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佛陀经典108句【文案整理55句】

admin 2023-06-24 01:42:15 个性说说

佛陀经典108句

1、108颗佛珠第39颗--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被财富所拥有。(佛陀经典108句)。

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4、八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5、参禅| 108句佛教经典禅语名言26~30

6、从积极的意义来说,这六个破洞是“六法戒”,就是不淫、不盗、不杀、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是“六正行”,就是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以及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掸定、智慧……

7、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8、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9、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0、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1、一只僧鞋前后一共有六个破洞,那不是为了美观,似乎也不是为了凉爽。因为,假如是为了凉爽,大部分的出家人穿鞋,里面都穿了厚的布袜,何况一到了冬天就难以保暖了。假如是为了美观,也不然,一来出家只求洁净,不讲美观;二来僧鞋的黑、灰、土三色都不是顶美的颜色。有了,大概是为了省布,节俭守戒是出家人的本分。也不是,因为僧鞋虽有六洞,制作上的布料和连着的布是一样的,而且反而费工。

12、佛法多门,修心第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13、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4、四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5、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16、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7、108颗佛珠第4颗--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8、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19、“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20、(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21、六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2、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3、108颗佛珠第3颗--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24、(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25、(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6、(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27、108颗佛珠第72颗--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28、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9、五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30、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31、KingAjatasattucomingintothepresenceoftheBuddha未生怨国王来见佛陀(EON注:在长部第二经《沙门果经》中记载,未生怨国王(在宾比萨拉国王过世之后,他已经继位成为摩羯陀国的国王)在宫廷医师耆婆的推荐下,前往拜访当时正住在耆婆医师的芒果园中的佛陀。未生怨王因为参与过谋害佛陀的事情,所以一直不敢去见佛陀。这次拜访他出动了500头乘骑象,大量人员持炬照明,即便是这样,当他接近佛陀住处时,依然感到了巨大的恐惧。当时佛陀身边有1250个比丘,未生怨王认为这么多人同在一个住处不可能会如此安静,他甚至因此怀疑这是一次谋害他的阴谋(如图描绘的场景)。当他亲眼见到佛陀和一同静坐的比丘时,感慨地说期望他的儿子也能获得这样的安详寂静(他因为谋害了父王,所以害怕他钟爱的儿子也会这样对待自己,于是有点期望他儿子出家。很遗憾,他在位32年之后,还是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里)。那次会面佛陀向他详细解释了出家修行能在当生所得到的果报,这个问题他问了当时许多外道的导师都无法得到满意的答复。佛陀后来提到,如果不是已经犯下杀父的业,那次会面他就能证得初果须陀含。尽管如此,他依然从此成了佛陀最虔诚的追随者之据说从他父亲去世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法睡好觉,和佛陀见面之后,他终于能睡得安稳了)

32、五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33、有人能抵抗百万大军,却无人能抵抗死神的来临。

34、MeetingthesanitationworkerSunita路遇清扫工苏尼塔(EON注:苏尼塔是王舍城一个拾花业家族的成员,他当时正在从事极其困苦和低贱的街道清扫工作。佛陀观到他有成就阿罗汉的潜质,于是在一个清晨他正在扫地的时候特地前去见他。他看到佛陀的时候敬畏得无地自容,佛陀问他要不要出家成为一名比丘,他狂喜地答应了。佛陀带他回到寺院,给了他一个禅修的业处,他依此证悟了阿罗汉果,从此许许多多的人和神都来敬拜他。他此生的低贱是因为过去世曾经对一位辟支佛说过不敬的话)

35、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贾,择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36、108颗佛珠第34颗--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7、TheslavewomanreproachingthehereticforbathingintheRiverGangesatdawn身为奴隶的女子责备一名沙门于黎明时分在恒河里洗澡(一名身为奴隶的女子向一个外道沙门质疑“恒河晨沐”的意义)(EON注:这位女子应该是般娜,她是给孤独长者家一位女仆的女儿,听《狮吼经》后证得初果须陀含。她的工作是去恒河里打水,当时婆罗门教徒普遍相信在恒河里进行晨沐能洗掉身上的罪业(即便是现在,相当多的印度民众也依然如此相信)。当时已经身为初果圣者的她就对河里那位婆罗门说,这种迷信是不懂得业报的表现,如果在河里沐浴就可以洗掉罪业,那么水里的青蛙水蛇那些水生动物是不是都要上天堂呢?一切杀人放火的罪犯,洗澡过后会不会都变成好人呢?如果河水能洗掉罪业,那么善业是不是也会被洗掉呢?那位婆罗门幡然醒悟,皈依了佛教,说“曾诩梵天子,今真婆罗门;三明真知俱,真正清净人”。给孤独长者后来解除了般娜的奴隶身份,于是她出家为比丘尼,最终证得阿罗汉果)(《长老尼偈236-251》)

38、七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9、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而不是"如果那样,就不会这样了"。生命中,我们经历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40、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1、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2、(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43、良心是每个人最公平的审判官,骗的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自己的良心。

44、108颗佛珠第81颗--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5、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46、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4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8、我遇到了—位法师,光是—只僧鞋的道理,他说了一个下午。

4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0、一百零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51、BlockingVitthathubaandhisarmy劝阻维都达巴(毗琉璃)和他的军队(EON注:毗琉璃是释迦族一个宫女和高沙喇国王巴谢那地的儿子,因为当时巴谢那地王想要娶一名释迦族的公主,但是释迦族用宫女伪装成公主嫁给了他。所以当毗琉璃王子16岁拜访娘家释迦族的时候,由于血统低贱,他坐过的座位被用牛奶来洗,这种巨大的歧视行为让他发誓一定要复仇。巴谢那地王发现这事之后,一时废掉了毗琉璃母女的地位,后来在佛陀的建议下又恢复了。毗琉璃20岁时,趁巴谢那地王出游的时机篡夺了王权。巴谢那地王死在逃往摩羯陀国求援的路上,而毗琉璃很快就发兵攻打释迦族复仇。佛陀精确预知了此事,于是来到两国交界处,在大军面前孤身一人顶着烈日暴晒坐在释迦族境内的一棵无法遮荫的枯树下(如图中情形)。当毗琉璃王问他为什么不坐在高沙喇国境内的茂盛大树下时,佛陀回答“亲族之荫胜他族”,毗琉璃王会意并退兵。毗琉璃王此后又出兵两次,都遇到佛陀坐在同一棵枯树下,于是又都退兵。佛陀因为这事而承受的暴晒让他留下了延续一生的头痛。毗琉璃王第四次出兵的时候,佛陀知道释迦族的业报(在过去世中曾经做过集体向河里投毒的事情)无法避免,就不再试图挽救。两军交战时,释迦族人虽然全副武装,但是无人愿意杀生,于是落败,全族人几乎都被屠杀,但是因为坚定持戒而全部往生天界。佛陀预言毗琉璃王七日之后就要死亡,七日之后毗琉璃王的军队驻扎在一个干枯的河床上过夜,河水突发导致全军覆没,从此高沙喇国的国土并入摩羯陀国。佛陀在有一次和外道讨论“身业”更重还是“意业”更重时,提到一个例子说:得“心自在”者,摧毁一座城市只在一闪念之间,所以即使佛陀只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毗琉璃王仇恨再大,带着整个军队也是不敢硬闯的。当时的传统也是如果军队行军途中遇到沙门,一般都要退兵)

52、108颗佛珠第107颗--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53、谈到惊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摆在佛案的左侧,它巨大厚重,一人不能举动,诵经时木鱼声穿插其间。我常觉得在法器里,木鱼是比较沉着的,单调的,不像钟鼓磬钹的声音那样清明动人,但为什么木鱼那么重要?关键全在它的眼睛。

54、TheBodhisattapickingupthegoosewoundedbyDevadatta菩萨抱起被提婆达多射中的白鹅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