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弗洛伊德与荣格【文案整理33句】

admin 2023-06-23 01:54:49 个性说说

弗洛伊德与荣格

1、1914年时,他辞掉了所有职位,开始了一连串的旅行,并专心的去探讨自己的潜意识。他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幻觉。他会在两场咨询的间隙或在晚饭前,留出一小时到两小时的时间,放任自己沉浸于幻觉。他称诱发幻觉的过程为“活跃的想象”,并认为这是一场“与潜意识对质”的个人实验。(弗洛伊德与荣格)。

2、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说弗洛伊德继承了自笛卡尔以来西方一直流传的二元论主体思想,并受到进化论和机械论的影响,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机械的一成不变的存在。此种观点深远的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并延续至今。例如我们常说的关于性的心理问题被一并归咎为俄期与对应客体的亲密关系问题。而荣格解放了弗洛伊德机械论的部分,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由无数内容的随机组合构建的,为此荣格描绘出了多种心理原型来指代构成内心的内容。认为人的内心发展是流变的。(弗洛伊德与荣格)。

3、MurrayStein:在荣格两到三岁的时候,他母亲由于某种原因住院了,后来猜测可能是因为抑郁症住院。在文献中还表明他母亲有两种性格,白天一个性格,晚上则是另一个,就像不同的两个人一样。所以说荣格母亲是个非常不可靠的人,她给荣格的影响是他不太信任女人。而弗洛伊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弗洛伊德的母亲是个非常可靠的人。这些家庭原因当然会影响他们之后的发展。

4、这就是荣格最早接触的精神分析和弗洛伊德的途径。他又不断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如关于癔症等,这些可以更好的帮助他去治疗在当地的一个叫布鲁克斯利医院里的病人。

5、(《荣格全集》第8卷,第361—364自然段)

6、近两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关于父亲与孩子的综艺节目一度火爆荧屏,而在节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在千万个中国家庭里,父亲的消失——“我有一个好爸爸,可我总是见不到他”。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也伴随了一个焦虑的母亲,而父亲在家庭里的隐形状态,使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

7、消散(lysis),梦的工作的结尾、解决或结果。

8、“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集体无意识”、“性本能”、“人格类型说”......这些纵横多领域、深刻渗透在人类当今文化、艺术、医学、生活等多方面的心理学说,正出自本文两大主人公之手。

9、但是,弗洛伊德认为,梦的目的是欺骗性的,以便智胜潜意识压抑力,使得阴影能够以伪装的形式进入意识,而荣格认为,梦的目的是通过使重要的潜意识潜能能被整个人格所用而服务于个体化。

10、对荣格影响较大的形象可能要数“费力曼”——一个智慧老人的形象。“费力曼”形象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弗洛伊德,成为了他的导师。再补充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沃坦的兄弟姐妹中,有一个叫“西格蒙德”,另一个叫“西格林德”,他们乱伦生下了“西格弗里德”,也是神话中的一个著名形象,类似于荣格和萨宾娜的关系。

11、随着我对你了解的加深,我认为再也找不出比你更适合接替并完成我的研究的人了。

12、(免费领取)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

13、今天的文章,就来仔细谈谈两人之间的爱恨情(没有仇哦~)

14、施:我现在了解了荣格和萨宾娜的关系更多的是象征层面上的,但他和另外一个女性Tony.Wolf的一段关系也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是在现实层面上的,这段关系对他来讲有什么意义呢?

15、弗洛伊德曾经提到“疾病认同”这样一个防御,即病人亲人去世后,病人会发展出类似于去世亲人的疾病症状,但是实际上他没有患这种病,所以弗洛伊德描述这是他用来哀悼失去亲人的一种防御。荣格有两种人格,荣格的母亲也有两种人格,这是否可以看做是他对妈妈疾病的认同呢?

16、看到他在越来越年迈,同时也越来越权威时,可以要求荣格分享梦境,却不愿意再与荣格分享自己的梦境,他可以直言不讳的说:

17、梦是自然的、自发的事件,它们的进行不依赖于有意识的意志或意向; 

18、弗洛伊德的侧重点在于将心理动力建构在性上,这是他所处的时代的特点,有人认为他的理论有点儿泛性论,心理动力或者心理能量,都是需要一个途径与外界进行交互,他选择的是性,并衍生出很多内容,比如说对性驱力的升华,于是文艺、音乐等各种活动开始产生并发展,所以他的影响不仅仅是心理学,而是文化、生活甚至医学等多个方面。

19、施:导致他们分裂的因素是否跟性理论有关呢?因为当时弗洛伊德是期待荣格成为他的接班人的。首先荣格不是犹太人,弗洛伊德希望精神分析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理论,还可以扩散。第二是荣格在大学工作的背景,他希望荣格能够帮助他发展精神分析。但是荣格跟他的一个病人萨宾娜上了床,并告诉了她自己的想法,后来还有人指责荣格是支持反犹太的,因为他发明了一个叫“沃坦”的原型,被纳粹所利用。弗洛伊德可能担心这会给精神分析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他们的分歧到底是否与这些有关系呢?

20、对荣格来说,象征是自然的成长因素,它们使得人格的发展、冲突的解决和对两极对立物的超越成为可能。为此,他认为,象征具有超越功能,对所有从一种心理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的转换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对治疗和自性的个体化来说,象征是不可或缺的。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卓越地位应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是能够制造象征的动物。

21、——1907年4月7日,弗洛伊德给荣格的信

22、年轻且没什么经验的精神病医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他的导师。在给萨宾娜诊治过程中,两人之间发生了秘密的、不伦之爱。但荣格重视自己的声誉,想要隐藏这段感情,声称萨宾娜是一名臆想狂。而这种欺骗的行为也让荣格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23、施:这个让我想起弗洛伊德在1897年写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实际上是他从他的老师布洛伊尔那里听到的《安娜·欧》。安娜·欧是在照顾了她父亲之后出现了意识状态的改变,她改变了很多意识状态,比如说她会讲德语,也会英语、法语。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他会把它解释成性压抑理论,但荣格很少提到性,这是他们的很大差别吗?

24、他们之间更多是学说方面的分歧,弗洛伊德和荣格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同时又非常紧密。荣格写了一本书关于力比多及乱伦的书,书中的观点和弗洛伊德的相关观点截然相反,有反击弗洛伊德之意。然而弗洛伊德看了这本书后,反应很冷漠,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评论。这触动了荣格的自恋情结——因为荣格觉得弗洛伊德是自己尊敬的恩师,如父亲一样的人,居然没有任何反应,他非常伤心、愤怒。后来他写了很多情绪表达的信件给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看后却说:那就到此为止吧,就各走各路吧。这可能是他们的学术分歧影响到现实生活,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25、当代荣格释梦特别强调了由梦引起的身体感受及其变化和整合,这是后继荣格学者和分析家将荣格思想在释梦中更加操作化的标志。

26、1906年3月,荣格开始给弗洛伊德写信,还将自己有关字词联想的研究结果(《StudiesinWordAssociation》)寄给了对方。而弗洛伊德也非常欣赏荣格的才华,二人开始频繁通信,关系不断升温。

27、然而,出于对研究成果的尊重,荣格最终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写下去。此书出版后不久,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彻底破裂。紧接着,荣格辞去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及期刊主编的职务。二人之间从情感到工作的联系彻底宣告终结。

28、MurrayStein:红书真的是一本很大的书,里面有很多文字和图画。荣格完成红书花了他十五年的时间,所以说红书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因为在书中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和经历,这里面还包括了文化性的、关于内心世界的东西,而有些事很恐怖的,带有威胁性的。就像但丁的神曲中那样,但丁去地狱走了一遭,这个旅程跟他很像。非常复杂难懂,因为《红书》并非学术理论类型的一本书,包括了荣格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一个作品,而他创作这本书时他正面临中年危机。有一个人对荣格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那就是歌德。荣格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读过歌德的《浮士德》,对它非常感兴趣,而且有传闻说荣格的祖父跟歌德是有血缘关系的(是歌德的私生子)。《红书》就像是荣格的《浮士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作品,他从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里面幸存下来,并把这些经历写成《红书》。

29、佛洛伊德之后的新精神分析流派以阿德勒、荣格等为代表,他们反对佛洛伊德的以本我为中心的泛性论,更强调自我的功能。同时认为人格的发展不仅限于儿童期,而是持续一生,这些修正和发展对现代心理学仍然有影响!

30、荣格的补偿概念可以看作是对弗洛伊德的愿望满足理论的一种扩展,因为两者都把梦看作是意识获得之前无法得到的和潜意识的东西的一种手段。

31、一般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

32、潜意识压抑力利用了多种手段,例如移置作用(displacement)、凝缩作用(condensation)、象征作用(symbolization)和图示作用(pictorialization),这些防御性的转化是显意的梦常常呈现出怪诞或非理性的性质的原因。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