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孔子说的教育名言【文案整理84句】

admin 2023-06-01 02:43:43 个性说说

孔子说的教育名言

1、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2、翻译: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3、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们现在所翻译的,把“知”(智)和“仁”分开来说,说什么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首先是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广招学生,打破了上层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他所主张的“学而优则仕”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是需要一定的道德品质修养,强调学校教育要将道德品质置于首,这是我教育如今都提倡的教育思想。(孔子说的教育名言)。

6、  爱默生曾说:“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

7、真相: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

8、  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乔登:“真正卓越的人生,少不了正直的生活。”(孔子说的教育名言)。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0、培养习惯。儒家非常重视从日常言行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张第十九),子夏认为,“洒扫应对进退”虽是小事,然而不从这些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就不可能成就大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2、子曰:“兴①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13、(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4、孔子说:“不到求知而不得的时候我不开导他,不到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我不启发他。告诉他一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

15、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6、(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7、(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18、(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

20、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1、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2、(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3、(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24、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25、@亚里士多德: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26、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齿露,虽然不那么英俊,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通过《论语》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27、(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2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29、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温家宝总理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

30、孔子弟子三千,在培育人才之中,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欢乐。弟子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志趣、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碰撞、不同的教学相长,就像三千朵不同色香形的花朵盛开在孔门这座大花园里。孔子门墙桃李芬芳,争奇斗艳,春色满园,怎会不令人快乐、令人愉悦、令人陶醉!此亦如《孟子·尽心上》所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第三种乐趣)也。”

31、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32、  丹麦中小学几乎没有考试。一个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般只经历三次考试,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考试,除此之外,国家明确规定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学校进行任何书面考试。理由:一个人在进入成人社会前,发展的潜能是多样性的,纸笔书面考试只能说明一个细小的方面,因此对学生用成绩进行高低评价,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年第期第页朱正标《今天,你发展了吗?——关于历史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反思》

33、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3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3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36、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断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可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都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

3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3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39、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

40、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1、(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42、  古时有位作家曾经把读书人分为四类:“海绵,不分好坏全吸收;镜子,接受快,放出来也快;布袋,只留住了香料的渣滓,精华全部流失;筛子,只保留精华。”教师要学会做“筛子”。

43、  “为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

44、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45、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46、(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47、(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48、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49、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0、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51、(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52、 孔子说:“只有最智慧的人和最愚笨的人无法被动摇。”

5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4、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55、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6、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57、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58、  “勤奋运气或灵活的手腕固然重要,却非关键,唯有掌握重点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葛雷《成功的共通性》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6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1、(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62、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3、真相: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64、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65、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66、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67、  当代教育家于漪为师格言:“探索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不仅要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

6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69、  古人云:“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

7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7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73、  罗曼·罗兰:“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总得自己心中先有。”

74、(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75、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7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7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8、  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梭罗:“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

79、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80、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81、(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82、(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83、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