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孔子的七句名言【文案整理87句】
admin 2023-06-11 01:55:09 个性说说 ℃孔子的七句名言
1、(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翻译: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孔子的七句名言)。
3、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 判断导致信念、信念导致情绪、情绪导致困扰。
5、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6、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孔子的七句名言)。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10、⊙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1、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12、翻译: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15、⊙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7、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20、(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21、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22、⊙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4、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5、(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26、翻译: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7、(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28、(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29、(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3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3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32、这话是老子说的,许多愤青把这句话作为指责政府,指责权威的工具,你看,天地和圣人都如此不仁,把万物和百姓看作猪狗,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我们为什么还要对这种不公平视而不见?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这也反映了老子追求众生公平和平等的理想。 以上这七句话被国人误读了多年,其中有些是断章取义,有些是以讹传讹,还有些就是纯粹的误解误读了。这些话有些被统治者可以利用,成了维护统治的工具,有些改变了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最好不要想当然地去理解它的意思,否则很有可能会领会到相反的意思,被人笑话还在其次,如果因此办错了事情可就会悔之晚矣了。
33、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3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5、(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36、(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37、翻译: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9、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40、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2、(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43、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44、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4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46、(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47、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48、⊙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9、(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5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1、翻译: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
52、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53、(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54、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55、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6、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5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8、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9、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60、10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2、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63、这十句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看法及其翻译。适合用于“君子”的常考作文主题中。
64、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65、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66、翻译: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6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8、⊙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70、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71、(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72、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73、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74、(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75、(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7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7、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78、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
79、(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80、⊙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8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83、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84、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85、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86、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上一篇:相互团结的名言短句【文案整理2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