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德川家康八条家训【文案整理44句】

admin 2023-06-27 01:52:49 个性说说

德川家康八条家训

1、公元897年,钱镠平定董昌,统一两浙,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特赐金书铁券,上有“恕卿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等语。这在封建时代可谓是家族最高的殊荣,但钱镠对此非常清醒,他召集家人于堂前,告诫大家不得恃宠而骄,违法乱纪。并同时颁布了八条家规,要求前氏族人必须铭记于心,严格执行。

2、信长成年后同邻国美浓的领主、有“蝮蛇”绰号的斋藤道三的女儿斋藤归蝶缔结政治联姻。1551年织田信秀辞世,信长继任织田家督。信长在继位前就表现得桀骜不驯:他敢带人跑到和信秀面和心不和的织田信友所住的清洲城下放火,让他父亲大吃一惊。在成为大当家后首先当然要处理父亲的丧事,可信长在丧事上也让所有的家臣大跌眼镜——本该到场主持葬仪的信长竟然迟到,而且没穿丧服,光着上身,腰上还是挂着一大堆杂物。敬香的时候,他拿起一把香往父亲灵位前一扔,扬长而去。在场的家臣先是目瞪口呆地看他表演,然后议论纷纷,表达对这个“不孝子”的极度不满。信长这样的行为令他的老师和绝对支持者平手政秀感到十分悲哀。两年后平手政秀决定以死相谏,于是在写下一封遗书后切腹,遗书谆谆告诫信长不要再穿奇装异服,不要再我行我素,认真履行一个领导者的职责。

3、扶柩经过州县并回籍治丧及亲友赐吊但领名帖概不敢劳人揖(德川家康八条家训)。

4、羽柴秀吉是织田家臣中反应最迅速的,他也面临其他家臣同样的问题:此时他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如果回师讨伐明智光秀,那么如何确保清水宗治不会调头追击自己?秀吉权衡一番后严密封锁了关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利用毛利家不了解内情的有利时机迅速与毛利议和。秀吉故意放出风声称:信长将派兵三万支援自己,震恐的毛利家决定赶紧和秀吉议和。

5、信长继承家督之位后由于行为乖僻,引起了很多家臣的不满,特别是他在葬礼上的表演,使许多家臣认为有换个老大的必要。于是,自然而然地在信行周围形成了一个派别。其核心人物包括织田家的猛将柴田胜家,信长昔日的老师林秀贞,林美作守、佐佐成政、津津木藏人、桥本十藏等。信长这边并不是没有支持者,至少织田胜左卫门、织田清正、森可成、佐久间盛重等人还是支持信长,只是其实力不如信行派那样庞大。

6、德川家康的故事,开始于公元16世纪中后期(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日本处在战国时代。德川家康最开始并不起眼,他的家族只是地方上一个小势力,无论是地位、还是实力,好像都不足以左右历史发展,然而四五十年之后,他击败了各个对手,统一日本,结束了战国时代,成就了太平治世。

7、本能寺之变,中止了织田信长一统天下的野心,信长的嫡长子也战死沙场,整个织田家瞬间群龙无首。为了争夺信长留下的巨大遗产,织田信长生前任命的各个方面军将领,展开了混战。德川家康的人生,也出现了重大的转机。

8、当丰臣秀吉活着的时候,凭借着他的威望和能力,这套机制运转正常。没有人能掀得起风波,可当秀吉去世以后,留下了权力的真空,五大老无奉行的政治安排,迅速就被55岁的德川家康突破了:德川家康突破秀吉的一系列禁令,之后家康挑起丰臣家的内斗,削弱丰臣家的实力。

9、织田信行的失败除去了统一尾张最大的障碍。接着还剩下两位织田先生,一位是信长的庶兄织田三郎五郎信广,他曾经担任安祥城城主。弘治二年(1556)他勾结美浓的斋藤义龙图谋夺取清洲城。计划被信长所获悉,他伪装出征美浓,引蛇出洞后漂亮地杀了一个回马枪,挫败了信广的反叛计划,信广在失败以后立刻请罪投降,从此就成为信长忠实的家臣。而另一位是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他和儿子织田信贤控制着上四郡,与控制下四郡的信长分庭抗礼。(德川家康八条家训)。

10、《旧唐书·裴度传》说“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家康一生重大战事如下:   

11、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12、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与争斗有多少都因偏狭与嫉恨而来,若能心胸开阔,又何会有如此多的杀伐呢?

13、    公元1547年,只有6岁的德川家康被父亲作为人质交给今川家,谁知半路被织田家劫到了尾张国,此后直到他成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家康一直作为人质被软禁着。长期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保障的生活让他明白人生来就是不自由的,那些成就大事的人是一定要能够容忍种种约束的。(了解索罗斯的人,对这条会有深刻的感悟。中国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也是这样的智慧。如果在交易中没有约束自己的规矩,等待你的,可想而知)

14、松平家势力单薄,为了求存,不得不仰仗邻国的大名,年幼的德川家康很早就明白了什么叫身不由己。他三岁与母亲分离,六岁离家成为织田家的人质,八岁丧父,最终被今川家彻底控制。在这期间,德川家康逐渐培养出坚忍的性格。

15、责人宜宽,责己宜苛,怨天尤人者终难成大器,在各种残酷的环境中,你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这一点在血雨腥风中,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德川十分的明白,所以他才会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16、正如钱氏研究者李最欣所说:“钱家人的家风都很正,学习的目的性非常的纯洁,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完全是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在外界看来难以理解的一些举动,但在钱氏后人中这非常普遍。钱家为了百姓,连王位都放弃了,后世对权利和金钱的淡漠都不难理解。”

17、作为一部“平天下”的“王族”家训,“化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十种贯穿其中,也是《钱氏家训》区别于一般家训的最大特色。

18、天文十五年(1546)织田吉法师举行了成年元服礼,取名信长。许多家臣认为成年后的信长会更成熟一点,更像一个继承人。但信长的表现实在让许多人失望。他延续着童年时候的发疯行为,光着上身,腰上挂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骑着马,继续和一些同龄的大孩子在野外疯玩。家臣们对他们将来的主人完全不看好。于是,信长得到了一个光辉的称号:“尾张的大傻瓜”。更多的家臣开始酝酿支持信秀另一个孩子作为继承人,织田氏的其他族人也开始对家督之位虎视眈眈。信长还没有成为尾张之主,家中已经埋伏下了危机。

19、总之中国的家训一直以来训诫对象与范围都局限于家庭和家族,将教育重点放在“家教”之上。当然现今社会上诞生了有很多“宗亲组织”,也在致力于将“家训”的社会化,但真正要想做到,还真有一定的难度;而日本的家训早已变成了“社训”,巳将教育重点放到了公司和社会团体中,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和开放性,故而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20、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21、1573年,武田信玄率大军来袭,苦战。三方原之战,家康大败,幸武田信玄病重退兵。

22、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人理解的东西。(雨果)

23、后来本来隶属于朝廷的武士阶层势力日益做大,架空了天皇和贵族,并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主导的中央政权,这类政权称作“幕府”,幕府的最高长官,叫做征夷大将军。

24、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地起了很大作用。

25、德川的小儿子(八岁)练习射箭的时候,家康在旁边观看,不断的给孩子增加练习的数量,并教育儿子,你必须对自己要求很高,高于任何你的家臣,他们才能服从你,尊敬你,才能战无不胜。

26、尊重而不迷信权威,追求而不独占真理。(周海中)

27、心胸有多大,事业就能做多大,这个也是中国很多企业家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当丰臣秀吉第一次与德川交战,并在一次战役中遭遇惨败的时候,很多将领要求趁胜追击,唯独家康认为自己现在没有秀吉的实力,一旦杀了秀吉,天下必大乱,所以不去追杀他,其实想想换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很像当年诸葛放曹操啊)。

28、这时大叛乱的主导者织田信行仍然心怀不轨,他始终不相信自己会败在这个“大傻瓜”哥哥的手里。稻生合战后次年,安静了一年的信行又坐不住了,偷偷联系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再度密谋造反。而这次,原来的信行支持者柴田胜家却站到了信长一边,他主动出首告发了信行的计划。于是信长装病把信行骗到清洲城,瞒着土田夫人一刀砍死了信行。

29、在打江山过程中,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虽然程度不同地统一了日本,不过在威慑敌手方面还缺少关键性的战役。更为可惜的是,丰臣秀吉在掌控全境后,不把休养生息放在首位,却马不停蹄地发动侵朝战争,以致于怨声载道,打了5年仗,败退而回。

30、信长到达战场后首先组织一次对柴田胜家的冲锋,但初战不利,被迫退回名砦。这时信长得到了一支援军:前田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从荒子城带上农民兵赶来加入,有了“群众支持”的信长得到了信心,再次发动攻击。他一声大喝,率军果断冲击敌人的核心--柴田胜家本阵,名扬尾张的猛将“鬼柴田”被信长的气势所惊,草草招架了几下就败退下去。柴田一退,林美作守的军队就完全暴露在信长两路军队的攻击下,被迫撤退,林美作守也遇见伏兵战死。稻生合战的结局决定了信行的失败。信行的末森城被包围。惊慌失措的信行搬出母亲土田夫人向信长求情。信长看在母亲的面上,同意信行投降。又将信行派的主要人物林秀贞和柴田胜家纳入麾下,宣布不追究他们过去的行为。

31、其实这部剧最大的看点,不是德川,而是配角。高赞答主把剧里出现的美女演员列举了一遍,但这里的男配角阵容也特别强大,可能当时名声不显,但往后大放光彩的比比皆是。比如说扮演织田信长的役所广司,当时才20多岁,剧中年纪比泷田荣大但实际上还比泷田小好几岁,不知道当时算不算新人,但凭借此剧一飞冲天。扮演丰臣的武田铁矢当时已经凭借金八老师走红,当然他还是在日后101次求婚更加为世人所知。仔细看这部剧,出现许多日后大河剧中的熟脸,有的演员现在是老前辈了,但在这部剧里居然还是少年役,比如说出演井伊直政少年时的演员,后来在交响情人梦里扮演野田妹大学钢琴教师。毕竟这部剧已经快40年了,有些演员甚至都不在了,比如说扮演大久保长安的津川雅彦,后来反客为主成为了德川家康专业户。他的哥哥长门裕之在这部剧也出演了,扮演德川早期重要家臣本多重次。这对兄弟现在都去世了。

32、我对水户洋平最有印象的一点可就是极其冷静、极有义气。还是三井大闹体育馆这起事件中,收尾的时候,三井浪子回头,但本不可避免要连带篮球队都受到处罚。但是水户洋平在危急时刻,用了一招移花接木,将所有的事都拦在了德男以及自己身上。这件事,就直接反应了他冷静与义气的一点。

33、    与跟他并称为日本战国四大名将的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比起来,德川家康非常明白久战必亡的道理,因此他并不迷信武力,而是巧妙的利用各种手段保存和壮大自己的实力,在其它的英雄都拼倒后,他轻而易举的取得了天下。(这条是本人最为推崇和受益的一条,久战必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交易中少犯错误永远比正确更重要,更别说致命的错误;超额收益是实战交易中最大的谎言;交易中一定要顺势而为,顺大势,取平均收益。我罗列的这几条是交易中最精致的智慧,但做到却极为困难)

34、今川义元惨败之后,其子特别无能。19岁的他果断放弃了今川家,私下和织田信长议和,签订清洲同盟。那一年,德川家康19岁。

35、在家翻阅《了凡四训》,对中国古人能够持续有恒地严以治家这点深有感触。袁了凡是明朝时期的学者,他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将自己毕生所学所悟,写下了这部人生必读的智慧之书。

36、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木下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37、1560年号称东海道霸主的今川义元率军上京欲取代足利将军成为全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结果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伏击而死。凭借这一战织田信长走上了天下布武的道路:他攻略美浓、臣服今川、血战石山本愿寺、废黜室町幕府......一步步发展成为日本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大名。然而信长的性格中却具有极大的缺陷::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对信长会是何等态度。1580年他流放了织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贞,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织田家的元老宿旧们对这位主公是充满畏惧的。织田信长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惧,恐怕在想要信长死的人当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信长曾火烧比叡山的根本中堂,从而将自己置于全日本佛教徒的对立面。甚至连一直远离实际政治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对信长不满的迹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有些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尽管身为一代战神,然而个性上却是刚愎自用,几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终于在1582年对信长不满的暗流爆发了出来——感觉自己受到信长欺辱的织田家臣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迫使信长自尽身亡。

38、当丰臣秀吉活着的时候,凭借着他的威望和能力,这套机制运转正常。没有人能掀得起风波,可当秀吉去世以后,留下了权力的真空,五大老无奉行的政治安排,迅速就被55岁的德川家康突破了:德川家康突破秀吉的一系列禁令,之后家康挑起丰臣家的内斗,削弱丰臣家的实力。

39、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责人不如责己,责己不如择己”。意思是说,怪责别人的错误,不如检讨自己的过失。而自责不可太过,不如,选择另一个自己去对人。又有对句曰“责人之心应责己,恕己之心当恕人。”我想家康应该更乐于“责己不如择己”吧。 

40、因此在日本历史上无论任何一个阶层(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所谓的“家”,始终都是以家业(事业)作为立家根本,没有传子不传女一说,只要认为优秀,异姓也无所谓。这一点是有别于中国对“家”的含义的。

41、1582年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信长一死,围绕政权落入谁手的问题各大名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本能寺之变时德川家康正在界市,因急取近道经伊势返回三河,才免遭危难。

42、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43、天正七年(1579年)羽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羽柴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羽柴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