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20个经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文案整理87句】
admin 2023-05-26 02:26:16 个性说说 ℃20个经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1、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
2、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3、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4、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5、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20个经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6、译文: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到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7、没有圣经,我们就不能明辨是非。我相信圣经是神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8、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20个经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10、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11、“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所以,英明的君主按法律考核选拔人才,不让臣子予智自雄;按法律衡量功绩,不让臣子自视有功。人才不被埋没,过失不被掩饰,并不凭声誉决定进用,也不应诽谤斥退官员)––––––建立客观的功绩评价制度,不听信任何毁誉之辞,这对当今的人事制度有借鉴价值。可惜,人治的古代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
12、译文: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
13、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14、莫伟对赛口说:“你嘛,就去请教画眉鸟吧。”从此,汉族说话像是在唱歌。
15、感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16、感悟:我们常说,对人要宽容,而吹毛求疵却与此相反。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而吹毛求疵、对别人求全责备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17、“上宜禁其欲,灭其迹。夫卑名危位者,必下之不从法令、有二心、务私学、反逆世者也;而不禁其行、不破其群以散其d,又从而尊之,用事者过矣。–––––––对于知识分子,韩非子主张“禁其欲”、“灭其迹”、“破其群”、“散其d”,实行文化灭绝政策。秦始皇、朱元璋、雍正得其道而行之。
18、“故治民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唯法为治。法与时转(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治,治与世宜(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则有功”––––––儒家、道家都主张回到旧时,不变法统,惟有法家眼睛向前看,主张变法。所以,中国历史上有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只是中国二千年才出这么几个改革家,难怪国家江河日下,积重难返了。
19、智慧小语:换位思考,就是在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当遇到让自己伤心的人,难过的事,走不过去的境遇的时候,除了交给时间慢慢变淡之外,还可以学着换位思考。这样,微笑就是最好的礼物。
20、智慧小语:在胸怀大志的庄子眼里,名利富贵不过是一只腐烂的老鼠罢了。庄子有着大智慧,幽默、辛辣、不羁,他永远不会教我们解决问题的小技巧,教给我们的是气魄和眼界。
21、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22、“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韩非子只是主张利用民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多数情况下是主张违逆人心,实行强权恐怖统治的。
23、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24、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25、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先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点缀上玉珠和玉片,装饰上名贵的红色宝石,再填上翠鸟的羽毛,看上去,珠光宝气,精美无比,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26、感悟: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27、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8、强调神与人立约关系:人守约则得赐福,人背约则受惩罚。
29、“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以为亡征之君风雨者,其兼天下不难矣”(树木的折断一定是通过蛀蚀,墙的崩塌一定是通过裂缝。然而树木虽有蛀蚀,没有疾风是不会折断的;墙虽有缝隙,没有大雨是不会倒塌的。强国的君主,如果能运用法术作为急风暴雨去摧毁已有灭亡征兆的国君,那么兼并天下是不难的)––––––韩非子主“霸道”,认为,灭敌国必以急风暴雨,兼并天下必以强大兵势。他没有儒家、道家、兵家的心战、战胜而不失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王道”思想。
30、《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约十一万字。各篇是否出自韩非之手,学界尚存争议。因此,有的注本,如陈启天《增订韩非子校释》、邵增桦《韩非子今注今译》等,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看法,对全书篇目的顺序作了调整,排在前面的篇目公认乃韩非所作;排序上越靠后,出自韩非之手的可靠性就越低。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般读者可以直接从研读韩非的文章入手,了解韩非思想的基本内容。如果按照自古以来通行本的篇目排列,这部书也可以有不同读法。在阅读之前,如果能先仔细研究一下全书的目录,以及各篇篇首的题解(梁启雄《韩子浅解》、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周勋初等《韩非子校注》等比较流行的校注本均有题解),在此基础上读者就可以自行确立阅读的顺序,比如,首先读《解老》《喻老》,把握韩非思想的哲学出发点;接下来读《五蠹》《显学》,建立起对韩非社会历史观和学术思潮背景的认识;然后读《孤愤》《奸劫弑臣》《诡使》,了解韩非当时所处的政治现实,特别是韩非对各种政治现象的剖析和批判,等等。这样的阅读过程,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韩非子》全书的内容梗概和思想脉络。
31、天下各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派魏加去见楚相春申君黄歇说:"您已经安排好领兵的大将吗?"
32、感悟: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边塞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33、杨女士说:“高中三年,孩子和家长都不容易。今天是高考首日,我女儿因为紧张,凌晨4点就早早醒来。我们做家长的,为了孩子,只要把什么都做了,没有遗憾就行了。”
34、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35、忽然有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动──这都是因为“贪爱”,有这份贪爱,就会有恐惧!于是他毅然把手中最爱的杯子重重地摔破了。当下觉得一身轻松,不必再为了这个杯子的圆缺而挂心了。
36、爱是恒久忍耐, 爱是恩慈, 爱是包容。 爱是相信, 爱是盼望, 爱是永无止境。
37、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38、“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违法而专权);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抢功而代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放弃法律)而不禁,此之谓明法”––––––韩非子为统治者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提供对付大臣的招数,最后自己也覆灭其中。
39、这些带有教训意味的故事,篇幅不多,却常在短短篇章中,能组织极其动人的情节。
40、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41、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
4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4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44、您回复“好书”两个字给我们即有机会获得精美图书一本。
45、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
46、 后以"东施效颦"来比喻盲目机械地效仿,其结果适得其反,闹出笑柄。
47、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48、感悟:我们常说,战胜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
4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50、《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51、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52、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53、《韩非子》:战国有一郑国人,想为自己买双新鞋子。去集市前,这人预先找来一小段绳子,比着自己的脚量好长短尺寸,然后就高兴地出门。谁知走得匆忙,量好的尺码却忘在家没有带着。郑国人来到集市直奔鞋店,他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精挑细选终于看好了一双中意的鞋子。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忘带。
54、译文:求:找寻;疵:毛病。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就是成语吹毛求疵的出处。
55、塞翁家平添了一匹骏马,他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终于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终生残疾。邻居们闻讯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结果呢?"又过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兵,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命。
56、出自《新序》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居室里的装饰都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的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已经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惊恐万状。
57、智慧小语: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费力气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
58、诸子散文中,使用寓言最多也最好的当属《庄子》和《韩非子》。
59、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60、克雷洛夫一生写了200多篇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它们形象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丰富了俄罗斯的文学语言,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寓言之一。
61、“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术是藏于胸中,以处理各种事宜而且暗中操纵群臣的权术。所以,法越公开越好,而术则不要显露出来)“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权术就是,根据能力授予相应的官位,按照名位而责求实际的功效,稳操生杀予夺的大权,约束群臣的有能力者)––––––韩非子法家的核心是“术”,即阴谋权术。其术五花八门,堪称中国一绝。
62、感悟:遇到事情,韩非子告诉我们两点。一个是心里不要有事,要“虚”,心里装着太多的事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思考;另一点是冷静,慌里慌张的人看不清事情的走向,也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63、智慧小语:死亡是什么?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人人都会死,死亡是生命的一个必然历程。悲伤的眼泪对亡人无益,看破生死,人生就会有另一番气象。
64、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65、译文: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66、在这里,你将为盘古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感动,为精卫的执着信念而心灵一震;神农氏尝百草的场景仿佛就在你的眼前;你可以飞进月宫里倾听嫦娥的心声,也可以随着文字重回大禹治水的盛大场面……
67、赫耳墨斯赠之以说谎的能力。世上的第一个女人是位迷人女郎,
68、“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七术是;第从各个方面考察臣子的言行,第有罪必罚,以显示君王的威严,第对有功者赏赐讲信用,尊贤使能,第逐一听取臣子的主张,然后责求他们的功效,第用不确切的诏书诡诈地指使臣下,看他们是否忠诚,第明知故问,以考察臣下是否说真话,第故意颠倒着说、反过来做,以刺探臣下的实情。这七种方术,是君主经常用到的)––––––韩非子有“御臣七术”、“五术”等,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参见《韩非子》),他可谓为统治者呕心沥血,竭尽了心智,可惜,统治者只用其术,不用其人,甚至杀害其人。
69、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70、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71、丁山是20世纪20-40年代活跃于史学界的知名学者,其学术专长为先秦史,于先秦史料极为熟悉,并长于训诂学、故字学,对先秦神话、史实、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颇有建树。
72、公孙仪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要看别人的脸色。看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因此,那时我虽爱吃鱼,却不会有人送鱼给我了,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73、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藉外论之。”一般也称寓言故事。
74、虞庆靠着能言善辩,很快地受到当时的赵王的赏识,当了赵国的大官。升了官发了财,虞庆就想着把自己的旧房子推倒了新建一所新房子。于是,他找来一群能工巧匠来帮他做房子。有一天,虞庆到新房子的工地去看新房子做得怎么样了,当他看到新房子的框架已经建起来了,但是虞庆嫌做得太高了,就跟工匠说:"屋顶做得太高了。"工匠跟虞庆说:"因为木头还没有干透,容易弯曲,而灰浆是湿的,潮湿的灰浆是重的,用没干透的木头来承担重的灰浆,木头就更容易弯曲了,房子会容易坏掉的。"虞庆说:"错!椽子干了就会伸直,而泥巴干了就会变轻。如果椽子和泥确实是能够变干,一天一天泥土变轻木头变干,即使时间久了,房子也不会倒塌的,你就按我说的做,错不了。"木匠听了,虽然觉得好象不大妥当,但是也找不到可以反驳虞庆的话,只好拿没干透的`木头做椽子,做好了房子。
75、译文:求:找寻;疵:毛病。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就是成语吹毛求疵的出处。
76、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表达了人对天地万物的朴素感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人的某些思维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故事流传至今,是中国文化巨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77、齐桓公当国后不记一箭之仇,为图霸业又重用了管仲,从而显示出为君者在用人上的胸襟。若是齐桓公吹毛求疵,追究管仲的一箭之仇,那么可能就成就不了霸业。
78、韩非生活在战国末年,当时正是纵横家特别活跃的时期。《韩非子》无疑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这表现在语言风格上,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表现在说理的方式上。战国中期以后,士人在向各国君主大夫等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求取仕途时,说辞逐渐由以前的说理议论为主转向以叙事为主。他们从民间或典籍采集大量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言佚闻等,经过加工,附加上一定的社会目的,然后使用这些叙事材料形象生动地向统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并同时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韩非在这方面尤其下了很大功夫,收集整理了丰富的叙事材料。在《韩非子》一书中,这些叙事材料称为“说”,包括三种类型:甲、未经整理的原始材料,主要集中在《说林》上、下两篇;个别故事后有简单的点评,指明其中包含的道理。乙、经过初步整理的材料,主要集中在《内储说》《外储说》六篇。韩非设计了“经”“传”的形式,以“经”扼要论述思想观点,相对应的“说”则以数则故事从不同角度加以阐明。丙、将故事运用到说理过程、或由故事推论观点。比较集中的篇目如《喻老》《十过》《难一》《难二》《难三》《难四》等。因此,在阅读《韩非子》一书,也可以由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入手。比如,先读《难一》至《难四》各篇,可以对韩非的逻辑思辨能力有非常直观的了解,同时这四篇也从不同侧面大体呈现出韩非政治思想的基本面貌。
79、译文: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80、魏加说:"我年幼时喜欢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个比喻好不好?"
81、①遗:赠送。荆王:即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传说中有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的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沉佺期《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②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对主人妻子的称呼。现在多用于正式场合。③顷:刚才,不久以前。尝:《广韵》曾也。④劓(yi):原意为古代割鼻之刑。《玉篇·刀部》:“劓,割也。”⑤适:如果,假如,假定。可:应当,应该。⑥揄(yú):挥动,拿出。
82、译文: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83、“人主之患(毛病)在于信人。信人,则制(受制)于人”–––––很难让中国人讲信用,也很难让中国人信任别人。
84、“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帝王要掩藏起自己的行迹,不暴露自己的观点,使得臣下无从探测;要运用智慧于无形之中,不显示自己的才能,使得臣下无从揣度)––––––传统政治总是要神秘其事,甚至搞个人崇拜,把最高统治者的一举一动都说得伟大无比,臣民们则感恩零涕。
85、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8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商君书
- 上一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意思【文案整理53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