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米兰昆德拉对音乐感兴趣吗【文案整理78句】
admin 2023-05-31 02:04:11 个性说说 ℃米兰昆德拉对音乐感兴趣吗
1、因为,成年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有少年时的梦。这些梦不好定义,但如果小时候学过一点法语,甚至被父母带到法国,带到欧洲去玩了几趟,那么,日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如果有机会和法国产生交集、发生联系的话,你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会有一种亲近感。
2、我记得我还在去过巴黎郊区的一个保险公司,就给他们做一些基本的记录,整整一个夏天。
3、昆德拉深居简出,很少接受记者采访,这是他最近被记者拍到的镜头
4、后来捷克与斯洛伐克分别建立了两个民主国家,昆德拉也不愿意重新回国定居。捷克2008年向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的文学荣誉奖,他都没有回国受奖。出生城市布尔诺2009年曾为他颁发荣誉公民身份,他也没有回去。(米兰昆德拉对音乐感兴趣吗)。
5、上周,我们采访了90后青年李不可,这个以法语为专业的年轻人,本科毕业后被外派非洲,经历了被「当地人勒索」,被「关进小黑屋」等一系列奇遇。
6、吃过大苦的人,一定非常节约,直到现在,他们可能有钱了,但是他们的消费观从来没有跟上他们的收入。他们害怕有一天再苦,他们从来不舍得花钱,就是爱存钱。他们永远享受不了花钱的乐趣,因为穷怕了,没有安全感,花钱都会有内疚感和自责感。
7、在这个国家,人们不会欣赏早晨。闹钟打破了他们的美梦,他们突然醒来,就像是被斧头砍了一下。他们立刻使自己投入一种毫无乐趣的奔忙之中……人的性格是由他们的早晨决定的。
8、现在的孩子,很多会觉得语言就是一个工具。他想不到语言其实是它后面所代表的东西。他会更多地停留在语言的表面,凭自己的纯兴趣程度去学习。所以,有时候,学好学坏,就在一念之间。
9、我最近好像喜欢上了有年代感的东西,比如70年代的摇滚乐,80年代的红酒,还有90年代的你
10、作为《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的延续,随笔《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两者中的思考,并以更自由的笔触探索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混的小说艺术世界。他撕裂了遮盖着世界和文学的帷幕,将读者带到各国,带到拉伯雷、福楼拜、司汤达、塞万提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罗伯特·穆齐尔和荷马的土地上。
11、对比一下现在学习法语的学生,我觉得和我们那一代的法语学生不太一样。我想,主要是中国人这些年的心态变了。
12、小说中的女性除茹泽娜外,昆德拉对凯米蕾也落墨不少。表面上看,这个因嫉妒而追踪丈夫到疗养镇的女人极爱克利马,从结婚开始,她首先给克利马的是对自我的痛苦陶醉,紧接着就是无休止的监视和怀疑。她来到疗养镇,仿佛不是为了追踪丈夫,倒像是为了接受曾经的导演对其展开的勾引。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场景转换中,昆德拉描述的现代情感几乎都像浮在啤酒杯上的泡沫。没有哪个泡沫有沉到杯底的力量,那些泡沫却在杯子上进行着无意识的紧密牵连。(米兰昆德拉对音乐感兴趣吗)。
13、这就是『小王子』里面狐狸对小王子所说的,「驯服」就是有关联,créerdesliens。
14、这个现象怎么看?我觉得吧,现在的家长有许多的焦虑。他们就算不让小孩学小语种,也会让他们去学钢琴啊,学画画啊,报各种各样的班。其实,在小孩不反感的前提下,早点接触一些别国语言,我觉得倒不是一件坏事。
15、在《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辟了多个章节,描述昆德拉所处的历史时代,分析昆德拉的存在境遇及他遭遇的误解乃至敌意,追踪昆德拉的心路历程,其中特别涉及不仅仅与他,也与众多艺术家、小说家、知识分子的存在息息相关的流亡与回归的问题。
16、即便“天鹅绒革命”之后,他与新政权的关系也不和谐。当年跟昆德拉曾经是朋友的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跟他有过一番争论:在一个受压迫的国家里,我们到底应该作何反应?应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体制?
17、法国著名作家萨特是法国最早介绍昆德拉小说的人,阿拉贡则给昆德拉的小说写过序,二人给予其小说很高的评价,但昆德拉似乎并不完全领情,其重要原因之就是他们把昆德拉的小说做了政治性的解读,而这恰恰违背了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初衷。正如他一贯所解释的那样,只有当一种历史情境能促使小说家考察人的生存、对抗与进退两难时,它才会令小说家感兴趣。”于是,我们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可以读到对人类存在的反思,以对抗历史的遗忘;可以读到对罪与罚的拷问,以唤醒人类的良知;可以感觉到一种具有特质的幽默,以不严肃的玩笑去化解过于沉重的理想面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昆德拉要向拉伯雷、塞万提斯、卡夫卡致敬。如果再深入一步,我们也许还可以大胆地说,昆德拉放弃诗歌,放弃捷克语写作,离开捷克,而留在法国,不愿再回到捷克,是因为昆德拉的出走具有深刻的精神层面的因素,他不愿回归的,是那个断了传统血脉的捷克。
18、变得很佛系,什么都不太重要,什么也不太关心,吃最好的美食,睡最慵懒的觉,发最无聊的呆。
19、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20、投稿、转载、合作请发邮件至:theysaid@1com
21、我当时的志向是能用法语写作,用法语讲述中国,这就要求你有很高的法语水平。
22、我的择偶标准:长的像你、性格像你、最好是你
23、本书为著名作家、诗人邱华栋选择十三位现代文学大师:普鲁斯特、卡夫卡、博尔赫斯、巴别尔、加缪、君特·格拉斯、福克纳、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麦卡锡、大江健三郎、卡佛、石黑一雄,从个人的阅读经验出发,对其作品进行精微观察描述,对作家的整体创作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和把握,解读与分析深入浅出,既带我们领略了大家的风采,也给我们带来了世界文学的诗性观照。
24、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学基础之后,这时候我们的视野会开阔很多,不拘泥于他人推荐的书目,我们有了一定的选择权,胡适先生讲过"埃及金字塔读书法",读书讲究博而精,现在我们处于金字塔的塔尖,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体系,这时候就运用我们的自我选择权从心所欲读我们想读的书。
25、错过的爱情像风。吹来的时候很猛。吹走的时候很痛。
26、人都想拥有自由,自由却给人设下一个不能逾越的边界。只是这边界过于模糊,使得想自由的人总会有意无意地碰上某条界线,界线又拥有强大的存在本质。因此,昆德拉笔下人物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都隐含一种哲学意味。
27、他最著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笑忘书》都是在法国创作的,但一直在祖国被禁,直到80年代末才解禁。1988年《不朽》是他用捷克语写作的最后一部小说。此后他又写了4部法语小说,最近的一部是2014年的《庆祝无意义》。
28、布尔诺老市政厅,钟楼对外开放,可登高鸟瞰布尔诺老城风光。
29、李欧梵:"昆德拉写的是小人物,但运用的却是大手笔,不愧为世界文学的一位大家,足可与马尔克斯(1982年凭借《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媲美。"
30、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31、问题:受家庭影响,米兰·昆德拉对音乐不感兴趣。( )
32、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在1967年布拉格第五届捷克作家大会期间留影。Photo|GisèleFreund / IMEC/FondsMCC
33、在他们人生里,除了生死,没有什么大事,那些生活中吵吵闹闹,鸡毛蒜皮的事,在他们看来有点不屑一顾,活着就好,其他都是擦伤,伤口迟早会结疤,不要太在意。
34、学「最浪漫的语言」,去「最炫酷的非洲」,难道去非洲,就是法语专业毕业生的宿命?
35、▲朗读|豌豆 垫乐|DavidHicken-Desiree
36、有人曾说:你爱上小溪,是因为从未见过大海。如今我终于可以说:我已见过星河,却还是只爱你一颗星
37、他曾两次加入捷克共产d,又被两次驱逐出d,主要原因据说是他个人主义倾向太严重,思想不符合当年的政治正确。因为作品中对苏联体制的讽刺,1975年,昆德拉夫妇被迫移居法国,已出版书目被捷克政府勒令下架,并被禁止在捷克发表新作品。
38、秋夜之长,空有其名,我们只不过,相看一眼,即已天明。
39、但我从来都不敢说,我已经「掌握」了法语。我作为中国人,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汉语。
40、当克利马精疲力竭地希望茹泽娜去打胎之时,弗朗特出现了。这个机械工疯狂地追求茹泽娜,他的疯狂却撞上茹泽娜的冷漠。具有讥讽意味的是,连昆德拉也不知道,茹泽娜腹中的孩子究竟是克利马的还是弗朗特的。他能够告诉读者的只是,即使茹泽娜和弗朗特自由地上过床,也无法代表茹泽娜就爱上了弗朗特。茹泽娜和弗朗特的上床态度,恰好对应克利马和茹泽娜上床之后的态度。这个细节表明,茹泽娜也希望有身体的自由,哪怕她厌恶这个和她上过床的机械工人。这三人之间的交叉关系,是昆德拉以小说平行生活的非凡体现。克利马始终不知道弗朗特的恶意从何而来,弗朗特也拿不准克利马是否茹泽娜的另外一个情人。在昆德拉眼里,他们的彼此纠结很难说是来源于爱——茹泽娜用尚未出世的孩子威胁克利马,就已经不再有爱的成分;弗朗特对茹泽娜疯狂,却很难说成熟。弗朗特本人并不成熟。不成熟的爱当然称不上是爱。令读者意想不到的是,在茹泽娜死去前夜,给予她一生最美好夜晚的男人是在克利马陷身困境之后,第一个对他施以援手的美国人巴特里弗。巴特里弗爱茹泽娜吗?他轻描淡写地告诉斯克雷托医生:“我认识许多女人,我了解她们的爱。”和茹泽娜上床之后,巴特里弗的妻子也将于翌日来临,他已做好了去车站迎接的准备。
41、米兰·昆德拉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Brno),1975年被迫流亡法国。1979年,他的捷克公民身份被取消,两年后,时任法国文化部长雅克·郎亲自审批让他入了法国籍。他在晚年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为法国作家,认为自己的作品应归类为法国文学。
42、昆德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反现代的现代人”。这一矛盾定位势必要区分现代性与现代主义,前者与艺术史的某个时期相关联,后者则反映技术发展所决定的世界状况与人类生活,是一种进步主义的意识形态。昆德拉作为艺术家和小说家,无疑处于现代派阵营,该阵营源自一次美学革命—他在这方面列举了卡夫卡和贡布罗维奇的名字—横扫了数十年的浪漫主义重负,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以从未有过的尖锐性去理解现代世界。
43、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44、没有比自杀更大的罪孽了,它比谋杀还要坏。谋杀可以是处于复仇或贪婪的动机,但甚至贪婪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违反常情的爱。然而,那些自杀的人却带着嘲笑把上帝的馈赠扔进尘土。自杀是在造物主脸上啐唾沫。
45、那些极其需要被许多熟悉眼睛看着的人,组成了第二类。他们是鸡尾酒会与聚餐中永不疲倦的主人。他们比第一类人快活。第一类人失去公众时就觉得熄灭了生命之光,而这种情况对几乎他们所有人来说是迟早要发生的。然而在第二类人这一方面,他们能够总是与自己需要的目光在一起,克劳迪及其女儿就属于这一类。再就是第三类人,他们需要经常面对他们所爱的人的眼睛。他们和第一类人同样都置身于危险处境,某一天,他们爱着的人儿闭上双眼,他们的空间将进入黑暗。特丽莎和托马斯就属于第三类。最后是第四类,这一类人最少。他们是梦想家,生活在想象中某一双远方的眼睛之下。比方说弗兰茨吧,他去柬埔寨边境只是为了萨宾娜,当汽车沿着泰国公路颠簸行进时,他能感到她的眼睛久久地盯着自己。托马斯的儿子也属于这同一类型。让我们称他为西蒙吧(他将会很高兴有一个圣经里的名字,象他父亲一样)。他期望的是托马斯的眼光。
46、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和这个国家,这门语言,「我们是有关联的」,有lien〈法语,意为「联系」〉。
47、郭家有女,出水芙蓉,这一掌排山倒海,何某收下了
48、前后桌是世界上最温柔的距离,抬眼是你,闭眼是你,小心翼翼,藏在心底
49、当地时间12月3日,捷克共和国驻法国大使彼得·德鲁拉克告诉媒体,他于上周四(11月28日)在巴黎昆德拉的公寓里拜访了这位90岁的作家,并递交了他的国籍证明。
50、也是在巴黎市中心,我开始了一个疯狂学习的阶段。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我的书法专长也起到了作用,可以卖字,不用再打零工。那个时候也年轻,每天我能上10-12个小时的课,在巴黎狂坐地铁,一会儿去巴黎五大,一会儿去七大,下一站又变成巴黎十大了……总之就是去各种学校注册、旁听,听各种各样感兴趣的课。法国教育是很démocratique〈民主〉的,恨不得不让你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到公共教育。
51、别人问我多喜欢你,我也说不好,我只知道我宁愿跟你僵着,也不愿意去爱别人
52、我觉得法语很美,但那种美不叫浪漫,不叫罗曼蒂克。那种美是一种很严谨的美,逻辑的美,感性的美。
53、我相信生命是应该绝对承认的,这是十诫中最重要的一条。今天已经发生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我们对未来总是一无所知。我想说的是,对生命的绝对承认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承认,而婴儿正是不可预知的事物,他的本质就是不可预知的,你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人,他对你将以为着什么,这就是你所以必须欢迎他的原因,否则,你的生命只有一半,就像一个蹩脚的游泳者,在海边的浅水中划水,而真正的大海却是始于深水的地方。
54、所谓“回归”,对于昆德拉而言,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回归,更是时间意义上和精神意义上的回归。在《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到昆德拉青年时代所走过的路。昆德拉在布里埃的笔下渐渐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自幼年时起,米兰·昆德拉就目睹他的父亲演奏钢琴。透过房门,他听见父亲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尤其是现代音乐家的乐曲: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勋伯格、雅纳切克。”对于他父亲来说,“音乐远远不是社会风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世界的联系。因此,自然而然,当其他孩子还在结结巴巴地背字母表时,他很早就开始把这种高级语言教给他的儿子”。就这样,五岁的昆德拉跟着父亲学钢琴,后来又师从多位著名音乐家学乐理,学作曲,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还吹小号。
5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畅销很久,还被改编成了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奖,进一步地扩大了小说本身的影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最能体现昆德拉的作品风格、美学气质、文学理想和结构方式的作品,也是他最好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的出版,使昆德拉一跃而成为当今在世的最受人瞩目的作家之一。而对于这部小说,不同的读者无论是从文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各个方面来解读,都可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这就是这部小说的厉害所在。也就是说,这部小说的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开放性和模糊性,它的艺术氤氲的独特气质。尤其是当你认为这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描绘冷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被苏军占领后的知识分子的处境之书的时候,昆德拉会严肃地告诉你,这其实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和《玩笑》一样,不是一部反抗的意识形态之书。他的强调耐人寻味。过了很多年,我们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部小说充满了多义的色彩,他自己说:“小说的精神是复杂的精神,每一部小说都对读者说‘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
56、我当时跟昆德拉学了很多小说和音乐的东西,但昆德拉本人毕竟是捷克人,他不是法国人,我呢,还是想让自己的法语更精进一点,更高端一点,所以我后来并没有跟昆德拉写博士论文,转而研究法国的诗歌了,因为诗歌是语言的结晶。
57、近日,我们专访了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作为一名曾经的法语毕业生,他和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当年毕业后的选择,以及选择法语作为专业的原因;
58、昆德拉还拒绝参加在布尔诺举行的关于他作品的研讨会,他给组织者写了一封信,开玩笑地将这次活动描述为“恋尸癖聚会”(necrophileparty)。在信中,昆德拉将自己界定为法国作家,并坚持认为他的书应被视为法国文学,包括在书店的书架分类上。
59、后者的迷恋是叙事性的,女人们在这儿找不到一点能打动她们的地方:这种男人对女人不带任何主观的理想。对一切都感兴趣,也就没有什么失望。这种从不失望使他们的行为带上了可耻的成分,使叙事式的女色追求给人们一种欠帐不还的印象(这种帐得用失望来偿还)。
60、从巴黎北郊搬到市区后,我就一直住在市中心。我一直喜欢市中心,哪怕只是在外面逛,我也会觉得很有调调,看个电影,去蓬皮杜看个展什么的,都很方便。
61、米兰·昆德拉常常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顺手拈来,揉进自己的小说中,同时讲述两种甚至几种故事。在其作品中,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杂揉在一起,既可随意拆开,也可随意拼装。拆开来是各自独立的故事,组装起来就是一部诗意的"复调式"小说。
62、1950年,赫尔曼·布洛赫在美国就kitsch(媚俗)做了一场讲座,这是他在多篇论文中曾附带论及的问题。这次讲座五年后,他出了一本小书,题为《关于kitsch的几点看法》。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此前仅涉及艺术与物的kitsch概念扩大至人,扩大至人与物的关系,乃至人与同类及自身构建的关系。kitsch一词来自德语,词源不明(有可能脱胎于动词kitschen:当街捡垃圾),最早多用作形容词,而作名词的用法较少见,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据布洛赫所说,kitsch一词的兴起与资本主义和有产者的生产方式有关,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大规模生产取代了限于精英的贵族艺术。然而,尽管形容词kitsch一开始只限于修饰一种庸俗的艺术形式,布洛赫却引入了“homme-kitsch”(“媚俗人”)的概念,此种人对待世界的老套方式直接产生于德国感伤浪漫主义。
63、这样的代价是否太高?昆德拉用涉及的第三种自由回答,不算太高。
64、自媚(Kitsch)。kitsch是对无价值存在的完全否定,它不是庸俗,也不是意图取悦大众。kitsch更准确的意义是"矫情",随时要赋予自己的情绪以正当合法性。哭不是因为悲恸,是为了应当表达悲恸;笑不是因为快乐,是为了应该感到快乐,这是人类究极无聊的一种表现。
6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的艺术》中文版,上海译文社
66、雅库布惊异地意识到,实际上他从来不知道美,他忽略了它,从未为它而活着。这个女人的美丽强烈吸引了他,他突然觉得,由于一个疏忽,他先前所有的决定都变形了。
67、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在20世纪欧洲小说史中非常特别和耀眼。他的小说的音乐性、中欧性和哲思的光芒使他处于耀眼的中心位置,成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之一。他对欧洲小说的清理、发现和理解,也使我们把欧洲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其脉络理解起来就显得更加清晰。作为一个流亡作家,他早年从捷克斯洛伐克来到法国巴黎生活,由于长期在法语的环境中写作和思考,后期更是直接用法语写作,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歌德所说的“世界小说”的某种特性。
68、米兰·昆德拉通过在他笔下人物和读者之间架构起一种深层的精神联系,对喜、悲、死、爱,每一种主题都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索。他时常讲自己置身于小说作品中,与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同样的,当读他的作品时,他也会将我们带进角色。
69、你否认你的正常仇恨,抑制你的正常憎恶,只是为了对自己证明你是多么高尚。这虽然是动人的,但也是不自然的,完全不必要的。
70、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其他都往后靠。
71、我步步都回头,山是故人眸,柳是纤纤手,遇你之后步步都难走
72、当时我笃信一句话:诗歌是语言桂冠上的珍珠。
73、向往秩序就是向往死亡,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破坏秩序的过程。
74、雅库布热爱崇高和优美,但是他认识到这些不是人类的特性,他非常了解人,因此不喜欢他们。
75、一个妒忌的的人会觉得时间流逝得飞快。妒忌往往比最吸引人的精神工作都更加完全占据内心,没有一秒钟是空闲的。妒忌的受害者绝不知道厌倦。
76、人的残忍、卑鄙和狭隘常常掩盖在激情和伤感的面纱下。
77、雅库布生活在一个人的生命为了抽象的思想而被轻易地毁灭的世界里。他熟知那些傲慢的男女们的脸:不是邪恶的而是正直的燃烧着正义的热忱,或者闪耀着愉快的同志之情,脸上表现出富于战斗性的天真单纯。
- 上一篇:接踵而至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文案整理33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228℃公司团建三句半台词【文案整理87句】
- 151℃以和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文案整理20句】
- 143℃做人先立德的名人名言【文案整理77句】
- 142℃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句子【文案整理55句】
- 131℃邪不压正经典台词【文案整理50句】
- 113℃名人名言网络弊大于利【文案整理52句】
- 110℃进击的巨人语录经典【文案整理67句】
- 106℃幽默风趣的故事300字【文案整理29句】
- 106℃发誓最狠的话【文案整理25句】
- 104℃十二种说明方法及例句【文案整理60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