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孔子名言大全集【文案整理79句】

admin 2023-05-21 02:06:45 个性说说

孔子名言大全集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2、(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孔子名言大全集)。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孔子名言大全集)。

6、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7、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儒虽旧教,其命维新;孔虽旧人,其命维新。那些讲国学的永远不懂,常变常新才是孔子的内核。

8、(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0、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11、(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2、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3、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15、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1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17、(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8、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9、·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奢侈了就会傲慢无礼,节俭了就会显得寒酸。与其傲慢无礼,我宁可寒酸。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2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3、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24、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25、·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做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2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3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3、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34、(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3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3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3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3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0、·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41、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42、·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43、(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44、释义: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6、(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47、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4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49、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5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5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5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54、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55、(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5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58、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认为人应当言行一致。

5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6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6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63、(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64、·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划。

65、释义:孔子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66、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迟钝,但做事情却能十分敏捷。

67、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6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7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1、(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7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73、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7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7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让工具好使。

77、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7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