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金刚经经典语录40句【文案整理87句】
admin 2023-06-11 01:53:21 个性说说 ℃金刚经经典语录40句
1、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菩萨问明品第十)--《大方广佛华严经》
2、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必挂怀。未来的尚未到来,无法预知。即使是现在,如果你思想中充满各种心念,只会让自己增加烦恼。因此要想跳出烦恼,这三心都不要有。(金刚经经典语录40句)。
3、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南怀瑾先生对佛教典籍有着独到的理解,其著作《金刚经说什么》以浅白明了的语言做深入浅出之讲解,将此经里的智慧和奥秘娓娓道来。面世以来发行甚广,影响力较大。
5、金刚经让你去诵读佛经,以见如来,成无量功德。(金刚经经典语录40句)。
6、南怀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7、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8、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十分的欢喜,礼拜而退,完全改变了之前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并从此对佛法愈加敬佩,随后也皈依了鸟窠禅师,成了一位意境高远、修为脱俗的大居士。
11、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2、无论是长年读佛经的佛教信徒,还是对有兴趣初学的人来说,想透彻了解《金刚经》都非易事,因为其智慧深邃,逻辑严密,且需要一定的入门基础。
13、「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
14、当你选择了“爱”所发起的的行动,那你将不只是存活着而已,不只是赢而已,不只是成功而已。那时你还会体验到你真正是谁,以及你能是谁的全部荣耀。
15、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6、金刚经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译文: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去看待。
17、佛家禅语: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18、总之,四相就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东西,只有空掉四相,去除我执方可到达彼岸世界。
19、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戒淫诗》
20、众生自性自度,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如不动,不住法相。
21、世间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结果,只要降伏一个,其余会依次断灭,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嗤之以鼻;浅尝辄止;正身清心;毫不介意……
2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23、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24、佛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5、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26、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7、即使你得到了世上的一切,想用来换得佛果,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些东西,在如来看来,皆是虚妄。
28、但是当我们人类开始认识各种气了,万物就诞生了。是因为我们赋予了一个名给它。所以有了区别。
29、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0、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31、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32、无论走在哪里,都应该记得,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33、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妙法莲华经》
34、佛曰: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35、按照佛教的说法,凡世间的众生之所以烦恼,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贪嗔痴无止无尽。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之下,使得人有内心的痛苦、有外来的痛苦,有追求目标的痛苦、有达到目标乐极生悲的痛苦,有得到的痛苦、有得不到的痛苦,有生老病死苦,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佛教认为人就好像漂浮在无边的苦海之中,时而头抬出海面,那是欲望得到暂时满足;时而头又被海水淹没,那是被苦海所迷惑;被欲望所羁绊,在六道轮回中流转往复,在生死苦海中起起伏伏,却总是离不开这个苦海。“苦海无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6、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37、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38、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39、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40、佛曰: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静,客尘所染而为不净。
41、《金刚经》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佛门的智慧之母”。同时,不学佛的人也能够在其中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所以通常意义上,它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典籍。
42、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3、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44、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5、佛曰: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46、金刚经以禅宗之大力弘扬,加上士大夫大多尊此经,认为读通之后可以成就佛果,民间则认为本经典有不可思议感应,单纯念诵时也能感召八大金刚护法。明朝末年的秘密宗教大力推崇金刚经,将“空”等同于“道”,视之为能源出万物的“真空家乡”。
47、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48、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49、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50、你教书久了就了解,教千千万万个学生,那一个学生将来学问好,都是他自性自度的,你教他不过是剌激他一下,使他自己的智慧打开而已。
51、《金刚经》有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就是佛陀开示的摆脱烦恼的方法:世间一切事物、情感,不过是因缘和合而生,有生就有死,有存就有灭,没有什么永生不亡的东西;虚妄并不是说它不存在,只是不能永住世间,因缘尽了也就散了;如果能了解存在和消亡的根本在于因缘,认识到有存在就有消亡,存在的过程就是消亡的过程,消亡的过程可以产生新的存在,存在就是消亡,消亡就是存在,从而以平淡的心境看待进退得失,以淡然的态度对待贪欲执着,那么就可以摆脱烦恼,见到心中的如来了。
52、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53、回办公室收拾东西,对桌的小李问刘明,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刘明说,“我是提拔了,副科级!”
54、当你想要对另一个人说:“我爱你”时,必须是你整个儿没了头脑的时候。
55、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56、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57、佛家禅语: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58、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59、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60、虽然对修行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境界提高了以后,它就成为了“非法”,就要想办法舍弃掉它对自心的影响。
61、人离世后,逝者的普遍法师,都是念的金刚经。即使是道士来做法事,也都是佛经。
62、(1)(diamond)∶钻石的略称(2)(kingkong)∶美国三十年代拍摄一部怪兽电影,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叫金刚(3)(giant)∶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4)(insect)
63、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义青。
64、“众生相”可以理解为从群体出发想问题,看事情,我们村还很穷,我们单位今年能不能评上先进,我们县上财政状况啥事能好转……从世俗来看“人相”、“众生相”要高于“我相”,但它们都是虚幻的,都是困扰我们的外在东西,使我们心不能空明清净,见不到自己的本性。
65、在黄梅五祖寺,惠能写下那首流传至今的偈子的第二日,五祖悄悄来到他舂米的碓坊,见惠能仍如往常一样在舂米,便问“米舂熟了吗?”。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暗喻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只待师父的点拨。
66、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67、我从没被人知道,所以也从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68、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69、佛曰: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70、到了将来,你就会真正认识到这一步。才会真正发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71、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7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3、这些朗朗上口的冷门诗词,没读过可是一大损失
74、表哥说完,硬拉着刘明去泡啤酒坊,啤酒坊十个龙头一齐放酒,龙头上分别标了啤酒的度数和产地。表哥一件喝了几大扎,就去方便。回来后说厕所就在酒窖边,啤酒放混了,一检查四个➕号加白沫。服务员不解地问什么➕号加白沫?表哥说:“这都不明白?糖尿病!四个➕号该打胰岛素了,我姐就常打。” 边上一对情侣,女的皱着眉头说“讨厌!” 男的却把酒笑得喷出来。服务员说,这位先生真幽默!
75、“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76、佛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77、一个摄影师在可可西里看到一只来打招呼的小藏羚羊便喂它水喝,突然旁边的藏羚羊保护队队长很凶地把小羊赶跑了。
78、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79、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80、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81、佛曰: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与妄想合流转生死。
8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3、佛经上譬喻很多,梦幻泡影,水月镜花,海市蜃楼,芭蕉,又如犍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如阳□,太阳里的幻影等。年轻的时候学佛,经常拿芭蕉来比,我说芭蕉怎么样?「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这是古人的一首诗,描写一个教书的人,追求一位小姐,这位小姐窗前种了芭蕉,这个教书的就在芭蕉叶上提诗说:「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84、我推荐的书都是可以长久阅读、长期保留,可欣赏或者把玩的。这其实不是我的推荐,而是时间的淘洗,也是读者的自然淘汰。
85、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6、我不喜欢迁就,却用我最干净的真心为你妥协了那么久。
- 上一篇:交往的名言警句【文案整理5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273℃公司团建三句半台词【文案整理87句】
- 210℃有涵养的个性签名女人八个字【文案整理35句】
- 191℃以和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文案整理20句】
- 186℃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句子【文案整理55句】
- 158℃做人先立德的名人名言【文案整理77句】
- 147℃邪不压正经典台词【文案整理50句】
- 139℃十二种说明方法及例句【文案整理60句】
- 136℃进击的巨人语录经典【文案整理67句】
- 135℃发誓最狠的话【文案整理25句】
- 127℃名人名言网络弊大于利【文案整理52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