的学习。因为随缘,所以慈悲,真正随缘的人生,定是一个美满的人生。

57、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徐恒志

58、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9、  六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60、慢慢理解世界,慢慢更新自己,一路人生,要去开心,要去期待、要去热爱。

61、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

62、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63、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

64、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65、老夫用剑,剑意极点,比两袖青蛇犹有远胜,便是那撞响天钟,洞开天门杀天人。曾有剑道前辈嘲讽,既然世上无蛟龙,那你这几剑,便是那屠龙技,只是个笑话。"

66、夏天是个热闹的季节,一阵风切割了另一阵风,一股火气冲撞了另一股火气,一个人炽烈地爱着另一个人。

67、3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