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杜甫的千古名诗【文案整理44句】
admin 2023-02-27 10:39:38 个性说说 ℃杜甫的千古名诗
1、曹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杜甫的千古名诗)。
3、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6、虽然有兄弟但是都已离散,家园无存弟兄们都不知道彼此的消息。给家乡寄信常常寄不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罢兵。
7、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8、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9、元诗人的朋友,姓元,家里排行第二。使,出使。安西,是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唐人从长安到西域,一般都要经过渭城,并在此送别。渭城是秦朝都城咸阳,因为在渭水北岸而得名。
10、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11、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1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林升《题临安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5、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
16、他这一游玩就是好几年,直到二十三岁才回到家中,刚好赶上了乡试,就顺便报名参加。才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杜甫如愿以偿地考中举人,拉上三五好友庆祝一番,酒不醉人人自醉,当晚杜甫痛痛快快的醉了一场,甚至留下了开心的泪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7、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18、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杜甫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19、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20、杜甫写这首诗时,是在唐代宗永泰元年。此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回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他失去了依靠,便携家从成都出发乘舟东下。沿途经过嘉州、榆州、忠州等地。此诗即是在这次行程中所作。
21、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2、“无边”状秋意之深 ,景界之阔 ,蕴含着诗人沉郁、悲凉之感;“不尽”写长江奔腾不息,也显示了诗人登高望远 ,视野开阔。“萧萧”形容落木“滚滚”描绘长江, 专以虚字传神 ,显示出出神入化之笔力。“无边”句融《楚辞》“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风飒飒兮木萧萧”的语意 ,创造出这一气势磅礴 ,格调雄浑 ,内涵深厚 ,音韵铿锵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23、C项,“……从侧面烘托”错误。颔联上句为正面描写。
24、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26、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27、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2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玄宗后期在历史上为唐由盛转衰的一个节点可在诗史上却是盛唐,李白、杜甫为最杰出的代表,称"大李杜",是中华诗史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31、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32、(李白:《独坐敬亭山》)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3、诗人登岳阳楼,触景生情,写下此诗。将雄浑开阔的洞庭湖与内心的孤寂相比,更凸显出自身的飘零无依,痛苦。诗歌的千古佳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4、(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6、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37、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唐玄宗统治的末期,边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9、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40、就杜甫有哪些诗最美,我认为我国的诗从古风,大雅,乐府,到屈原创立的骚体及建安诗风发展到唐朝。已经达到诗的最高峰,而唐诗的领军人当属李白和杜甫二人,而李白当属带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风,杜甫当属现实主义的写实诗风。李白世称诗仙,而杜甫世称诗圣。
41、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杜甫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42、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43、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 上一篇:契而不舍的意思【文案整理3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