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爱情说说 >  正文

墨子名言名句爱人【文案整理64句】

admin 2023-06-15 01:59:50 爱情说说

墨子名言名句爱人

1、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别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非乐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非命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统治思想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墨家学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一种观点认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但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墨子广为人知的主张“非攻,兼爱”。

2、出自《墨子·经下》。什么都能礼让,这是不可以的。例如到了危险的境地时就不能礼让了。

3、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

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6、(释义)如果谋虑不到,那么就根据过去推知未来(主要强调凭借经验),根据明显的事推知隐微的事。像这样谋虑,那么所谋必得(成功)。

7、____以上《尚同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____以上《兼爱上》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8、《法仪》(译文)天希望人们互相爱护、互惠互利,而不希望人们互相厌恶、互相残害。

9、《兼爱中》(译文)天下的人都不相爱,那么强大的一定会压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一定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一定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会发生,都是由于互不相爱引起的。

10、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1、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2、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13、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1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墨子·尚同上》

15、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16、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7、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8、墨子的什么诗句告诉我们“物无全美,人无完人”

19、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贤人为镜子来照自己。)——墨子

20、战国·墨子《墨子·亲士》。非:不是。一源:一个源头。镒(yì义):古作“溢”,古以二十或二十四两黄金为一溢。“溢”今写作“镒”。裘:皮袍。白:此指狐狸腋下纯白的皮毛。这几句大意是:长江、黄河的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千镒的裘皮大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纯白皮毛做成的。江河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汇百川之水;白裘之所以成为袍,是因为采百孤之皮。所以人要聪明与贤达,也必须集众人之长。可用以说明集思广益的道理,也可说明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发展而成的。

21、(释义)假使人人都彼此爱护,则天下安治;倘若人人都彼此交恶,则天下大乱。墨家主张兼爱。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墨子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22、  义,利也。(利是义的本质)——墨子《经上八》

23、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24、谁知道墨子的名人名言2句最有名气的名人名言

2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26、老旧山门,孤寂梧桐声。残锋寒刃,终是不及斯人冷。

2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墨翟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9、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30、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31、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墨子

32、战国·墨子《墨子·尚同上》。上:君主。情:真实情况。这几句大意是,作为君主管理政事,能得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能治理好,得不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会发生动乱。要治理好社会,就要有正确的措施,而正确的措施来之于对下层真实情况的了解。了解下情,有的放矢,措篇就有针对性;不了解下情,盲目制定政策措施,轻则生怨,重则生乱。这几句用于说明国家要治理好,首先要了解下情。

33、(释义)好人得到奖赏,坏人得到惩罚,国家必然会太平。

34、解析:印染时织品用青色染料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就变成黄色。随着染料的变化,织品的色彩也变化,放入多种染料则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变化。所以对于印染不可不慎重!说明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个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人的思想也会变得复杂;而在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环境下,人的思想也会相对纯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

35、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墨子·七患》—— 墨子经典语录

36、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孔子)交相贼,必得罚。

37、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38、解析:作战虽然讲究排兵布阵,但士兵的勇敢是其中的根本;丧葬虽然讲究礼节,但对亲人的哀思是其中的根本;一个人虽然很有学识,但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是其中的根本。

39、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40、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1、(释义)所以根基树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叶。

42、战国·墨子《墨子·非乐上》。利人:对别人有利。乎:语助词,表示停顿。这两句大意是: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做下去,不利于别人的事就停止不做。这两句不仅语言平易浅近,而且所说的道理也很朴实。如果人们行事时都能作到~,那会避免多少争端,消除多少麻烦!可供论述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时引用。

43、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____以上《尚贤上》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d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44、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墨子

45、自己身边的人都不去亲近,那么也就不要想会有远道而来的人投奔您。

4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先秦)管仲《管子心术下》  

47、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8、译文: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长及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情呢?还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儿子、弟弟及臣子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情呢?这样不慈爱就没有了。

49、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50、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1、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5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墨子

53、若使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①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54、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55、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

56、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墨子.兼爱上》

5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58、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以上《尚贤上》

59、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60、两者的利益相比较,要争取最大的;两者的危害相比较,要选择最小的。

61、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以上《所染》

62、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

63、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墨子·尚贤中》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