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但丁和莎士比亚是哪国人【文案整理53句】
admin 2023-06-23 02:01:39 个性说说 ℃但丁和莎士比亚是哪国人
1、但丁赠给卡瓦尔坎蒂等诗人的第一首诗,是抒写对贝雅特里齐的爱情的十四行诗。但丁对贝雅特里齐是精神上的爱,带有神秘色彩。在她死后,但丁把抒写对她的爱情以及其他有关的诗,用散文连成一体,是为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取名《新生》。
2、同时,她还觉得中国诗人杜甫如果能为歪国人所知,这会让身在海外的人感到一丝骄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月夜》则是杜甫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以诗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但丁和莎士比亚是哪国人)。
4、绝句起源于古代歌谣,得名于联句。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均有名作传世。
5、哈佛大学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Owen)也称杜甫就是最伟大的中国诗人。
6、 译完《暴风雨》以后,朱生豪又次第译出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烦恼》《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等喜剧作品。按照他和书局商定的计划,全套《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拟分四个分册出版,分别为“喜剧”“悲剧”“史剧(英国史剧)”和“次要作品”(后来改称“杂剧”)。其中《暴风雨》虽然按照现代正统的文学理论不完全符合喜剧的特征,但毕竟也有大团圆的结局,当时也是归入第一分册“喜剧”中的。
7、甚至作家哈维尔·塞卡斯(JavierCercas)也告诉西班牙《国家报》:“经常有人问我,我们西班牙人配不配拥有塞万提斯。现在我知道我们不配。”
8、对于尘世得不到回报的爱情,朱振宇认为,但丁在早年的《新生》中就有所反省,并在《神曲》的创作中升华了这种爱情。朱振宇分析:“尘世之爱的悖论就在于此,人的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实际上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在爱情中也是一样。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偶然的存在,是不稳定的。我们看起来是一成不变的,其实内心总是在变。两个必死的凡人,如果背后没有更高的信靠,很可能便是偶然地相遇、再偶然地散伙。如果能够把你的爱安置在一个更稳定的东西上,认识到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一个作为偶然的凡人,那么,痛苦就有希望得到节制。”毫无疑问,但丁早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把他的爱意转化成了更超然的、更高的精神追求。当然,这种基督教式的爱在某种意义上也抽空了尘世情感的意义。
9、同时,但丁也是一位艺术大师,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加上自己的见解将他的精神世界通过地狱、炼狱、天堂这一幕幕逼真的画面展现了出来,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充分具象化。尽管我们不能将《神曲》看成是一部神学作品,它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对很多信徒的影响力是不能小觑的,信徒们追寻着但丁的足迹看见了地狱、炼狱和天堂里的种种异象,他们要么拒绝、要么向往,进而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和敬畏之心,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敢做坏事,尽量做好事,这正是宗教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10、到“知天命”的年龄时,经历无数酸甜苦辣,塞万提斯终于把《堂吉诃德》的第一部手稿交到出版商手中。虽然,出版商只给他的这部心血印了区区五百册。(但丁和莎士比亚是哪国人)。
11、 近年来莎学界和翻译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翻译莎剧使用的文体问题。因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主要是用Blankverse(素体诗)来表达的,那么如单从文体形式的对应性来说,自然是在译文中仍保留诗体为好。若能完美地做到这点当然是好事,但既要全面保留诗剧的形式,又要最大限度保留原著的韵味,还要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欣赏,适合中国舞台的演出和观众的接受,确实很难全面照顾到。实际上,即使用诗体翻译,用什么格式的诗体才能和莎士比亚以Blankverse为主的诗体相对应,也是一个很难得出定论的问题。
12、事实上,此前每一个译本,也都是译者在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对话。
13、李维与塔西陀对凯撒的态度显然不同于撒路斯特。据我们所知,李维与塔西陀都是坚定的共和派,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尽管李维与屋大维过从颇密,其历史叙事在大多时候是克制而含蓄的,但他在《罗马史》中仍直言凯撒由于其“傲慢自大”而“招致公众的愤恨”,终于被杀。(21)据说李维还发出了这样激烈的一问:“凯撒的出生,对人们来说是一项福祉,还更是一个诅咒?”(22)至于晚于李维三十余年出生的塔西陀,言论则更加大胆:“独裁者凯撒的被刺在一些人眼里是极为可怕的罪行,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极其光荣的功勋”。(23)按塔西陀生于尼禄统治时期,仍属于屋大维开创的尤利乌斯-克劳迪乌斯王朝治下,他敢于这样直言不讳,真有史官“秉笔直书”的风骨。塔西陀之后的史家,几乎无一例外,都继承了这一传统。从而,“罗马第一位真正的历史学家”撒路斯特,留给我们的对凯撒的描述,几乎成了古罗马史学著作中全从正面书写凯撒的唯一例证。不过,我们不要忘记,撒路斯特追随凯撒,乃是以光复共和的名义:他热切地期盼凯撒“重建共和国”,建议他“将共和国建立在最为有效且永恒的基础上”,并以“不朽的神明”的名义,吁请凯撒“照拂共和国”,因为“只有凯撒才能治疗共和国的伤痛”,“凯撒就是为治理共和国而生的”。(24)也就是说,包括撒路斯特在内,古罗马历代史家有个一以贯之的“共和情结”,实际上,在曾经代表着共和国的元老院沦为屋大维个人统治工具之后,是史家们以笔为剑,延续和维护着罗马人民心中的共和理念。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元首”与“奥古斯都”称号后,事实上已成为帝国的皇帝,但他仍小心翼翼地表示拥戴共和,致使名义上的共和制仍然存在,这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凯撒遇刺,殷鉴不远,另一方面从中亦可看出“史官”传统的威慑力。
14、“从中国古代传统来看,《神曲》中的很多因素都与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观念相冲突,比如,孔子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强调现实的生活;而《神曲》写的则是死后世界,并且塑造的形象从天使到鬼怪无所不至。儒家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其对诗歌的评判标准也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但《神曲》却上天入地,其情感也是从极悲、极怨写到极乐,是典型的‘大淫大伤’。但是,在中国的楚辞传统和道藏传统中是有宗教、有鬼怪的,《楚辞》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也和但丁一样是被放逐的、其作品中是有怨有怒的。在古代语境中,楚辞是作为儒家诗教的附属而存在,但20世纪初但丁进入中国时,楚辞的生命力就被‘激活了’。钱稻孙以楚辞体译《神曲》,除了语言上的方便,也有一种文化定位上的考虑,就是当时,刊载他翻译的《神曲》译文的学衡派杂志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这就意味着,这一学派将但丁等同于屈原了,这种译介方式,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楚辞的地位。”
15、 他首先动手翻译的莎剧是《暴风雨》,这不仅因为在早先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该剧本多被排在卷首,更因为在所有莎剧中,这是朱生豪最喜爱的一个剧本。这个莎士比亚晚年所写的传奇剧反映了作者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难以找到出路时,希望到远离人间烟火的地方去寻求解脱的精神状况,和朱生豪从学校出来时的青春理想在社会现实面前处处碰壁产生的苦闷心情,是很自然会发生碰撞,产生共鸣的。
16、如今,从语言上看,意大利语作为小语种,覆盖面和影响力远远不如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英语。从体裁上看,诗歌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戏剧则更侧重故事。诗人高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诗歌是最高贵最冷的文体,《神曲》更是诗歌中的诗歌,即使在当年的佛罗伦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更何况是现在跨越了时间、空间、语言的东方。可能为了让更多的人懂,有了小说,为了再让更多的人懂,才有了电影,现在,要求在几秒钟之内感染更多的人,出现了短视频。越来越不用琢磨,真是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倒退。所以,诗歌肯定是曲高和寡。”
17、还有英国人四处打听哪里可以网购到杜甫诗集的英文翻译,想趁着居家隔离期间潜心读诗。
18、译者: 屠孟超 出版年: 2011-1-1页数: 921定价: 00元ISBN: 9787544714877
19、 朱生豪写信给当时在中央大学英文系读书的胞弟朱文振商议此事,文振弟曾听说日本人因为中国没有莎士比亚译本而讥笑中国文化的落后,因此大力支持他的决定,并把这一工作推崇为“民族英雄的事业”。这大大增加了朱生豪译莎的决心。他在给宋清如的一封信中说:
20、Whenshallweleanintheemptywindowtogetherinbrightness.Ourtearsdriedup?
21、这些没讲过的话,就是长诗《神曲》。这位理想化的神秘女孩的名字,是贝雅特丽齐。贝雅特丽齐是诗人的精神支柱。在《神曲》中,但丁是作者,也是旅程的亲历者,贝雅特丽齐的形象,则有时是恋人,有时是姐姐,有时是慈母。她象征着但丁的信仰。
22、纪录片中出现的是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朋友的关心。
23、“就在太阳底下,拿着一本书慢慢去读,情感就会慢慢解冻,恢复其应有的力量。”
24、为了纪念塞万提斯,而设立了塞万提斯文学奖(西语全称是PremiodeLiteraturaenLenguaCastellanaMigueldeCervantes)。
25、但丁,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
26、 经过这些年的折腾,虽然译稿一再被毁,毕竟有了不少经验的积累,译笔更成熟,更老练了。但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遇到的困难还是很大的。宋清如曾回忆说:“那时他仅有的工具书,只是两本词典—牛津词典和英汉四用辞典。既无其他可以参考的书籍,更没有可以探讨质疑的师友。他所耗费的精力,确实难以想象”。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埋头伏案,握管不辍”,到1944年初,继《罗密欧与朱丽叶》后,已经译完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汉姆莱脱》《李耳王》《奥瑟罗》和《麦克佩斯》,以及《该撒遇弑记》《女王殉爱记》等三本罗马史剧,还有《爱的徒劳》和《维洛那二士》等剧本。他估计如果进展顺利没有意外的话,到年底就可以把全部莎剧译完,从而大功告成了。其间世界书局也开始为全集的出版做准备,着手对已经完成的译稿进行排版并由宋清如代替译者本人进行校对,朱生豪还撰写了“译者自序”“莎翁年谱”及各分册的“提要”等。
27、讲到唐朝首都长安时,迈克尔·伍德将它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并列为八世纪的世界都市。
28、五百册《堂吉诃德》犹如一夜春风,震惊当时的西班牙,一年内重印了6次。之后它被翻译成英文,并迅速流传到美洲,人人都喜欢看。
29、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
30、歌德 (德国) 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31、公元前42年罗马兴建凯撒神庙,凯撒成为第一位被神化并获得祠庙尊崇的罗马公民。不但凯撒的义子与侄孙屋大维继承了他的名号,自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以下,历代君主都以“凯撒”作为皇帝称号,此后德意志帝国及俄罗斯帝国君主亦均以“凯撒”为号。“凯撒”一词逐渐成为君主的总称,以及王制、帝制,乃至君主专制的代码;这一代码进而在各种文学-历史叙事的包裹之下,滚动成为“凯撒神话”(CaesarMyth)。这个神话在君主制盛行的时代曾席卷了整个欧洲,而其内核便是凯撒遇刺事件。回到奥古斯都时代,那正是“凯撒神话”被有意识地制造与生产出来的年代,流风所及,普鲁塔克与苏维托尼乌斯的传记也留下了“造神”的痕迹。
32、从西方的经典来看,在维柯所说的西方三大史诗中,《神曲》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书写的是凡人的精神成长历程。学者朱振宇长期从事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研究,译有《但丁:皈依的诗学》《但丁的圣约书》等。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道:“《荷马史诗》和《埃涅阿斯纪》描写的都是英雄传说,而《神曲》则是一个有罪的人走向得救的精神旅程。一个平凡的、有罪的、怯懦的、胆小的人,在人生的中途走进了幽暗的森林,追随着代表基督教信仰的圣女,在游历中成长,精神变得健全和正直。主人公‘我’虽然不是伟大人物,却可以代表尘世中的每一个人,并且这个人的生活被看做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是和世界历史的进程结合在一起的。但丁的这种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后来成长小说、甚至是革命文学的先驱。”
33、再看苏维托尼乌斯,据说他是不谙世务的一介“书生”,《罗马十二帝王传》一书的中译者评论说,他“在史学的严肃性方面比不上塔西陀,也没有普鲁塔克统驭全书的伦理主题”,“着意搜集的似乎是正史不传的东西”,“其中不少奇闻轶事,类似秘史”。(34)不过,当我们认真来看他所写的凯撒传本身,就会发现他的政治立场十分鲜明,至少可以说部分继承了罗马共和史学传统。《罗马十二帝王传》中记述的第一位“凯撒”便是“神圣的朱利斯”,而苏维托尼乌斯似乎对这位“神圣的朱利斯”全无敬意,先是明确道出凯撒“夺取了君权”,并引述时贤加图的话(“凯撒是唯一一个清醒地颠覆共和国的人”)来佐证自己的判断,特别是,在苏氏的传记中,我们看到凯撒竟然亲口说“共和国只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空名”,此后作者历数了凯撒一系列傲慢僭越的行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凯撒“恶多于善”,“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不过,作者在文中仍然兴致勃勃地记录了诸多“天象示警”的“怪事”,特别是“彗星连续七天在天上出现”的奇迹。(35)——在文学中形成的“凯撒神话”牢牢占据着这两位传记作家的想象,他们所宣扬的共和理念就这样奇特地包裹在神话当中:这两部传记是文学,也是历史,更重要的是,在此文史两支传统实际上合流了。
34、时代与个体的碰撞,并不是但丁的时代独有的,也并不是当下社会独有的。重要的事情是,人们如何能够像但丁一样,直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35、△爵爷在线为您朗读唐代诗人杜甫名作《偶题》
36、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文化辩论的阶段,人们在讨论的是“中国往何处去”。朱振宇分析《神曲》之于中国的坐标系:“从中国古代传统来看,《神曲》中的很多因素都与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观念相冲突,与楚辞传统和道藏传统则有相通之处。”
37、“凯撒死后立即被奉为神,这不仅是经由正式法令作出的决定,而且公众对此也深信不疑”:“他死后天空出现最奇特的现象”,“在奥古斯都庆祝他被尊为神而举行的首次赛会期间”,“名为‘朱利斯星’的大慧星”“一连光辉耀目出现七夜”——普鲁塔克和苏维托尼乌斯在各自的《凯撒传》中都对此言之凿凿加以了记载。(31)这也是莎翁笔下的凯撒大段台词(“我像北极星一样坚定,它的不可动摇的性质,在天宇中是无与伦比的。天上布满了无数的星辰,……只有一颗星卓立不动。在人世间也是这样,……只有一个人能够确保他不可侵犯的地位,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动摇,我就是他。”)的指涉来源。
38、但是,在1995年,这个惯例被西班牙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JoséCela)打破,他曾是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39、 朱生豪由于英年早逝,在翻译理论方面未能留下更多的论述。但在他的“译者自序”中也明确地表达了他对翻译工作的宗旨:
40、 朱尚刚
41、 朱生豪在之江大学期间的另一件大事是结识了他事业上的知己和一生的伴侣,比他低三级的女诗人宋清如。
42、《凯撒》一剧最受诟病的,便是剧中“凯撒”这个形象了。作为主人公的凯撒,在剧中仅出现了三场:第一幕第二场,凯撒吩咐妻子在逐狼节(Lupercalia)庆典中,站在安东尼(Antonius)的跑道上,以治疗不孕症,(9)是为迷信;此后无视卜者“当心三月十五日”(BewaretheIdesofMarch(10))的预言,是为固执;之后凯撒和安东尼叙话,我们得知他有“一只耳朵是聋的”;最后凯斯卡(Casca)向布鲁图斯和凯歇斯(Cassius)转述节日庆典现场的情形,据说凯撒竟然当众昏厥。实际上,普鲁塔克的传记并未记载凯撒让自己的妻子在逐狼节去接受鞭打,包括“耳聋”以及凯撒在庆典当日昏厥等情节均属于莎翁杜撰。迷信而又固执,年老体衰而兼有残疾,这便是凯撒在剧中的第一次亮相。
43、 但丁,佛罗伦萨人,生于1265年,卒于1321年,他活了56岁,他所在的时代刚好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时代。我们见到的但丁身穿大红袍,头上戴着月桂枝,月桂枝被罗马人视为智慧与和平的象征。但丁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第一位诗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是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文艺复兴运动开拓性的人物。在文学史上对诗人的评价有这样的说法:永恒的荷马、神圣的但丁、道不完的莎士比亚、不朽的歌德,第一位阶的诗人仅此四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诗人T.S艾略特说:“莎士比亚所展示的,是人类感情的至广;但丁展示的,是人类感情的至高至深。”可见,但丁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因此,我们了解但丁,也是了解那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精神,闻一闻文艺复兴时期那百花的芬芳,为我们今天干涸的心灵带来一点营养。
44、不难理解,好比国人阅读四大名著,因为读不下去而产生的国民挫折感是存在的。人人都知道《堂吉诃德》非常重要,也都知道那些名著很重要,但人们心中都有复杂的感受。
45、《堂吉诃德》第一部的成功,促使塞万提斯抓紧时间赶写第二部,即便在病痛的困扰下,四年他写了72章,最终第二部得以出版。
46、塞万提斯一生中也写了不少作品,但最主要的就是《堂吉诃德》。小说家们显然是神圣化堂吉诃德的主要提倡者。
47、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无缘获奖了。
48、 在逃难和回到上海工作期间,朱生豪并没有放下他的译笔,他还是从《暴风雨》开始,重新进行他的翻译工作。只是由于在《中美日报》时工作繁忙,进度相对要慢一些。
49、“杜甫是非常特殊的一类人。这类人包括但丁、莎士比亚和杜甫。这些诗人创造的价值,成为了后世诗歌的评判标准。”
50、《神曲》是但丁在1307年至1321年,以意大利方言写成。《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各33歌,加上1篇序曲,共100歌,14233行,一直是押三连韵。诗人高星曾评价道:“这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严谨,共有9层。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这种精确的解构和对称的布局,是建立于数字3和10对中世纪文化所具有的神秘的、象征的意义上的。”
51、但丁不仅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还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神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52、"DuFubelongstoaveryspecialcategory.WehaveDante,Shakespeare andDuFu.Thispoetscreatetheveryvaluesbywhichpoetryisjudged."
- 上一篇:非主流头像男生带字【文案整理16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312℃公司团建三句半台词【文案整理87句】
- 249℃以和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文案整理20句】
- 231℃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句子【文案整理55句】
- 220℃有涵养的个性签名女人八个字【文案整理35句】
- 172℃做人先立德的名人名言【文案整理77句】
- 166℃进击的巨人语录经典【文案整理67句】
- 161℃发誓最狠的话【文案整理25句】
- 158℃十二种说明方法及例句【文案整理60句】
- 158℃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造句【文案整理73句】
- 153℃邪不压正经典台词【文案整理50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