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梗概【文案整理50句】
admin 2023-06-30 01:46:43 个性说说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梗概
1、有一次,高尔基一边烧开水一边读书,水壶的水都烧干了,高尔基都没发觉,最后把水壶给烧一个大窟窿。
2、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梗概)。
3、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4、孙敬每天读书的时间特别长,有的时候特别疲惫了也不会休息,但是时间久了身体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时候就特别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觉,害怕影响自己学习,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
5、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6、“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7、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头脑清醒的办法,他准备了一个锥子,只要稍微一打瞌睡,他就会用这个锥子特别用力的在自己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的话,苏秦就会突然间感觉到疼痛就会清醒起来,继续读书。
9、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10、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11、非常讲究读书方法。鲁迅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鲁迅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鲁迅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鲁迅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12、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大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之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14、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15、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
16、 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17、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他是福州人,清末举人。
18、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19、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20、毛泽东虽不爱读经书,却对老师毛宇居非常敬重。全国解放后,他还与毛宇居多有来往。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用自己的稿费置办了七桌酒席宴请家乡父老,毛宇居也在被请之列。毛泽东亲自向毛宇居敬酒,毛宇居慌忙站起,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爽朗一笑,大声说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21、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中考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做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22、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23、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马克思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马克思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24、毛宇居是毛泽东的族兄;毛宇居比毛泽东大12岁,写的一笔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
25、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26、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27、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28、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29、毛泽东白天干农活,晚上看书,半耕半读,两年中读了十几本小说。他自己没钱买书,就跟亲戚朋友借着看。他非常喜欢那些爱国的有本事的人物,像李逵、鲁智深、武松、岳飞,诸葛亮、孙悟空……,特别痛恨那些奸臣,像秦桧,蔡京、高俅等人。他还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小说中,主要的角色都是王公、贵族、官吏、公子哥,为什么没有受苦的人,没有农夫工匠呢?他希望,有一天农夫工匠成为小说里的主人公,把农夫工臣们写成英雄豪杰。
30、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31、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32、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33、(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34、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35、考生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语言,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36、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37、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8、第三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9、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40、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d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41、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42、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43、(经典分享)曾国藩:一个家庭的福和运,藏在这3个字里
44、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也曾是写对联的好手。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学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45、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46、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47、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48、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49、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 上一篇:描写时间珍惜时间的名言【文案整理7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359℃公司团建三句半台词【文案整理87句】
- 259℃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句子【文案整理55句】
- 255℃以和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文案整理20句】
- 249℃有涵养的个性签名女人八个字【文案整理35句】
- 190℃进击的巨人语录经典【文案整理67句】
- 186℃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造句【文案整理73句】
- 175℃做人先立德的名人名言【文案整理77句】
- 174℃十二种说明方法及例句【文案整理60句】
- 167℃发誓最狠的话【文案整理25句】
- 156℃邪不压正经典台词【文案整理50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