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爱情说说 > 正文
徐志摩的爱情经历【文案整理104句】
admin 2023-06-30 01:48:43 爱情说说 ℃徐志摩的爱情经历
1、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有勇于反抗封建束缚而去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天性。和张幼仪婚姻或许就是一个错误,当文艺青年徐志摩遇到文艺闺秀陆小曼,后来发生的一切又显得那么必然。
2、在迎娶了陆小曼后,徐志摩虽然正大光明地怀抱美人,但他同时背上了大量账单。
3、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往北平,飞机失事,罹难。他大概很难想到后来人对他的情史津津乐道,却不曾记得他还在多个讲台上教学授课。(徐志摩的爱情经历)。
4、其实并非徐志摩薄情寡义,其实骨子里原本浪漫的徐志摩是无法接受过那种被别人安排好的生活,他是一个插上翅膀就可以飞的人,他要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过活。他是爱的信徒,拿爱当做信仰来顶礼膜拜,他尊重的是自己的内心与感觉,他忠于自己的真爱陆小曼,并做到一生不离不弃,哪怕是在陆小曼颓废的沉迷于鸦片,败家到不管有用没用的东西都要乱买一气,窘迫到被债主追的东躲西藏,甚至由于堕胎而不能生育时徐志摩都没有离开陆小曼,他对陆小曼永远只有怜爱没有太多的责怪。这样说来他所做的一切也并没有错,如果一个人真的抛弃真我而无谓妥协的话,那他就是白来红尘走一遭,只是命运最起初把一个徐志摩不爱的人安排在了他的生活里,要和一个之前没有见过面的女人强行的生活在一起,浪漫而倔强的徐志摩肯定做不到,起初的抵触使得这段婚姻注定要被辜负。
5、婚姻并非只是纯粹的爱,日常的生活划开了一刀爱的伤口。
6、可是林长民不同意林徽因与徐志摩在一起。因为林徽因早已与梁思成订下婚约。
7、徐志摩一生相遇的就只这三个女人,深爱的,都以命相酬了。不爱的,也分割得清楚了,且让我们宽容些,不要提起他,就说他没责任,不是个男人吧。
8、“空等的滋味我知道!你知道我情愿空等,因为我就是靠这‘一念不死’活着的!”
9、1928年凌叔华与丈夫陈西滢(常州府无锡县人)到武汉大学当教授。此时,凌叔华与苏雪林、袁昌英结为好友,三个人在文学创作上盛极一时,有“珞珈三杰”之誉。凌叔华才貌双全,气质高雅,令世人歆羡。凌叔华为人亲和力极强,她与胡适、徐志摩等一批名士情谊颇厚。凌叔华将绘画当作事业来追求,她一生举办过许多次画展,大学刚毕业,她的画作便参加了国际画展,五十年代后,她在巴黎、伦敦、波士顿、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多次画展。
10、因此徐志摩在与张幼仪做了比较之后,自然觉得“能作”的陆小曼,风情万种且不输林徽因。尚是个极品风流文艺女青年,这至少在人设上很符合徐志摩的要求。
11、”我想在冬至节独自到一个偏僻的教学里去听几折圣诞的和歌,但我却穿上了臃肿的袍服上舞台串演不自在的腐戏。我想在霜浓日澹的冬夜鲁自写几行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但我却跟着人们在涂蜡的跳舞厅去艳羡仕女们发金光的鞋袜。”
12、1928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欧、印等地旅游。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问世。
13、所以在最初,徐志摩和陆小曼恩爱两不疑的,即便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婚礼上遭由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的痛骂。
14、 与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被丈夫遗弃以后,重新生活,入德国学校学习,专攻幼稚教育,五年后学成回国。上海一家女子银行聘她做总裁,并且她还经营了一间服装公司,均大获成功。她在百忙中还请了一位国学老师,给自己讲解孔孟之道,每天一小时从不间断。她有留学的新学识,又摄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不忘中国传统的美德,离婚后自己抚育儿子长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做为干女儿照顾二老,为他们送终。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还寄钱帮助陆小曼。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的。她享年89岁。我们看到张幼仪敬老爱幼,她宽恕了徐志摩,还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济他的遗孀,而且经济富厚,事业兴隆,儿孙孝顺。她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她是幸福的。
15、为了治愈失去最心爱人的伤痛,为了打发寂寞的日子,陆小曼她心如止水,跟贺天健学画,又跟汪星伯学诗。她默默整理徐志摩的诗稿,仿佛这样可以看到徐志摩一样,然后出版志摩遗文,编纂志摩全集,陆小曼后半生大多以药罐子为伴,不再有心思涂胭脂水粉,憔悴不堪。
16、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悲恸不已,她托丈夫梁思成到飞机失事现场,捡回了一片飞机残片,挂到自己的家中,直到去世。
17、这无疑就对张爱玲是个伤害,可是张爱玲舔舔伤口,为了所谓的爱情!不顾一切,激情过后,却是飞蛾扑火!几近燃烧殆尽!还好,她在写作里寻找?!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录和小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让我们能够窥探到人生的多舛多患!是那么的悲怆!
18、就在张幼仪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同时,徐志摩于1922年8月追随不辞而别的林长民、林徽因父女返回中国。11月8日,他在《新浙江·新朋友》上刊登《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我们已经自动挣脱了黑暗的地狱,已经解散烦恼的绳结……欢欢喜喜地同时解除婚约……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
19、 由于男女之间轻率的行为,给个人身心健康、名节事业、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后代成长,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0、但读罢硕士的徐志摩终于发现,自己跟张幼仪,越来越远了,这桩婚姻,即便没有其他因素,也终将走向破碎。
21、 而凌叔华呢,这位与徐志摩的感情似乎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才女当然也是没能忘怀徐志摩。她在《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文中说道:“志摩,你真的死了吗?谁会相信像你这样一个有生气的人会死了的?得到这消息时,我就不信,可是问了几处,都答说是真的,回电已证明了。可是我仍然不相信,我骗自己说:‘也许这孩子觉得日子太平凡了,存心弄点玄虚来吓一吓他的朋友吧!再说,他哪里像会死的人呢?’”“我就不信,志摩,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撇下我们走了的。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直像一朵红山棉辞了枝杈,这在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许你会选择这一个,可是,不该是这时候!莫非你(我在骗不过自己时,也曾这样胡想)在云端里真的遇到了上帝,那个我们不肯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你却因为不忍甩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凡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我猜对了吧,志摩?”
22、一声巨响惊呆了才华横溢的林徽因,当她得知徐志摩因为省一张飞机票的钱来参加她的演讲而遇难时,悲痛万分,她让丈夫去了追悼会现场主持会议。
23、 据中国人口网的资讯,全世界处于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有10亿,其中中国有2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产堕胎的人中有50%是青少年,平均每分钟由10名少女进行不安全流产。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每分钟有10名堕胎者,意味著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名女子打胎,每六秒钟就有一个胎儿被屠杀!台湾每年有30至50万人堕胎,台湾辅仁大学神学院生命伦理研究中心发行的《残蚀的理性》纪录片提供的数位是:美国外科每年进行150万次的堕胎手术。这是多少妇女的血泪创伤!这是多少小生命惨遭屠杀啊!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位私人诊所的男医生说:‘我每天要做50至60个人的堕胎手术。有一天我上班,看到那些排队候诊等待做人工流产的妇女,我的心突然颤抖了,我再也做不下去了,我想自杀。我这不是为妇女服务,而是屠杀生命!我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愿再做一次堕胎手术了。’
24、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婚,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同年10月回国。
25、而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结合,好像是徐志摩没有娶到林徽因之后的一个替代品,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虽然陆小曼是二婚,但陆小曼却有着和林徽因一样的对生活、对文艺、对自我价值的精致追求。胡适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就连泰戈尔都对她赞不绝口。
26、有人说徐志摩不像话,为了在异国他乡心动的女子而抛妻弃子,面对为她生养的女人却毫无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甚至在生命最后的一段岁月里疯狂的爱上了朋友的妻子并最终收归房中。
27、以前的陆小曼是热衷于舞厅灯红酒绿的生活,在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彻底变低调了,再也没出现在以前那么热爱的娱乐场所,以前爱穿金带银身穿华服的她,也变得每天只穿黑色和白色灰色的衣服,从没见过她穿一件有红色的衣服,陆小曼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蓬头散发,也不洗脸,似乎一下子老了很多岁,她谢决所有的宾客,很少出门,很少与人来往。
28、(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蒋经国的一生
29、作为著名的浪漫诗人,徐志摩又有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内容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30、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林微因作为接受过外国优秀文化的新新女性,在国内文化格局变化之时,经常参加由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的新月文学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经演绎《齐德拉》这部泰戈尔的歌剧的主角齐德拉公主,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征服了观众,在当时的文艺界给众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林微因曾和丈夫梁思成一起走过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对中国的一些古建筑物进行了考察和测绘,更是让世界对古建筑物的得到了更多的认识。 林微因在文学这一领域上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她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在文学界得到了广大的学者和读者的喜爱和认同。被当时30年代的人们称为“一代才女”。 她的爱情之路是历经坎坷的,她的一生中有三个爱她的男人,一个是伴她一生的梁思成,一个是等她一生的金岳霖,一个是为她终生不娶的徐志摩。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让后人都对这位女子议论纷纷。
31、我们应当深信这两个人的相爱相杀终致诗人一命西归;我们也应当深信美如人间四月天的女子林徽因带给徐志摩的美好回忆与依恋;我们也应当深信原配夫人对徐志摩尽人妻事的忠贞与爱恋。
32、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33、再说起来,徐志摩也不是什么好人,为了追林徽因抛弃妻子,儿子因此夭折。
34、当初,他置舆论、亲情不顾,想去实现一个美丽的爱情之梦,而这个梦在现实中破碎了,碎成一地瓦砾,怎能不让他愁肠百结,万念俱灰?苦痛交织之际,不幸与灾难接二连三地降临。
35、“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
36、尽管曾坚决的反对这种家庭包办的婚姻,但作为家庭独子的他终究抵不过家庭的决定。
37、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当时张幼仪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国陪读的。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21岁的张幼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却冷漠地说:‘做火车肇事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38、当飞机一飞上天,他只觉得他不再是地球上的人了,像只鹞鹰,一振翅就飞向空中,钻进云里,一切的悲欢离合,都随之消失,当下的心里只有一种快活和逍遥,一种挣脱了牢狱的自由。
39、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d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
40、一个专注于真情实感的公众平台,值得您的关注!
41、从结婚到出国留学,他和张幼仪结婚将近3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4个月左右。用张幼仪的话说,“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42、早已有“交际花”之称的陆小曼,常被请去参加摹捐义演。她不仅自己装扮登场,而且尤喜捧戏子。对于棒角,她一掷千金,毫不吝惜。不仅这样,她还要徐志摩看,她演戏,陪她捧角,甚至要徐志摩登台为她配戏。以至于厌倦又无奈的徐志摩写道:
43、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
44、 有名的“凌小姐的大书房”就曾招待过伟大诗人泰戈尔,也是因为泰戈尔,她结识了一生的挚爱徐志摩和以后的丈夫陈西滢。徐志摩对凌叔华的才貌很欣赏,为凌叔华的第一部小说《花之寺》作序,是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人作序。半年时间里,两人书信就“不下七八十封信”。徐志摩在1925年赴欧前,将一只藏有记载他与林徽因、陆小曼关系的日记及文稿的“八宝箱”交给凌叔华保管,并戏言他出国若有不测,让凌以此为他写传,这恰恰表明凌徐二人已相知极深。
45、这种婚姻于徐来说如精神枷锁,于张来讲是婚姻祭品。
46、1938年,陆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六年后与长期为她治病的推拿医生翁瑞午同居。翁瑞午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古玩字画等,维持两人的同居生活,陆小曼和翁瑞午过了20多年的同居生活,直到翁瑞午去世,所以说翁瑞午陪陆小曼过了后半段的凄苦生活。很多人不理解,认为陆小曼忘记了和徐志摩的爱情,其实可能是陆小曼晚年一直生病,身体不好,需要翁瑞午照顾,陆小曼曾经说过她和翁瑞午并没有正式结婚,翁瑞午也没有离婚抛弃自己的发妻,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只有感情。陆小曼在翁瑞午死后就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作画上面。她在山水画方面很有造诣,两次入选全国美术展,现在画作还闻名于收藏界。
47、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办了一场轰动当时的婚礼,在被他的老师梁启超当众训斥,骂的狗血淋头之后,徐志摩终于掀开了陆小曼的红盖头。
48、遗体被送回上海后,停在万国殡仪馆,并在那里设大殡,吊丧的人极多。灵边哭倒两个人,一是陆小曼,一是张幼仪。吊唁者也无表中以二人为世界分为两班,似有鸿沟相隔。
49、剑桥,其实就是徐志摩那首名诗《再别康桥》里的康桥。
50、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更不用说爱情.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只得请来祖母.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1915年10月29日,志摩与幼仪结婚.
51、王赓何人,西点军校毕业生,艾森豪威尔的同学,同时也与徐志摩一样是梁启超的学生,徐志摩的朋友。他与陆小曼的婚姻也是包办婚姻。
52、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53、林徽因远赴美国,徐志摩彻底绝望、灵魂上极度空虚之时,寻到了生性活泼、聪慧过人、才貌出众的陆小曼。
54、又因二人的婚姻不被双方家庭所接受,被断经济支持,生活上经常入不敷出,徐志摩奔波于北平、南京、上海三地,养家糊口。
55、 徐志摩与凌叔华的隐情,当时只有极少几位知情者可以朦胧地觉察到一点影子,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徐志摩情感世界里还有第四位女性存在。徐志摩突然意外去世后,凌叔华与林徽因为他留下的“八宝箱”而闹得满城风雨,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凌叔华与徐志摩的关系不可等闲视之。
56、简而言之,王赓这人粗鄙无趣得很,你别让他毁了你下半生的美好生活。
57、 凌叔华、徐志摩的这段隐情本可以由徐志摩的“八宝箱”来解开谜底,可迄今为止“八宝箱”下落不明。他们的关系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徐志摩也许是凌叔华心中永远的秘密。
58、尽管徐志摩不顾一切的与张幼仪离婚,林徽因仍是选择离开。
59、他俩月下漫步,花前谈心,舞会上双双起舞,宴会上频频起杯,绿纱窗下共研文学.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广泛的兴趣,潇洒的举动,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60、1931年1月,与陈梦家、方玮德等创办《诗刊》季刊。2月,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8月,诗集《猛虎集》出版。
61、张幼仪出来了。被徐志摩抛弃之后,她却被徐志摩的父母视为义女。她最终操办了徐志摩的葬礼。
62、远远从中国来的一艘轮船载来了张幼仪,她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满脸沮丧的丈夫徐志摩,徐志摩不高兴的原因很明显,这个不远万里,波涛而来的妻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乡下土包子。
63、因此林徽因听从了父亲以及家里姑姑们的劝阻,隔断了与徐志摩的恋爱关系。但从后来发生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对徐志摩是有感情的。至少一直存有一个初恋时的念想。
64、“不知道,没关系,我总是要飞的,我以为天气晴朗,宜于飞行。”
65、徐志摩很早就因为包办婚姻结婚了,只不过在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就前往美国读书,不久又转往英国伦敦。在徐志摩看来,这场包办婚姻只是为了完成最基本的婚姻义务而已。据说他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一脸嫌弃的表情。即便是在婚后,徐志摩也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自己的妻子张幼仪,很多时候对她都是不理不睬。
66、在徐志摩看来,自己喜欢的人应该是一个接受新式教育,有着理想和目标的新女性,不是那种有着封建思想,只知道相夫教子的女性,他需要的是和他有共同理念的人,所以在船上遇到林微因后,才会展开疯狂的追求,为此跟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直接离婚了。可惜的是,林微因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徐志摩,反而跟梁思成结为夫妻。
67、1927年春,参与筹办新月书店。9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
68、后来,林徽因也选择和梁启超结婚。最终,徐志摩“寻找灵魂伴侣”的愿望未能实现。
69、徐志摩因此心情沮丧,跑到北平去给旧情人捧场,结果飞机撞山而死。
70、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71、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了。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志摩是在迷恋一个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起来了。本来这时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色迷心窍,徐志摩没有回头,最后的结局就是陆小曼离婚了,另一个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72、也许,再喜欢的还有梁思成和林徽因吧,可是在林徽因走后,梁思成也另有了林洙……
73、而让我第一次认识张爱玲的是她伺候一个比她年龄还大的一个外国籍老公,震撼到我的是她伺候一个瘫子,是她的第三次婚恋,当时看完后,眼泪已打湿了我的眼睛,同情之余,让我走进了她的世界,看到了胡兰成!??!而更可悲的是,张爱玲跟这个瘫痪丈夫的生活是窘迫的!又是治病、又是吃药,又是吃饭,几乎是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这!??
74、徐志摩是一个很浪漫的人,他的诗曾写道:“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这种偏执“无私”的爱简直浪漫的要死,但是如果这样的爱情,这样的浪漫,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还有追求它的必要吗?
75、徐志摩是落入人间的诗的精灵!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思想世界清洁到一尘不染的人,他是若干年来唯一在感情世界里干干净净的诗人!
76、1925年3月,辞去北京大学教职。3至5月,与陆小曼赴欧旅游。
77、 张邦梅是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的孙女。她表示,张幼仪看过她的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是可以信赖的。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一直是鄙弃张幼仪的。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眼看过张幼仪。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徐志摩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已。
78、诗人的爱是真挚的,是发自肺腑的,是催人泪下的。但正因为是诗人,他注定有颗不安分的灵魂,而林徽因需要的是那份理解与包容,是那份安静与坦然!诗人给不了!
79、1923年5月,梁思成遭遇车祸腿骨折,林徽因在医院里象妻子一般照顾了梁思成两个月。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看到了梁家与林家满意的笑,更读懂了梁思成脸上的幸福,她知道自己必须要让这种幸福持续下去。因为,林徽因也需要这样的幸福,她是睿智的,她知道,自己可以从梁思成那里,得到安静与坦然。即便是后来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金岳霖,梁思成给林徽因的,还是坦然。
80、 不仅复旦大学对陆德明事件十分痛心,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大众对这件事都十分痛心!由于在戒淫的问题上,陆德明放纵了自己,以至身败名裂。这位47岁的教授,是经济学院的博士导师,是上海市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他享受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被称为是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然而如今名誉扫地!不仅令学校师生痛心,更令家庭妻子儿女痛心,倘若双亲还在,更令父母伤心落泪。且陆德明是在复旦大学读完学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是国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此事件发生,他岂不是深深辜负祖国的培养?
81、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引人瞩目,但徐志摩终生还是深陷情感漩涡,不能自拔。他乘坐的飞机撞上大山,机毁人亡,在来不及叹息中了却一生。
82、甚至在篇末,他直接说: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83、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84、在徐志摩看来,自己喜欢的人应该是一个接受新式教育,有着理想和目标的新女性,不是那种有着封建思想,只知道相夫教子的女性,他需要的是和他有共同理念的人,所以在船上遇到林微因后,才会展开疯狂的追求,为此跟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直接离婚了。可惜的是,林微因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徐志摩,反而跟梁思成结为夫妻。
85、这两个人的感情,用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可以说明,那就是《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86、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87、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88、徐志摩娶了张幼仪后不久就去了美国留学,在那里认识了林徽因,顿时就被这位穿着时髦,长的美艳动人又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才女吸引了。此后更是对林徽因穷追猛打,丝毫不顾忌在家独守空房的张幼仪,甚至还让已经怀孕的张幼仪独自去堕胎。
89、林徽因是睿智的,泰戈尔来华后,徐志摩和林徽因全程陪同。期间,泰戈尔还向林徽因转述徐志摩的心意。面对自己最敬爱的人,徽因无言以对。诚然,林徽因喜欢徐志摩,甚至是爱他的,但毕竟,爱一个人,不等于想一辈子和他厮守。
90、 民国年间苏州灵岩山的高僧印光大师曾倡印劝戒淫戒杀等善书300万册。他亲自撰文普劝民众,他说:‘不淫获福,犯淫致祸。’他说:‘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俄顷之欢娱也。哀哉!’印光大师这段话是对陆德明最恰当的评论了。
91、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痛改前非,她开始怀念徐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相爱至深。
92、看着他避之唯恐不及地逃离,你会以为她是多么不堪的女子,可是,恰恰相反,在这段婚姻中,他才是真正高攀的`那个。
93、事情是这样的。体弱的陆小曼连唱两天戏,旧病复发,得了晕厥症。翁瑞午一手好推拿,手到病去。徐志摩天性洒脱,他以为,夫妇的关系是爱,朋友的关系是情。所以,翁瑞午和陆小曼一边罗襦半解,妙手抚摩,一边说说笑笑,他亦视之坦然。
94、休弱多病的陆小曼在结婚之后身体时好时坏。徐志摩在《眉轩琐语》中写道:“曼的身体最中我愁,一天二十四小时,她没有小半天完全舒服,我没有小半天完全定心。”为陆小曼治病,又多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95、林徽因是睿智的,她可以爱,但绝对不可能嫁给徐志摩!
96、 多年以后,林徽因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97、至于林徽因,她和徐志摩的初识是在一次演讲会上,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全然忘了自己还有家庭,自己甚至还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他终究还是更爱自己,不愿让自己在感情上受委屈。总之同在异国,徐志摩对林徽因展开了猛烈的追求,那时的徐志摩,英年俊秀,文采逼人,任谁都要多看两眼的人物,林徽因也不例外,只是两人的感情来的快,分的也快。
98、在《哭摩》一文中,陆小曼写道:“摩,你为我荒废了你的诗意,失去了你的文兴,受着一般人的笑骂,我也只是在旁默然内恨,再没有法子使你像以前的欢笑。”“事到如今,我一点也不怨,怨谁好?恨谁好?你我五年的相聚,只是幻影,不怪你忍心去,只怪我无福留,我是太薄命了。十年来受尽千般的精神痛苦,万样的心灵摧残,直将我这一颗心打得破碎得不可收拾。”
99、梁启超作为他俩的证婚人,并不太看好他俩的婚姻。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
100、徐志摩回到上海后,见面伊始,夫妻二人便大吵一架。素来温婉的陆小曼,竟然一改常态,大发脾气。徐志摩为了排解愁闷,于18日乘车去南京,住在朋友何竟武家里。那天晚上,他到张歆海家,并见到了杨杏佛。
101、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102、在这种情况下,张幼仪只好给远在美国的儿子阿欢写信:“母拟出嫁,儿意云何。”相对于困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儒学名教的张君劢,阿欢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价值观。他回信道:“母孀居守节,逾30年……母职已尽……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103、但他不同,对别人是谦谦君子,唯独对她,那种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不仅让人心碎,更是对自身价值的极度怀疑与全盘否定:自己果真如此不堪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吗?自己没有别的出路吗?
- 上一篇:描写校园爱情的文章【文案整理83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