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爱情说说 > 正文
马尔克斯的爱情观【文案整理57句】
admin 2023-06-12 01:57:41 爱情说说 ℃马尔克斯的爱情观
1、如果单纯地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心思想,那么,《爱情和其他魔鬼》可能就乏善可陈了。年龄悬殊,身份差别极大的两人相恋,萝莉大叔之间的别致恋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但是,写出别致韵味来的,却极其有限了。这本小说的精华,在细节,在故事展开的方式,在作家的魔幻风格。首先,小说不仅仅写爱情,还刻画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阿尔布雷农肖,简直是金句大王。这位有这些奇葩言论:(马尔克斯的爱情观)。
2、为了阻断女儿和穷小子的关系,费尔明娜的父亲粗暴地将女儿带离居住地,回家乡住了两年。但距离并没击退他们的交往。他们用无数封书信诉说彼此的爱恋,直到费尔明娜回来的那一天。两年时间,经历了战争、霍乱等社会变化,费尔明娜完成了一个女人从少女到姑娘的成长,也拥有了选择生活的自主权。当她在集市上见到叫她“花冠女神”的阿里萨时,仅仅回头的一瞬间便发生了颠覆性的情感变化,也成了他们彼此命运的转折点。面对眼前的阿里萨,她幡然醒悟,只用一句话就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请别这样。忘了吧。”
3、在小说的一开头,马尔克斯埋下了一个伏笔。当费尔明娜第一次看见阿里萨的时候,他那无依无靠的可怜样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他们的爱情最早是始于一种同情。少不更事的费尔明娜对爱情浑然不知,也没有兴趣,她只是同情阿里萨,认为他得了病,虽然他得的只是相思病。后来她在姑妈的教唆下,逐渐对爱情产生了好奇,从好奇到消遣,再到渴望,如痴如醉,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把他们之间的关系伪装成了爱情的模样,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4、作者的研究起点和重要思想资源是鲁迅,读完全书,会对其问题意识、思考方式和深度,甚至行文风格,均有很深的鲁迅的烙印这一点印象深刻。不管是纪念人物、追溯往事,还是分析历史、批判现实,作者都深怀情感,目光如炬,解剖的刀刃犀利深刻。从对自己导师的怀念,到对鲁迅的理解,到分析甚至直接介入社会运动,到执掌《读书》杂志十年推出的问题讨论,再到最后叙述犹太人在欧洲和亚洲的迁徙故事,作者在本书中展开纵横两个方向的视野,而贯穿始终的,是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变迁的分析,是对于社会和历史复杂交错的动因的思考,是一个知识分子重新认识当代世界的使命感,是提出一种新的历史观的努力。(马尔克斯的爱情观)。
5、如同作家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涉及的主题林林总总,有历史、政治、孤独和死亡,有对国家命运和家族兴衰的考量,有对人一生与老年的思考,也有对人性和情感的探讨。然而,爱情这个话题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早期的作品中不常提及,真正的爱情甚至从来没有出现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即便出现爱情,也不作为重点,而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时常被描述为通奸、强暴、乱伦的感情。
6、《霍乱时期的爱情》被称为一部“爱情教科书”,小说以一对老人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和描述了爱情的一切可能性:稳定而世俗的、激情而不理智的、短暂而狂热的。
7、第没有爱情的婚姻真的不幸福吗?费尔明娜拒绝了阿里萨后,嫁给了一个家世显赫、身份地位极高的医生乌尔比诺。他们的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但却也在一起生活了五十年,生儿育女,白头偕老,如果不是因为一次意外,医生摔断脊椎而亡,或许阿里萨根本没有机会和费尔明娜在一起。
8、“请你永远记住,一桩好婚姻中,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固。”
9、尽管有些媒体惯用虚无飘渺的魔幻主义,光怪路离等词来形容这位离去的大师的写作风格,可是在我看来,大师发自肺腑,直击人心的文字才最值得深刻品味。
10、该小说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11、爱情不仅与霍乱相似,而且在马尔克斯的世界里,你根本找不到一例不是为爱情的自杀案,因为自杀是人生越出常轨的最深刻、最绝对的形式,从而自杀与爱情之间建立了一种宿命般的关系。然而,乌尔比诺医生作为一位一丝不苟、无可挑剔、声望显赫的绅士,他永远生活在合乎规范的“幸福”之中。他的全部不幸就隐藏在他根本无法想像和理解“越出常轨”的含义:
12、比如一辈子的精彩程度比别人八辈子还多的格雷厄姆·格林。
13、马尔克斯分别从三个人的角度来描述这段跨世纪之恋,描述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与费尔明娜·达萨两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爱情。
14、这里列出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是的,只要你喜爱文学,你就无法绕过他。
15、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
16、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哥伦比亚,疯狂的爱情如霍乱一般横行。
17、“小心一点吧!”主教警告德劳拉,“比起利用我们的错误,主的敌人更善于利用我们的智慧。”
18、拉美文学的爱情主题通常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纯美,而是彰显男性力量、带有征服色彩的或乱伦或激情的爱恋,典型的代表就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巴尔加斯·略萨以自己与姨妈的不伦之恋为素材,创作出小说《胡莉娅姨妈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同样经历和上演了“洛丽塔式”的爱恋。在他18岁时,他爱上小他9岁、此后成为他妻子的梅赛德斯。如此,乱伦、同性恋、情色、暴力、忘年恋这样的题材和内容以及“洛丽塔情结”在拉美作家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19、这段话看来就像是对阿里萨的隐瞒,使得费尔明娜保持了对阿里萨仍然是之前那个忠诚的他的想象。
20、此时是费尔明娜成为寡妇的第一个晚上。阿里萨的这句话也成为现代小说中最经典的爱情桥段之一。后来费尔明娜接受了阿里萨的邀请,决定离开家,和他一起乘船旅行。轮船在霍乱旗帜的掩护下,在大海中一直航行下去,他们终于再也不用分开,永生永世……
21、从阿里萨的语气里我们可以感到,他没有撒谎,而是在内心里真的这样认为。但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每次当说起阿里萨和其他女人的感情时,很多地方也用了“爱”这个字呢?这一点或许我们可以用他的一个情人,萨拉•诺列加的话来解释:
22、现实并非纸上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左右无数生死,同时也滋养着永不枯竭、充满了美好与不幸的创作源泉,我这个四处漂泊、思乡心切的哥伦比亚人只是蒙幸运女神的眷顾。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23、最为露骨细腻的就是围绕着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致死的小娥与几个男人的故事。小娥最初被卖给了一个老年武举人做妾,期间为追求自己的爱情幸福,与在这里做工的黑娃相好,其中的偷情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激情四射。后来我的书被别人借走,还回来时不知哪个年轻人把这几页撕走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24、在我看来,马尔克斯更擅长描写细节,被疯狂的现实扭曲的历史,被难以置信的传说弄得晕头转向的人们。小说笔法幽默风趣,细节生动活泼,又与人物和情节浑然天成。
25、故事主人公阿里萨用漫长的等待、无止境的思念、一次次主动创造机会接近他心爱的人却屡遭拒绝,但你不能说这样的人生不值得。
26、“妈的,您认为我们这样来来往往地航行能持续到什么时候?”船长问。
27、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28、她的审慎合情合理,因为对于一个女人来讲,最难堪的不幸莫过于穿着婚纱被人抛弃。
29、马尔克斯那样细致地描写两位老人在半个多世纪之后,用瘦骨嶙峋的老人的手在暗中相互触摸,他们的吻散发着老人特有的酸味。与许多描写老人的相互理解与扶持的小说不一样,《霍乱时期的爱情》直接地描写了他们的如同新婚的年轻人一样的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做爱:爱就是爱,它不是理解,不是同情,不是相互扶持,而是一种生命的无可替代的交流。阿里沙对于自己的性能力的骄傲来自对于生命的肯定、对于死亡和老年的挑战:
30、对此,我们无法用中国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理解或评述他们,也无法争论其观念的好与坏。我们所清楚的是拉美民族长期处于被侵略、被奴役、被殖民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造就了特殊的国民性情。他们所持有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也与国家历史和命运息息相关。加西亚·马尔克斯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考量,在其有限的作品中体现不同的情感,他既没有落入俗套地对爱情歌功颂德,也没有大肆呼吁纯洁无瑕的爱情。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给人们展示了不同于纯美理想主义爱情的别样情感。
31、关于这段漫长的婚姻之路,马尔克斯给了一个精准的定义:居家爱情,并且发出感概:“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同时,也道出了一个情感真相:“两人刚刚庆祝完金婚,谁离开谁都无法生存片刻,甚至每一刻都不能不想着对方,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老,就越来越如此。可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互相同情。”
32、多年以后,面对这些著作,人们将会回想起马尔克斯带他们领略的那些关于生命本质的深邃思考。
33、被费尔明娜拒绝的阿里萨,在此后的五十多年里,疯狂猎艳,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减轻对费尔明娜思念。情人的名字写满了二十五个笔记本,甚至有的他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34、在书的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自然,此书献给梅赛德斯”,梅赛德斯是马尔克斯的妻子,这本书在作为马尔克斯和他妻子的爱情圣典的同时,书中很多内容一定程度上也是马尔克斯的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爱情观的缩影。
35、“我一向认为,比起信仰来,圣灵更关心的是爱情。”
36、“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37、他的身体比我们都健康,但给他听诊时,可以听见眼泪在他心里翻腾。
38、《霍乱时期的爱情》不仅展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对爱情的思考和探讨,也反映了一代文学大师的爱情观。其实,作家年少时在妓院遭遇妓女强暴失贞,其中男主人公阿里萨的失贞情节正是源于作家自身的经历,男主人公在精神上忠贞于一人、在肉体上出轨的行为也是作家自身情感生活的缩影。小说的扉页上印有:“自然,本书为梅赛德斯而作”。梅赛德斯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挚爱的妻子。他在18岁时爱上小他9岁的梅赛德斯。之后由于二人两地分隔,他们凭借写信谈了13年的恋爱。
39、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40、在马尔克斯那里,爱情不仅是对常规的僭越,对一切中产阶级世俗偏见的挑战,而且是一种“千真万确的现实”:它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从而爱情本身就是对幻想的摒弃,对真实——仅只属于当下现在的人的真实的追寻。
41、男主人公德劳拉心灵世界尤其丰富,经历了信仰、理性和情感的激烈搏斗,他可能是小说正面描写的个性最为丰富的角色。女主、小萝莉谢尔娃的魅力,则是海伦式的,通过侧面烘托而呈现出来。
42、“无法回避,苦巴旦杏的气味总是使他想起爱情受挫的命运”。
43、《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作者创造的“一种与这种乌托邦相反的现实”。如果说《百年孤独》由于描写了拉丁美洲最残酷的真实而显现的魔幻的、似真非真的特点,那么,这本描写爱情的奇书却因为描写一个存在于未来或幻想中的世界而显现了朴实的、绝对确实无疑的品质。当缺乏洞察力的评论者把小说的简朴明晰的叙事方式看作是传统现实主义的胜利的时候,你能说他读懂了这本描写爱情的书么?
44、女主玛利亚的神秘气质,主要得自非洲神秘文化,印第安文化,这是父母遗弃她的结果,也进一步加剧了她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后来,父亲想让她接受欧洲传统贵族文化的洗礼,而他自己却是欧洲贵族在哥伦比亚所生的后代,已非“纯种”贵族,他对欧洲也有隔阂,回不去了。其实,那里只是父辈祖辈的故乡,而非他的故乡。对来自非洲的奴仆,他对感情复杂,鄙视厌恶他们,同时,深信他们憎恨自己,早晚会谋害自己,因此,养了许多凶猛的大型犬,活动在身边。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奴仆维持庄园,最信赖的人多明伽,也是奴仆,只是已经近似家人和朋友了,可惜她很快就去世了。
45、更糟的是,在这一百年里,我们还丧失了十九世纪最可贵的美德:狂热的理想主义和对感情的重视,对爱的恐惧。
46、该小说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47、那么又是什么让费尔明娜在与阿里萨重逢后的那一刻,突然灵光乍现呢?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费尔明娜结婚后多年,才揭示了真正的原因:
48、在家庭里也是因为爱情才能让下一代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关爱,更加茁壮成长。
49、因为在乎,所以容易受伤,所以容易纠结,因此也就容易痛苦。
50、“人类正是因为缺乏和马的交流才止步不前的,如果什么时候消除了这种障碍,我们就可以造出半人马来。”“爱情是一种违背天性的感情,它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带进一种自私的、不健康的依赖关系之中,感情越是强烈,就越是短暂。”
51、从此阿里萨得了爱情这种折磨人,让人疯狂,严重到甚至会丧命的病。终于在一次,他发现了,放纵身体,会得到灵魂的片刻喘息。他将这当成了爱情的解药,在半个世纪当中,他经历了622个女人。他把一切都可以给与别人。唯独留着他的心。
52、为了了解费尔明娜身上特有的花香,他偷食了母亲种的栀子花,甚至还将她箱子里的香水细细品尝。
53、而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
54、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55、有人说,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其实爱情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爱情更需要双方耗尽毕生精力去培育、去呵护,才能开花结果。愿我们在追爱的路上,风雨兼程,不离不弃。
56、到此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在马尔克斯的笔下被剥离开,它既没有沾染婚姻那种世俗的契约,也不包括生理上的性欲和本能,最终,只留下阿里萨和费尔明娜之间那种崇高而神圣的精神之爱。
- 上一篇:积累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文案整理33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