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牡丹亭汤显祖【文案整理89句】
admin 2023-06-17 02:27:03 个性说说 ℃牡丹亭汤显祖
1、一五九八年《牡丹亭》诞生的那一年,莎士比亚完成了《亨利四世》。更奇的是,两位东西方戏剧巨匠同在一六一六年离世,汤显祖享年六十六岁,莎士比亚只活了五十二岁。有人开玩笑称,那一年,上帝想看爱情剧,召唤两位戏剧巨匠到天堂专为他一人写戏。(牡丹亭汤显祖)。
2、在第二曲(步步娇)前,写到“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这一句是借用唐代诗人薛逢《宫词》中的诗句,写杜丽娘梳好如云的发髻,还在不断地照镜子,将那想要换的衣服还要再一次熏香。”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春日里的一缕晴丝出来,是“晴丝”也是“情丝”,牵动着杜丽娘的心儿。梳洗时,“听半饷、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偷逗的彩云偏”便是将一个正值青春芳华的女子梳洗打扮后的害羞情态和情丝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生动。梳洗完毕,因为丫鬟夸赞了一句,心中陡然感慨,伤春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3、《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南曲本。《牡丹亭》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戏曲在思想和艺术上最成熟的代表作,由于《牡丹亭》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它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4、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最良读书。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
5、与此同时,杜宝已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6、当时,葡萄牙人已在澳门居住数十年。葡萄牙天主教来华传教的第一座教堂——地标式的圣保禄教堂,即我们俗称的“大三巴”的前身,也已经在澳门矗立了近三十年。教堂于一五九五年第一次遭大火焚毁,此后又连续遭遇祝融之灾,几度重修重建,最后却只剩下教堂的前壁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像极了中国的牌坊建筑,故称为“大三巴牌坊”。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8、《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汤显祖热情奔放地赋予女主人公杜丽娘深婉的爱情,并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将爱情故事展现出来。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汤显祖幻想的产物,他在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的叙事空间和时间反衬出现实中爱情应有的样子。
9、柳梦梅: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姐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10、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偶尔进得这一颓败花园,拾到丽娘自绘小像,认出自己也曾于梦中相会其人,爱慕至深,不惜发冢以求梦中人,丽娘借尸还魂,与柳生结为人间夫妻。全剧以柳梦梅高中新科状元,皇帝“敕赐团圆”而告终。
11、事情却是一波三折,并没有就此结束。柳梦梅因为出身寒门,与女主人公杜丽娘门不当户不对,所以他们的爱情备受丽娘之父杜宝所反对。
12、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
13、剧中人物也多是扁平式的。杜宝、陈最良之流自是不消说的,都是“不讨喜的好人”。就连柳梦梅的出场,我也丝毫不觉得其人之可爱。他与韩秀才二人的会面,便尽显功利,自命不凡的“酸”仍在其次。二者各自与韩愈、柳宗元靠上亲戚的种种言行,皆非加分项,同时也从作者的这种调侃中觉察出他对这类行为的基本态度。
14、梦境与现实的故事情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界限不再清晰,虚实交互。比如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杜丽娘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
15、柳梦梅是《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一名典型的封建社会儒家读书人的形象,他与剧中的女主杜丽娘相识于梦中,两人竟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幽媾于牡丹亭畔、芍药栏边。
16、这些人在白先勇认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国人”,他们退走大陆,在台湾又不能融入和归属,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在心理情感上处于漂泊状态,所以对故国怀有强烈的眷念。白先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的认同感的,在《游园惊梦》这部小说里择取昆曲票友聚会也是有象征意义的。
17、《牡丹亭》应是最早出现澳门风光的中国戏剧作品:
18、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贬任徐闻典史时,有感于当地士子轻生,因而倡建贵生书院。
19、后梦梅掘坟,丽娘复生,结为夫妇,偕逃临安。梦梅去淮扬拜见岳父,杜宝拒不相认。直到梦梅状元及第,经皇帝调解,杜宝才认亲,以全家大团圆受封作结。
20、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21、2020最新版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正在火热预售中!(点击查看详情~)
22、封建统治阶级内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执,思想顽固僵化。一方面他视封建礼教为天经地义,信奉“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法教条。
23、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24、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25、香山㠗里打包来……五羊城一叶过南韶。(第二十二出《旅寄》)
26、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27、“砰”地一声,汤夫人推开门进去,看到她丈夫正用衣袖遮着脸伤心地痛哭。她惊讶地问:“你不在书房里写东西,跑来这里哭什么?”
28、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走进剧本本身,从剧本的内容、剧本的艺术性和剧本的表现手法一步步说起。剧本内容《牡丹亭》主要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自由的爱情。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有一天,身为广东南雄府尹的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陈最良,陈最良在课堂上讲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时,触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丝。
29、《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汤显祖热情奔放地赋予女主人公杜丽娘深婉的爱情,并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将爱情故事展现出来。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汤显祖幻想的产物,他在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的叙事空间和时间反衬出现实中爱情应有的样子。
30、不了解《牡丹亭》的人,根本难以想象汤显祖对于两情相悦的描写尺度在哪儿。这是四百年前的文字,今天读来,也会令人大吃一惊。
31、不住田园不树桑,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香岙逢胡贾》)
32、面对同样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陈最良那样的迂腐儒生是永远读不出什么灵性的意义与价值的,这类人往往千方百计冠以教化,女德之名,禁锢自己的同时,也决不允许身边的人任凭个体精神的觉醒。所以当杜丽娘的丫鬟春香拿出画眉笔、螺子黛、薛涛笺、鸳鸯砚这类闺阃之物,陈最良直呼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精神生活之贫瘠可见一斑。
33、《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34、柳惊叹于丽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几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二人一见钟情,遂于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丽娘梦觉之后柔肠萦损,寻梦不见,怀着“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凄惋无奈一病归天,临终前自绘真容,嘱春香将画轴藏于花园太湖石底,将自己埋在花园梅树下。
35、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重阳佳节,新修滕王阁落成。江西巡抚王佐在阁中大排筵席,并演出了《牡丹亭》。当朝宰相张位和剧作家汤显祖及大小官员们,同视此戏。
36、汤显祖为情作使,写情出神入化,而且抓住了一点来写“似曾相识”之情。记得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遇,两人重复说的一句话:“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我们再想一下,有些人或事,我们为什么会动情?是否有一点“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呢?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直接影响了《红楼梦》的写作。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宝黛情感的支撑和这份似曾相识的感觉大有关系,书里也写到两人前世的缘分。《牡丹亭》里的爱情是三生三世,从生到死,又死而复生,更遑论《红楼梦》里多次提及《牡丹亭》,可见曹翁也爱之深切。即便《红楼梦》里有如水的繁华,大观园里有如歌的青春,那绝美的凄凉也无处不在!
37、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38、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39、然而,这幅画面又好忧伤。一个时值青春的女孩子,她这朵时值盛放的花,却只得匿于深闺无人能怜。她不敢把梦中柳生的形状也描摹在画中,人生要守住这样本该绽放的秘密真是艰难。因为一个梦中人,杜丽娘一病不起。
40、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香消玉陨,后在柳梦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帮助下,还魂复生,并与柳生历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
41、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42、《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43、杜丽娘无疑是汤显祖笔下美的化身,我们毫不怀疑汤显祖将人生的理想和对青春之美的赞扬统统加诸杜丽娘身上,也是通过杜丽娘,我们得以窥见无法想象的四百年前女孩子的生活:杜丽娘这个官二代,南安太守之女,家住豪宅,有后花园。古代的大家闺秀,是被禁足的,杜丽娘也是如此。家里前庭后院,她不能去,只能在闺房中做女红,裙子上不能绣成双成对的鸳鸯图,白天困了也不能睡觉。
44、《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时代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
45、一次澳门“自由行”,充分放逐心灵,带给官场失意的汤显祖一些安慰。上帝在关上一道门之后,为汤显祖打开了一扇窗。七年后,传世经典之作《牡丹亭》诞生,其中他三写澳门,可见这里的秀丽、奇异及华洋杂处之风,使其倾心难忘。
46、梦境是虚幻的,而杜丽娘却对柳生一见钟情,并且两次入梦。《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相遇的梦境可以看作是人物由心理情感创作出的虚拟空间,展现出杜丽娘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诉求。
47、男,杜丽娘的家庭教师,年过他满脑子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一心一意要把这位年轻美貌的女学生,教成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典范。
48、除了地域转换,《牡丹亭》中第二个空间转换的维度为虚实场景的切换,也可以统称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切换。在《牡丹亭》中,在某些故事情节的时间段中,除了现实空间外,还对应着一个虚拟空间。
49、《牡丹亭》,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创作的最高水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向往。
50、后来,杜丽娘终日想念梦中之人,最终是郁郁而终。死之前她为自己画了一幅画,并题诗曰: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后来,进京赶考书生柳梦梅,途经此地,巧得这个画像,十分的惊讶,“不在梅边在柳边”说的不是正是书生我吗?于是日日夜夜对画中人唤姐姐,杜丽娘竟真从画中走出来,而后将其事情一说出。柳梦梅帮助杜丽娘,重新复活。而后经历了一些坎坷,最终是一个大团圆结局。这就是所谓的“私定终身后花园,金榜题名大团圆。”
51、综上所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一座高峰,有着较为明显的多线并行的空间叙事艺术与时间叙事艺术,彰显了“情”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也奠定了《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52、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53、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54、《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它的浪漫主义特色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最后她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55、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56、在六十年代,作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的昆曲也已经式微了,受到欧美电影等新兴文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坚持喜爱和追忆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都是一些从大陆败走的遗民如钱夫人、窦夫人、余参军等。他们既是政治上的遗民,也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
57、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58、二〇一六年是两人的四百周年忌辰,不少地方都会举办向戏剧大师致敬的纪念活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个名字,前所未有地同时响彻世界。而澳门,因为汤显祖曾经到来的足迹,并在其传世作品《牡丹亭》中三次提及,再一次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史册上熠熠生辉。
59、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60、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61、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62、《牡丹亭》这本书在当时十分火热,以至于《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出自《西厢记》,而同《牡丹》相比,也稍有逊色。
63、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最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
64、柳梦梅:那!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65、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66、《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牡丹亭》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他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67、与此同时,杜宝已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68、梦境是虚幻的,而杜丽娘却对柳生一见钟情,并且两次入梦。《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相遇的梦境可以看作是人物由心理情感创作出的虚拟空间,展现出杜丽娘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诉求。
69、另一方面又清名惠政,恪尽职守,上忧国家安危,下重百姓疾苦,不取民间分毫,颇著声名,深受皇帝器重和百姓爱戴。
70、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71、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72、坊间流传过不同版本的汤显祖因写《牡丹亭》恸哭不已的故事,可见汤显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而为官,更多的是用理性做事。有才气的文人,似乎都无法官运亨通。才气背后没有铮铮傲骨的支撑,一折腰,才气尽失。此论虽非真理,但在不少文人身上也能映照出几分真实,汤显祖则是才气与傲骨兼具的正面例子。
73、上完课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在梦中,杜丽娘遇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杜丽娘因为相思成疾,药石无治,竟在郁郁寡欢中死去了。
74、《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75、柳梦梅和杜丽娘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76、我们也许熟悉《牡丹亭》,熟悉澳门,但很少见到将两者联系起来共谈的文字。《牡丹亭》与澳门有何联系?汤显祖为何去澳门?他在那里看见了什么,又是怎样写澳门的?
77、汤显祖这才从角色中惊醒过来。原来他在《牡丹亭》中写到《忆女》一场:春香陪同老夫人到后园祭奠杜丽娘,低头看到身上的罗裙正是丽娘所赠,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汤显祖写到这里,自己已经满脸泪痕。为了不惊动家人,他悄悄跑到柴屋里来痛哭一场。
78、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听香山译者(之二)》)
79、《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80、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过去。可是就因为太讲究纯美、纯粹精神,丝毫不肯接受现实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里,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几乎完全脱节,再也无法受到欣赏和了解。
81、最近重读《牡丹亭》。很多书过几年再读,会发现比之前所获大有不同,或许这正是个人精神成长的表征。我乐于从自己身上见到这种成长。《牡丹亭》说到底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故事。这种中国式大团圆的结局,至少在我看来,总似缺乏一种宏大而细腻,悠远却具体的悲剧之美。
82、在审讯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宝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验明正身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剧本艺术特色从《牡丹亭》剧本来看,故事情节发展的依据主要还是空间转移,整出戏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年,在地点的切换过程中出现多个场景,甚至有一些情节直接用和地点有关的词来命名。
83、汤显祖以杜丽娘的视角为切入点,展开对梦境的叙述,并且她对梦境中的人与事物流连不已。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梦境中的爱情是那样刻骨铭心,甚至在回到现实后还因为不忘梦境郁郁寡欢,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这严重影响了女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以致她因相思成疾,缠绵病榻。
84、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8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感受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
86、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87、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是明代具有进步思想的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出身于书香人家,早年即有文名,21岁中举,因其风骨遒劲,不肯腼颜事权贵并拒绝大学士张居正、宰相张四维、申时行的招揽。
88、《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 上一篇:微信上很火的生日祝福语【文案整理7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292℃公司团建三句半台词【文案整理87句】
- 222℃以和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文案整理20句】
- 214℃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句子【文案整理55句】
- 210℃有涵养的个性签名女人八个字【文案整理35句】
- 169℃做人先立德的名人名言【文案整理77句】
- 150℃邪不压正经典台词【文案整理50句】
- 148℃十二种说明方法及例句【文案整理60句】
- 147℃进击的巨人语录经典【文案整理67句】
- 147℃发誓最狠的话【文案整理25句】
- 136℃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造句【文案整理73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