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哲学是什么【文案整理93句】

admin 2023-06-22 01:44:37 个性说说

哲学是什么

1、学好哲学的好处有很多,但这一切都比不上因为早年对根本的人生问题有所思考,很早就形成一种自我定义的判断力,进而拥有一种不为金钱和权力等外物所奴役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会让人内心丰盈而深刻,就像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度过。那么尽早进行哲学思考,也就更有可能拥有真实的生活。

2、神学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现实中的伟大人物,或者并不存在的一个人物创造的;世界的运作依神的旨意而行;人必须听命于神。

3、再说“哲学”的定义。这个问题,要说容易,确实容易;要说难,也硬是难。

4、哲学讲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5、如按哲学的命名来定义:哲学,哲之学;这是最简单容易的定义,却没有内容,就跟说哲学是哲学一样。哲学,是关于“哲”的学问;这也是容易的,但还是有些空洞。哲学,是关于“聪明智彗”的学问;是关于“为人处世中如何做哲人〔明达贤德、精深敏捷、足智多谋、见识超常、才能超人)的学说。这是中国哲学本身的原意。这与在古希腊,人们把“哲学视为爱智慧的学问”有些相通。可见,懂哲学,不一定要有慧根,但很需要爱智,将“明哲理、做哲人”做为一种追求。中国哲学思想古已有之,从《说文》中,哲,知也。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尔雅》中,哲,智也。可以追索到远古时期的源头。

6、但是,时间意识,实际上,也就是从有到无与从无到有的意识。没有对“无”的意识,没有对终结的觉悟,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开始”与“过去”,而只有从“有”到“有”的循环。而循环实质上是一种位移式的空间运动,而不是时间的绵延与扩展。但是,我们之所以有“开始”的意识,之所以会去寻找与发现“开始”,首先就因为我们有“无”的意识。有对“无”的意识,我们才会意识到有一个从无到有的事件,从而才有真正的开始。哲学通过概念的自由演绎从现实世界,也即从作为“有”的当下世界摆脱-解放出来,所能达到的真正本原实际上就是一个“无”,一个永远不出场的绝对他者就是一个无,就是一个整体的可能性存在。哲学退回到无而打开的可能性,也即打开的希望与未来,是一种有待于实现的“尚未”。未来是创造的,就在于它是从无中开显与实现出来的。(哲学是什么)。

7、在郁教授剥洋葱般的循循善诱下,同学们逐步懂得了哲学的爱智慧之意,认识到构成哲学的三大元素即世界、思想和语言。在黑天鹅事件中,郁教授生动有趣地揭示了归纳法的局限性。在柏拉图的名言“哲学始于惊讶”中,我们认识到哲学的目的在于求索。哲学所研究的不是一种实体的知识,而是我们如何去进行哲思。好比下棋,也许学习下棋的规则只需要几分钟而已,但要成为下棋高手却需要自己实践。因此,哲学不是具体知识,研究哲学并不是为了对哲学问题找出什么确切的答案,却是为人类的文明奠基。

8、所以最常见的玄学大师是:这事如果是我做,总会比他做的好。但是这个事情是人家已经做成做好了,他可以提出新的方案和方法来。如果开头就让他做,他不知道怎么下手的。也就是必须有先成功的事例,而后他在模仿这个事例,并进行一些小改小革,也可以把这件事情做成做好的,如果没有这个事例,他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9、C刊公号热文——历史学、考古学与冷门绝学(二季度)

10、实际上,只有作为自由-自在的存在者,人才能真正洞见到本原,觉悟到绝对的源头。

11、所以顶级的玄学大师,就是坐在屋里头看录像,见到大洪水来了,就说赶快跑到山上去,自己就没危险了。见到山体滑坡了,就说应该向方反方向跑去,就可以脱离危险了。见到有小偷偷东西并且被偷走了,就说应该赶快报警,叫警察把他们抓起来,也可以把赃物给要回来。见到汽车撞架了,就说应该注意车速和道路安全。凡此等等他永远是最聪明的,永远是不会受危险危害的。因为他的注意力高,他的反应灵敏度大,比别人警惕性强。但是这一切都是坐在屋里面的。如果走到陌生地的大街上会迷路的,不知道怎么走路的。一个人到荒山野岭去找不到食物会饿死的。可是坐在屋里说他就是万能的了,比神还厉害呢。

12、还是先从“哲”字查起吧:哲,是一个形声字。哲从口部,读“折”声。作形容词,本义为聪明,有智慧。如:哲,知也。——《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哲,智也。——《尔雅》。哲,作名词,指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如:哲士(聪明智慧、见识超常的人);哲子(贤明的人);哲艾(指明达的老人);哲母(贤明的母亲);哲匠(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哲明(贤明的宰相、辅臣);哲夫(足智多谋的人);哲思(精深敏捷的思虑);哲妇(多谋虑的妇人);哲圣(才德超群的人)。哲也用作哲学的简称,如,文史哲。

13、“佛祖”说,这是“缘”,缘聚缘散丶色即空丶空即色,六道轮回。所以要“善施丶持诫丶超渡众生”。

14、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追问本原的努力,既是追寻世界源头的努力,也是寻找与发现人自身的努力,也就是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人”的努力。这实际上是同一个事情。因为返回世界源头的过程,一方面是突破一切派生的关联物而回到与本原共在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不断摆脱经验自我、摆脱关系身份而返回自身的过程。世界的源头处,既是万物归一的场所,也是我们真正回到自身所在的位置。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人”,并不是天下无敌、封闭独尊的原子独夫,也不是被网结在某种关系网络中的关系角色(比如父-子、君-臣、阶级分子等等),而是一个有天有地而顶天立地的中间者,一个超越了一切关系角色而与绝对源头共在的自在者,同时也是一个突破了一切因果性关系却可以开辟整个因果关系系列的自由者。

15、◉ 中国有没有哲学?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没有哪个民族没有技术和艺术,但并非每个民族都有科学。哲学有什么用?这有时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不是事事都要先看是否有用。

16、想到黑格尔曾提到连英国人都有“按哲学配方制造”的皮鞋广告,我们也许还会有一种“无独有偶”的安慰,只是不能为此申请专利,又将带来一丝遗憾。

17、“是什么”与“什么是”,看起来是“同一”个句子的倒装,其实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大相径庭。“是什么”是对事物的定义;“什么是”是把符合定义的事物举例罗列出来。举个蹩脚的锤子:凳子是什么?凳子是给人屁股坐且高于地面的物件。那么,什么是凳子?一块石头,塑料凳,木凳,等等都是凳子!

18、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19、有很多种讲道理的方式。一类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别出去”,“为什么”,“外面冷得很”——因为冷得很所以不要出门。我们似乎还可以接着问:“天为什么冷”,“因为起风了”,“为什么起风”等等,这样的追问没个头,但这是另外一种追问了,是对自然因果的追问,不再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不属于狭义的讲道理。我们也许不追问一个原因的原因,而疑问某一个理由何以成为理由,就是说,不问为什么天冷,而问“为什么天冷就不出门呀?”——“这么冷的天出门会冻掉鼻子”这不是向外追溯因果,而是把原来提供的理由(天冷)分解为一个因果(天冷会冻掉鼻子)和一个理由(因为会冻掉鼻子所以不要出门)。这种向内的追问通常不过两三道我们就无言以对。因果可以无穷追问,理由却很快有到头的时候。

20、这种探求,在理论上,就是哲学;在实践上,就是艺术。更确切的说,它就是作为艺术的哲学和达到哲学层次的艺术。

21、然而,人是与上帝相似的存在。或者说,上帝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上帝在创造出世界来之前,也曾是多么孤独无依:

22、如果是这样,哲学有什么意义呢?一个完全不确定的、没有正确答案的哲学,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有价值吗?人类为什么需要这种没有答案的哲学呢?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哲学不能是哲学家的胡说八道。哲学可以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在哲学中可以区分出正确的回答和不正确的回答。从这个角度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说,它不是神学。例如,人的认识只能来自实践,而不可能是头脑中自生的,天赋观念是错误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在人类产生以前世界就存在;人类产生以后,在改变世界,但世界并不因此成为依赖人的存在。即使人类不存在,世界仍继续存在。“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因此,世界的客观性是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正确回答。这种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可以这样说,有些哲学问题可以有正确的答案,有些则没有,正在探索;不能笼统地说哲学没有答案,否则,哲学真像一件破披风,任何人都能披上。马克思作为一门新哲学的创始人,强调哲学应该是关于真理的学说,他反问道:“哲学是不是应该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这句俗语所说的那样,对每一个国家都采取特殊的原则呢?哲学是不是应该在一个国家里相信3×1=在第二个国家里相信女人没有灵魂,而在第三个国家里却又相信有人在天上喝啤酒呢?难道存在着植物和星辰的一般本性而不存在人的一般本性吗?哲学是问:什么是真实的?而不是问:什么是有效的?它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

23、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24、另一方面,也只是因为关系项的这种自由存在,我们才能够从各种关系中突破出来,以便修正一切不合理的关系,改善一切有待于改善的关系;同时,也只是因为人是自由的,我们才能从各种关系中解放出来,放下一切关系身份,既不再把自己与他人当作关系中的角色,也不再把相遇中的任何他物看作关系中的功能物,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退回自身而把他人当作自由者来对待,也就是当作他人自身来对待,同时也意味着把相遇的他物当作非功能性的自在物来看待。人成了自由人,物成了自在物,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他物,都是未完成而是敞开的、活生生的,都置身于一个整体的可能性之中,或者说都被抛入一个永远不可被我们完全捕捉与把握的可能性整体之中。这个整体可能性或可能性整体,不是别的,正是一切事物的源头。一个置身于可能性整体之中的事物,也就是处身于它的源头之中。在这里,源头或本原以不出场的方式被置身其中的事物指示着。在场物总是指引地显示着一个不在场物。而放下了一切功能性关系角色的自由-自在的在场者,则既显示自身,又指引着不在场的源头。源头或本原不在远处,就在在场者之旁,不过,不是在角色在场者之旁,而是在自在或自由的在场者之旁。因此,只有真正能突破关系角色而回到自身的自由者才能洞见本原。

25、当然,这倒并不是说我们一直就缺乏对哲学这一概念的描述,而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这个语词的描述和使用都太过丰富了!因为在我们这里“哲学”不仅仅用来意指发端于古希腊的某种学问,还常被广泛的用以“装饰”各种看起来玄奥的言说——“哲学”这个词已经被用烂了。既然如此,对“哲学”这一概念的正本清源看起来就是非常正当且必要的事情。

26、一个真正的学者,究竟应该是面对文本还是立足事实进行研究?面对文本,我们最多可以做一个哲学史家,而面对事实,面对世界进行思考,我们才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成为一个思想家。面对文本,我们可以成为一位学者或专家,但难以提供新的思想,至多产生照着说之后的读后感,真正的新思想不是来自文本,而是来自对现实的关注。叔本华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譬喻:讨论和比较别人所说过的东西不会特别帮助我们获得对事物的洞见,也不会丰富我们的知识,因为这样做始终就像把水从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而已。只有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思考才能真正充实我们对事物的洞见知识,因为只有事物才能永远近在眼前,随时为我们提供认识的活的源泉。如果只从书本中讨生活而不关注现实,在叔本华看来,这种人就好比一次次重复地把旧瓶子倒转过来,生怕漏掉最后一滴水,而对自己脚下潺潺流过的活水却无动于衷,视而不见。他还批评说,对哲学的奇怪和糟糕的定义就是,哲学是一门由纯粹概念组成的学问。

27、就哲学实际上是运行于时间意识之中而言,哲学首先是一门通学。它不仅能够回望过去,而且能够打开未来,而这也就意味着既能够以过去的立场,也能够以未来的立场去面对和理解当下的现实。对于哲学来说,只有在过去与未来的视野下才能真正面对现实。换言之,哲学首先要能进入过去与未来,才能进入当下的现实,并进而理解现实和开辟现实。

28、也许,中国人真的只配搞些“应用哲学”之类的玩意儿让人开心,大学里面的“广告哲学”、“技术哲学”之类的课程肯定会比其他哲学课吃香。

29、第三个向度涉及时代性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的复杂实践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哲学并不负责回答具体问题,但对这些具体问题需要整体性的理解,需要用一个道理把它们贯通起来。这种贯通是兼具现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贯通,应体现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想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在不同视角的交融中孕育具有创造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30、哲学是元理,科学以及玄学、艺术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31、我们有时也觉得太累了,想稍微休息一下,但立刻就警醒,倾听,拔起沉重的腿,迈着踉跄的步子前行。因为,休息即意味着不存在,死亡。

32、只不过熟人相见面的时候就会打招呼的说,你好啊,要去哪里啊?要去那里干什么呀?等等等等。

33、◉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讲道理是说话的一种形式,讲道理的科学在某个意义上是说话的科学或语言的科学。

34、稍微吃一点级别的玄学是: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媳妇同时掉到水里了,先捞哪一个?

35、就哲学的使命与精神来说,在今天,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不仅需要坚守传统经学那种明明德于天下的普遍主义精神,而且更要以一个本源文化民族的开放胸襟去面对西学的深度与广度,使今天的中国哲学研究不是简单地重温国故,而是力图以现代性视野构建今日之“大学”。而从事西方哲学研究,虽以西方哲学为具体研究对象,却同样是以探求普世之理为要务。对于真正的哲学来说,“学不分东西,唯理是学”。因此,如果是在哲学层面研究西方哲学,那么,这种研究既不会认同欧洲文化中心论,也会警惕中国文化民族主义,而惟以探求天下真理为目标,惟以会通中西普世之学为归宿。

36、在哲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区别意见和真理。意见是个人的,真理才是属于大家的。真理如磁石,它永远指向正确的方向,而意见尤其是荒谬的意见,则是错误的路牌,它把人指向错误的方向。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它会不断丰富,但不会被推翻。即便在一段时期内由于误解或社会原因被遮蔽,但浮云难以遮日,真理归根到底会被承认。而一种错误的哲学不管它如何流行,如何符合一定时期人们的某种需要而成为显学,但终究会烟消云散,成为过眼烟云。正如一种时髦可以流行于一时,但不会永远流行。

37、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什么?这两个问法一样吗?如果我们想对哲学的本质有所把握,我们应对哲学采取哪一种问法?笼统地说,这两种问法好像是一样的。在日常语境里,人们也通常把这两个问法当作是同一个问法。而在西语句式中,中文的这两种问法直接就被抹平(“统一”)为一种问法。但是,如果深究起来,这两个问法实际上并不一样。

38、艺术的魔力在于同样都是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一部电影让爱情上升到了云端,另一部让它沉到了海底。也许后一个故事对于年纪小一点的朋友来说还有点隔阂,懂得世事无常是需要时间的,但有一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幸福就像镜中月,水中花,当你想去抓它的时候,它就消失了。

39、郁教授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开始,一则高考作文评分引发争议的事件分析即刻吸引了我们。此后,郁教授通过一幅拉斐尔的《雅典学院》(1511),一一细数图画中的哲学家及其主张。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芝诺、德谟克利特等等,一大批“时代巨人”在我们的眼前复活。正当我们沉浸在对这些伟人赞叹的时候,郁教授的问题链来了:拉斐尔是在哪个角度作画?他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站位及其动作表情的?最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郁教授还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课后话题:如果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画一幅雅典学院,在当今社会的各色人物中,你会选择哪些人画在上面?

40、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41、所以,在源头处,在自由中,我不仅能够以“过去”的眼光看世界,而且同时也能以未来的立场看生活。哲学既是一种返乡之旅,也是未来之旅,自我解放之旅,自我成就之旅。哲学让我们能够站在未来的立场上理解与思考,而不是迷执于当前。哲学让我们能退出当前而返回自身,也让我抬眼望向未来,打开未来。哲学不仅让我们张开回望过去的眼睛,也让我们开了遥望未来的眼睛。哲学让我们拥有三只眼睛。

42、哲学的这种独特性,恰好表明它就是生命本身,因为生命不是别的,它仅仅是对生命的追求,说得直白一点,生命就是“要活”。

43、陈先达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躬耕哲学领域近七十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陈先生厚积薄发,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哲学随笔,如《静园夜语》《哲学心语》《静园夜话》《漫步遐思》等。近日,陈先生汇聚多年思想灵感,又推出新作,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哲学认知、人生智慧、人的地位与价值等命题,饱含生活气息,引人入胜。

44、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基本学科和手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45、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科学研究普遍有效的机制,混在一起,哲学就成了普遍有效的道理,成了大道理。结果人们都把哲学当做讲大道理的,当成一堆大道理。其实,道理之为道理的普遍机制全然不同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不仅如此,掌握道理之为道理的机制,恰恰是为了提防某一条有的放矢的道理膨胀成放之四海中任何一海皆无所谓的大道理。我生性怕听大道理,所以才入了哲学这一道,可人家听说我属哲学专业,寒暄未毕就摆出好多大道理来和我论道,心里常叫苦不迭。不过如前提示,把哲学当成讲大道理,事出有因,既然投了哲学这行,这黑锅该背也得背着。

46、西方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峙,德国古典哲学的凯旋行进,现代西方各派哲学长期激烈的交锋和论争,在中国旁观者看来直似天方夜谭。

47、因此哲学就是寻找认识或者是寻找方法。从而哲学的定义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总和。

48、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够让大家对“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印象,能够彻底解决人们对“哲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哲学”等等问题的困惑。让我们坚定地踏上哲思之路,扬帆远航。

49、也许,中国人真的只配搞些“应用哲学”之类的玩意儿让人开心,大学里面的“广告哲学”、“技术哲学”之类的课程肯定会比其他哲学课吃香。

50、没有哪个民族没有技术和艺术,但并非每个民族都有科学。人们曾好问中国为什么没发展出近代科学,后来有人指出,问题应当反过来问:西方怎么就发展出了近代科学?之所以换个问法,是想提示,没有科学是常态,没有什么东西命定我们发展出科学来。我们可以没有营养学却吃得挺富营养,而且味道极佳,这类话已成老生常谈。科学不是必然要有的,也不是必要的。同理,对于讲道理来说,讲道理的科学并不是必要的。不懂哲学的人可以很会讲道理,反过来,哲学家不都是道理讲得最好的,就像游泳教练不一定游泳游得最好。

51、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始祖,有些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瑰宝,《玄学》早就给岀了答案,《玄学》俗称《神学》。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

52、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

53、为了“老”得更久一些,我也像公园里大清早那些老爷爷老太太们一样,开始练上了气功,与那个未经科学证实的“阴性物质世界”打交道。

54、因此,哲学既是一门天下之学,也是一门为己之学。这里的“己”不是君臣父子关系里的自己,因为在这种关系里没有真正的自己,只有可被替代的各种角色;也不是什么利益主体或欲望主体,因为一切这样的主体都是临时的、不统一的,将随着利益相关项或欲求相关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这样的主体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自身同一性的统一体。不管是关系角色还是利益主体,都只不过是每个人的一种临时身份,而不是他的真正自己。倒是只有退出这一切临时身份,摆脱各种功能性的关系世界,每个人才真正回到了他自身。这样的自身实际上就是自由身。哲学作为为己之学与成己之学,其所“为”的乃是这样一种自由之己,所“成”的乃是这样一种自由之身。

55、有人直到临死的一刻,都并不直接面对面地考虑死的问题,或即便考虑,也只为活着的人考虑,而不为自己考虑,好像他的死只与别人有关,而与他自己不相干似的。

56、不论从思想意义上说,还是从学科意义上说,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核心都在于诠释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文化根基。围绕这个核心,至少有三个向度无法忽略:

57、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58、哲学对于思维的认识,主要在于实践的观点,即先有实践,后有认识,先有感性认识,后有理性认识。

59、对什么是哲学,罗素并没有给出定义,但有个描述性的说法: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至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又像科学一样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诸权威,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60、一般常用的玄学就是说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老虎,武松有点笨,为什么不先打老虎的眼睛呢?老虎瞎了以后不任由摆布了吗?他不知道自己如果遇见老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叫老虎一口咬死了。

61、所以,历史上对哲学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并不是很可怪的事儿。而且,这些定义虽不相同,却也不像有些人设想的那样五花八门,它们多半都互相联系着,有点像同一个迷宫的不同入口。的确,对哲学这样的概念下定义,主要的用处是提供一个入口,让人可以踏进一座迷宫。

62、这两种知识的区别,有时称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或理性不及的认知和理性认知,或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没有两个固定的语词来标识这种区别,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术和科学也算一对。不过须注意,虽然我们倾向于用一对对立语词来表示这种差别,但实际上“知”的形态不是明确地分成了两种,而是形成了一连串的等级和过渡。相对于跳高运动员,跳高教练的知识可说是理论知识,但是在体育运动研究所里工作的研究人员,比跳高教练的知识又要理论多了。可以设想背摔式的设计者是个瘫子,根本跳不起来,他研究人体结构和力学发现了背摔式,后来人们用这种姿势打破了世界纪录。

63、西方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峙,德国古典哲学的凯旋行进,现代西方各派哲学长期激烈的交锋和论争,在中国旁观者看来直似天方夜谭。

64、然而哲学不需要抒情,思想实验蕴含着意想不到的革命。《季风青少年哲学课》把思想实验作为一种引导孩子们研习哲学的重要方法,在芜杂的现实中,选出一个变量推至极端,哲学家各自所选择的那个变量,也代表了他们对于世界的疑问与解答——芝诺选择的是变化,因而“飞矢不动”;罗尔斯关注的是正义,于是便有了“无知之幕”;维根特斯坦关注的是语言,便设想了“盒子里的甲虫”。而在现实生活中,飞矢当然不会停下来,无知之幕也并不存在,别人的盒子总是可以被揭开检验甲虫这个词汇的真面目的。思想实验并不因为与现实不合而失去意义,那是我们突然跃起,短暂离开地球的时刻,这是哲学家的天真,更是少年的天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今天少年们的想象力与可能性被思想实验所打开,那么明天,他们就有可能用人生实验与社会实验打开这个民族的未来。毕竟一切的革命,都首先是头脑的解放。

65、在汉语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66、这意味着,要寻回本原,必须首先回到自身。在这个意义上,作为追寻世界本原的一种努力,哲学就是我们返回自身的返乡之旅。本原意识或起源意识,实乃一种乡愁,一种忧烦(sorgen),是对与源头共在的那个天位之所的怀念与向往。哲学就是一种带着乡愁的返乡之旅,它通过让我们脱离-摆脱当下-现在纷繁多彩的现象世界而把我们带回“过去”,在在场的当下世界的背后打开了一个以不在场方式在场的“过去世界”。

67、我们有时也觉得太累了,想稍微休息一下,但立刻就警醒,倾听,拔起沉重的腿,迈着踉跄的步子前行。因为,休息即意味着不存在,死亡。

68、作为一门自由的科学,哲学同时也是一门纯粹科学,即不以任何派生性事物与经验性关系为考量的学问。因为只有排除一切派生性事物与经验因素,哲学才能找到构成一切派生事物与经验性关系的基础,也才能发现贯穿古今未来之变的最高原则。换言之,哲学是一门寻求从派生性事物与经验性关系中摆脱出来的学问。这意味着哲学要从各种日常世界与功用关系中解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一种解放事业。

69、  所以,起源意识也是一种怀疑意识,但又不仅仅是一种怀疑意识,因为它只是怀疑眼前的事物与当下的角色,却并不否定眼前的一切,相反,它因怀疑而要进一步去追问当下事物与当下角色的非当下性的根据,也即在先的根据。只有找到在先的、非当下的根据物,直至追寻到不出场的源头存在者,起源意识才不会因为当下事物的变动不居而惶惶不可终日,并且也才会发现并确认自己的本相身份而安于自己的真身与天位。简单说,追问本原问题,在根本上也是追问人自身的天位与真实身份的问题;而抵达本原,则意味着人回到了自己的天位而回到了自身。

70、形而上的思考是哲学发展的本质。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还不了解,打雷闪电、山洪暴发等自然现象激起了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认识,这便是宗教的早期雏形,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哲学解释宗教的形式存在。

71、简单说,一切正当的人间关系都是基于孔子与耶稣所觉悟到的基本法则,而根本上则是基于人间关系项的自由存在。因为只有从这种自由存在出发,才能理解、确立、开展出一切正当的人间关系。但是,人们不仅生活在正当的关系中,往往也生活在不正当、不健康的关系中,而人们之所以会展开出各种不合理的关系,同样也是基于人们的自由存在。正因为人是自由的,人们才会越性而为,背叛自己的自由本性而背离出于这种本性的法则;倘若人的存在不是自由的,而完全是必然的,那么,人们在生活中展开的各种关系也就无所谓正当不正当、合理不合理。在这个意义,不管是正当还是不正当、合理还是不合理,一切关系都是基于关系项的自由存在才展开出来。

72、生命从此就至少有了一种最基本的意义,这就是:探求生命的意义。或者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探求。

73、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发现发明创造,把一个事物弄明白了,可以操作制造。

74、人必须用自己本身的存在去填充那无边的空虚;但人不是上帝,只是一粒微尘,他做得到吗?

75、哲学确实没有唯一的答案,但不能说没有答案。不同的哲学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不仅对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人生价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哲学对自身问题的回答也不一样。世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存在是被感知”和“存在是不依赖人的意志的客观存在”,哪个正确?认识从哪里来?有天赋观念吗?等等。看法都是多种多样的。

76、哲学讲的是主与次的关系,这就是讲的对立统一关系,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要学会抓住主次。

77、因此,真正的哲学并不只是与“有”相关,更与“无”相关。哲学在有无之间。作为一门科学,哲学是一门关于“有”的学问,但是,哲学不同于其他一切科学就在于,它不仅是科学,因为它不只是关于“有”的学问,它同时是一门与“无”相关的学问;或者更确切说,它不仅涉及有,而且涉及无,而其他一切科学只涉及有。不过,哲学与无相关并不是也不可能提供关于无的知识,而只是提供向无敞开的桥梁。有无之间永远存在着断裂,哲学就在有无之间进行摆渡。

78、认识论来源于希腊语知识和演讲,它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方法。目前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79、中国曾经以自己的哲学开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东亚史,而今天,中国将再次面临着这样的使命,那就是:以会通了中西普世之理的哲学参与开辟新的世界史。这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在今天的哲学研究中能够打开和应当打开的一个希望。

80、科学家可以不讨论什么是科学,数学家可以不讨论什么数学,艺术家也可以不讨论什么是艺术,唯有哲学家不能不讨论什么是哲学。

81、同一性规定或本质的规定,实际上就是最初的规定:既是逻辑上最初的规定,也是时间-历史上最初的规定。就像对树的本质的规定就是对最初被称为树的那个东西的规定,或者说,就是对最初作为树本身被给予的那个东西的规定。尽管树在后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规定或属性,但是,它的所有这些规定与属性都以它的本质及其规定为基础。

82、邪说本来是指佛教中指不符合佛陀释迦牟尼所说正法的修行理论。现在主要是指少数人凭空创造的,不为大众接受的议论或者思想;

83、想到黑格尔曾提到连英国人都有“按哲学配方制造”的皮鞋广告,我们也许还会有一种“无独有偶”的安慰,只是不能为此申请专利,又将带来一丝遗憾。

84、哲学讲的是物质之间的关系,万物之间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的,万物是运动而不是静止的。

85、有人象不相信中医一样,不相信神学,认为这纯属胡说扯蛋。是骗人的。

86、这种高危中的平衡或许比无危(没有核武)的平衡更安宁,因为谁都知道,战争意味着人类的毁灭!在这种高危和平之下,各国都在发展经济,但对于经济运动的认识,西方经济学也没有明确的解说,只是说将资源配置到需要上去,这离说明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还差十万八千里。社会经济运动的矛盾,从哲学上解释是经营矛盾。

87、当人们形成了一定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成为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88、所以哲学的十大终极追溯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怎么来到这里?我来这里干什么?我会做什么?我可做什么?我还将往哪里去?我去那里干什么?我去会做什么?

89、◉ “艺术”既泛指方式方法,又特指优秀的方式方法。

90、现成的答案多得很。一般来讲,“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这个定义是标准式。但“关于世界观的说法”太笼统模糊。关于世界观的什么“说法”都是哲学吗?那人人都是哲人、都是哲学讲师、教授吗?有人说“上帝是无所不能的”,有人“信鬼神、讲鬼神”,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难道也是哲学吗?既然这样,那又何必去“总结和概括”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呢?这不有些“八卦”吗!

91、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92、真正的哲学的生长不能依靠编织纯粹的抽象概念,而只能以我们对外在与内在世界的观察和经验为基础。要在哲学领域里做出真正的成就,不可能通过组合概念就能实现。哲学就如艺术和文学,其源泉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把握。而且,无论一个人怎样沉迷于仰望星空,而忽视地上的一切陈设,他也不可能在世界发展中保持冷血,始终不投入行动并切身感受世界发展带来的震撼。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